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4 07:2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三单元 山川美景
答谢中书书
八年级语文 上册·统编版2024新版
陶弘景
新课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本旅行社推出了“跟着古文去旅行”系列旅行活动,诚邀大家共赴远方,领略山川之美。
旅行第二站:
“寻信江苏,共赴山川”
本次行程,跟随南朝梁时期的陶弘景与吴均去游览江苏的两大风景区。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谈谈美丽的山川之景。
认识作者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本文是他辞官后入茅山修道隐居时所作,描绘了茅山的美丽景色。
茅山,今江苏省西南部,此地山清水秀,云雾缭绕,风景如画,既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有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陶弘景在此开创了道教茅山派。
走近作者
认识作者
走近作者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解课标题
《答谢中书书》
答复谢中书的书信
谢中书,即作者的友人谢征,字玄度,曾任中书舍人。
答复
谢征,作者的朋友。中书,是谢征的官职。
书信
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与《与朱元思书》合称“骈文双璧”
山水小品是散文品种之一,短小灵活,简练隽永,可议论抒情,随性抒写自己感兴趣的所见所闻,是一种轻便自由的文学形式。
文体知识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我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始于书信。汉魏六朝文人的尺牍重在实用。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作品。

文体知识
自读课文,掌握字音,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
自读课文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音韵之美

tuí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
翠竹, 四时 俱 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
竞跃。 实是欲界之 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
助词,的
以来
耸入
交相辉映
青葱的树林
翠绿的竹林
季节

长久存在
消散
此起彼伏
坠落
指水中潜游的鱼
竞相跳跃
指人间
神仙生活的美好世界
指谢灵运,
被封为康乐公
“复未”的倒置
再没有
参与,这里指“欣赏”“领悟”的意思
疏通文意
《答谢中书书》
疏通文意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林,一年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自从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够欣赏这奇丽景色的人了。
夕日欲颓
古义:坠落
·古今异义·
今义:萎靡
古来共谈
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
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
今义:停止、 休息
四时俱备
古义:季节
今义:某个时候
古义:具备
今义:准备
古义:清晨
今义:知道
文言知识
文言知识
夕日欲颓
形容词用作动词,坠落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夕日欲颓
快要、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者
念无与为乐者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欲望、欲念


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整体感知
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总写——
分写——
总写——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
感慨自然之美景。
结束全文,呼应前文。
以感慨发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合作探究
思考探究 深入理解
1.本文统领全文的句子是哪句?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2.《答谢中书书》描写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请说说文中景物的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钟)
合作探究
1.本文统领全文的句子是哪句?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统领全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围绕展开:美
2.《答谢中书书》描写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请说说文中景物的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任选一个角度,用“这里有_____之美,你看____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合作探究
2.《答谢中书书》描写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请说说文中景物的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任选一个角度,用“这里有_____之美,你看____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山水相映之美
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合作探究
2.《答谢中书书》描写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请说说文中景物的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任选一个角度,用“这里有_____之美,你看____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晨昏变化之美
这里有晨昏变化之美,你看,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合作探究
2.《答谢中书书》描写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请说说文中景物的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任选一个角度,用“这里有_____之美,你看____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色彩配合之美
这里有色彩配合之美,你看,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合作探究
2.《答谢中书书》描写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请说说文中景物的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任选一个角度,用“这里有_____之美,你看____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动静相衬之美
这里有动静相衬之美,你看,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合作探究
3.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以及归隐山林的志趣。
康乐
你有这个疑问吗:
康乐是谁?

知识链接
康乐: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18岁时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谢灵运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大批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第一个以山水作为诗歌主要描写对象的诗人。他的诗歌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山水诗歌的形成。因此赢得了中国山水诗派开山鼻祖的称号。
问题提升
如何理解“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
时局艰难,入世不可为就一定要违背自己意愿,压制苦闷心情强迫自己放达而出世吗?陶弘景自认为自己做到了,既做欲界之事,又做仙都之人,这是从山水中获得的道理,也给挣扎矛盾的文人一条新的出路。而这个道理“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谢灵运一生都无法忘怀政治权势,失意之时游山玩水,成为山水诗的鼻祖,他的山水诗“首多叙事,继言景物,而结之以情理,故末语多感伤。”
问题提升
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
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如何理解“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
归纳总结
本文以清丽、凝练的文辞,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主旨归纳
归纳总结
答谢中书书
总领全文
总结全文
具体描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四时之景
晨昏之景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仰视)
(俯视)
(静)
(动)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板书设计
拓展延伸
艺术独特,意境优美。
陶弘景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饱含感情的语言,再现了江南山水的美丽风光,激起了读者审美的兴致。作者从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和动静相衬之美四个方面泼墨染彩,熔裁营构,使文章清幽隽雅,像诗一般优美动人。
写作特色
抒情绘景,语言凝练。
这篇小品文只用了68个字,就把大自然的山川、河流、青林、翠竹、晓雾、猿鸣、夕日、沉鳞等景物描写得淋漓尽致。本文语言极富特色,言简意赅,无一句之虚,无一字之冗。
拓展延伸
写作特色
句式整齐,音律和谐。
以骈文的主要特征来看,《答谢中书书》或许不是很严饬的。四四四四的句式对属虽工,但基本上不用典藻饰。音律上平节和仄节的交替,也不完全合律。但它好就好在骈散兼行,散文的疏宕流畅之美和骈文的整炼之美结合得很好。谋篇见巧思,用语清丽含蓄,诗化了意境。
课后练习
一、“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天刚麻麻亮,“晓雾将歇”,花叶上露珠还未照上太阳时,山林就开始了欢唱,“猿鸟乱鸣”。这“乱”字有声繁悦耳,使人迷惑,动人心魄的意思。而到了“夕日欲颓”、金乌西栖之后,鱼儿避开了“鹰嶙鹗视”的威胁,此际竞跃腾欢,尽情享受空气中弥漫的芳馨。总之,从早到晚,山林中正是由于猿的柔声啼唤,鸟的恣意鸣哄和鱼的欢腾竞跃而显得格外静谧幽美。
表达效果:这一句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课后练习
二、如何理解“实是欲界之仙都”?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以此为誉,深刻表达了对山川的赞美,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三、“自康乐(谢灵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有三层言外之意,既有对先贤的钦敬、追慕,也有感叹世人对秀美山水无动于衷的惋惜之情,还有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
课后作业
语文
1.抄写原文2次
2.读熟课文并背诵
3.完成相应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