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第3章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检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第3章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检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05 17:4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第3章 第3节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检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四川成都2024高二上期中联考)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它们相辅相成、各具优势。下列关于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兴奋通过反射弧传导、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二者的反应速度相当
B. 神经调节作用于效应器,激素作用于靶细胞,二者的作用范围都准确、比较局限
C. 激素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因此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与神经调节一样短暂
D. 一些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没有神经调节
2.(广东深圳2025高二上期中)大雪纷飞的冬天,室外人员的体温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其体温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舒张以增加产热
B. 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
C. 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促进物质分解产热
D. 寒冷环境中,体温受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
3.(湖南常德2025高二上月考)运动会上,运动员大量出汗,体内失水过多,但细胞外液渗透压总是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具体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A是由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B是大脑皮层
B. 大量失水使细胞外液减少及血钠含量降低时,醛固酮的分泌会增加
C. 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
D. 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均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说明受体不具有特异性
4.(2024河北石家庄期中)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内,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作用广泛,方式③传递迅速,作用准确
B. 高等生物体内,方式③的信息传递必须通过体液才能顺利完成
C. 单细胞生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只有①,多细胞生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有①②③
D. 人体内,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经过血液循环,都存在反馈调节
5.(2025安徽师大附中期中)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位于下丘脑的PO/AH区的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相等时存在一个调定点(如37℃),体温整合中枢就是按照这个调定点来调节体温的。如图所示,A、B两条线相交于S点,此点温度为正常体温;某生理状态下A、B两条线相交于S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某人体温24小时处在S点,则该时间段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 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高于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时,体温高于正常值
C. 若体温低于调定点,人体会伴有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散热速度加快的现象
D. 人体在发热初期,未达到调定点时,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高于冷敏神经元,从而导致体温升高
6.(山东泰安2025高二上月考)抗利尿激素(ADH)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增多可以导致尿量增多
B. 结合ADH的受体促进①ATP水解过程,为M蛋白供能
C. 通过③自由扩散过程,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腔内(B侧)
D. M蛋白促进②过程,增加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
7.(甘肃金昌2025高二上月考)棕色脂肪细胞中的线粒体含有一种称为解偶联蛋白1的物质,这种物质使得葡萄糖和脂肪酸分解产生的能量不能转化为ATP,而只能转化为热能。棕色脂肪组织主要存在于新生儿和幼小的哺乳动物体内。如图为持续寒冷刺激引起新生儿和幼小的哺乳动物体内棕色脂肪组织细胞产热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持续寒冷刺激后在新生儿的下丘脑中产生冷觉
B. 图中①②③⑥过程可以看作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C. 去甲肾上腺素既是一种神经递质,也是一种激素
D. 从图中看,新生儿的产热是神经一体液调节的结果
8.(2025福建泉州期中)洄游鱼类在从海水环境中移动到淡水中时(如俗称大麻哈鱼的类产卵洄游),它们饮水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增大,并减少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从环境中吸收和增多,经排出的和减少,从而维持体内较高的渗透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大麻哈鱼在淡水中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多
B. 洄游鱼类在淡水中时,是排水、保盐的状态
C. 在淡水中,洄游鱼类摄入盐分需要消耗能量
D. 洄游鱼类维持水盐平衡是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结果
9.(2024河北保定阶段练习)早春,小帅上身只穿着短袖去跑操,出门顿感寒风料峭,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打了个寒战,他返回穿外套,并迅速跑到跑操队伍,三圈过后,他大汗淋漓、口干舌燥。从小帅同学离开宿舍到跑操结束这一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打“寒战”能增加产热,属于神经调节过程
B. 感觉到寒冷后及时穿外套的过程属于生理性调节
C. 跑操结束后大汗淋漓、口干舌燥,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 参与此过程的信号分子只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10.(江西宜春2024高二上月考)如图所示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A→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
B. 当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C. 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D. 若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
二、多选题
