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3(北师大版)课件:第2课 宋明理学(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3(北师大版)课件:第2课 宋明理学(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9 20:2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一单元第2课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理学的基本流派(北 宋) (南 宋) (南宋) (明朝)宋明理学儒学的困境理学的发展创立:北宋二程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背景: 知识·梳理三教图“三教”是指: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不是儒教、佛教、道教合为一体,而是一种相互吸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一、理学出现的背景独尊佛教二、理学的创立——北宋程颢程颐思想① 是万物的本原,
先有理后有物(核心),
天理和 直接联系。
②提出“ ”的认识论。天理伦理道德格物致知  一天,杨时、游酢一起向程颐请教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朱熹。三、理学的集大成者——南宋朱熹程朱理学  材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朱子语类》“理”是世界的本原——理学核心思想。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存在物。如绝对精神、上帝的意志。
程朱理学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朱文公文集》
  材料三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四书章句集注》
天理即“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程朱理学  材料四 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知者吾之所固有,然不致则不能得之;而致知必有道,故曰致知在格物。
——《二程遗书语录》方法论:格物致知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须着逐一件与它理会过。
— — 摘自《朱子语类》卷十五 “格”指的是“深刻地探究”的意思。“格物致知”就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深入细致探究,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材料五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理学的社会政治观:
“存天理,灭人欲”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
——道德观理的本质:世界的本原,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理”是世界的本原
——宇宙观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方法论阳明格竹四、陆王心学1.南宋:
⑴代表: 。
⑵思想:
①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是“ ”。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②穷理不必向外探求, 就得天理。
2.明朝:
⑴代表: 。
⑵思想:
①王阳明更多地吸取了 的“心外无佛,即心是
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 ”
②提出“ ”、“ ”学说心理心外无理知行合一佛教反省内心陆九渊王阳明致良知 陆王心学  材料一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思想核心:“致良知”“致”就是达到; “良知” 即本心,是人所固有的善性,就是“理” 。“致良知”就是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
  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陆王心学  材料三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知行合一二、宋明理学的内容天理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存天理心格物致知反省内心心外无物知行合一西方学者一般将宋明理学称为“新儒学”(Neo-onfucian-ism)。试结合相关知识简析与传统儒学相比,从背景、内容和影响三个角度分析“新儒学”新在哪里?“新儒学”宋明理学——新在哪里?文科拓展1.在外来佛教文化与本土道教文化的不断冲击下建构的。
2.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形式来表达,中国上古哲学中的“天”所具有的本体地位,开始用“理”来代替,更具理论化、思辨化。
3.作为一种哲学化的儒学,理学具有鲜明的双重性。消 极 。
积 极 。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 _
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残忍的童年 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 消极——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理学不可取的一面: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封建伦理,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摧残扼杀人性,压抑思想进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积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
    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理学可取的一面: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消 极
积 极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
强调社会责任,关心国家民族命运。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 _
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伦理道德课堂小结伦理道德天理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格物反省心外心内服务社会 拓展训练
1、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
A、统治者反对儒学 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C、佛教占统治地位 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
A、禅宗 B、理学 C、心学 D、道学
3、“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
A、儒家道德伦理 B、自然规律
C、人的良知 D、上天的意志
BBA4、下列宋明理学家中,提倡“去人欲,存天理”观念的是
A、朱熹 B、程颢
C、周敦颐 D、王守仁
5、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思想都是从哪种理论而来的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宋明理学 D、佛教AC6、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
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