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含答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含答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5 08:0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积累与运用
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成下面小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己有大约三十万人_______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_______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cuī枯拉朽 ,军无斗志,纷纷kuì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_____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己______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 下面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摧 xiǔ 溃 dí B.催 xiu 馈 dí
C.摧 xiǔ 馈 tí D.催 xiǔ 溃 tí
2. 依次填入选段空白处恰当的一项是( )
A. 横渡 经营 占领 冲破 B.渡过 经营 直取 突破
C. 渡过 占据 直取 冲破 D. 横渡 占据 占领 突破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 消息和新闻特写都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都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
C. 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D. 写作消息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恰当的标题。其次,要合理安排正文的结构。
4.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封锁 企图 业已 纷纷馈退 B.管辖 策略 占领 甚为微弱
C.拒绝 泄气 功势 万船齐放 D.惨败 豫北 坚决 和平胁定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课堂讨论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充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B.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亚洲象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等地,数量在300头左右。
C.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以独特的基因屹立东方,丰富着全人类的文明图谱。
D.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
6.下列有关新闻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新闻又称为消息,及时、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
B.广义的新闻,泛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C.新闻稿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其中背景和结语是必要部分。
D.新闻的特点是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7. 试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1)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摧枯拉朽:_____________
(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风平浪静:______________
8.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这则消息的题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三十万大军”突出了__________,“胜利南渡”点明了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成下面小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己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9.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消息和新闻特写都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都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
C.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D,写作消息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恰当的标题。其次,要合理安排正文的结构。
10.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本文的导语是什么
11.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 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12. 结语:对消息达到的结果或后期将要发生的事实做概括介绍。文章的结语是什么 这篇消息让我们及时了解了什么事 有什么感受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今年福华路上的“四海一家大巡游”分为三个主题方阵表演。②“城风华篇”有可爱的福骘、科技感十足的机械虎,让人眼花瞭乱。③明年的演出又将带来怎样的惊喜呢,我已经开始期待啦。④“华夏风采篇”有香港福堂麒舞、中山醉龙舞等非遗项目表演,精彩绝轮!⑤"世界风情篇”有来自西班牙、巴西、新西兰等国家激情四射的歌舞表演。
13. 文段第②句和第④句分别有一个错别字,请你找出并将正确的字写下来。
14. 第③句在文段中的位置不当,为使语言连贯,第③句应调整到的位置是________。
A.第①句前 B.第②句前
C.第④句后 D.第⑤句后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莒南村民讲述渊子崖保卫战:“团结起来就是那无敌的力量
本报记者 王洪涛 本报通讯员 徐德理 陈德溪
①对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莒南县渊子崖村村民林祥松感慨,这个纪念日太有意义了,要让子孙后代都铭记这段历史。
②“我们得吸取教训,要团结起来,团结起来就是那无敌的力量。”说到这儿,67岁的林祥松给记者讲述了发生在渊子崖村的抗日保卫战。渊子崖村,被称为“中华抗日第一村”,渊子崖保卫战被称为“村自卫战的典范”。
③林祥松说,1938年,渊子崖村为了避免兵匪的骚扰、掠夺,在村子四周建起了4米高的城墙和炮楼。1941年12月的一个早晨,到沂蒙山区进行铁壁合围的1 000多名日军,包围了渊子崖村。"一看鬼子围过来了,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拿起土枪、土炮,在炮楼上对着鬼子打。”林祥松说,鬼子就用小钢炮炮轰城墙,城门,最终将村子西北部的城墙炸了一个半人高的洞,"一看破了洞,就有五六个人拿士枪过去封堵,离洞最近的林九兰,从家里拿来了铡草用的铡刀,蹲在洞的旁边,钻进来一个铡一个,一共砍死了7个鬼子。后来,鬼子就调整了小钢炮的方向,往天上射,炮弹刚好落在城墙里边,林九兰就这样牺牲了。"
④在老辈们的述说里,林祥松印象深刻的还有林庆一、林庆海两叔兄弟。“鬼子进村之后,就到处放火。躲在柴火垛里的两兄弟,一下子被鬼子点了,两人蹿出来之后,和四五个鬼子赤手肉搏,最后,两人一人抱了一个鬼子,跳进火堆里,与敌人同归于尽。"
⑤依靠“以死的精神来抵抗”,渊子崖村等来了八路军的援军。战斗从清晨一直到傍晚,渊子崖村民和八路军共歼灭日军112人,同时也有140多名村民和40多名八路军、武工队战士牺牲。
⑥“虽然参加这场战斗的村民都一个一个离世了,但这段历史,我还要不断地讲给村里的小一辈听,让他们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林祥松说。
15.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6. 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第③~⑤段的内容
17. 林祥松还要不断地把这段历史讲给村里的小一辈听的目的是什么
18. 自国家公祭网开通以来,海内外网友纷纷参与在线公祭并留言。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在“缅怀留言”一栏里留下自己的话.
答案
1. A 2. B 3. B
4. B
【分析】A.“馈”应为“溃”; B.正确; C. “功” 应为 “攻”; D. “胁” 应为 “协”
故答案为:B
5.A
【分析】A.有误,语序不当,将“充分”放到“调动”前面;BCD.正确。
故答案为:A
6. C
【分析】C.新闻稿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其中标题、导语和主体是必要部分。
7. (1) 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被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2) 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8. 人民解放军的宏大气势 渡江已取得胜利
9.B
10.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己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11. “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描述了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即已、正向、突破、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描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12.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让我们了解了我二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汀的战况。
感受:略。
13. “瞭”改为“缭”;“轮”改为“伦”
14.D
15. 点明写这篇通讯报道的背景与机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16. 第③段:全村抗敌,林九兰壮烈牺牲,第④段:两叔兄弟抱住鬼子同归于尽。第⑤段:渊子崖村民配合八路军歼灭了敌人。
17. 让村里的小辈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
18. 【示例】不忘历史,敬畏生命,传承精神,珍视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