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4 21:08:21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八年级(3)班的李华在暑假期间游览了祖国山川后,发出了由衷的慨叹。
山河锦绣,处处皆风景,处处可作画,有“ , ”(王绩《野望》)的秋日落晖图;有“ , ”(王维《使至塞上》)的大漠落日图;有“ , ”(李白《渡荆门送别》)的水中映月图。壮哉,我华夏山川!
(2)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 , ”两句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了山之高、水之清;吴均《与朱元思书》中“ , ”两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空明净,高山耸立。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甲]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经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这匹马给敌人俘获了,他又去打仗夺回来。
[乙]我到后不久,就会见了毛泽东,他是一位瘦弱的颇有些林肯式的人物,身材高出一般中国人,背有些弯曲,披着一头很长的浓厚的乌发,睁着一双巨大而敏ruì的眼睛,还有高鼻liáng和突出的颧.骨。我在一刹.那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机智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点的机会。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敏ruì( )    鼻liáng( )    颧.( )骨    一刹.( )那
(2)[甲]文段中的“他”是 。以上文段选自美国著名记者 (人名)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此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一度风靡全世界。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3分)
(3)以下情节与[甲]文段中的“他”不相关的一项是( )(3分)
A.传说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
B.据说可以赤手空拳到随便哪一个乡村去,通知哥老会,组成一支军队。
C.出身贫寒,当过11年窑工。
D.加入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虚心听取意见。
(4)《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是 。(2分)
3.习近平主席曾引用古语“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恪守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无论古今,诚信应该成为每个人必有的精神品质。为此,学校围绕“信”展开一系列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3分)
(1)阅读下面小明写的“诚信”为主题的演讲稿(节选),回答后面小题。(10分)
记得世界名著《百年孤独》里有这样一句话:诚信是一项财宝,不应随意被抛掷。因为诚信是立人之本,是交友之道,是经商之魂,是为政之基。从古至今有不甚枚举的诚信故事,先人们纯洁的品质永远闪耀着人性。同学们,诚信的力量可以使点点水滴汇成波澜壮阔的大海,诚信的力量可以使粒粒沙土聚成巍然屹立的高山, 。同学们,让我们手牵着手,肩并着肩,一起来歌颂诚信,实践诚信,弘扬诚信!谢谢!
①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正确的写法是“ ”。(2分)
②文中画线句成分残缺,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③运用排比可以增强感染力。请在横线处仿写一句话,使之与前两句构成排比。(3分)
④小明同学想在演讲稿中引用关于“诚信”的故事,请你帮他找一找,下列哪一个不是与诚信有关的故事 ( )(3分)
A.曾子烹彘    B.商鞅立木    C.一诺千金    D.割席断交
