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5课背影 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5课背影 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5 17:2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背影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给下面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  )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  )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  )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  )簌地流下眼泪。
2.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他在三嘱付茶房,甚是仔细。
B.他待我斩斩不同往日。
C.我最不能妄记的是他的背影。
D.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废事些。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那个被岁月尘封的角落里,静静地________一本泛黄的相册。每当不经意间翻开它,一种________的情感如潮水般涌来。照片中的笑容依旧灿烂,却已________。那些曾共度的欢乐时光,如今只能在心底默默________。岁月悠悠,他带给了我青春的梦想,让我去追逐美好的未来。
A.躺着 触景生情 望尘莫及 回味
B.放着 触目伤怀 遥不可及 回想
C.放着 触景生情 望尘莫及 回想
D.躺着 触目伤怀 遥不可及 回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惊喜地拉开窗帘,冬日早晨,看见玻璃窗上的霜花。户外寒风凛冽,霜花却满窗盛开,变化多端,真是要看什么有什么。你问霜花中有没有人?答案是肯定的。亭亭玉立的少女、蹒跚学步的儿童,霜花毫不吝惜它的笔,勾勒他们的形影,并为之配上人间的烟火气—房屋、灶台、饭桌甚至碗筷。     ,没有光,世界是彻头彻尾僵死的,于是霜花中就有了日月星辰,有了来自天庭的照耀。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冬日早晨,我惊喜地拉开窗帘,看见玻璃窗上的霜花。
B. 冬日早晨,我拉开窗帘,惊喜地看见玻璃窗上的霜花。
C. 我拉开窗帘,冬日早晨,惊喜地看见玻璃窗上的霜花。
D. 冬日早晨,我拉开窗帘,看见玻璃窗上的惊喜的霜花。
5.下列准备填入文段中横线上的语句,不能选择的一项是(  )
A. 仅有这些还不够 B. 但有了这些还不够
C. 因此有这些还不够 D. 而有了这些还不够
6.下面的语段中,画线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我看着父亲两鬓霜花尽染,走路也不再像从前那般虎虎生风,A. 不知道那个曾经威武硬朗的人去哪儿了?B.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越来越虚弱、越来越无力的老者,看得我心中生出痛楚。C. “爸爸,您的箫呢?”我说:“真想听您再吹吹!”父亲笑了,把箫放在嘴边比画
着,D. 一首“月光下的凤尾竹”仍能吹响,曲调却没有当初那么流畅了。
6.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表现对“我”当时不理解父亲的自责)
B.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表现了父子相互体谅和照顾,尤其是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
C.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想替儿子做的事已做到了,尽管人很累,他心里觉得踏实)
D.“进去吧,里面没人。”(与上文的“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相呼应,表现父亲对社会世态的不满和无奈)
7.根据提示仿写语句。
父爱,如一座山,用自己的肩膀,让孩子站得更高,望得更远;父爱,如 ;父爱,如一行泪,溶释所有的沉重,令孩子瞬间成熟,承担责任;父爱,如 。
8.每年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为了感激父亲的养育之恩及父亲对家庭、社会的贡献,你班正在开展以“我终于读懂了父亲”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给你的父亲发一条短信,表达你的感恩之情吧!将短信内容写在下面。(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完成小题。
背影
朱自清
人们大都歌颂母爱,这篇课文却写父爱;歌颂父亲,一般是正面写父亲的高大形象,这篇课文却写父亲的背影,写父亲不美的外表、动作和不漂亮的语言;写爱的文章,往往有淋漓尽致的描写,这篇课文的语言却很朴素。那么,这篇课文感人的力量从何而来?请带着这个问题,认真阅读课文。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9.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情节 “我”流泪的原因 “我”的情感
第一次流泪 家境颓败,祖母去世 ①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流泪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第三次流泪 看到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中 不舍
第四次流泪 ④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
10. 本文描写生动传神,写父亲攀爬月台时,“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中连用了“攀”“缩”“倾”三个动词,有什么好处?
