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一着惊海天 课时训练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一着惊海天 课时训练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4 21:4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文本助读
背景解读
2012年9月25日,我国首艘航空母舰被命名为“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2012年11月23日,歼-15舰载战斗机在“辽宁舰”上首次着舰并成功起飞。本文报道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
5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书法小知识
大 篆
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其有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
基础。
素材积累
1.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2.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3.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
——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并序》
6.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书愤二首》
7.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祖咏《望蓟门》
1.字音字形
预习练 新课感知 01
wéi
xiào
juān
sànɡ

zài
ɡǒu





2.理解词义
(1)   :比喻在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的情况下成就一番事业。
(2)   :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3)   :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4)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白手起家
殚精竭虑
一丝不苟
惊心动魄
3.文学文化常识
(1)通讯是运用   、   、   、   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   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2)通讯包括    和   ,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
叙述
描写
抒情
议论
记叙文
人物通讯
事件通讯
4.整体感知
1.本文题目《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有何妙处
巩固练 深层解读 02
答案:“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惊”表明影响之大,“海天”既指小环境,又指世界大环境。“一着”
“惊”“海天”,强烈的画面感跃然纸上,激发读者的兴趣。
2.文中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突显了一些国家对我国的歧视,暗示当时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
着舰面临的困难之大,同时这也更加突出了我国科研人员顽强
不屈、为国争光的斗志。
积累运用
评价练 课后作业 03
  2025年5月30日是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学校为此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弘扬科学家精神。同学们撰写文稿,设计组织活动,请你帮助完善。
【活动一:观航天科技传奇路】
  “点火、发射!”2024年10月30日,伴随着腾空而起的巨大火焰,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搭载三名中国航天员,在万众瞩目中飞向太空。
①当发射圆满成功的消息传来,举国上下再次因中国航天创造
的非凡成就而振作,为勇攀科技巅峰的中国航天人而自豪。
hàn


juān
2.上面文段有些语句不通,大家纷纷献策,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①句搭配不当,其中,“振作”应改为“振兴”。
B.②句语序不当,“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发展航天事业”应改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
C.③句成分残缺,应在“非凡”后加上“历程”。
D.④句成分赘余,要删去“又”。
导析:A A项,搭配不当,“振作”应改为“振奋”。
A
导析:A A项,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用错对象。
A
【活动二:悟科学勇士赤胆心】
4.有同学想用对联概括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精神,请你帮他选出正确选项,把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
航天添盛事,    ,摘星揽月空间站
壮士转鸿钧,神舟驰九霄,     
A.科技续传奇 壮志凌云凯歌奏
B.科技在空间 吐气扬眉中国人
C.科技续传奇 吐气扬眉中国人
D.科技耀空间 壮志凌云凯歌奏
C
导析:C 根据“驰九霄”可知,第一空结尾也应为动宾结构,排除B项;
“壮志凌云凯歌奏”与“摘星揽月空间站”在结构和意境上并不完全对应,排除A、D两项;故选C。
5.还有同学做了一张海报(如图),并设计了三个文案,请你选出最喜欢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A.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B.中国航天人,是你们,用执着的坚守与飞天的辉煌,把梦想化作现实!
C.中国,飞天!飞天,中国!
答案:(示例一)我选A。原因:文案运用对偶,热情赞颂了航天人勇于攻坚克难,矢志探索创新的精神,句式整齐匀称,朗朗上口。
(示例二)我选B。原因:文案用第二人称(或:呼告的修辞),表述航天人用不懈的努力不断刷新了中国探索宇宙的新高度,赞美了他们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文案亲切随和,抒情意味浓厚,感染力强。
6.为向航天工作者表达自己的敬意,请你从下面备选词语中至少选用两个,为此次活动撰写结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少于30字。)
备选词语:浩瀚 探索 蓬勃 辉煌 追梦
答案:(示例)人类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是渺小的,但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伟大的。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人用蓬勃的力量,开辟广阔的星海,创造绚丽的辉煌。让我们一起,向不懈求索的航天追梦人,致敬!
类文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4分)
       