11.某成年人从25℃环境来到10℃环境中,体温维持正常,其散热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时间段的散热量等于产热量
B. 时间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汗液分泌增加
C. 时间段皮肤毛细血管逐渐舒张
D. 时间段的产热速率大于时间段
12.(2025天津杨柳青一中期中)如图为抗利尿激素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变化示意图,图中A、B、C代表不同的结构或物质,a、b代表含水通道蛋白囊泡的不同转运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作用于C后,最终会使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增多
B. 正常人饮用1000mL清水半小时后,a过程增强,尿量增加
C. 若吃的食物过咸,会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抗利尿激素基因的表达
D. 肾小管上皮细胞之间通过结构A紧密连接而封闭了细胞间隙,能防止B与原尿混合
三、非选择题
13.(天津静海区2025高二上期中)人体受某些病毒感染后会引起发热,如图是在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
注: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高于或低于此值,机体会进行相应调节。正常生理状态下体温调定点为37℃左右
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含有激素乙受体的细胞是______,激素乙通过______运输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激素除了图中的作用以外,还对神经系统有影响,该影响具体是______。
(2)体温上升期,皮肤血管收缩,人体骨骼肌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使产热量______(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散热量。综合图示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是______。
(3)结合人体体温调节机制分析,人体出现发热症状后,通过增盖棉被进行捂汗来退烧的做法是否科学 (填“科学”或“不科学”),原因是 。
(4)健康的炼钢工人在高温环境中主要通过排汗途径增加散热;但由于劳动强度大,机体会通过增加甲状腺激素和______的分泌,促进新陈代谢,供给机体更多的能量。工人不能在高温条件下停留过久,因为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______。
14.(2023辽宁大连模考)回答下列有关小鼠水平衡调节的问题:
(1)水分子可以借助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跨膜运输,也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跨膜运输,但速度较慢,原因之一是水分子从磷脂分子的缝隙进出细胞, 。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快速重吸收水,其原理是:抗利尿激素与受体结合,经过信息转换,促使囊泡向靶细胞膜转移,进而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加快对水的重吸收。据此推测,囊泡膜上很可能含有 。
(2)研究人员构建了用特定光束控制脑部神经元X激活的小鼠模型,以研究神经元X对体内水平衡的作用。经过多次实验发现,当用特定光束刺激神经元X时,小鼠的舔水次数明显增加。
①根据已有知识,神经元X最可能位于______,光刺激神经元X一段时间后,小鼠尿量增加,原因是______,小鼠是通过______(填“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或“神经一体液调节”)方式来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的。
②为了进一步探究光诱导的小鼠舔水行为是否与口渴程度有关,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如图为接受不同处理的三组小鼠15分钟内的饮水量。据此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另有研究发现,乙醇通过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来影响尿量。为验证此结论,研究小组将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均分成两组,甲组小鼠灌胃适量蒸馏水,乙组小鼠______,半小时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小鼠的指标是______。
(4)除了抗利尿激素,小鼠体内还有多种信息分子参与水平衡的调节,如神经递质、醛固酮等,这些信息分子共同的作用特点是______(写出1点即可)。
15.(2024江西,20)人体水盐代谢平衡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面。研究人员为了探究运动中机体维持水盐平衡的机制,让若干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以10km/h的速度跑步1h,采集志愿者运动前、中和后的血液与尿液样本,测定相关指标(下表)。
状态 血浆渗透压(mOsm/L) 血浆浓度(mmol/L) 血浆浓度(mmol/L) 尿渗透 压(mOsm/L) 尿浓度(mmol/L) 尿浓 度(mmol/L)
运动前 289.1 139.0 4.3 911.2 242.4 40.4
运动中 291.0 141.0 4.4 915.4 206.3 71.1
运动后 289.2 139.1 4.1 1005.1 228.1 72.3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表中的数据显示,与尿液相比,血浆的各项指标相对稳定。原因是血浆属于内环境,机体可通过______、体液调节和______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2)参与形成人体血浆渗透压的离子主要是和______。
(3)运动中,尿液中浓度降低、浓度升高,是因为______(从“肾小球” “肾小管” “肾小囊”和“集合管”中选2项)加强了保钠排钾的作用,同时也加强了对______的重吸收,使得尿液渗透压升高。
(4)为探究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测定了自运动开始2h内血浆中醛固酮(由______分泌)和抗利尿激素(由______释放)的浓度。结果发现,血浆中2种激素的浓度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析激素浓度下降的可能原因包括______(答出2点即可)。
(5)进一步实验发现,与运动前相比,运动后血容量(参与循环的血量)减少,并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由此可知,机体水盐平衡调节途径为______(将以下选项排序:①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②肾脏的重吸收等作用增强;③血容量减少;④尿液浓缩和尿量减少),使血浆渗透压维持相对稳定。
一、单选题
1.D
2.A
3.D
4.B
5.B
6.D
7.A
8.A
9.A
10.C
二、多选题
11.AD
12.AC
三、非选择题
13.(1)甲状腺细胞;体液(或血液);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大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
(3)不科学;增盖棉被会减少散热,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不利于退烧
(4)肾上腺素;有限的
14.(1)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疏水性;水通道蛋白
(2)①下丘脑;光刺激神经元X可能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神经调节 ②光诱导的小鼠舔水行为与口渴程度无关(或光刺激神经元X引起的舔水行为不依赖于口渴感)
(3)灌胃等量乙醇;血浆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和尿量
(4)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或微量高效、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答出1点即可)
15.(1)神经调节;免疫调节
(2)
(3)肾小管、集合管;水
(4)肾上腺皮质;垂体;激素被机体代谢分解、激素作用后反馈抑制其分泌(答出2点即可)
(5)③→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