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1.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人民英雄纪念碑 了。我怀着万分chóng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wēi峨、 、庄严的纪念碑。
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亲笔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 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chóng( 崇 )敬 瞻.( zhān )仰
wēi( 巍 )峨 矗.( chù )立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A.落成 广博 轻轻
B.造成 广博 徐徐
C.落成 雄伟 徐徐
D.造成 雄伟 轻轻
(3)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 纪念碑 ,是按照 由远到近 的空间顺序写的。
(4)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点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概括?
巍峨、雄伟、庄严。
2.文学常识填空。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可分为 时间顺序 、 空间顺序 和逻辑顺序。其中逻辑顺序可分为 由主到次 、 由现象到本质 等。常用的说明方法包括 打比方 、 举例子 、 列数字 等。
3.学校开展“向英雄致敬”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提示修改“征文启事”。
征文启事 为引发同学们学习英雄事迹,弘扬奉献精神,学校编辑部拟向全体学生征集以“向英雄致敬”为主题的文稿,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稿件请注明姓名、班级,交给3号楼304室张老师。欢迎同学们涌跃投稿。 校编辑部 2025年11月18日
①“征文启事”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涌跃 ”,正确写法是“ 踊跃 ”。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将“引发”改为“引导”。
③“征文启事”的内容不完整,请提出修改意见。
添加投稿的截止时间。
(2)下面是王亮同学征文稿的结尾部分,请你帮助补充完整。
《红岩》 (书名)中的许云峰是英雄,他用双手为战友挖开了一条生命通道;勇武善战的 贺龙 (人名)是英雄,他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 古稀 之年(71岁)的李兰娟是英雄,她用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正是有了这些英雄,才铸就了我们不朽的国魂,让我们向英雄致敬!
(3)有人给“人民英雄纪念碑”写了一副对联,请选用以下词和词组,组成恰当的上下联。
血与火 璀璨丰碑 铸就 人民英雄
辉煌史册 缔造 永垂不朽 万古流芳
上联:千年传颂, 血与火铸就璀璨丰碑
下联: 万古流芳 ,心和泪 缔造辉煌史册
◆类文荐读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读 碑
刘成章
我说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20余年前,我第一次看到它,印象十分深刻,它庄严、雄伟、壮观,像一个有着汉白玉肌肤的巨人,站立在天安门广场。
它正面的题词,我细细地读;它背面的碑文,我细细地读;它底座的浮雕,我一一细心地看了。题词和碑文沁入我心,浮雕又夯实了我对它的记忆。
忘不了的还有,离开的时候,见石栏杆前,一位喜盈盈的少妇,抱着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少妇抬抬下巴指点,孩子伸出嫩藕般的小手,抚摸石栏上突起的圆柱。它使我怦然心动,刹那间,昨天,今天,明天,一齐在心头涌现。我不由再次仰起头:彼苍者天,伟哉此碑!丰碑千秋!
后来,我每次去北京,天安门广场都是少不了要去的地方,去了,自然要去瞻仰纪念碑。那碑上毛泽东的题词,那碑上毛泽东起草、周恩来手书的碑文,我不敢说倒背如流,起码是牢记在心里了。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对它的体会更深。
但是,那年去了一趟南泥湾,我竟发觉,我并没有读懂!
南泥湾有个泉,叫作九龙泉,泉上小亭如开花的浓荫,掩映着一座烈士纪念碑。那是当年王震同志率领的三五九旅,在这里开展大生产运动时立下的。多年的风雨剥蚀,那碑身已经有些残破。
它的正面,像个储得满满当当的铅字架;它的背面,也像个储得满满当当的铅字架;整个碑上,是字的堆积,字的重叠,字的密密麻麻。什么字?森林一样的烈士的名字!
我的呼吸急促起来。啊,一个旅历年就牺牲了这么多的战士!
泉水如泣如诉。
烈士的名字究竟有多少,我没有数,只是粗估了一下;然后,我将目光投向前边开阔的川道。我在想:要是把每一个名字都复活为一个血肉之躯,那么,他们足足可以把多半条川道站满!要是他们又像开誓师会那样高呼,那么,这条川道将震响着一片多么恢宏的声音!
我于是想起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我以前实在没有读懂它。那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只从字面上读读就行了吗?它的背面还有什么呢?难道不是铭刻着的密密麻麻重重叠叠逶逶迤迤起起伏伏触目惊心比森林还要辽阔十倍百倍的烈士的名字么?名字的数目,不是几十万,不是几百万,而是几千万!他们的人数,是要比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公民数还要多的!然而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这么多,这么多的英雄儿女,竟都倒在血泊里了!
这一层,看起来浅显,但的确不易读出它的最基本的东西。
读书往往要读注释,才能读懂。读碑文也需要注释。南泥湾的九龙泉纪念碑,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条极好的注释。
现在完全读懂了吗?不敢说。但起码,每看见人民英雄纪念碑,心中便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
4.作者到南泥湾前后,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原先仅仅瞻仰纪念碑,读读碑文,到南泥湾后,更深入了解了纪念碑的含义,它是中国人民斗争的历史,象征了无数革命先烈的生命。
5.“但是,那年去了一趟南泥湾,我竟发觉,我并没有读懂!”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过渡或承上启下。
6.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纪念碑的壮观和给人的震撼力,突出强调了作者当时心情的沉重。
7.作者“读碑”,最后读懂了哪些内容?
