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苏州园林 课时训练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 苏州园林 课时训练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4 21:4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20 苏州园林
文本助读
知识链接
苏州园林
苏州城历史悠久,有“园林之城”的称号。“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评价。
苏州园林现有遐迩闻名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
等。苏州园林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
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给人小中见大的艺术
效果。
素材积累
关于园林的诗词名句
1.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
——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2.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
——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3.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
——王赓言《游狮子林》
4.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
——陆游《西园》
5.园林随分有清凉,走遍人间梦几场。
——范成大《园林》
6.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曹雪芹《题大观园》
7.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苏舜钦《沧浪亭》
1.字音字形
预习练 新课感知 01
jiāo
màn
lòu
jiàn
lín
zhuó





2.理解词义
(1)   :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2)   :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3)   :出于自己心意的创造和裁断,多指诗文创作中有独特的构思,不落俗套。
(4)   :重重叠叠的山峰。
3.文学文化常识
   ,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出版家,代
表作有   等。
别具匠心
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
重峦叠嶂
叶圣陶
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4.整体感知
1.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巩固练 课内精读 02
答案:列数字。“一百多处”,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数量之多,使文章的介绍清晰明白,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答案:作比较。将苏州园林的布局跟古代的宫殿、近代的一般住房的布局相比较,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使文章更
有说服力。
(3)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答案:摹状貌。通过描绘园林内树木的特点,生动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的特点,使说明更具形象性,增强了感染力。
2.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该句中“标本”不能替换成“典范”,为什么
答案:“标本”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这里是样本的意思。而“典范”指的是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具有突出的、集各种优点于一身的意思。作者在课文第1段强调的是苏州园林对我国各地、各风格流派的园林都有影响,因此它是我国园林最具普遍性的代表,使用“标本”一词更准确。“标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准确严密性。
答案:“图案画”看上去工工整整,大部分是对称的,比较刻板;“美术画”是艺术创造,更注重个性,不讲究对称,有自然之趣和艺术之美。用语典雅生动,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赏析说明文语言
【方法指津】
1.词语能否删去或替换。①表态:一般是不能删去(替换)。②解释词语本义以及语境义,分析词语对句子的修饰或限制作用。③比较:比较删去(替换)这个词语和不删(替换)的效果。④指出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技法点拨
2.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①解释这个词语的字面意思,分析它在句子中的具体作用。例如对什么事物做了修饰、限制,或者修饰、限制了事物的什么特点。②揭示这个词语在说明文中的作用,指出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积累运用
评价练 课后作业 03
  学完本课后,同学们对中国园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展了相关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赏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将建筑、书法、绘画【甲】甚至文学、戏剧、音乐等艺术集于一体,为精神生活提供了特殊的情境,与中国独有的
生活美学一mài相承。中国园林对窗的设计极为重视,园林至
精至微处往往体现在窗的安排上。窗是园林的“眼睛”,
在满足流通光与风的基本功能之外,在园林造景中衍生出借景、框景、对景、漏景等许多巧妙的用途,形成别样丰富的趣味。汉代刘熙在《释名》中解释——“窗,聪也,于内窥见外为聪明也【乙】可见,除了功能之用,“窗”更是中国人观看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巧妙外化。窗是园林优美曲线运动中的节点,由于它的存在,曲中增加了含xù,曲中更富于变化。中国绘画与中国园林异构同心,异曲同工。古代书画中“窗”的元素随处可见,文人的松窗读易、携琴访友,乃至生活中实景、小像等均会以窗为画面背景。
1.根据拼音写汉字。
一mài( )相承  含xù( )
