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自古以来,自然美景都是文人骚客的永恒话题,翻阅古诗文中歌咏美景的篇章,眼前呈现出一幅幅迷人的画卷:富春江水清澈见底,“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吴均《与朱元思书》)。西湖早春生机勃勃,鸟儿们也忙得不亦乐乎“ 几处早莺争暖树 , 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汉阳平野晴日之景美不胜收“ 晴川历历汉阳树 , 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让我们随着古代文人且走且吟,欣赏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吧。
(2)写景要动静结合。郦道元《三峡》中 “ 素湍绿潭 , 回清倒影 ”两句写出水的明净轻快和沉静优美;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 “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两句写出鱼儿在傍晚的欢快氛围。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甲]连续三夜,红军把部队分为西、南两个zòng队。第四天晚上他们 地进发了,几乎同时攻打湖南和广东的碉.堡线。他们攻克了这些碉堡,敌军惊惶奔逃。红军猛攻不停,一直占领了南线的全部碉堡工事封锁网,这就给他们打开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红军的先锋部队就开始了他们轰动一时的长征。
[乙]红军告诉我,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 还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他们说,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huī复他们的苏区,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 就是那个信号。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zòng( 纵 )队 碉.( diāo )堡 弹.( dàn )药 huī( 恢 )复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出其不意 甚至 也许 B.出奇制胜 甚至 只怕
C.出其不意 以至 只怕 D.出奇制胜 以至 也许
(3)以上两段文字均出自《 红星照耀中国 》,又名《 西行漫记 》。(2分)
(4)结合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简要分析纪实作品的特点。 (3分)
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所以这里用“红军告诉我”,说明这不是作者杜撰的,是有现实依据的,信息真实可靠,体现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3.八年级(1)班正在开展“纪念渡江战役,向老英雄致敬”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战斗英雄的叙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5分)
示例:我们中学生要铭记革命先辈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为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校团委打算邀请王老师来给大家作讲座,小明同学拟写了下面的邀请函。(6分)
邀请函 亲爱的王老师: 2025年是渡江战役胜利76周年,我们希望能从这场伟大战役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用历史的火炬点亮前进的道路,以现实的担当传承历史的财富,学校团委特邀请您为我们开设“纪念渡江战役,向老英雄致敬”主题。期待您的到来! 校团委 2025年9月21日
①邀请函中用词不当的一处是“ 点亮 ”,应改为“ 照亮 ”。(2分)
②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2分)
学校团委特邀请您为我们开设“纪念渡江战役,向老英雄致敬”主题讲座。
③邀请函中有一处格式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亲爱的王老师”应顶格写。
(3)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2分)
继往 追壮志 裕后 开来 慰英灵 光前
上联: 继往开来追壮志
下联: 光前裕后慰英灵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中国工程勘察大师——卓宝熙(22分)
他被誉为中国工程勘察大师,也是我国地质工程遥感技术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他曾负责主持了成昆、青藏、朔黄等30多条铁路线路的工程地质遥感工作,他曾经说过“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祖国的命运决定我的一生”。他就是卓宝熙。
“我从小就是个‘野孩子’,在勘测队到处可以跑”
1954年,卓宝熙从同济大学铁道建筑专业毕业,被分配到铁道部东北设计分局勘探队。他本来可以选择留在机关做研究,但他更喜欢在野外搞工程地质。卓宝熙:“我从小就是个‘野孩子’,在勘测队可以到处跑,我也比较喜欢野外这种生活。过去没有人专门搞工程地质,我们就向老同志学习。”
1954年10月,卓宝熙与同事们一起奔赴东北小兴安岭,在那里有一条名叫“汤林线”的铁路需要加固与延长,卓宝熙他们就负责这条线路的定测工作。
卓宝熙出生于福建,东北的严寒成了他面临的最大挑战。被分在水文组后,卓宝熙每天都要戴着皮帽、穿着厚皮衣,沿着分水线测量。尽管勘测环境十分恶劣,卓宝熙却从未后悔选择勘探。当卓宝熙把数据交给铁路建设部门后,直到1966年,这条铁路才全线完工。如今,这条铁路依然在为地方运输提供着服务。
勇闯修路禁区“每走一步路都很艰难”
1956年2月,国家批准了铁道部“派苏联专家携带设备援华的申请”,卓宝熙被重新分配到铁道部航空勘察事务所目测组,跟随苏联航空地质专家高鲁宾柯学习航空地质。从勘测到航空地质,面对专业知识的跨越,卓宝熙只能加速学习。1957年初,卓宝熙和高鲁宾柯等人接到了一个任务,对成昆铁路进行现场调查,研究金沙江方案是否可行。
在修成昆线之前,很多人称这里为修路禁区。从三堆子到拉鲊是成昆铁路工程地质最复杂的地段之一,这一段紧沿金沙江,两岸山高谷深,而且岩石属于变质岩,风化严重。其间有一段路尤为险峻,山坡很不稳定且极陡,在上面走一步都很艰难。因此,这里也被人称为“一步苦”。
经过艰苦的调查,卓宝熙他们认为金沙江地质虽然复杂,但方案还是可行的。它的优点是线路工程量小,造价低。
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建成通车。如今,成昆铁路扩能工程不仅成为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项目,也是“一带一路”建设中连接南亚、东南亚国际贸易口岸的重要通道。
