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课《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积累与运用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进驻(zhù) 轨道(kuǐ) 获悉(xī)
B. 舱门(chāng) 设置(zhì) 机械(xiè)
C. 关键(jiàn) 保障(zhàng) 验证(yàn )
D. 载客(zǎi) 核心(hé) 继续(xù )
2.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更需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B.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能用自己的爱心去包容这个世界。
C.随着“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先后入驻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D.《觉醒年代》得到各年龄段观众的高度认同,是因为创作者以共情之心去贴近革命者的伟大灵魂。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课文__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__报道了我国三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并进入中国空间站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____那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是如何对接的呢___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在对接过程中飞船上的主动捕获装置在与核心舱的对接机构接触的一瞬间,紧紧抓住并拉回再锁死,最终完成交会对接。
A.《》。? B.《》,。
C.“”。。 D.“”,?
4. 下列关于《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这则消息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则消息以极其凝练的语言报道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事实,点明了写作内容,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B. 天和核心舱是空间站的核心部分,也是航天员长期驻留的主要生活场所。
C. “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中的“首次”点明了此次交会对接的意义,体现了新闻的直实性,新闻语言的生动性。
D.这则消息除了正题,还有一个引题,该引题位于正题之前,传递了该则消息的重要内容。
5. 选择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的一句话 ( )
A. 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B.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一样。
C. 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D. 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
6.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陈老师一丝不苟地检查着学生的作业。
B.汽车飞跃黄河,真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壮举,让我们非常惊讶,
C.日本侵略者白手起家,侵占了我国的大片领土。
D. 长江,好比一位叱咤风云的勇士, 一路翻山越岭, 呼啸着奔向大海。
7. 给下列这则消息拟一新闻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昨天,北京大学进行了自主招生考试。有考生告诉记者:“题目活,题型新。比如语文第一题用拼音默写宋词,挺新鲜的,从没这么考过。还有对对联,给“九天揽月华夏英豪驰字宙”对出下联,挺有意思的。"除笔试外,考生还须参加北大教授组成的专家组面试,在15分钟面试时间内自我陈述并抽签问,以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
A.北大教授组成招生面试团 B.高考招生出现新亮点
C.北大招生考试题目活,题型新 D.北大自主招生出新招
8. 文学常识填空。
消息的时效性______,主要内容是报道新闻事件整体。一般来说,消息的篇幅比较______,表达方式以______、_______为主。
阅读理解
(一)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是我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艘载船。10月30日20时37分,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返回前,航天员乘组先手持离清相机,以地球为背景给建成后的中国空间拍摄了高清全身照,随后正式启程回家。31日7时21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之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成功着陆,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抵达着陆现场。
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此次返回任务延续了神舟十三号以来的“快速返回方案”,即绕地球飞行5圈后开始返回地面。在返回制动阶段,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延续了神舟十二号以来的设计,采用了预测--校正双环翻导列式,可以确保返回舱落点的高精度。在再入返回过程中,制导导航与控制(CNC)系统会全自动驾驶飞船返回地球。
③当返回舱降落到距离地面10千米左右,进入减速阶段时,神舟十六号返回舱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相继打开,将飞船的速度降低到每秒几米。
④当返回舱距离地面|米左右时,安装在返回舱底部的4台着陆反推发动机点火,使返回舱进一步减速,完成着陆缓冲,最终以每秒1-2米的速度,成功着陆于预定着陆场。着陆反推发动机是决定航天员能否安全回家的“最后一棒”。4台发动机必须在10室秒内同时点火,还需保证在200毫秒内推力精准一致,否则会造成返回舱落地姿态异常。
⑤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于2023年5月30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作为首批执行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154天,其间进行了!次出舱活动和中国空间站第四次太空授课活动,配合完成空间站多次货物出舱任务,为空间站任务常态化实施奠定了基础。至此,航天员景海鹏圆满完成了第四次飞天旅程,累计在轨执行任务时间超过200天,是目前为止执,行飞行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我国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和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也圆满完成首飞之旅,标志着我国现有3种类型航天员均已完成飞行考核和实践检验,为工程后续发展建设和大规模开展空间科学实(试)验打下良好基础。
(选自《科技日报》2023年11月1日第2版)
【材料二】
神舟十七号乘组由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组成,汤洪波担任指令长。乘组包括|名第二批航天员和2名第三批航天员。是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10月26日17时46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9时34分,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