(2)小明搜集有关“信”的资料时,看到这则新闻,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16字以内)(3分)
8月29日,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诚信分论坛在成都举行,论坛上发布了由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组织编写的《中国网络诚信发展报告2024》。《报告》系统阐述了2023年我国网络诚信建设总体情况,为社会各界广泛了解我国网络诚信发展成就提供参考。《报告》指出,2023年我国网络诚信建设取得五个方面成效:一是宏观指导更加有力,网络诚信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二是综合治理更加精准,网络诚信工作合力进一步释放。三是宣传引导更加丰富,网络诚信示范引领进一步增强。四是社会参与更加积极,网络诚信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五是网民诚信认知提升,网络诚信建设成效进一步凸显。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两进虎跳峡(22分)
①虎跳峡在滇西北,它是玉龙、哈巴两大雪山南北夹峙金沙江形成的。江心突兀一块巨石,传说曾有老虎从岸边跳上巨石,再纵身跳到对岸,“虎跳峡”之名由此而来。虎跳峡全长17公里,分为上峡、中峡、下峡三段。
②我第一次进虎跳峡,是从中旬的虎跳峡镇步入上峡的。刚到金沙江畔,便看见对面的玉龙雪山高耸云天,皑皑白雪堆积在重重叠叠的峰脊上。时值盛夏夜雨初收的早晨,云雾游移在群峰间,愈显出玉龙雪山的高深莫测。
③接着,我走上一条仅容一人行走的崎岖山路。这条过于简陋的人马驿道,横系在临江的悬崖上,走在上面既艰且险。到了这里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真正的山路:陡、细、长、险、滑……我觉得自己真像一只岩羊在峻峭的崖壁上战栗着探行。
④再往前,两岸高山越挤越拢,排列成一道道狭窄的天门。本来在宽阔江面上舒展流淌的江水,一下子挤进这难以容身的狭谷,它勃然大怒,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这声音在山谷间回荡传响,仿佛洪荒远古开天辟地的遗音。这里不是汪洋大海,但我却感觉到汪洋大海狂暴时的声势和威力:岩在崩,地在动,山在摇。我只觉头晕目眩,脚下站立不稳。据说,漂来的粗圆木和滚落的大石块,在这里都会被粉碎得无影无踪。我只能退到高处,遥遥承受这惊心动魄、热血沸腾的刺激……
⑤怀着上峡带给我的震撼走向中峡。迎面来了一队马帮,我闪身到路旁让道,听着马儿们艰难的足音,看着马帮慢腾腾地消逝在远处断崖后面……马帮就是这样从过去走到现在的。路途艰险,马帮却奋力前行,走成了峡谷中一道独特的风景。中峡的谷底礁石遍布,如满天星斗。这些从山上飞滚而来的落石,堆积江中,犬牙交错。江水在其间往复跳跃,浪花推着浪花,旋涡套着旋涡,一路5公里18个险滩相连至下峡。
⑥我对下峡的感受,第二次比第一次强烈。三年后的正月初,我从丽江的大具乡乘车直奔下峡。抵达停车场,我不禁惊叹:“好个哈巴雪山!”仔细俯仰一番:没有零散的峰头断崖,整体性的山岳和巨型斜面板块造就出大气磅礴的雄姿。而后沿着栈道直至江边的观峡台,在台上远眺江两边玉龙、哈巴凌空对峙,峰连嶂合。此景正如清代孙髯翁所写:“一线中分天作堑,两山夹斗石为门。”前往渡口的路上,日头已经偏西,山巅阳光耀眼,峡谷里却笼罩着浓浓的阴影,几分雄浑,几分肃穆,几分苍凉。
⑦从渡口乘船前往对岸。上岸后发现没有路,我只得寻着人踩过的痕迹,攀藤抓草往上爬,还得时时小心,脚下不能打滑,否则就会坠下深渊。我大汗淋淋地攀登了近1个小时,才算踏上新开辟的公路。
⑧山高峡深,天黑得早,我只好投宿在下峡核桃园的一家小旅店。核桃园是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山村,这里的夜特别深沉,空寂得不像在人世间。浓墨似的山头上方,星星在一块不大的天幕上眨着眼,默默感受夜的静谧。人在此际,内心一片宁静,仿佛世间一切的纷杂都与我无关。我很快就带着白天的游兴进入了梦乡……
⑨第二天拂晓我就出发了,穿越中峡来到了上峡。上峡已经开发为旅游景点,修筑了栈道,可直下江边挨近虎跳石。峡中筑了公路,可以通车,游览更方便了,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欣赏到一身豪气、雄奇威猛的虎跳峡。但留在我内心深处的,还是那个不经雕琢、野性十足的虎跳峡。我伫立江崖,仿佛又见一队马帮从远处断崖后慢腾腾地走来……
⑩两次进入虎跳峡,我如同经受了洪炉的冶炼,无论体魄还是心魄,都比过去强健许多。若要问我云南山川最富阳刚之美的地方在哪里,我定毫不迟疑地回答:在虎跳峡!