——嫦娥六号发射任务侧记
范恩达 王凌硕 徐斌如
  ①古时月,遥望千年;破苍穹,今朝梦圆。
  ②从敦煌的飞天壁画,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38万千米外的那一轮明月是中华民族千年来魂牵梦绕的所在。
  ③今天,中国“探月新母港”文昌航天发射场,一架身着遥八“战袍”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背靠海天,托举“嫦娥”奔向月宫,再次开启月球探索之旅。
  ④这一刻,熊熊烈焰连接起古今梦想——古人千年前浪漫旖旎的想象、中国航天人数十年脚踏实地的奋斗与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探月梦
想,连成一线。
  ⑤自2004年立项至今,中国探月工程已经走过二十载。如今,文昌,月亮湾内,椰风海韵,意境非凡,探月接力棒交至文昌航天发射场。
  ⑥5月3日,嫦娥六号任务发射“零日”凌晨,海湾映着月光,发射场内一片宁静,只有那群蓝色身影仍在为火箭升空做着最后准备。
  ⑦早晨7时许,液氧被注入沐浴晨光的火箭。4小时后,源源不断的液氢进入火箭芯一级发动机。30分钟后,氢氧模块动力系统指挥员下达了“启动循环泵”的口令,控制间屏幕上信号灯次第亮起……
  ⑧“各号注意,30分钟准备!”
  ⑨伴随着本次“01”指挥员廖国瑞洪亮的口令,发射场内各系统各平台工作人员迅速行动。
  ⑩就在这时,中午还有点阳光的天空,一片厚重的阴云由西向东缓缓飘来。倒计时5分钟准备时,降雨移动到发射塔架一带,灰白的雨幕完全遮住了火箭的身影。大家的心被紧紧地揪在了一起……
7.小文想给本文取个形象、醒目的标题,下面是他拟定的两个题目,你觉得最恰当的是哪一个 请说明理由。(4分)
A.月球上的嫦娥之路
B.“嫦娥”再度赴蟾宫
答案:(示例)B项最恰当。文章主要描述了嫦娥六号探测器的发射过程。《“嫦娥”再度赴蟾宫》这个标题中“嫦娥”对应嫦娥六号探测器,
“蟾宫”指代月球,“再度赴蟾宫”形象地描绘了探测器前往月球的事件,符合文章内容。
8.小文对教材中两篇课文进行了归类比较。你认为选文可以归为下面的哪一类 请根据选文内容简述理由。(4分)
类别 篇名 体裁特点
新闻 特写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选取一个精彩的瞬间加以表现,突出其独特之处
通讯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描写多个场面或瞬间,渲染氛围,铺垫蓄势
答案:选文可归为通讯。理由:选文具体描写了嫦娥六号发射前液氧加注、液氢加注、遇到降雨等多个场面和环节,渲染了紧张的氛围,为最终的成功发射铺垫蓄势,符合通讯描写多个场面或瞬间,渲染氛围,铺垫蓄势的体裁特点。
9.读了本文后,小文产生了采访“01”指挥员廖国瑞的想法,请你协助他完成下面的采访提纲。(6分)
采访提纲 采访对象 “01”指挥员廖国瑞 采访地点 文昌航天发射场
采访背景 嫦娥六号任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采访目的 ①    采访问题一 ②  采访问题二 ③  (示例)了解嫦娥六号发射现场的情况
作为喊出点火口令的人,你会感到有压力吗
发射过程有没有遇到突发状况呢
笔歌墨舞
10.本文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烘托舰载机飞行员高超的飞行技术。请你也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写一段话。(150字左右)
【课文片段在线】歼-15舰载机前沸腾了,鲜花映衬着飞行员的笑脸,人们忘情地与飞行员紧紧拥抱,争相与飞行员合影留念……
【写法分析】“沸腾”“紧紧拥抱”“合影留念”,这是人们对舰载机飞行员飞行成功的充分肯定,侧面烘托出飞行员高超的飞行技术。
答案:(示例)100米决赛跑道起跑线上,六位勇士准备着,小A也是其中之一,人称“飞毛腿”的他,这次是志在卫冕。当发令员一声“预备”声刚落,跑道上的空气顿时凝住了。周围的观众都如一群雕像一样,个个嘴巴微微张开,眼珠也大大地鼓起,等那一声惊雷的到来。突然听得“啪”一声响,六位运动员如离弦的箭“嗖”的一下射出,“飞毛腿”如箭前端的锋镝一般向前奔去,第一个穿过终点线。片刻后,全场观众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素养提升
语言运用
11.根据下面的表格,分析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
项目名称 成就
1 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 使我国成为目前全世界仅有的三个正在建造大型航母的国家之一。
2 墨子号完成量子纠缠实验 代表了远距离量子通信持续探索中的重大突破。
3 国产海上钻井平台实现可燃冰开采 我国在海域可燃冰勘查和开发的核心技术得到验证,同时也彰显了我国装备制造的能力。
答案:(示例)我国近几年科技创新不断,在某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的
前列。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