修建青藏铁路遇棘手难题,他提出的方案起到关键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为了加强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国家提出要建设一条进藏铁路。为此,卓宝熙曾五次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全线进行航空摄影,开展航测制图和遥感地质调查。1975年5月,包括卓宝熙在内的上千人踏上了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地形复杂,气候恶劣,海拔高达四千三百米。卓宝熙光是陷车就遇上50多次,最严重的一次,他们的车陷在离队部二十多公里远的沼泽。22个人在大雪和沼泽中走了整整一夜,等快走到队部时,已经分不清自己是否还活着。
卓宝熙走了一晚上,还下着大雪,浑身都湿透了。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当场就晕倒了。后来经过人工抢救,总算救回来了。
卓宝熙和他的团队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攻克了四个月,取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地质资料。
一年后,卓宝熙二次进藏。这一次,他的任务是要解决青藏高原冻土的问题,而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西藏是中国最大的冻土分布区之一。冻土,指的是土体温度低于0摄氏度且含有冰的特殊岩土体。在青藏高原上修建铁路,如果处理不好冻土问题,火车经过时路基就会塌陷造成翻车。
经过近半年的实地勘测,卓宝熙等人提出冻土分区方案,将冻土区分为三个大区和十个小区,让铁路修建避开冻土严重区域。冻土分区的方案在之后青藏铁路的建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1958年,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开工建设,2006年7月1日全线建成通车。
因为年事已高,没能亲自坐火车去一趟拉萨是卓老最大的遗憾,但是能让中国铁路穿梭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也是他这辈子最大的骄傲。
卓宝熙开始从事遥感地质工作的时候,全国很少人做这份工作。而近年来,我国遥感技术实现了质的跨越,我们不仅可以直接接收、处理卫星的遥感信息,而且具有了航空航天遥感信息采集的能力。
随着遥感地质队伍不断扩大,卓宝熙也不遗余力地培养着新的工程师。如果说这个事业是一棵大树,卓宝熙就是这棵树的树根,如今这棵大树已经郁郁葱葱,枝繁叶茂。
(选自央视新闻)
4.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了卓宝熙的人生经历,请加以概括,完成下列表格。(6分)
时间 事件
1954年 (1)卓宝熙从同济大学铁道建筑专业毕业,被分配到铁道部东北设计分局勘探队。
1954年10月 (2)卓宝熙奔赴东北小兴安岭,负责“汤林线”铁路的定测工作。
1956年2月 卓宝熙被重新分配到铁道部航空勘察事务所目测组,跟随苏联航空地质专家高鲁宾柯学习航空地质。
1975年5月 卓宝熙踏上了青藏高原,攻克难题,取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地质资料。
1976年 (3)卓宝熙二次进藏,解决青藏高原冻土的问题。
5.卓宝熙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勘测工作,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请你根据对文本的理解,为下面的对联补写下联。(2分)
上联:埋头几十年,建设铁路枢纽
下联: 示例:造福亿万众,成就勘察大师
6.请你抓住关键词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4分)
文中多用数量词,例如用“50多次”“二十多公里远”“走了整整一夜”等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卓宝熙一行人在青藏高原工作时的种种困难,而这也展现出了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不惧怕,身处逆境而奋起的艰苦奋斗精神。
7.卓宝熙曾说“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祖国的命运决定我的一生”,请结合文本和个人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祖国的命运决定我的一生。”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的需要与个人的奋斗方向息息相关,个人的锐意进取也关乎国家命运。毕业后的卓宝熙没有选择留在机关做研究,而是走进了工程地质的陌生领域里。在青藏高原,卓宝熙勇担艰巨任务,为攻克世界级难题提出冻土分区方案,在铁路勘测方面作出重大贡献,成为我国遥感工程地质的主要创始人和开拓者。从他身上,我感受到了一位国家栋梁身上的责任和不惧困难与挑战的优秀品质,我会将这种精神发扬到我的学习生活中,面对困难不惧挑战。
8.卓宝熙用行动发扬了中华民族精神,请你结合以下资料,说说《红星照耀中国》中人物身上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至少选取2个人物)(6分)
资料: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它的核心内容(基本思想)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此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敬老尊贤的伦理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和合精神等等,都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思想材料。
示例:彭德怀从事谍报工作被抓时不屈服,坚决不招供体现了他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彭德怀司令部陈设简陋,伙食也很一般,与部下一样,体现了他艰苦奋斗的精神;毛泽东对当前世界政治惊人的熟悉,提出的世界政局时事问题连斯诺都无法回答,体现了他与时俱进的精神;毛泽东带领工农红军万里长征,翻越雪山、走过草地,体现了他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17分)
材料一:
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梦天实验舱、问天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天舟飞船)五个模块组成。天和核心舱,主要任务包括为航天员提供居住环境,支持航天员的长期在轨驻留,支持飞船和扩展模块对接停靠并开展少量的空间应用实验,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甲]核心舱有五个对接口,可以对接一艘货运飞船、两艘载人飞船和两个实验舱,另有一个是供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出舱口。
空间站系统空间应用系统副总师、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研究员刘国宁介绍,[乙]通过梦天实验舱先期携带的8个科学实验柜,能够在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等方向开展相关的科学和应用研究,预期能够做出具有国际水平的科学成果。[丙]目前,已在相关研究方向规划安排了约40项在轨科学实验项目。[丁]