(选自张鸿源《滇域探秘》,有删改)
4.请梳理作者在虎跳峡所见的主要景物,概括其特征,并根据提示将下图补充完整。(4分)
5.请结合语境,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对选文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5分)

6.请根据选文内容,将下面的读后感补充完整。(4分)
作者的“所感”是游记的灵魂,也是游记的生命力所在。阅读选文时,我们发现作者两次写到马帮:第⑤段写马帮“走成了峡谷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表达了作者对马帮的 A 之情;第⑨段写“仿佛又见一队马帮从远处断崖后慢腾腾地走来”,表达了作者对马帮的 B 之情。这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摄取所见,又不单是写实,处处流露作者的情思”。


7.游记常见的写法有“移步换景”和“定点换景”,选文第⑥段使用了哪种写法?请简要分析。(4分)

8.请根据选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第⑩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5分)

(二)(17分)
材料一:
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相结合、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主题旅游形式。游客在旅游中既能观光赏景,又能自然而然地接受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的教育。
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且持续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公路建设,为红色旅游行业发展提供多方位的支持。随着资源的不断扩充,红色旅游发展方兴未艾。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红色旅游出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整个“十三五”期间,红色旅游出游人数保持稳定增长,在国内旅游市场中维持在11%以上的市场份额。
材料二:
红色旅游消费呈现出家庭化、年轻化的趋势。带孩子前往红色景点参观学习,在旅游中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缅怀先烈,让孩子获得历史熏陶、文化感悟,成为诸多“家庭团”对红色旅游的新诉求。家长们希望孩子在这里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红色旅游因此也承载着重要的家庭教育功能。
红色旅游要吸引年轻一代,必须意义和趣味并存,以更时尚新潮、有现代感的方式满足年轻人的需求。西柏坡、井冈山、延安、遵义等革命圣地,开发出了军歌嘹亮、红色运动会、红色趣味游戏、大型实景演出等一大批旅游产品,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教育效益。上海市红色旅游景区以中共四大为故事背景创作剧本,并在红色旅游线路中融入“密室逃脱”、党史知识问答、城市定向等形式,将游客引入对上海红色基因的情景体验中。这种沉浸式的红色旅行体验,让游客从历史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新增的时尚元素,如智能导览、趣味闯关、互动微游等,也激发了众多年轻人主动探索发掘红色文化的兴趣。
如今,一座座新发展起来的红色旅游城市,一批批知名红色旅游品牌,一条条经典红色旅游线路,已逐渐成为年轻一代心中的红色向往。
材料三:
发展红色旅游,可以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搞活农村经济,从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国革命是从乡村走出来的,乡村承载了中国革命的红色记忆,推动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具有天然的基础。如今,许多地区以文化生态协同发展为支撑,发展“红+绿”(红色旅游+绿水青山)、“红+古”(红色旅游+古村落)、“红+乡”(红色旅游+美丽乡村)等“红色+”业态模式,不断推进红色旅游与民俗文化、乡村文化、自然景观相结合。比如:河南新县在发展红色旅游时,推出“吃信阳菜、品毛尖茶、看淮上山水、住豫南民宿、听红色故事”系列项目,通过红色旅游的带动,建成精品民宿118处,同时拉动了餐饮、茶叶销售等产业。红色旅游已经成为当地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建设的重要引擎。
9.以上三则材料围绕“红色旅游”各说明了哪些内容,请你清晰表述出来。(4分)

10.请分析材料二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4分)
西柏坡、井冈山、延安、遵义等革命圣地,开发出了军歌嘹亮、红色运动会、红色趣味游戏、大型实景演出等一大批旅游产品,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教育效益。

11.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判断,以下游览方式不.够.吸引年轻游客的一项是( )(3分)
A.博物馆利用VR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直观呈现革命历史场景。
B.上海市旅游景区以中共四大为故事背景创作剧本,让游客进行情景体验。
C.红色景区组织游客参与合唱快闪、史诗朗诵、文艺演出等活动。
D.展览馆提供导游服务,带领游客观览革命文物,细致讲解展品。
12.请结合三则材料,说说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6分)

(三)(16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
(2)属.引凄异 属:
(3)谒.妙用真人祠 谒:
(4)是.日,天宇晴霁 是:
1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2分)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16.[甲]文和[乙]文都写了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特点?(4分)

三、写作(55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春花艳,秋月明,峨眉秀,泰山雄,校园晨光,乡村夕照……风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有的引人遐想让人愉悦,有的给人启迪催人奋进,有的……
请以“    的风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八年级(3)班的李华在暑假期间游览了祖国山川后,发出了由衷的慨叹。
山河锦绣,处处皆风景,处处可作画,有“ 树树皆秋色 , 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的秋日落晖图;有“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的大漠落日图;有“ 月下飞天镜 , 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的水中映月图。壮哉,我华夏山川!