9. 下列表述与材料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是我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艘载人飞船。
B.我国现有3种类型航天员均已完成飞行考核和实践检验,为工程后续发展建设和大规模开展空间科学实(试)验打下良好基础。
C.神舟十七号乘组是它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
D.神舟十六号返回舱在再入返回过程中,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会半自动驾驶。飞船返回地球。
10. 材料一第⑤段中的画线句运用哪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11. 航天员景海鹏圆满完成了第四次飞天旅程,累计在轨执行任务时间超过200天,是目前为止执行飞行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句中的“目前”一词有什么作用 )
12.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很多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请列举两个。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朱雀二号”成为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
①本报北京7月12日电(记者屈畅)7月12日上午,“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按程序完成了飞行任务,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至此,“朱雀二号”成为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在新型低成本液体推进剂应用方面取得突破。
②本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发射成功入轨的“朱雀二号”运载火箭为两级构型,箭体直径3.35米,全高度49.5米,起飞重量219吨、起飞推力268吨。火箭一级采用4台“天鹊”80吨级液氢甲烷发动机并联,二级由!台“天鹊”80吨级液氢甲烷发动机和I台“天鹊10吨级游动液氧甲烷发动机组合而成,运载能力为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15吨,后续改进型可实现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4吨。
③“朱雀二号”火箭由北京的一家民营企业研发。该民营企业首席执行官向本报记者表示,甲烷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原料,使用液氢甲烷更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其特性也更适合未来重复使用火箭,最后,使用液氢甲烷作为火箭推进剂也更有利于修复火箭及其发动机。
④)他坦言,将液氢甲烷推进剂应用到火箭的研发过程中,公司也遭遇过发动机震动、燃烧不充分、燃烧不稳定的问题,但通过时间的积累和多次的反复验证,研发团队得以克服这些难题。
⑤ 他接着表示,此次发射的“朱雀二号”火箭并未搭载卫星:“我们这次搭载了一个配重,先去验证火能的飞行过程,包括分离过程中的可靠性。”
⑥记者经过交流还了解到目前该研发团队还在研制可以反复使用的火箭,希望未来能够打造出运力足够大、成本足够低的火箭,支撑好中国航天事业的建设。
⑦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液氧甲烷发动机研制历经基础研究、原理样机验证阶段,进入商业航天发展与高性能发动机研制阶段。近期多款液氢甲烷发动机试车成功及80吨级液氢甲烷发动机助推“朱雀二号”运载火箭复飞成功,表明我国初步建立了开式循环液氢甲烷发动机设计,生产,试验体系,培养了相关人才队伍,研制的各型液氧甲烷发动机可逐步满足国内商业发射需求。
⑧公开资料显示,我国多家民营航天企业也正在开展液氢甲烷火箭及发动机的研发工作,且陆续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成果,
(选自《北京青年报》2023年7月14日,有删改)
13.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为两级构型,共采用了6台“天鹊”液氧甲烷发动机。
B.液氧甲烷作为火箭发射的推进剂有利于修复火箭及其发动机,而且成本也较低。
C.“朱雀二号”运载火箭搭载卫星遨游太空,目的是验证火箭的飞行过程的可靠性。
D.我国有多家民营航天企业在进行液氧甲烷火箭及发动机的研发,已取得较可观成果。
14. 阅读新闻要关注导语,导语往往出现在新闻的第一段话中。你从这则新闻的第一段话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15. 第⑦段是本则新闻的什么部分,有何作用
16. 据说本则新闻原拟标题为“火箭应用液气甲烷燃料历经多重考验",与现有标题相比,你认为哪一个标题更好 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 C
2. D
【分析】 A.有误,语序不当,可将“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与“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互换位置;B.有误,两面对一面,可将“他能用自己的爱心”改为“他能否用自己的爱心”; C.有误,成分残缺,可将“随着”删去; D.正确。
3.A
4. C
【分析】C.有误,“首次”这个词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它准确地说明了此次交会对接的情况是前所未有的,但并没有体现新闻语言的生动性。新闻语言的生动性一般通过描写、修辞等手法来体现,这里“首次”只是客观陈述事实,所以该选项中说体现新闻语言的生动性理解不正确。
5.D
6. C
7.D
8. 强 短 记叙 议论
9.D
10. 列数字。通过“3名"“154天”“」次”“第四次”等具体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首批执行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的在轨驻留时长、活动次数等情况,突出了他们为空间站任务常态化实施所做的贡献,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11. “目前"表示时间限制,说明在当前阶段航天员景海鹏是执行飞行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但不排除以后会有其他航天员超过他。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12. 示例:嫦娥探月工程取得重要成果;5G技术广泛应用。
13. C
14. ①“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发射任务成功的时间:2023年7月12日②发射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③发射事件:“朱雀二号”成为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氢甲烷火箭;④发射事件的意义: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在新型低成本液体推进剂应用方面取得突破。
15. 第⑦段交代新闻的背景,让读者可以了解液氧甲烷发动机研制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16. 示例:我认为现有标题更好。现有标题用最精练的文字将本则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内容提示给读者,强调其特殊性--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原标题突出的是火箭应用液氧甲烷燃料历经的种种考验,并非本则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