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周亚夫军细柳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zhào)
B.军士吏被.(bèi)甲,锐兵刃,彀.(ɡòu)弓弩
C.于是天子乃按辔.(pèi)徐行
D.曩.(nǎnɡ)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军.霸上( 驻军 )
(2)上自劳.军( 慰劳 )
(3)天子先.驱.至( 先行引导的人员 )
(4)成.礼而去( 完毕 )
(5)使.人称谢( 派 )
3.选择题。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B.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C.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
D.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以.备胡 请以.军礼见
B.已而之.细柳军 称善者久之.
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天子为.动
D.成礼而.去 可得而.犯邪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文选自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是西汉时期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
B.司马迁的著作有《史记》《悲士不遇赋》《报任安书》等。
C.课文开头先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为下文写文帝在细柳营遭遇的情况做铺垫。
D.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均可长驱直入,而到细柳军营却是不得入,直至天子下诏书“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可见细柳军营将士们目中无人。
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天子的先行引导的人员来到军营前,(被拦住)不得进入。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手持符节下诏给周将军:“我要进军营慰劳军队。”
(3)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守营门的官兵对跟着文帝的车马随从说:“周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
(4)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先前(看到的)霸上、棘门的驻军,像儿戏罢了,他们的将军必定可以(被)袭击并(被)俘虏的。
5.文学常识填空。
《周亚夫军细柳》选自《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作者 司马迁 ,字 子长 ,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西汉 (朝代) 历史学 家。他所撰写的《 史记 》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 通史。
6.某班学习了《周亚夫军细柳》一文后,同学们纷纷被周亚夫的一身正气所感染,为此班级开展了“弘扬正气”专题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什么是正气?正气,就是正大光明之气,是激浊扬清之气,是战胜邪恶、保护弱者的法宝。社会正气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
我们的时代呼唤弘扬正气,以荡涤假恶丑;我们的社会需要弘扬正气,以激扬真善美; 。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示例一: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 示例二:塑社会新风,扬社会正气
(2)倩倩同学在朗读材料时,故意留下最后一句不读,请你结合语境,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示例:我们的人民期盼弘扬正气,以传递仁义孝
(3)[新考法·开放探究]对于“中学生也要为弘扬正气献一份力”的观点,亮亮不以为然,他认为中学生年龄还小,弘扬正气是成年人的事,请你针对他的观点,对其进行反驳。
示例:亮亮,我们中学生是社会的一部分,我们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活,弘扬正气是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人应尽的职责,它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4)活动中,李明同学在网上摘抄了一篇弘扬正气的短文。下面是短文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
一件非常普通的路边好人好事,一个并不离奇曲折的社会故事,[甲]但在当下却需要有的放矢地大肆鼎力宣扬。抓住一个典型事例,不惜篇幅,一次性地将文章做好做足,值得称道。但对这样的典型,仅个别媒体做文章似乎还显得势单力薄,而应该形成合力,放大社会效应,[乙]为社会正气制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以有效回击前阶段对“社会冷漠症”的过分渲染。
①画线句[甲]存在语句赘述的语病,应该将“ 大肆(或鼎力) ”删去。
②画线句[乙]存在搭配不当的语病,可将“ 制造 ”改为“ 营造 ”。
◆类文荐读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巡①初守睢阳②时,卒仅万人,城中居人亦且数万,巡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前后大小战凡四百余杀贼卒十二万人。每战,将士或.退散,巡立于战所,谓将士曰:“我不离此,汝为我还决之。”将士莫敢不还,死战,卒破敌,又推诚待人,无所疑隐;临敌应变,出奇无穷;号令明,赏罚信,与众共甘苦寒暑,故.下争致死力。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三十六》)
[注]①巡:安史之乱时镇守睢阳的将领张巡。②睢阳:唐郡名,在今河南商丘县南。
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军士吏被.甲 被: 同“披”,穿着
(2)将军约. 约: 规定
(3)将士或.退散 或: 有的
(4)故.下争致死力 故: 所以
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一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
前后大小战凡四百余/杀贼卒十二万人。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手持符节下诏给周将军。
(2)巡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
张巡只要见一次问过姓名,在那之后没有不认识的。
10.周亚夫和张巡分别具有怎样的品质?分别是如何刻画的?