(2)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 高峰入云 , 清流见底 ”两句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了山之高、水之清;吴均《与朱元思书》中“ 风烟俱净 , 天山共色 ”两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空明净,高山耸立。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甲]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经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这匹马给敌人俘获了,他又去打仗夺回来。
[乙]我到后不久,就会见了毛泽东,他是一位瘦弱的颇有些林肯式的人物,身材高出一般中国人,背有些弯曲,披着一头很长的浓厚的乌发,睁着一双巨大而敏ruì的眼睛,还有高鼻liáng和突出的颧.骨。我在一刹.那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机智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点的机会。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敏ruì( 锐 )    鼻liáng( 梁 )    颧.( quán )骨    一刹.( chà )那
(2)[甲]文段中的“他”是 贺龙 。以上文段选自美国著名记者 埃德加·斯诺 (人名)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此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一度风靡全世界。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长征 。(3分)
(3)以下情节与[甲]文段中的“他”不相关的一项是( C )(3分)
A.传说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
B.据说可以赤手空拳到随便哪一个乡村去,通知哥老会,组成一支军队。
C.出身贫寒,当过11年窑工。
D.加入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虚心听取意见。
(4)《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是 象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2分)
3.习近平主席曾引用古语“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恪守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无论古今,诚信应该成为每个人必有的精神品质。为此,学校围绕“信”展开一系列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3分)
(1)阅读下面小明写的“诚信”为主题的演讲稿(节选),回答后面小题。(10分)
记得世界名著《百年孤独》里有这样一句话:诚信是一项财宝,不应随意被抛掷。因为诚信是立人之本,是交友之道,是经商之魂,是为政之基。从古至今有不甚枚举的诚信故事,先人们纯洁的品质永远闪耀着人性。同学们,诚信的力量可以使点点水滴汇成波澜壮阔的大海,诚信的力量可以使粒粒沙土聚成巍然屹立的高山, 示例:诚信的力量可以使株株独木连成郁郁葱葱的森林 。同学们,让我们手牵着手,肩并着肩,一起来歌颂诚信,实践诚信,弘扬诚信!谢谢!
①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不甚枚举 ”,正确的写法是“ 不胜枚举 ”。(2分)
②文中画线句成分残缺,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在“人性”后添加“的光辉”。
③运用排比可以增强感染力。请在横线处仿写一句话,使之与前两句构成排比。(3分)
④小明同学想在演讲稿中引用关于“诚信”的故事,请你帮他找一找,下列哪一个不是与诚信有关的故事 ( D )(3分)
A.曾子烹彘    B.商鞅立木    C.一诺千金    D.割席断交
(2)小明搜集有关“信”的资料时,看到这则新闻,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16字以内)(3分)
8月29日,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诚信分论坛在成都举行,论坛上发布了由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组织编写的《中国网络诚信发展报告2024》。《报告》系统阐述了2023年我国网络诚信建设总体情况,为社会各界广泛了解我国网络诚信发展成就提供参考。《报告》指出,2023年我国网络诚信建设取得五个方面成效:一是宏观指导更加有力,网络诚信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二是综合治理更加精准,网络诚信工作合力进一步释放。三是宣传引导更加丰富,网络诚信示范引领进一步增强。四是社会参与更加积极,网络诚信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五是网民诚信认知提升,网络诚信建设成效进一步凸显。
示例:《中国网络诚信发展报告2024》发布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两进虎跳峡(22分)
①虎跳峡在滇西北,它是玉龙、哈巴两大雪山南北夹峙金沙江形成的。江心突兀一块巨石,传说曾有老虎从岸边跳上巨石,再纵身跳到对岸,“虎跳峡”之名由此而来。虎跳峡全长17公里,分为上峡、中峡、下峡三段。
②我第一次进虎跳峡,是从中旬的虎跳峡镇步入上峡的。刚到金沙江畔,便看见对面的玉龙雪山高耸云天,皑皑白雪堆积在重重叠叠的峰脊上。时值盛夏夜雨初收的早晨,云雾游移在群峰间,愈显出玉龙雪山的高深莫测。
