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课时训练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课时训练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4 21:4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文本助读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迺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她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
《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小说《马
伯乐》《呼兰河传》等。
8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知识连接
回忆录是一种关于一系列事件的记录,通常由参与其中的人撰写,与正式的历史不同,回忆录更为灵活和个人化。它可以是描述特定人物、事件或时代的自传体文章,也可以是口述、画册或视频的形式。回忆录的主要价值在于记录、演绎分享、感恩怀旧、重现传承和见证。通过撰写回忆录,人们可以为后人提供宝贵的历史资料。
素材积累
鲁迅的名言警句
1.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不了。
2.凡活的而且在生长者,总有着希望的前途。
3.凡事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
4.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倘使想正视而不敢,此外还能成什么气候。
1.字音字形
预习练 新课感知 01

ɡēnɡ
jiǎo
ɡē
jiào
rānɡ

shuài









2.理解词义
   :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3.常识积累
  本文作者是   ,作家,原名张迺莹。代表作有小说《   》
《   》等。
不以为然
萧红
生死场
呼兰河传
4.整体感知
1.阅读全文,并根据提示写批注。
巩固练 深层解读 02
内容 提示 批注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还”字有怎样的内涵 ①  .
.
.

两个“还”字表现了鲁迅
先生工作时间之长,工作的投入和辛苦,从而更好地突出鲁迅先生坚毅的性格。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为什么强调鲁迅的背影是灰黑色的 ②  .
.
.
.

鲁迅先生是在一个白色恐怖
的黑暗社会中,拿笔当枪,与当时的黑暗势力做不屈不挠的斗争。作者强调环境的特点,能更好地突出鲁迅的形象高大。
2.鲁迅在《答客诮》一诗中写道:“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鲁迅的印象。
答案:(示例)鲁迅是一位有情有义、和蔼可亲、勤勉工作的知识分子。文中写鲁迅先生的“笑”,生动地再现了一个有人情味的、活生生的鲁迅形象。他劳心劳力地陪伴客人,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和热情;他在深夜寂静时,孜孜不倦地伏案工作,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写作习惯,体现出他对事业的执着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3.联系全文分析,选段对太阳和鲁迅先生书桌的描写有何作用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答案:选段对太阳描写显示出鲁迅先生睡得很晚,体现出鲁迅工作的勤奋与劳累;书桌“整整齐齐的”凸显鲁迅先生做事认真细致的性格特点。作者通过对太阳和书桌的描写,将鲁迅的工作状态、性格特点展现
出来,字里行间都体现了作者对鲁迅先生深深的崇敬之情。
细节描写
技法点拨
积累运用
评价练 课后作业 03
  学完课文后,班级准备开展“致敬大先生——鲁迅”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活动发言】
下面是小语为活动撰写的发言稿,请你阅读后完成1—3题。


2.填入文段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毛骨悚然  B.深恶痛绝
C.不以为然  D.咬牙切齿
导析:B 根据语境,此处形容鲁迅对清国留学生的纨绔和腐朽的痛恨,应用“深恶痛绝”。
B
3.语段中画线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导析:D A项,缺少主语,应在“开始”前加“他”;B项,搭配不当,将“丧失”改为“迷失”;C项,语义重复,删掉“大约”或“左右”。
D
【了解画像】
4.下面是小文同学参照先生的画像,结合对先生的了解,为先生拟的一副对联。请你在ABCD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填序号)
面容A.   ,目光炯炯,B.   烛黑暗;须眉浓密,头发C.   ,毫不犹豫D.    。
①消瘦 ②清瘦 ③无所畏惧 ④毅然决然 ⑤树立 ⑥根根 
⑦斗魔鬼 ⑧刺痼疾




