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25 周亚夫军细柳
文本助读
知识链接
文中有许多词语与古代礼仪有关。
1.“持节”,节是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用金、铜、玉、角、竹、木、铅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如兵符、虎符等。
2.“揖”,拱手行礼。作揖,民间传统的一种礼节,相对于庶民打招呼的礼节“拱手”,“作揖礼”是士相见或感谢时常用的隆重性的礼节。两手抱拳高拱,身子略弯,向人敬礼。作揖与拱手、抱拳等意思相近。作揖比较正式,礼仪更隆重。而拱手、抱拳等较随意,比如拱手相让、抱拳示好等。向人作揖虽然恭敬,但相比于跪拜,它又不是最恭敬的,有时可能表示倨傲。
3.“拜”,指跪拜礼。 跪拜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礼节之一,又称叩头、磕头,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下辈或社会地位低的人对长辈或社会地
位高的人所施的礼仪。
素材积累
《史记》中的名句
1.祸不妄至,福不徒来。——《史记·龟策列传》
2.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史记·魏世家》
3.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
4.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文理未明,不可以并兼。
——《史记·苏秦列传》
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读准字音
预习练 新课感知 01
jí
zhòu
jiē
zī
ɡòu
nǔ
zhào
pèi
nǎnɡ
2.重点词语
将要
控制住车马
感动
先前
必,一定
3.文学文化常识
(1)周亚夫, 名将,绛侯周勃之子,封条侯。
(2)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朝代)史学家。他所撰写的《史记》记述了 的史事,全书 .
篇,包括 、十表、八书、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对后世的传记文学有深远的影响。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西汉
西汉
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
一百
三十
十二本纪
三十世家
七十列传
纪传体通史
4.整体感知
巩固练 课内精读 02
文言现象
同“披”,穿着
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 )
( )
( )
( )
驻军,驻扎
军营
军队
派遣
( )
使者
( )
( )
皇帝发布的命令
下令
( )
( )
到,往
结构助词,的
( )
( )
助词,调节音节,无实义
慰劳
( )
动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 )
( )
经过
居住
( )
( )
必,一定
顽固
( )
巩固
( )
好像
( )
你
驻军、驻扎
披甲戴盔
同“轼”,扶轼
内容探究
4.说说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答案:①军中戒备森严。细柳军营中“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一派常备不懈、严阵以待的情景。②军纪严明。文帝一行到细柳军营两次不得入(“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直至天子正式派使臣持节下诏,“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在细柳军营中,天子亦须“按辔徐行”,由此可见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③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面对天子,周亚夫以“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
见”显出“真将军”风范。
积累运用
评价练 课后作业 03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导析:C A项,“为”应读“wéi”;B项,“曩”应读“nǎng”;
D项,“驽”应为“弩”,“被”应读“pī”。故选C。
C
C
导析:C “彀”在这里的意思是“张开”。
D
导析:D A项,连词,于是/副词,才;B项,介词,用/连词,来、用
来;C项,动词,作为/介词,被;D项,都是助词,的。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传记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B.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史学家。
C.节,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D.汉阴,汉水南岸。阴,指山的南面、水的北岸;阳,指山的北面、水的
南岸。
D
导析:D 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岸;阳,指山的南面、水的北岸。
课内精读
阅读《周亚夫军细柳》,回答问题。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将要
规定
致意,问候
先前
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B.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C.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导析:A B项,正确划分为“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C项,正确划分为“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D项,正确划分为“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A
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译文:
过了不久,文帝驾到,也无法进入军营。于是文帝就派使者拿
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入营慰劳军队。”
8.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为皇帝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为周亚夫过分拘泥