③接着,我走上一条仅容一人行走的崎岖山路。这条过于简陋的人马驿道,横系在临江的悬崖上,走在上面既艰且险。到了这里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真正的山路:陡、细、长、险、滑……我觉得自己真像一只岩羊在峻峭的崖壁上战栗着探行。
④再往前,两岸高山越挤越拢,排列成一道道狭窄的天门。本来在宽阔江面上舒展流淌的江水,一下子挤进这难以容身的狭谷,它勃然大怒,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这声音在山谷间回荡传响,仿佛洪荒远古开天辟地的遗音。这里不是汪洋大海,但我却感觉到汪洋大海狂暴时的声势和威力:岩在崩,地在动,山在摇。我只觉头晕目眩,脚下站立不稳。据说,漂来的粗圆木和滚落的大石块,在这里都会被粉碎得无影无踪。我只能退到高处,遥遥承受这惊心动魄、热血沸腾的刺激……
⑤怀着上峡带给我的震撼走向中峡。迎面来了一队马帮,我闪身到路旁让道,听着马儿们艰难的足音,看着马帮慢腾腾地消逝在远处断崖后面……马帮就是这样从过去走到现在的。路途艰险,马帮却奋力前行,走成了峡谷中一道独特的风景。中峡的谷底礁石遍布,如满天星斗。这些从山上飞滚而来的落石,堆积江中,犬牙交错。江水在其间往复跳跃,浪花推着浪花,旋涡套着旋涡,一路5公里18个险滩相连至下峡。
⑥我对下峡的感受,第二次比第一次强烈。三年后的正月初,我从丽江的大具乡乘车直奔下峡。抵达停车场,我不禁惊叹:“好个哈巴雪山!”仔细俯仰一番:没有零散的峰头断崖,整体性的山岳和巨型斜面板块造就出大气磅礴的雄姿。而后沿着栈道直至江边的观峡台,在台上远眺江两边玉龙、哈巴凌空对峙,峰连嶂合。此景正如清代孙髯翁所写:“一线中分天作堑,两山夹斗石为门。”前往渡口的路上,日头已经偏西,山巅阳光耀眼,峡谷里却笼罩着浓浓的阴影,几分雄浑,几分肃穆,几分苍凉。
⑦从渡口乘船前往对岸。上岸后发现没有路,我只得寻着人踩过的痕迹,攀藤抓草往上爬,还得时时小心,脚下不能打滑,否则就会坠下深渊。我大汗淋淋地攀登了近1个小时,才算踏上新开辟的公路。
⑧山高峡深,天黑得早,我只好投宿在下峡核桃园的一家小旅店。核桃园是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山村,这里的夜特别深沉,空寂得不像在人世间。浓墨似的山头上方,星星在一块不大的天幕上眨着眼,默默感受夜的静谧。人在此际,内心一片宁静,仿佛世间一切的纷杂都与我无关。我很快就带着白天的游兴进入了梦乡……
⑨第二天拂晓我就出发了,穿越中峡来到了上峡。上峡已经开发为旅游景点,修筑了栈道,可直下江边挨近虎跳石。峡中筑了公路,可以通车,游览更方便了,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欣赏到一身豪气、雄奇威猛的虎跳峡。但留在我内心深处的,还是那个不经雕琢、野性十足的虎跳峡。我伫立江崖,仿佛又见一队马帮从远处断崖后慢腾腾地走来……
⑩两次进入虎跳峡,我如同经受了洪炉的冶炼,无论体魄还是心魄,都比过去强健许多。若要问我云南山川最富阳刚之美的地方在哪里,我定毫不迟疑地回答:在虎跳峡!
(选自张鸿源《滇域探秘》,有删改)
4.请梳理作者在虎跳峡所见的主要景物,概括其特征,并根据提示将下图补充完整。(4分)
5.请结合语境,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对选文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5分)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挤”“勃然大怒”两词把江水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水因江面变窄而流速变急、水声震响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内心强烈的震撼。
6.请根据选文内容,将下面的读后感补充完整。(4分)
作者的“所感”是游记的灵魂,也是游记的生命力所在。阅读选文时,我们发现作者两次写到马帮:第⑤段写马帮“走成了峡谷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表达了作者对马帮的 A 之情;第⑨段写“仿佛又见一队马帮从远处断崖后慢腾腾地走来”,表达了作者对马帮的 B 之情。这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摄取所见,又不单是写实,处处流露作者的情思”。
A.赞美(或“敬佩”)
B.怀念(或“追怀”)
7.游记常见的写法有“移步换景”和“定点换景”,选文第⑥段使用了哪种写法?请简要分析。(4分)
使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先写在停车场俯仰哈巴雪山的磅礴雄姿,再移步至观峡台远眺玉龙、哈巴两山对峙的景象,最后写在前往渡口的路上看到山巅阳光耀眼、峡谷阴影笼罩的景象。
8.请根据选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第⑩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5分)
示例:作者两进虎跳峡,在艰险的山路上探行,在无路的山崖上攀爬,锻炼了体能和毅力;同时,山的巍峨、水的奔涌、夜的静谧……陶冶了他的心性。我也有类似的体验,例如去徒步时,跋山涉水遇见美景,既强健了体魄,又净化了心灵。
(二)(17分)
材料一:
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相结合、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主题旅游形式。游客在旅游中既能观光赏景,又能自然而然地接受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的教育。
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且持续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公路建设,为红色旅游行业发展提供多方位的支持。随着资源的不断扩充,红色旅游发展方兴未艾。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红色旅游出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整个“十三五”期间,红色旅游出游人数保持稳定增长,在国内旅游市场中维持在11%以上的市场份额。
材料二:
