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4 21:00:01

文档简介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按要求默写句子。
1.《庭中有奇树》中的“ 此物何足贵 ? 但感别经时 ”用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2.曹操的《龟虽寿》中表达诗人积极奋发的精神和伟大的抱负的名句是: 老骥伏枥 , 志在千里 ; 烈士暮年 , 壮心不已 。
3.《赠从弟》(其二)中,继承了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思想,勉励其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越要挺立风中的两句诗是: 风声一何盛 , 松枝一何劲 !
4.《梁甫行》中塑造了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粗俗艰苦,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的妻子和儿女的群体形象的诗句是: 妻子象禽兽 , 行止依林阻 。
二、文学常识填空。
5.《龟虽寿》的作者曹操,字 孟德 , 东汉末年(朝代) 政治 家、 军事 家、诗人,他的诗以 慷慨悲壮 见长。他与其子 曹丕 、 曹植 合称“三曹”。
6.《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 萧统 主编的《 文选 》,一般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
三、诗歌鉴赏。
(一)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7.下列加点的字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D )
A.绿叶发华.滋.(花朵繁盛)
B.将以遗.所思(读wèi,给予,馈赠)
C.馨.香盈怀袖(传得很远的香气)
D.但感别经.时.(经常,时常)
8.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景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9.分析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升华情感。
10.“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请赏析。
“盈”字用得好。“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充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一个“盈”字,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主人公深深的思念。
(二)龟虽寿
曹 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1.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作者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2.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示例:这句诗笔力遒劲,韵律沉雄,蕴涵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13.结合全诗来看,诗人所云“养怡之福”指的是什么?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最重要,不应因年高而消沉,而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14.这是一首抒怀言志、富有人生哲理的诗,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它有怎样的人生态度和精神思想?全诗抒发作者何种思想感情?
《龟虽寿》体现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表现了作者不甘衰老和寿命不全由天决定,主观努力也起作用的积极奋发的思想感情。
(三)赠从弟(其二)
刘 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5.下列对古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挺拔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堂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16.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象征手法。 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17.诗中描写“风声”“冰霜”有什么作用?
这是环境描写。渲染了风之凛冽和冬之严寒,烘托了松柏的坚韧不拔。
18.诗中松柏的“本性”是什么?诗人写松柏“本性”的目的是什么?
亭亭(挺拔),劲(刚劲),端正(直立、正直)。 诗人写松柏“本性”,歌颂了松柏的高洁,同时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柏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
(四)梁甫行
曹 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9.“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柴门内外多么萧条,狐兔在我屋里自在地行走。
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他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他们的恐惧与凄楚。
20.下列对《梁甫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诗的开篇描写自然现象,写了各地自然环境不同,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迥异。
B.第二联通过写海边人民只能住在田野的草棚里来说明海边的贫民生活极其艰苦。
C.海边人民因为自然环境的险阻,导致他们必须同野兽争夺生存空间。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
D.尾联通过对狐兔等动物的描写,写出狐兔在屋中自在游走和“我”的惬意情怀。
21.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 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课外古诗词诵读 
1.《庭中有奇树》中的“ ? ”用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2.曹操的《龟虽寿》中表达诗人积极奋发的精神和伟大的抱负的名句是: , ; , 。
3.《赠从弟》(其二)中,继承了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思想,勉励其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越要挺立风中的两句诗是: , !
4.《梁甫行》中塑造了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粗俗艰苦,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的妻子和儿女的群体形象的诗句是: , 。
5.《龟虽寿》的作者曹操,字 , (朝代) 家、 家、诗人,他的诗以 见长。他与其子 、 合称“三曹”。
6.《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 主编的《 》,一般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
(一)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7.下列加点的字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绿叶发华.滋.(花朵繁盛)
B.将以遗.所思(读wèi,给予,馈赠)
C.馨.香盈怀袖(传得很远的香气)
D.但感别经.时.(经常,时常)
8.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9.分析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10.“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请赏析。

(二)龟虽寿
曹 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1.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作者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2.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3.结合全诗来看,诗人所云“养怡之福”指的是什么?

14.这是一首抒怀言志、富有人生哲理的诗,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它有怎样的人生态度和精神思想?全诗抒发作者何种思想感情?

(三)赠从弟(其二)
刘 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5.下列对古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挺拔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堂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16.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7.诗中描写“风声”“冰霜”有什么作用?

18.诗中松柏的“本性”是什么?诗人写松柏“本性”的目的是什么?

(四)梁甫行
曹 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9.“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20.下列对《梁甫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开篇描写自然现象,写了各地自然环境不同,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迥异。
B.第二联通过写海边人民只能住在田野的草棚里来说明海边的贫民生活极其艰苦。
C.海边人民因为自然环境的险阻,导致他们必须同野兽争夺生存空间。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
D.尾联通过对狐兔等动物的描写,写出狐兔在屋中自在游走和“我”的惬意情怀。
21.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