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藤野先生 课时训练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 藤野先生 课时训练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4 21:4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二单元
文本助读
知识链接
《朝花夕拾》收录了鲁迅的十篇回忆性散文,原名为《旧事重提》,是鲁迅回忆幼年到青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选自这本散文集。
1901年,藤野先生应聘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1904年9月,鲁迅成
了藤野先生的学生。鲁迅很珍惜与藤野先生的情谊,回国之后曾
多次打听他,却杳无消息。其实藤野先生读到了鲁迅写的《藤野
先生》,但他们始终未能再相见。
7 藤野先生
书法小知识
隶 书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一般认为它由篆书发展而来。隶书的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隶书庄重,笔势飞动,姿态优美。代表书法家为东汉时期的蔡邕,他的代表作品是《熹平石经》。汉代隶书多杰作,如《曹全碑》《华山庙碑》等,受历代书法家推崇。
素材积累
尊师名言
1.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周书》
2.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
3.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荀子》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5.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1.字音字形
预习练 新课感知 01
fēi

yǎo
piē

xùn
wǎn

jūn









2.理解词义
(1)   :死在异国他乡。
(2)   :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传说或故事。文中指学校里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
(3)   :傲慢无礼。
(4)   :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
(5)   :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6)   :长时间没有一点消息。
(7)   :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客死
掌故
不逊
匿名
油光可鉴
杳无消息
深恶痛疾
3.文学文化常识
鲁迅(1881—1936),原名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
   、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   》(曾名为《   》),散文诗集《   》和杂文集《   》《热风》《   》等。
周树人
文学家
思想家
朝花夕拾
旧事重提
野草

且介亭杂文
4.整体感知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巩固练 深层解读 02
答案:本文有两条线索,明线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即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确定文章线索
1.几种常见线索:①以事件的发展为线索;②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③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④以感情的变化为线索;⑤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⑥以某一件具体或具有象征意义的实物为线索。
技法点拨
2.找线索的三个方法:①抓文章的标题,很多文章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则包含线索因素;②抓文中反复出现的重要词语、句子,这些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或许突出强调文章的主题,同时也显示文章的层次、脉络;③抓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散文中的“情”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3.线索的作用:①贯串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脉络分明;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使行文富于变化,情节曲折生动,波澜起伏;④突出文章主旨或烘托人物形象。
2.文章题目虽是《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日本“爱国青年”等,这些内容与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答案: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途经日暮里和水户表现出的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也是他后来弃医从文的思想起点。
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正面陪衬,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写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
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并决心不学医的直接原因。
这些事情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
高贵品质有密切的关系。
3.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语句的含义。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答案:运用反语,表达作者民族自尊心受到伤害,作为弱国子民内心无比辛酸和强烈的愤懑之情。
积累运用
评价练 课后作业 03
  学完课文后,学校八年级(1)班学生以“致敬名人”为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到“名人馆”参观后,两位同学给心目中的偶像写下了颁奖词,请按要求完成1—5题。
huì