红色旅游消费呈现出家庭化、年轻化的趋势。带孩子前往红色景点参观学习,在旅游中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缅怀先烈,让孩子获得历史熏陶、文化感悟,成为诸多“家庭团”对红色旅游的新诉求。家长们希望孩子在这里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红色旅游因此也承载着重要的家庭教育功能。
红色旅游要吸引年轻一代,必须意义和趣味并存,以更时尚新潮、有现代感的方式满足年轻人的需求。西柏坡、井冈山、延安、遵义等革命圣地,开发出了军歌嘹亮、红色运动会、红色趣味游戏、大型实景演出等一大批旅游产品,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教育效益。上海市红色旅游景区以中共四大为故事背景创作剧本,并在红色旅游线路中融入“密室逃脱”、党史知识问答、城市定向等形式,将游客引入对上海红色基因的情景体验中。这种沉浸式的红色旅行体验,让游客从历史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新增的时尚元素,如智能导览、趣味闯关、互动微游等,也激发了众多年轻人主动探索发掘红色文化的兴趣。
如今,一座座新发展起来的红色旅游城市,一批批知名红色旅游品牌,一条条经典红色旅游线路,已逐渐成为年轻一代心中的红色向往。
材料三:
发展红色旅游,可以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搞活农村经济,从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国革命是从乡村走出来的,乡村承载了中国革命的红色记忆,推动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具有天然的基础。如今,许多地区以文化生态协同发展为支撑,发展“红+绿”(红色旅游+绿水青山)、“红+古”(红色旅游+古村落)、“红+乡”(红色旅游+美丽乡村)等“红色+”业态模式,不断推进红色旅游与民俗文化、乡村文化、自然景观相结合。比如:河南新县在发展红色旅游时,推出“吃信阳菜、品毛尖茶、看淮上山水、住豫南民宿、听红色故事”系列项目,通过红色旅游的带动,建成精品民宿118处,同时拉动了餐饮、茶叶销售等产业。红色旅游已经成为当地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建设的重要引擎。
9.以上三则材料围绕“红色旅游”各说明了哪些内容,请你清晰表述出来。(4分)
①政府出台政策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支持。②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以及发展趋势。③发展红色旅游,可以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搞活农村经济,从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10.请分析材料二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4分)
西柏坡、井冈山、延安、遵义等革命圣地,开发出了军歌嘹亮、红色运动会、红色趣味游戏、大型实景演出等一大批旅游产品,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教育效益。
举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红色旅游要吸引年轻一代,必须意义和趣味并存,以更时尚新潮、有现代感的方式满足年轻人的需求。
11.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判断,以下游览方式不.够.吸引年轻游客的一项是( D )(3分)
A.博物馆利用VR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直观呈现革命历史场景。
B.上海市旅游景区以中共四大为故事背景创作剧本,让游客进行情景体验。
C.红色景区组织游客参与合唱快闪、史诗朗诵、文艺演出等活动。
D.展览馆提供导游服务,带领游客观览革命文物,细致讲解展品。
12.请结合三则材料,说说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6分)
①因为红色旅游能够进行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的教育。②它还承载着家庭教育的功能,能够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③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搞活农村经济,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三)(16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 正午
(2)属.引凄异 属: 连接
(3)谒.妙用真人祠 谒: 拜访
(4)是.日,天宇晴霁 是: 这
1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2分)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住了。
(2)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但是巫山十二峰并不能全部看到。
16.[甲]文和[乙]文都写了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特点?(4分)
[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三、写作(55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春花艳,秋月明,峨眉秀,泰山雄,校园晨光,乡村夕照……风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有的引人遐想让人愉悦,有的给人启迪催人奋进,有的……
请以“    的风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