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课时训练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课时训练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4 21:4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文本助读
背景解读
诺贝尔奖是指根据瑞典化学家、工程师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奖项,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旨在表彰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此外,瑞典中央银行1968年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
用于表彰在经济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3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知识链接
1.路透社是英国最早创办的通讯社,是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总社设在伦敦。
2.2012年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新药物疗法,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成为国内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科学家,同时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籍女性。
书法小知识
甲骨文
甲骨文亦称“契文”“龟甲文字”,是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文字结构不仅已由独体字趋向合体字,而且有了大批的形声字,是一种相当进步的文字。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长短大小不统一。
1.字音字形
预习练 新课感知 01
bān
zhònɡ
é


2.理解词义
(1)   :建立(功绩);建立的功绩。
(2)   :争执双方同意的第三者对争执事项做出决定。
建树
仲裁
3.文学文化常识
  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   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   ”,本文导语部分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相关的背景材料一般放在新闻事实的后面。
重要性递减
倒金字塔结构
4.整体感知
发稿单位
地点
时间
瑞典国王和挪
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
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获奖者情况
介绍诺贝尔奖
金的来源和资金管理权
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
积累运用
评价练 课后作业 02
  班级开展“了解诺贝尔奖,见证榜样力量”专题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诺贝尔奖”的过去和现在】
  小语找到了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有关颁发介绍,请你阅读后完成1—3题。
  诺贝尔奖不仅仅承载着推动全人类进步的使命,而且是对个人成就的表彰。每一届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的杰出研究,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医学科学的发展。
zhuó
zhǔ

2.为文中A、B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答案:A.回溯 B.奖励
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答案:诺贝尔奖不仅仅是对个人成就的表彰,而且承载着推动全
人类进步的使命。
【中国也有“诺贝尔”】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完成4—6题。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2月10日电 当地时间16时30分许,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瑞典王室乐曲《国王之歌》的歌声中正式拉开帷幕。85岁高龄的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得诺贝尔奖,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诺贝尔奖评委会代表在介绍屠呦呦的获奖成就时说,每年全球都有约50万人死于疟疾,其中大部分是儿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研究中国古籍,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这一研究成果随后被应用于疟疾治疗的药物中,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生命,在过去15年间将疟疾死亡率降低了一半。
4.根据新闻体裁和格式,文首的内容是   ,正文第一句属于   。
电头或消息头
导语
5.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20字)
答案:(示例)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6.如果屠呦呦获奖后回到母校,作为母校的学生,你去采访屠呦呦,你最想问什么问题 请你拟定两个采访问题。
答案:(示例)几十年的科学研究,您一直坚持着,靠的是什么力量  您今天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您学习时的什么习惯有关
【榜样的力量】
7.不同的时代赋予了诺贝尔奖不同的价值,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各行业的榜样。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榜样的相关资料,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迈入新时代,他们的行为更加多元,影响力更加广泛。
②他们不仅在自己的领域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更通过他们的行为和精神,激发了更多人向上向善的力量。
③不同的时代,榜样有着不同的存在方式。古时遵守道义而据理力争的是榜样,战争年代艰苦奋斗且不怕牺牲的是榜样,和平年代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也是榜样。
④榜样从来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榜样精神也从来不是单纯的概念,而是现实中可感可知的具体行为。
⑤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学习身边的榜样,从他们的具体行为中汲
取力量,将榜样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
A.④③②①⑤ B.③②④①⑤ C.③②①④⑤ D.④③①②⑤
D
导析:D 通读全部内容可知,语段主要说明榜样在不同时代的价值和作用。第④句首先提出观点,为首句;然后第③句举事例来论证榜样的不同存在方式;紧接着①句提出“新时代”榜样的“行为更加多元,影响力更加广泛”;第②句阐释“多元”“广泛”的具体表现;最后第⑤句得出结论。所以正确的排序④③①②⑤。故选D。
类文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路透社斯德哥尔摩2022年10月6日电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当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将202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女作家安妮·埃尔诺(Annie Ernaux)。