2.结合语境,解释颁奖词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1)诲人不倦: 
(2)楷模: 
3.填入颁奖词(二)横线处的成语,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万古流芳 B.汗马功劳
C.正人君子 D.铮铮铁骨
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
榜样,模范。
导析:A 根据语境可知,句中用以形容“先生之风”,应使用“万古
流芳”。
A
4.颁奖词(二)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建议。
答案:(示例)去掉“最德高望重的”。
5.跨学科学习 “名人馆”中的“王力博物馆”是同学们重点参观的一个场馆,请你根据下面的平面图,介绍从大门到报告厅的行进路线。要
求:语言简洁流畅,条理清晰。
答案:(示例)进入王力博物馆大门后向北经过道走到中庭,再经过中庭右侧过道走到照片展厅,然后沿着照片展厅的过道向北走到放映厅,再沿放映厅右侧的过道前行,就可以到达报告厅。
类文迁移
学完《藤野先生》后,学习小组找到了下面这篇散文作迁移阅读,请你也参与其中。(14分)
再叫一声师父
徐慧芳
  ①一个白面书生。这是我对许老师的第一印象。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叶,二十出头的我来到这所学校报到,校领导领我到教导处,对一位正在埋头刻蜡纸的中年人说,老许啊,给你带来一位徒弟,先安排在教导
处,你带带她……而后又对我说,这是教导主任许慧忠老师,我
们的大才子。
  ②那是个特殊时期。正常的教学正在回归,美育课也要重新开设,但不少学校一时缺少音乐、美术教师,所以我这个有点绘画基础的年轻人被推荐到这所中学来任教美术课。“欢迎你啊!”是许老师亲切的笑容,和煦的目光,才让我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渐渐安定下来。还好报到时正值冬季期末,离下一个学年正式任教还有一学期。这不上讲台的一学期给了我宝贵的热身机会,我跟着许老师开始熟悉教学环境。
  ③教导主任的角色让许老师非常忙碌,他虽主教物理,还常常充当“救火”角色。他私下对我说,一名教师业务一定要过硬,给学生一
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个桶还要越大越好,各种学科知识
都要涉及一点,你知识面广、本事大,就不怕学生不服你。
  ④我初来乍到那个冬天,一场大雪后,校园里积雪很深,考完试的孩子们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玩。他们的热闹劲也引发了我的童心,我拿了一只铅桶,拎了几桶雪,找一间空教室,拼起几张课桌,塑了一座鲁迅像。塑像快完成时,突然虚掩着的教室门被推开,随后是许老师的声音:大家都进来看看吧!接着一群学生接二连三涌了进来。鲁迅先生的面容轮廓极富特征,版画家赵延年先生创作的那帧《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木刻像,当时广为流传,于我也是烂熟于心
的,所以塑像并不难。但刚才还在堆雪人打雪仗的一群学生,看到眼前用雪堆成的鲁迅像还是颇感惊奇的。在孩子们的感叹声中,许老师对他们说,这是新来的徐老师,下学期就要教你们美术课了。很快我就悟到许老师的良苦用心,
是他有意识地让我以一个“能人”的姿态在正式任教前先展示给学生。
  ⑤许老师是颇有古意的谦谦君子,无论待同事还是学生,都是言语晏晏如清风拂面,让人舒服。但是有一次我看到了许老师的另一面。那天我踏进办公室门,听到许老师在教训一个男生,面容严肃,口气严厉:为什么要说谎呢 你是团干部,一向是大家心目中的好学生,我们是对你寄予希望的,一个人如果从小不诚实,一点小事都要耍个花招,将来怎么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这位男生我是熟悉的,他低着头满脸通红,见到我脸更红了。后来才知道,前一天晚上许老师下班路上正好碰到这位学生的母亲。言谈中这位家长说起儿子昨天很晚回家,听孩子说是许
老师让他留下来出黑板报,这样她就放心了。但那晚这个男生
是跟一个同学玩去了。
  ⑥三年半后,我因学校改制而离开了学校。但我和许老师仍是彼此牵挂。今年元月初,突然接到许老师女儿的电话,告诉我许老师元月七日已去世。放下电话,我找出许老师的一张照片,照片中童颜鹤发的许老师正在练书法。他曾对我说过,自己的字因为常年在钢板上刻蜡纸变得个性全无,而照片上许老师挥洒的大字极有个性。我注目良久,轻轻唤一
声:师父!
(有删改)
▲6.文章是以什么线索来贯串全文的 试简要分析。(2分)
答案:明线:“我”与许老师在学校的交往。暗线:“我”对许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7.文章很多地方间接引用了许老师的话,如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请分析此处引用的作用。(4分)
答案:(示例)此处引用许老师的话,强调了教师业务过硬的重要性,以及要有广泛的知识面,体现了许老师对教育教学的深刻理解和对学生的高度负责,同时为下文许老师对“我”的教导和帮助做铺垫。
8.小语不明白为何作者在文中称许慧忠为“许老师”,而结尾却轻轻唤一声“师父”,请你帮他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答案:(示例)文章中称为“许老师”,是因为这是一种比较常见和尊重的称呼方式,符合师生之间的关系;结尾处用“师父”更亲切,更能升华情感,表达“我”对许老师的深深怀念和敬意。
9.《藤野先生》和本文都提到了老师的照片,你觉得两文中的“我”面对照片时的感情有何不同 (4分)
  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鲁迅《藤野先生》
答案:(示例)《藤野先生》中“我”面对藤野先生的照片,心中充满了感激、怀念和敬意,因为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和教导让“我”难以忘怀;本文中“我”面对许老师的照片,心中充满了悲伤和思念,因为
许老师是“我”的师父,对“我”有知遇之恩和教导之情,
“我”与许老师感情深厚。
笔歌墨舞
10.《藤野先生》一文,作者抓住藤野先生的特征,“黑瘦”“八字须”
“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几笔勾勒,人物的形象便凸显在眼前,这就是白描手法的艺术效果。请仿照鲁迅描写藤野先生的手法,描绘你熟悉的一个人物。要求:90字左右。
答案:(示例)他死死地盯着眼前这个人,一动不动,嘴唇紧闭,随着时间一点一点过去,眉峰也一点一点皱起。突然,一阵冷风袭来,他挫败地收回目光,嘴角露出一丝苦笑,抬手理了理被风撩起的大衣一角,顿了顿,
随即决然迈腿离去。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