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富贵不能淫
1.读准字音
预习练 新课感知 01
yǎn
ɡuàn
rǔ
yín
2.重点词语
确实
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行冠礼
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教导,训诲
告诫
同“汝”,你
遵从
怎么,哪里
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3.文化常识
丈夫之冠,古时男子 。因此古人称男子二十岁左右为 。又称三十岁为 ,四十岁为 ,五十岁为 等。
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弱冠
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
知天命
4.整体感知
巩固练 课内精读 02
文言现象
同“汝”,你
( )
( )
告诫
谨慎
( )
( )
居住
居所,住宅
( )
( )
能够
实现
( )
( )
怎么,哪里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使……迷惑
使……动摇
使……屈服
内容探究
4.孟子为何不同意景春的说法 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答案:孟子认为张仪之流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
积累运用
评价练 课后作业 03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导析:A A项, 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B项,都是副词,表反
问,难道;C项,都是结构助词,的;D项,都是介词,把。
A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丈夫之冠,古时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B.“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里的“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
C.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
D.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A
导析:A 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3.翻译下列句子。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译文: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译文:
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 你没有学过礼吗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
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富贵不能淫》中的“ , ,
”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大丈夫的精神核心要坚守“仁”“礼”“义”。
(2)《富贵不能淫》中“ , , ”的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两千多年来,鞭策了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奋勇向前,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精神支柱。
(3)《富贵不能淫》中,提出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都要坚持原则的
语句是: , ; , 。
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得志
与民由之
不得志
独行其道
课内精读
阅读《富贵不能淫》,回答问题。
难道
谨慎
这,此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6.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公 孙 衍、张 仪 岂 不 诚 大 丈 夫 哉
答案: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2)一 怒 而 诸 侯 惧,安 居 而 天 下 熄
答案: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译文: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译文: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能实现理想时,就与百姓同遵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大丈夫既要有坚守仁义道德的原则,又要有正确的立身处世态度,对于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不迷惑、不动摇、不屈服。
B.孟子用“妾妇之道”来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赞赏了他们坚决顺从帝王的行为。
C.“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仁、礼、义的坚守。
D.文章破中有立,孟子首先反驳了景春的观点,然后提出了“大丈夫”的具体标准。
B
导析:B B项,从“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可知,孟子对“公孙衍、张仪之道”
是批判的。
9.母题变式 《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气势磅礴,感染力强。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一例具体分析。
答案:(示例)“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采用排比的手法,气势磅礴,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三个“天下之”的反复,也将大丈夫精神的崇高性推到极致。
10.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答案:(示例)在现实生活中,当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时,我们应不乱其
心;在国家民族利益受到威胁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言之有理即可)
11.请你举一个符合孟子的大丈夫标准的人。
答案:(示例)鲁迅,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以文字作为刀枪,刺向敌人的心脏。他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真正的大丈夫。
类文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崔杼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戟既①在脰②,剑既在心,维③子图之也。”
晏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④吾以利,而倍⑤其君,非义也。曲刃钩之直兵推之婴不革⑥矣。”
崔杼将杀之,或曰:“不可!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⑦教矣。”崔子遂舍⑧之。
【注】①既:即,便。②脰(dòu):颈,脖子。③维:语气词,不译。
④回:转变,改变。⑤倍:同“背”,背叛、反叛。⑥革:改变,变更。
⑦为:算是,算作。⑧舍:赦免。
C
导析:C C项,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A项,动
词,告诉,对……说/动词,认为;B项,名词,道路/名词,道义;D项,动
词,告诫/形容词,谨慎。
13.把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2)不可!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
译文: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不可以!您因为您的君主没有道义而杀死了他。
14.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曲 刃 钩 之 直 兵 推 之 婴 不 革 矣
答案:曲刃钩之/直兵推之/婴不革矣
15.甲文孟子用 作类比,指出公孙衍、张仪的本质;乙文崔杼赦免晏子的主要原因是有人告诉他晏子是 。(2分)
妾妇之道
有道之士
16.乙文中的晏子就是甲文中孟子所说的“大丈夫”,请结合乙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述理由。(4分)
答案:崔杼用共同掌管齐国的好处来诱惑晏子,晏子却没有被迷惑;崔杼威胁晏子要杀他,晏子却不屈服。
参考译文:【乙】崔杼对晏子说:“如果你改变你说的话,那么我可以与你共同掌管齐国;如果你不改变你所说的话,戟就要扎到你的脖子,剑就要刺到你的心。希望你考虑这件事。”
晏子说:“用刀威逼我,让我放弃自己的意志,(这)不是勇敢;用利益改变我,使我背叛自己的君主,(这)不符合道义。用弯曲的兵器钩死我,用直的兵器刺死我,我也不改变自己的话。”
崔杼将要杀死晏子,有人说:“不可以!您因为您的君主没有道义而杀死了他,现在他的臣子是有道义的人,(您)又接着杀死臣子,这样
就不可以算是施教于人了。”崔杼于是赦免了晏子。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