5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5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3 17:5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人教版
同学们知道航空母舰吗?
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舰体通常拥有巨大的甲板和坐落于右侧的舰岛。航空母舰一般是一支航空母舰战斗群的核心舰船,舰队中的其他船只为其提供保护
和供给,而航母则提供空中掩护和远程
打击能力。航空母舰已是现代海军不可
或缺的利器,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
象征。
背景资料
2012年
9月25日
11月23日上午
本文选自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有改动。
辽宁舰经过十次试航,正式交付海军,中国终于有了第一艘自己的航空母舰。但是,对于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辽宁舰来说,如果不能实现舰载机顺利起降,它就还不能称为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
辽宁舰成功进行了歼-15舰载机的着舰训练,飞行员戴明盟驾驶552号歼-15战斗机从陆上某训练基地起飞,飞临正航行在渤海某海域的辽宁舰上空,并成功着舰。这篇通讯记录的就是552号歼-15战斗机着舰的经过,向读者展现了这惊心动魄、振奋人心的“一着”。
通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通讯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和消息一样,通讯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舷号17
通讯的定义: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形式,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种类: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
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强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
(1)以时效性看,消息要求更高,通讯发稿件较慢,但通讯要求更详细、深刻、生动、典型,同时强调报道的完整性。
(2)从内容上看,消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通讯报道的是有影响、有特点的人和事。
(3)从篇幅来看,消息较短,通讯一般篇幅较长。
(4)从表达方式看,消息多用叙述,语言简洁明快;通讯虽以叙述为主,但可灵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并可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现力。
(5)从人称上看,消息采用第三人称叙事,以局外人的姿态出现;通讯则是第一、二、三人称各显所长,各取所需。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读准字音
凛冽( ) 咆哮( ) 澎湃( )
着舰( ) 呼啸( ) 一丝不苟( )
浩瀚( ) 承载( ) 白手起家( )
镌刻( ) 娴熟( ) 殚精竭虑( )
lǐn liè
gǒu
xiào
hàn
zhuó
zài
péngpài
páo xiào

juān
xián
dān

zǎi( )
zài( )
千载难逢
满载而归
词语集注
刺骨地寒冷。( )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
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
形容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 )
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
一丝不苟
白手起家
殚精竭虑
惊心动魄
凛冽
褒义词,一般用来形容人处世行事的作风、态度。
殚精竭虑:褒义词,强调用尽精力。
处心积虑:多含贬义,指千方百计地盘算,强调蓄谋已久。
1.朗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
2.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叙述的,并找出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几个主要环节。
第一部分:(1-4)交代辽宁舰着舰前的环境和准备、意义与风险。
第二部分:(5-21)详细报道舰载机着舰成功的整个过程。
第三部分:(22-26)报道着舰后的欢庆场面,揭示着舰的重大意义。
2.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叙述的,并找出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几个主要环节。
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的。
着舰前检查准备
指挥调整战机的着舰姿态
成功着舰
欢呼庆祝
3.这篇通讯报道了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
答题思路:
1.摘取法。从新闻中摘取导语或中心句作为答案。如果是一段新闻,先看第一句话;如果是多段新闻,先看第一段。如果新闻没有导语,要找中心句;若是多段,应抓多个段落的共同点。
2.提要法。(1)提取新闻的主体和事件,围绕“六要素”,组合关键词。(2)突出事件的独特性和新颖性。在明确新闻要素的前提下,找出新闻中“首次”“第一”“标志”等最吸引人、最有价值的信息。(3)组织语言答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字数限制。
参考答案: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我们从题目入手分析文章可以事倍功半,请看这篇文章的题目有什么优点?
一着惊海天
标题简洁、准确、丰富地传达了很多信息。
“一着”和“惊”看似简单的动作、“海天”一个恢宏阔达的景象,强烈的画面感和对比感跃然纸上,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
特别是“惊”字吸引着读者继续往下读,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第3、4自然段的首句“这不是(更不是)一次普通的……”,这两段分别强调了哪些不普通?
第3、4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强军的梦想,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性的难题。
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关注和继续阅读的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着舰前(1-4)
请赏析下列句子。
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比喻,将航母比作“汪洋中的一片树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着舰的难度之大,突出了飞机着舰的危险性。
着舰前(1-4)
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列举详细数据
突出了着舰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风险
表现了海军官兵们英勇无畏的崇高精神
渲染了开头两段营造的庄严紧张的氛围
着舰中(5-20)
为何要详细描述塔台与飞行员的对话?
飞行员:“请示下降高度!”
着舰指挥员:“可以下降高度至×××!”
着舰指挥员:“航向××,航速××……”
飞行员:“明白!”
一方面通过对话交代着舰的动作;另一方面简单的对话,简简单单的口令,是对当时紧张、严肃、庄重的气氛的最好诠释,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同身受,突出了飞机着舰前的紧张有序。
作者把舰载机着舰后阻拦索拉伸的情景巧妙地想象成一个巨大的“V”字,有什么妙处?
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
比喻,既形象地展示了阻拦索的实际形态,又暗示了着舰的胜利完成,给读者带来了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
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有什么作用?
某大国一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
表现出了先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歧视,突出我国航母舰载机着舰面临的困难之大;歌颂我国科研人员和海军的强军梦想、坚定信念和奉献精神,说明我国航母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巨大历史意义。
1970年,刘华清将军接到了一项重大任务:提出关于建造中国航空母舰的初步意见。刘老将军仅仅用了2个月的时间,就提交了有关发展航母的初步意见和论证方案。1980年5月,64岁的刘华清将军率团访问美国,在11天的考察中,美方安排的“压轴戏”就是参观“CV-63小鹰”号航空母舰。
当刘华清将军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再
看看航母舰载直升机时,由于美军
不让触碰航母上的设施,要求中国
代表团尽量保持一定距离观看,站
在远处谦虚得像一个懵懂的学生,
已经顾不得将军的风度,努力踮起
脚尖仔细打量。
文中在描写舰载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现场人的神态和心情。有何作用?
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关注。
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
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
侧面描写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课文探究
这一段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采用了抒情和记叙的表达方式,进一步表达出人们的激动兴奋心情,同时也点明了舰载机成功着舰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课文探究
小结:当我们的心与观众的心通过文字的桥梁紧紧相连,我们才会明白航母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的非凡意义,我们才会深刻意识到:大国的奇迹,由大国英雄来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