于军纪而“惊”。
类文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甲】《周亚夫军细柳》全文。
【乙】冯异①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有人上章②言:“异权威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光武帝以此章示异。异上书谢③。诏④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 ”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玺书⑤诮⑥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今人咸知异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困谗口矣。
(选自《容斋随笔·燕昭汉光武之明》,有删改)
【注】①冯异:人名,汉代名将。②章:奏章。③谢:谢罪。
④诏:皇帝的命令或文告。⑤玺书:皇帝的诏书。⑥诮(qiào):责备。
驻军,驻扎
同“披”,穿着
反叛,造反
等到
C
导析:C A项,与“已”连用,表示不久/连词,表顺承;B项,介词,对于/介词,在;C项,都是介词,“把”的意思;D项,动词,是/介词,被。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译文:
(2)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
译文:
于是文帝就控制住车马,缓缓前行。
等到冯异大败敌军,许多将领打算分享他的功劳。
12.结合下面人物说话的语气,说说文帝和光武帝作为帝王有何可贵之处。(4分)
A.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B.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
答案:“嗟乎,此真将军矣”是感叹语气,“可得而犯邪”意思是“哪里是能够侵犯的呢”,是反问的语气,这些语气突出了文帝对周亚夫由衷的赏识与赞叹。“何嫌何疑,而有惧意”意思是“有什么嫌疑,何必害
怕呢”,光武帝用反问的语气,表达对冯异的信任,以此来打消冯
异心中的顾虑。两位帝王都是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的贤明君主。
参考译文:【乙】冯异平定了关中,自认为长时间待在京城之外,心里不踏实。有人上奏章说:“冯异威望势力很大,百姓归顺他,称他为‘咸阳王’,陛下应该防范他谋反。”光武帝把这份奏章给冯异看。冯异上书谢罪。(光武帝)下诏说:“将军对于国家,恩情犹如父亲对孩子,有什么嫌疑,何必害怕呢 ”等到冯异大败敌军,许多将领打算分享他的功劳,(光武帝)下诏斥责大司马领头的这些人,称赞冯异的功劳如同山丘那样高。现在人们都知道冯异是一员名将,然而没有君主的贤明,一定身陷谗言之中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裴侠,河东解①人也。除②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吏民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③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使,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直④,为官市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民歌之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⑤,为世规矩。”侠尝与诸牧守⑥俱谒太祖。太祖命侠别立,谓诸牧守曰:“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今众中如有侠者可与之俱立。”众皆默然,无敢应者。太祖乃厚赐侠。朝野叹服,号为“独立君”。
【注】①河东解:河东解县。②除:任命,授职。③口腹:指饮食。
④庸直:指劳务收入。⑤贞惠:此指廉洁。⑥牧守:州与郡的长官。
13.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乃悉罢之”和“太祖乃厚赐侠”中的“乃”意义和用法相同。
B.“去职之日”和“已而之细柳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不同。
C.从语境推断,“肥鲜不食”中的“食”是“食物”的意思。
D.“谒”有“禀告,陈述”“请求”“拜谒”等义项。文中“侠尝与诸牧守俱谒太祖”中的“谒”是“拜谒”的意思。
C
导析:C C项,“肥鲜不食”中的“食”应是“吃”的意思。
1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裴侠生活简朴,关心百姓,以前专门给郡守捕鱼打猎的人,都被他遣
散了。
B.文中引用老百姓的歌谣,是从侧面赞美裴侠的美德。
C.裴侠之所以被称为“独立君”,是因为太祖将他“别立”,与其他官员分开。
D.此文写了两部分内容:一是裴侠的事迹,二是世人对裴侠的赞美和太祖对他的赏识。
C
导析:C C项,结合文章可知,裴侠被称为“独立君”,是因为他清廉
谨慎、一心奉公,是天下最突出的。而非“因为太袓将他‘别
立’,与其他官员分开”。
15.用“/”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限三处)(3分)
裴 侠 清 慎 奉 公 为 天 下 之 最 今 众 中 如 有 侠 者 可 与 之 俱 立
答案: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今众中如有侠者/可与之俱立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译文:
因为(自己的)饮食而役使他人,这是我不愿意做的。
17.根据文章内容填空。(4分)
文中“罢渔猎役”和“市马不取”两件事表现了裴侠 和
的品质;从“众皆默然,无敢应者”反映了“诸牧守”
和 的心理。
爱民如子
生活俭朴
惭愧
敬畏
参考译文:裴侠是河东解县人。被任命为河东郡太守。裴侠自身践行节俭朴素,爱民如子,所吃的食物只有豆类、麦子、盐和蔬菜而已。官吏和百姓没有不怀念他的。这个郡过去有个制度,要征调三十个捕鱼打猎的人来供郡守役使。裴侠说:“因为(自己的)饮食而役使他人,这是我不愿意做的。”于是全部遣散了他们。又有三十个壮丁,供郡守役使,裴侠也不把他们归入自己的私利,一并收取劳务报酬,为官府购买马匹。时间积累久了,马就成群了。(他)离职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拿。百姓歌颂他说:“肥美的食物不吃,壮丁的报酬不要,裴公廉洁,是世人的楷模。”裴侠曾经和各位州郡长官一起拜见太祖。太祖命令裴侠单独站出来,对各位州郡长官说:“裴侠清廉谨慎,一心奉公,是天下最突出的。现在
众人当中如果有像裴侠这样的人,可以和他站在一起。”众人都
沉默不语,没有人敢回应。太祖于是重重赏赐裴侠。朝廷内外都
赞叹佩服,称他为“独立君”。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