11.本文标题《背影》能否换成《我的父亲》?为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材料一:
青菜是中国常见的蔬菜,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南方,青菜就是青菜。既然名曰“青菜”,一定要绿油油的才讨喜。但在大部分北方人的眼中,“一份青菜”约等于“一份蔬菜”,内涵边际非常大,黄瓜、芹菜、莴笋、茄子、萝卜、白菜等都包括在内,可谓包罗万象。虽然蔬菜品种众多,但在过去,因为种种条件限制,许多地方还是很难吃到新鲜多样的蔬菜。如今,随着种植技术和物流运输的发展进步,设施蔬菜、高原夏菜、南菜北运等丰富着居民的“菜篮子”。一年四季、随时随地、各式各样,吃想吃的菜已经不再是难事。
(摘编自张君燕《餐桌上的青菜》)
材料二:
青菜口感清淡,是餐桌上的常客。冬日里民间有一道“青菜豆腐汤”。烧上一锅青菜,切几块豆腐放锅里,热气氤氲,一家人吃得浑身热乎乎的。据说这道菜,还有个美好的寓意:青菜豆腐保平安。
《本草纲目拾遗》中也说青菜“利肠胃,除胸烦,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咳”。青菜朴实无华,散发着平常日子里的烟火气,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据说郑板桥当年流落苏北小镇时,在房门口贴了一副对联:“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想想,在一个偏僻的小镇,郑板桥自己种菜,过着清苦淡泊的生活,但他还能在寻常事物中看出一点动人的美来,歌咏生活。
(摘编自徐廷华《青菜》)
材料三:
齐白石,湖南省湘潭县杏子坞人。他常以白菜、萝卜、蘑菇、柿子等蔬果入画,画中寄寓了深厚的精神内涵,画风亦俗亦雅,喜爱者甚多。
第一幅画 第二幅画
12.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菜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它的内涵边际在我国南北方存在较大差异。
B. 没有种植技术和物流运输的发展,居民就难有随时吃各种蔬菜的自由。
C. 材料二引述《本草纲目拾遗》中的内容,意在强调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青菜。
D. 郑板桥和齐白石都善于从寻常事物中发现美,进而表现美、创造美。
13. 青菜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情境题]校园艺术活动周期间,班级开展“艺术与生活”主题活动,某小组准备推荐材料三中齐白石的两幅画作。请你结合材料,拟写一段推介语,代表该小组在班级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爱的晴空
吴 静
①傍晚,冷雨。
②厨房里,油烟机嗡嗡地轰鸣,我站在灶台旁,拿铲子小心翼翼地翻动锅里的鱼。煎好鱼,倒好酱油、料酒等调料,再把老姜、红椒、土豆一样样切成丝。鱼汤在锅里咕噜咕噜地冒着泡,这是为女儿准备的明天的午饭。每天下班后我都第一时间赶回家,热好饭菜再拿保温桶装着送去学校。她正读八年级,学习任务不轻,送饭也是为了节约时间,让她中午好好把功课复习复习……
③手机响了,我把两手胡乱往围裙上揩了两下,赶紧接通了,是妈妈打来的。“静静啊!今天去药店买药了吗?”我一脸茫然,“妈,什么药?”“啊?利胆片啊!你这孩子……”妈妈的语气里显然带着几分责备。
④我这才想起来,几日前单位组织体检,B 超检查诊断出我有慢性胆囊炎,正巧妈妈打电话来,我就把这事随口告诉她了。随后,她发了好几条信息,都是叮嘱我要及时吃药、吃什么药之类的话,我因为要赶回去上班,忘了回复。
⑤要不是这通电话,我早把买药的事忘到九霄云外了,但我不想惹妈妈生气,只能硬着头皮敷衍她几句。“买了买了!您放心吧!妈,我做饭呢,先挂了啊!”还没等她开口,我抢先把电话挂了,避免了一通没完没了的唠叨。
⑥雨水打湿了初上的华灯,有些幽暗也有些寒凉。油锅热了,我把姜丝、红椒、土豆丝倒进锅里煸炒,这是女儿最爱吃的红椒土豆丝,想象她明天中午打开保温桶时那快乐满足的样子,我就觉得特别欣慰。手机又响起来了,我正忙着颠勺,扭头看了一眼手机,又是妈妈打来的。“你自己的身体,自己要注意啊!这两天下雨天冷,多穿点儿,小毛病别不当回事儿……”我只想把手里的活赶紧忙完,颇不耐烦,“妈,妈!我知道了!明天我就去买!”
⑦锅里的土豆丝已经快糊了,电话那头的声音还在喋喋不休,“你要没时间,我明天给你把药买好送去家里行吗?我知道哪种药好……”我有些恼火,冲着电话大声嚷嚷:“哎呀,妈,你烦不烦啊,叨叨个没完,我的菜都烧糊了……”我“啪”的一声挂断了电话,听筒里妈妈的声音消失了,空气里一阵可怕的沉寂。窗外的冷雨重重地敲打着玻璃,我为自己刚才的态度懊悔起来。
⑧我的母亲,曾经也是一个雷厉风行的女子,可这些年,她一改年轻时的脾气,变得愈发温和宽容。她老了,再也不像从前那样果敢精明,她好忘事儿,又爱唠叨,最怕闲在家里的她,如今却除了家,哪儿也不想去……
⑨我和母亲生活在一座小城,距离只十几里路,车程不过二十分钟,可开学至今,我为了自己的女儿终日奔波忙碌,竟已有两三个月没有回家去看望她,可她总是挂念着我,挂念着我的孩子。
⑩这个细雨飘飞的冬夜,我犯了难以原谅的错误,我忽略了电话那头妈妈小心的猜测、忐忑的探寻,无视她殷切的叮嘱、细心的关怀,我践踏了一颗母亲柔软、慈爱的心!