周亚夫具有恪尽职守(或“忠于职守、精忠报国”)、治军严明、带兵有方(或“治军严整”)、严守军礼的品质。文中通过正面描写周亚夫的言行,侧面描写文帝慰劳军队受阻、文帝和士兵的表现,刻画出周亚夫的这些品质。
张巡具有推诚待人、无所疑隐(或“平易近人”)、身先士卒、临敌应变(或“随机应变”)、出奇无穷(或“谋略无双”)、赏罚分明、与士卒同甘共苦的品质。文中通过正面描写他见过士卒一面问过姓名便记在心里,身先士卒不肯退后,以及士兵侧面的反应刻画出他的人物形象。 25 周亚夫军细柳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zhào)
B.军士吏被.(bèi)甲,锐兵刃,彀.(ɡòu)弓弩
C.于是天子乃按辔.(pèi)徐行
D.曩.(nǎnɡ)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军.霸上( )
(2)上自劳.军( )
(3)天子先.驱.至( )
(4)成.礼而去( )
(5)使.人称谢( )
3.选择题。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B.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C.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
D.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备胡 请以.军礼见
B.已而之.细柳军 称善者久之.
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天子为.动
D.成礼而.去 可得而.犯邪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是西汉时期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
B.司马迁的著作有《史记》《悲士不遇赋》《报任安书》等。
C.课文开头先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为下文写文帝在细柳营遭遇的情况做铺垫。
D.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均可长驱直入,而到细柳军营却是不得入,直至天子下诏书“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可见细柳军营将士们目中无人。
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3)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4)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5.文学常识填空。
《周亚夫军细柳》选自《 》,作者 ,字 ,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朝代) 家。他所撰写的《 》是我国第一部 通史。
6.某班学习了《周亚夫军细柳》一文后,同学们纷纷被周亚夫的一身正气所感染,为此班级开展了“弘扬正气”专题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什么是正气?正气,就是正大光明之气,是激浊扬清之气,是战胜邪恶、保护弱者的法宝。社会正气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
我们的时代呼唤弘扬正气,以荡涤假恶丑;我们的社会需要弘扬正气,以激扬真善美; 。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倩倩同学在朗读材料时,故意留下最后一句不读,请你结合语境,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新考法·开放探究]对于“中学生也要为弘扬正气献一份力”的观点,亮亮不以为然,他认为中学生年龄还小,弘扬正气是成年人的事,请你针对他的观点,对其进行反驳。
(4)活动中,李明同学在网上摘抄了一篇弘扬正气的短文。下面是短文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
一件非常普通的路边好人好事,一个并不离奇曲折的社会故事,[甲]但在当下却需要有的放矢地大肆鼎力宣扬。抓住一个典型事例,不惜篇幅,一次性地将文章做好做足,值得称道。但对这样的典型,仅个别媒体做文章似乎还显得势单力薄,而应该形成合力,放大社会效应,[乙]为社会正气制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以有效回击前阶段对“社会冷漠症”的过分渲染。
①画线句[甲]存在语句赘述的语病,应该将“ ”删去。
②画线句[乙]存在搭配不当的语病,可将“ ”改为“ ”。
◆类文荐读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巡①初守睢阳②时,卒仅万人,城中居人亦且数万,巡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前后大小战凡四百余杀贼卒十二万人。每战,将士或.退散,巡立于战所,谓将士曰:“我不离此,汝为我还决之。”将士莫敢不还,死战,卒破敌,又推诚待人,无所疑隐;临敌应变,出奇无穷;号令明,赏罚信,与众共甘苦寒暑,故.下争致死力。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三十六》)
[注]①巡:安史之乱时镇守睢阳的将领张巡。②睢阳:唐郡名,在今河南商丘县南。
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军士吏被.甲 被:
(2)将军约. 约:
(3)将士或.退散 或:
(4)故.下争致死力 故:
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一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2)巡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
10.周亚夫和张巡分别具有怎样的品质?分别是如何刻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