瑞典文学院在当天发布的新闻公报中说,埃尔诺“以勇气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约束”。在写作中,她“始终如一地从不同角度审视在性别、语言和阶层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
生活”,她的创作之路漫长而艰辛。
埃尔诺1940年出生于法国,是当代法国文坛很有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已出版多部作品,代表作有《悠悠岁月》等。
诺贝尔文学奖首次颁发于1901年,从第一届颁给法国作家苏利·普吕多姆至2022年,共有119位得主。叶芝、罗曼·罗兰、马尔克斯、萧伯纳、海明威等作家均获得过这一奖项。
  材料二 1895年11月,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在遗嘱中提出设立五大奖励领域,除了诺贝尔文学奖、和平奖,还有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这类奖项的设立是为了表彰在自然科学某一领域最重要的成就。100多年来,诺贝尔奖见证了人类改变世界、改变自身生存和生活状况的努力探索,是对致力科学事业之人的最高奖赏。
近日,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等自然科学类奖项的陆续揭晓,引发了国人对诺贝尔奖的热议。那么,我们今天应如何看待诺贝尔奖呢
从对待历届获奖成果的角度来看,我们不仅要了解获奖者和他们的科研成果,更要弘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无数获奖者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不断探索,将专注科学、享受科学当作追求,他们身上所展现的探求、勇气、耐心等科学家精神,尤其珍贵。
2015年10月,在瑞典的颁奖典礼上,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凭借对疟疾治疗作出的突出贡献,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中国的科学研究捧回了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项。1969年,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开始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以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并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在历经380多次失败之后,屠呦呦团队终于在1972年成功提取了抗疟新药“青蒿素”,这是中医药送给世界的一份礼物。青蒿素问世50年来,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正因为屠呦呦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不断探索,才
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这种伟大的科学家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材料三 在过去的70多年里,我国的科学技术由弱变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从历届获奖的人员名单上看,我们在不少领域与发达国家之间依然存在差距。我们需要正视这种差距,只有这样,才能激励我们的科研人员以更大的热情、更卓越的科研能力、更具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去赢得世界科研领域的认可和赞誉,从而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取得更大进步。
当然,我们也不必妄自菲薄,诺贝尔奖数量的多寡其实很难完全反映当前我国科学发展现状和总体科技实力。一方面,诺贝尔奖的评选具有较强时滞效应,不少奖励成果是几十年前取得的,难以反映当下的研究突破。例如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法国量子物理学家阿兰·阿斯佩,是世界上公认的量子光学领域的顶级专家。他在30多岁的时候就已经做出了轰动世界的实验,验证了贝尔不等式,验证了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但迟至2022年才获奖。另一方面,事实上我们拥有很多诺贝尔奖级别的科研成果,何时获奖或许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先生曾到北京市某中学发表演讲,他说道:“在中国一提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把人神话了,人就成神了。获得了文学奖的人有很多,我不过是其中的幸运者。事实上,诺贝尔奖只是一个奖而已。”
的确,诺贝尔奖的权威性应该得到承认,但它并不是反映当前各国科学和文化最高水平的唯一指标。何况,诺贝尔科学奖的评奖结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委员会的主观倾向和评委们的内部斗争。诺贝尔奖的荣誉能给一个国家带来声望,推动经济发展,鼓励更多青少年投身学术研究和文化创新,但中国人,也应以一种客观、淡定、从容的心态看待诺贝尔奖。
8.请你为材料一这则消息拟写标题。(不得超过25个字)(3分)
答案: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荣获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
9.下列对材料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诺贝尔奖见证了百年来人类历史的变迁,中国人很难漠视其价值和意义。
B.2015年,屠呦呦凭借对抗疟新药“青蒿素”的成功提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C.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法国量子物理学家阿兰·阿斯佩,在30多岁的时候就已经做出了轰动世界的实验,验证了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
D.近几十年来,当代中国科学家们取得了不少诺贝尔奖级成果,因此我们有足够的底气说,中国必将获奖。
导析:D D项中“中国必将获奖”的说法太过绝对。
D
10.请你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具体内容,谈谈我们今天应如何看待诺贝尔奖。(4分)
答案:①我们不仅要对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进行科普,更要弘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②我国在不少领域与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存在不少差距;③我们要充满信心,不必妄自菲薄;④我们要用一种客观、淡定、从容的心态客观地看待和关注诺贝尔奖。
笔歌墨舞
11.请根据以下所给信息写一则150字左右的新闻消息。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关键词:9月18日 演讲比赛 征文比赛 纪念活动 全校师生 学校 “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答案:(示例)
纪念“九一八”事变,师生共同参与
“勿忘国耻,吾辈自强”活动
  9月18日,为纪念“九一八”事变,全校师生齐聚一堂,共同参与以“勿忘国耻,吾辈自强”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纪念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全方位展现了中国在抗战中的英勇形象和抗战的历史背景,让全校师生深刻认识到“九一八”事变的国耻之痛,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素养提升
整本书阅读
12.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请用简要的语言写一个关于“红小鬼”的故事来印证下面作者说的话。
作者在书中说:“我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蓬勃精神,让人看到希望。”
答案:(示例)斯诺刚进入根据地时,碰到两个端饭菜的“红小鬼”。两个“红小鬼”面对有些无礼的斯诺,不理不睬,当斯诺经别人提醒道谢
时,其中一人才有礼貌地回答。这样有原则的“红小鬼”正是中
国的希望。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