【体味精神】
5.下面是小文找到的一些资料,其中画横线处缺失的部分被打乱了顺序,请你找出排序恰当的一项( )
  鲁迅是冷峻的批判者,也是信念坚定的先觉者,更是伟大的精神导师。  .
现在,他的很多作品仍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他的思想也仍然影响着新时代的青年学生。
①他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
③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作品和精神影响深远。
A.③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② D.③②①
A
导析:A ③句为总起句,总写鲁迅作品和精神影响深远,①句②句分别对应作品和精神,故正确的顺序为③①②。故选A。
类文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8分)
袁隆平改稿
郝 安
  ①有人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当年,80多岁的邓小平夹着一支烟,摇摇头,抿着嘴说,中国农村改革,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第一次见到袁隆平,是他75岁的时候,我说了这句大实话,袁隆平也夹着一支烟,也摇摇头,也抿着嘴说,我只是做了一点点工作,一
点点。
  ②再一次见到袁隆平,是2013年1月。依然是大家熟悉的宽额头,小平头,古铜色的脸;依然是红格子棉布衬衫,一条深色休闲裤;依然是率真爽朗,睿智逼
人,举手投足一点都不像个80多岁的老人。
  ③我们带着清样,这次来是请袁隆平审定他的一篇文稿。
  ④袁隆平坐下来,聚精会神地看稿,竟然不戴老花镜。少顷,听他说,“错了一个字,这是‘身价’,不是‘身家’”,便拿起笔改正了;一会儿又听他自言自语,“我梦见的是谷粒像花生米那样,不是花生那样大,哪有那么大,这个‘米’字丢不得”,边说边拿起笔,在“花生”后工工整整加了一个“米”字;“这个字也不确切”,一直低头看稿的袁隆平抬起头,“我梦见的是自己躺在稻
穗下乘凉,说躺在水稻下面不准确”。
  ⑤a.一般情况下,名家领导的文稿大都经过层层把关,字斟句酌;审看大样,不过走一个程序,签字画圈甚而点头即可。袁隆平却没有这样。他看稿时,竟像小学生对自己的功课一样严谨认真,改正的这几个字,无论语义还是修辞都恰到好处。b.我心头悄然一颤,不觉赧颜,随后又分明感到有一种常人很难有的精神从袁隆平改稿时那雕塑般的身体溢出,充盈在我的面前和四周。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 是科学家对待事业才有的一丝不苟。
  ⑥看完稿,袁隆平欣然应邀为我们题词:办出湖南特色,办出国家水平。他说,我就喜欢这条,要有湖南特色,要有国家水平。我说,你是我们的榜样,是世界水平。c.大家大笑。我还记得上次袁老题写“党的舌喉,读者知音”的一个细节,他一笔一画写着,老人是读老书的,不习惯简化字,当写到“读者”的“读”字时,看他停笔思索,我们提醒是言字旁加“卖”。他将信将疑,硬要查字典看简化了的这个字到底是怎么个写法。写到“知音”两个字时,他又停笔翻字典。旁边有人说是知道的“知”。他说“知音”他知道,坚持翻开字典查证。
  ⑦论名气,袁隆平是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名扬天下;论学问,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满腹才华,建树丰硕;论经历、意志和信念,可谓风霜雨雪,九死而不悔,硬是从一条坎坷的泥巴路,一直走到脚下铺满红地毯;论贡献,为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的成绩,功劳响当当。这样的一个人,已经功成名就,是大科学家名册排得上号的人
物;然而也就是这样一个世界名人,阅改一份不满三千字的文稿,题写几个字,正襟危坐,竟仔细到近乎苛刻,一点儿都不含糊。
  ⑧细节其实不细。大凡世界上的事太普通了倒反而很难,所以芸芸众生不拘小节,难成大事;而纯粹到了不计任何功利,能把普通事做
好的人,终成伟人。他们重细节,现于言表,见于行动,处处留痕。
6.下列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a句写其他名家领导是为了与袁隆平进行对比,突出袁隆平的严谨认真。
B.b句运用比喻,是为了表现袁隆平改稿时坐得板正,身体僵硬的样子。
C.c句中“大笑”是因为“我”的巧妙回答,也表现出大家对袁隆平的高度评价。
D.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语言平淡自然,却饱含深情,感人至深。
导析:B B项,结合第⑤段内容可知,此句运用比喻,是为了表现袁隆平改稿时坐得板正,认真的样子,并非表现其身体僵硬。故选B。
B
▲7.母题变式 请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人物描写角度:  .
 
加点词“依然”:  .
.
 
(示例)运用外貌描写,写出了袁隆平吃苦耐劳、朴素随
意、乐观健康的样子,表达了对袁隆平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示例)反复使用“依然”,强调袁隆平相貌、衣着
习惯和性格并未发生变化,表现出他身体的健康、性格的爽朗和
朴素的品质,表达出作者对他的敬佩。
8.请简要谈谈袁隆平改稿这件事对我们写文章有怎样的启发。(4分)
答案:(示例)袁隆平改稿这件事告诉我们,写文章要严谨认真,注重细节,对字词句的使用要仔细斟酌,力求准确恰当。同时,要有敬畏之心,写文章时不断追求完美。
9.文章结尾说“他们重细节,现于言表,见于行动,处处留痕”,本文中袁隆平有哪些行为体现他重细节 请举例说明。(3分)
答案:严谨认真地修改文章错词,把“身家”改为“身价”;修改不确切的表述,如添加“米”字,把“水稻”改为“稻穗”;题词时,为
“读”“知”几个字,翻字典查证。
10.本文与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样,写伟人不写他们的丰功伟
绩,反而捕捉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4分)
答案:(示例)写袁隆平严谨认真地修改文章错词,把“身家”改为“身价”,修改文中不确切的表述,题词时翻字典查证等琐事,使得作为科学家的袁隆平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更贴近了,也让读者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去了解一个真实的、生活化的袁隆平,真实可感,富有人情味。
素养提升
语言运用
11.学完课文后,同学们对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想组团参观鲁迅故居。你建议大家用小程序预约参观。为了便于大家操
作,请你根据下面图示完成预约参观鲁迅故里的说明性文字。
预约说明:进入预约小程序后,  .
.
 ,到时候你就可以拿着身份证在预约时段去参观了。
首先选择日期和时间段并填写参观人数,
再填写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个人信息,填写时务必要和证件一致,填写完成后去支付,支付成功即预约成功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