我的心又一阵难过,想起了那个炎热的苦夏,我因病要做一场不小的手术。手里攥着大大小小的缴费单、化验单,在医院跑上跑下的那个人,是我的母亲。手术室的过道中,我害怕地紧闭着双眼,像一只无助的猫,胆怯地蜷缩在椅子上。
耳边传来一阵熟悉的气息,母亲以最快的速度为我办理好了一切,急切地奔到我的身旁,用她那粗糙、满是皱纹的手握着我的臂膊。我把头靠在她的腹部,听到了心脏的跳动;我卸下了所有的伪装,像个孩子似的肆意地流泪……
人生路上常常会猝不及防地遭遇一场大雨,而母亲的慈爱与关怀犹如一把伞,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遮住风雨,把阳光留给儿女。在爱的庇护下,我们才有勇气,储存好生活的温存,继续走下去。
我拿起手机,忙音之后,耳畔又一次响起那熟悉而温暖的声音,我眼眶一热,“妈,我明天回家看您……” (有删改)
15. 梳理“我”几次接电话前后的态度、情绪变化,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敷衍→颇不耐烦→ _______________→懊悔→________________
16. 选文为什么要多处写冷雨?
17. 选文反复描写“我”炒菜的情形,有何作用?
18.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 段中的画线句。
人生路上常常会猝不及防地遭遇一场大雨,而母亲的慈爱与关怀犹如一把伞,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遮住风雨,把阳光留给儿女。
19. 假如你是文中那个读八年级的女儿,读完本文后,请你把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不少于50 字)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候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已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文叙述了母亲注视“我”背影的三个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情节,完成表格。
背影 时间 事件
第一次 那个夏天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 ②________ 母亲在医院病房楼的窗口处望着“我”离开。
第三次 这个周末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按要求赏析选文第⑦段和第 段画横线的句子。
(1)母亲正趴在弟弟家的窗台上,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远去。(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2)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的。(加点词语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文中第⑧段和第 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流泪,你对这两次“流泪”是如何理解的?
文章以《是谁爱着你的背影》为题,有何妙处?
答案
1.Chāi sāng jí sù 2.A 3.D 4.B 5.C 6.B 6.D 7.【示例】一片海,用自己的博大,使孩子迎风击浪,驶向彼岸 一盏灯,闪烁不灭信念,使游子漂泊难忘,思念长长
8.(1)【示例一】父爱有痕,岁月无迹。【示例二】父爱无言,细水长流。
(2)【示例】爸爸,是您让我拥有了更广阔的天空,是您给我注入了无限的精神力量,是您让我看得更高更远!谢谢您,爸爸!
9.悲伤 看到父亲为自己买橘子时的背影 感动 读父亲的信,又想起父亲的背影 思念
10.示例:“攀”“缩”“倾”等一系列动作描写,写出了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买橘子的艰难情景。“攀”既写出了月台的高度,又让人想象到父亲爬时的吃力;“缩”点明了父亲爬月台时的困难;“倾”说明了父亲身子肥胖,爬时很费劲。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爱护之情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含蓄地表现出来的。
11.不能。“背影”是本文的线索,作者通过描写父亲艰难地过铁道、爬月台去买橘子的“背影”,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我的父亲》这个标题不能突出这个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
12.C
13.青菜有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审美价值。
14.示例:材料三中的第一幅画以白菜、萝卜、蘑菇三种蔬菜入画,三种泛指各种、百种,白菜谐音“百财”,百财汇聚,寓意财源广进。材料三中的第二幅画以柿子、白菜入画,“柿”谐音“事”,白菜叶青茎白,寓意清清白白做事。这两幅画寓意极好,雅俗共赏。
15. 恼火(1 分) 难过
16. 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②渲染了一种凄清伤感的气氛;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④为后文写“我”态度的转变埋下伏笔。
17. ①表现“我”对女儿的关心;②炒菜是引发“我”对母亲态度不好的原因;③表现“我”和母亲当年一样,也是一个果敢精明、勤快能干的母亲。
18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的慈爱与关怀”比作“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儿女遭遇挫折苦难时,母亲给予儿女的慈爱、关怀,让儿女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和力量。
19 示例:亲爱的妈妈,为了让我利用中午时间好好复习功课,为了让我能够吃到我最爱吃的红椒土豆丝,您放弃了晚上的休息时间给我精心做这道菜。妈妈,感谢您为我所做的一切,我一定好好学习,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20、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台上望着“我”离开小区。 去年秋天 母亲将“我”送到门口并站在路口看“我”远去。
21.(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趴在窗台上望着“我”背影的情形比作守巢的老鸟看小鸟的情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深情凝望离家孩子的情形,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痴恋与不舍。
(2)“拖着”一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母亲生病后的身体虚弱,行动不便,虽然这样,母亲仍然坚持目送“我”离开,刻画出一位虽年老体弱但时刻在心底牵挂、惦念着子女的伟大母亲形象。
22.这些泪水中蕴含着“我”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望之后,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心酸难过的心情,也有感受到母亲充满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爱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动的心情。
23.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了文章歌颂的是“爱”;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