他读出了烈士的悲壮,读出了我们的使命;他读懂了烈士留给我们的,而我们今天所不应该丢弃的许多品质;他读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不是装饰,而是人们心中永远应该铭记的丰碑。 21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1.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人民英雄纪念碑 了。我怀着万分chóng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wēi峨、 、庄严的纪念碑。
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亲笔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 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chóng( )敬 瞻.( )仰
wēi( )峨 矗.( )立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落成 广博 轻轻
B.造成 广博 徐徐
C.落成 雄伟 徐徐
D.造成 雄伟 轻轻
(3)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 ,是按照 的空间顺序写的。
(4)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点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概括?
2.文学常识填空。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可分为 、 和逻辑顺序。其中逻辑顺序可分为 、 等。常用的说明方法包括 、 、 等。
3.学校开展“向英雄致敬”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提示修改“征文启事”。
征文启事 为引发同学们学习英雄事迹,弘扬奉献精神,学校编辑部拟向全体学生征集以“向英雄致敬”为主题的文稿,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稿件请注明姓名、班级,交给3号楼304室张老师。欢迎同学们涌跃投稿。 校编辑部 2025年11月18日
①“征文启事”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③“征文启事”的内容不完整,请提出修改意见。
(2)下面是王亮同学征文稿的结尾部分,请你帮助补充完整。
(书名)中的许云峰是英雄,他用双手为战友挖开了一条生命通道;勇武善战的 (人名)是英雄,他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 之年(71岁)的李兰娟是英雄,她用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正是有了这些英雄,才铸就了我们不朽的国魂,让我们向英雄致敬!
(3)有人给“人民英雄纪念碑”写了一副对联,请选用以下词和词组,组成恰当的上下联。
血与火 璀璨丰碑 铸就 人民英雄
辉煌史册 缔造 永垂不朽 万古流芳
上联:千年传颂,
下联: ,心和泪
◆类文荐读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读 碑
刘成章
我说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20余年前,我第一次看到它,印象十分深刻,它庄严、雄伟、壮观,像一个有着汉白玉肌肤的巨人,站立在天安门广场。
它正面的题词,我细细地读;它背面的碑文,我细细地读;它底座的浮雕,我一一细心地看了。题词和碑文沁入我心,浮雕又夯实了我对它的记忆。
忘不了的还有,离开的时候,见石栏杆前,一位喜盈盈的少妇,抱着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少妇抬抬下巴指点,孩子伸出嫩藕般的小手,抚摸石栏上突起的圆柱。它使我怦然心动,刹那间,昨天,今天,明天,一齐在心头涌现。我不由再次仰起头:彼苍者天,伟哉此碑!丰碑千秋!
后来,我每次去北京,天安门广场都是少不了要去的地方,去了,自然要去瞻仰纪念碑。那碑上毛泽东的题词,那碑上毛泽东起草、周恩来手书的碑文,我不敢说倒背如流,起码是牢记在心里了。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对它的体会更深。
但是,那年去了一趟南泥湾,我竟发觉,我并没有读懂!
南泥湾有个泉,叫作九龙泉,泉上小亭如开花的浓荫,掩映着一座烈士纪念碑。那是当年王震同志率领的三五九旅,在这里开展大生产运动时立下的。多年的风雨剥蚀,那碑身已经有些残破。
它的正面,像个储得满满当当的铅字架;它的背面,也像个储得满满当当的铅字架;整个碑上,是字的堆积,字的重叠,字的密密麻麻。什么字?森林一样的烈士的名字!
我的呼吸急促起来。啊,一个旅历年就牺牲了这么多的战士!
泉水如泣如诉。
烈士的名字究竟有多少,我没有数,只是粗估了一下;然后,我将目光投向前边开阔的川道。我在想:要是把每一个名字都复活为一个血肉之躯,那么,他们足足可以把多半条川道站满!要是他们又像开誓师会那样高呼,那么,这条川道将震响着一片多么恢宏的声音!
我于是想起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我以前实在没有读懂它。那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只从字面上读读就行了吗?它的背面还有什么呢?难道不是铭刻着的密密麻麻重重叠叠逶逶迤迤起起伏伏触目惊心比森林还要辽阔十倍百倍的烈士的名字么?名字的数目,不是几十万,不是几百万,而是几千万!他们的人数,是要比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公民数还要多的!然而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这么多,这么多的英雄儿女,竟都倒在血泊里了!
这一层,看起来浅显,但的确不易读出它的最基本的东西。
读书往往要读注释,才能读懂。读碑文也需要注释。南泥湾的九龙泉纪念碑,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条极好的注释。
现在完全读懂了吗?不敢说。但起码,每看见人民英雄纪念碑,心中便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
4.作者到南泥湾前后,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5.“但是,那年去了一趟南泥湾,我竟发觉,我并没有读懂!”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6.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7.作者“读碑”,最后读懂了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