2.在文中甲、乙两处填入标点,下列各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导析:D 甲处,根据“甚至”一词可知应该使用逗号;乙处引用内容为句子的一部分,点号应该在引号外。故选D。
D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字中的“极”“满足”“丰富”分别为副词、动词、形容词。
B.“至精至微”“精神生活”“集于一体”分别为并列短语、偏正短语、补充短语。
C.根据文字中的表述,“外化”是指内在的东西转化或表现为外在的
东西。
D.画横线的“往往”,可以换成“就”,不会改变句子的表达效果。
导析:D D项,“往往”在这里是说“园林至精至微处”时常体现在
窗的安排上。若用“就”字,则表示一定是体现在窗的安排上。
语义就发生了变化。
D
【游园】
4.依次在横线处填入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    。游园观景,如看中国画的长卷一样,次第接于眼帘,观之不尽。
①这就是景物组合形成的不同空间感觉,有开朗,有收敛,有幽深,有明畅
②还可利用长廊云墙、曲桥漏窗等,构成各种画面,使空间更加扩大,层次分明
③因此,游过中国园林的人会感到庭园虽小,却曲折有致
④中国园林,除山石树木外,建筑物的巧妙安排,十分重要,如花间隐
榭、水边安亭
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②①③
C
导析:C 通读可知,④句介绍建筑物的巧妙安排,引起下文,应为首句;②句的“还”字承接④句,进一步说明建筑物的巧妙安排,应为第二句;③句承接④②两句,写人游园时所得到的感受,应为第三句;①句总结,说出人游园时所得到感受的产生原因,应为第四句。据此,正确的排序是④②③①。
类文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4分)
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
  ①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②中国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③宋代的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就是“住”,也同样要“望”。因此,园林建筑中的窗子也并不单为了透空气,还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空间和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⑤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
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
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⑥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又和外部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张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来欣赏。
  ⑦不仅是窗子,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
  ⑧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苏轼诗云“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
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了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
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
烂漫。”
  ⑨概括说来,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把握层次】
5.以下对第②—⑧段的分层,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②/③④⑤/⑥/⑦⑧
导析:C 第②③段总写园林建筑以及园林建筑中窗的作用;第④—⑥段举例详述窗在园林建筑艺术中的作用;第⑦⑧段介绍园林建筑中其
他建筑的意义。故选C。
C
【揣摩语言】
▲6.揣摩第④段中加点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3分)
答案:“差不多”表估计,意为相差不多,几近相同。在这里的意思是颐和园乐寿堂四边几乎都是窗子,只有少数的地方没有。这一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体会作用】
7.颐和园中的亭子还有名为“留佳”“秋水”的,但作者在第⑧段中只举“画中游”一亭为例,分析其作用。(4分)
答案:“画中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亭外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亭中人如同置身画中的意境。具体说明了“望”对于园林建筑而言的重要性,指出中国园林可以通过建筑的设计来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
【情境运用】
8.某小区公共绿地有一面宣传墙待整修,现有两款设计方案,请你结合本文中关于窗子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作用,做出选择并阐明理由。(4分)
A.在宣传墙上方开一排景观窗。
B.在宣传墙正中开一扇圆窗,窗边栽种一棵桂花树。
答案:(示例一)选择A。这些窗子不仅具有连接不同空间、通风透气等基本功能,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多角度引入公共绿地的美景,让每扇窗都成为一幅画,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空间美。
(示例二)选择B。这扇窗子不仅具有连接不同空间、通风透气等基
本功能,更重要的是圆窗和桂花树彼此呼应,仿佛一幅静物画,人
与景发生交流,使居民感受到自然美。
素养提升
语言运用
9.学习完《苏州园林》一课后,班内开展了以“话说苏州园林”为主题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苏州园林的美景令人陶醉,同学们为了表达对它的赞美,写了一副对联,请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桂林山水甲天下
下联:   
(示例)苏州园林冠江南
(2)跨学科学习 电视台拟拍摄专题纪录片《话说苏州园林》,计划从“建筑”“历史”“文学”“旅游”等角度各拍一集。请你参照下面已经定好的标题,从其他三个角度中任选两个,再拟写两集纪录片的标题。
示例:历史——自然遗风
答案:(示例)建筑——巧夺天工、文学——诗词沃土、旅游——游览胜地(写出两个,合理即可)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