(节选自百度百科:中国空间站和《人民日报》)
材料二:
距地球400公里高度的太空轨道,每一个半小时绕地球一圈的中国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已呈“T”字构型。天和核心舱是“T”字的一竖,在核心舱两侧对称分布的问天实验舱与梦天实验舱形成“T”字的一横。“一横”的两端,则是两对“大风车”一般的大型太阳翼。这样,无论空间站以何种姿势飞行,都能照上太阳从而获得高效的发电功效。而且在这个构型中,天和核心舱仍然保持着前向、后向、径向三向对接的能力,可对接货运飞船和载人飞船。
为什么是“T”字构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总指挥王翔说:“是为了使航天器易于运动控制,构型要保证主结构和质量分布尽量对称、紧凑,以获得好的质量特性。”王翔还说,稳定的构型有利于组合体的飞行,而且由于其受到的地心引力、大气扰动等影响较为均衡,空间站姿态控制消耗的推进剂和其他资源较少。
(节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昨天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并取得圆满成功。今晨5时42分,神舟十五号飞船历时约6.5小时“到站”,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7时33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6位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完成首次太空会师并拍摄了一张太空合影。后续,两个乘组将进行首次乘组在轨轮换,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约5天。
(节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9.把下面的语句放入材料一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
问天实验舱主要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梦天实验舱则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
A.[甲] B.[乙] C.[丙] D.[丁]
10.阅读材料二,找出中国空间站建造成“T”字构型的原因。(6分)
①为了使航天器易于运动控制,构型要保证主结构和质量分布尽量对称、紧凑,以获得好的质量特性。②稳定的构型有利于组合体的飞行,而且由于其受到的地心引力、大气扰动等影响较为均衡,空间站姿态控制消耗的推进剂和其他资源较少。
11.阅读材料三,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写在材料前的横线上。(4分)
12.综合三则材料,你认为中国空间站示意图中C处应是① 天和核心舱 ,② A (A/B)处应是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位置。(4分)
(三)(16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晖。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节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晓雾将歇. 歇: 消散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3)复与疏钟相间. 间: 交错
(4)倘能从.我游乎 从: 跟从
1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2分)
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跳跃出水面。
(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或“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
16.[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4分)
[甲]文和朋友分享对山川之美的热爱和隐逸情怀;[乙]文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三、写作(55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运用所学的有关新闻的知识,写一则新闻,报道学校或班级里的某人、某事或某项活动,或发生在你身边的新鲜事。
要求:(1)拟出恰当的标题;(2)注意导语的概括性和准确性;(3)简洁明了,600字左右。
略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自古以来,自然美景都是文人骚客的永恒话题,翻阅古诗文中歌咏美景的篇章,眼前呈现出一幅幅迷人的画卷:富春江水清澈见底,“水皆缥碧, 。游鱼细石, ”(吴均《与朱元思书》)。西湖早春生机勃勃,鸟儿们也忙得不亦乐乎“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汉阳平野晴日之景美不胜收“ , ”(崔颢《黄鹤楼》)。让我们随着古代文人且走且吟,欣赏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吧。
(2)写景要动静结合。郦道元《三峡》中 “ , ”两句写出水的明净轻快和沉静优美;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 “ , ”两句写出鱼儿在傍晚的欢快氛围。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甲]连续三夜,红军把部队分为西、南两个zòng队。第四天晚上他们 地进发了,几乎同时攻打湖南和广东的碉.堡线。他们攻克了这些碉堡,敌军惊惶奔逃。红军猛攻不停,一直占领了南线的全部碉堡工事封锁网,这就给他们打开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红军的先锋部队就开始了他们轰动一时的长征。
[乙]红军告诉我,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 还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他们说,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huī复他们的苏区,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 就是那个信号。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zòng( )队 碉.( )堡 弹.( )药 huī( )复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出其不意 甚至 也许 B.出奇制胜 甚至 只怕
C.出其不意 以至 只怕 D.出奇制胜 以至 也许
(3)以上两段文字均出自《 》,又名《 》。(2分)
(4)结合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简要分析纪实作品的特点。 (3分)
3.八年级(1)班正在开展“纪念渡江战役,向老英雄致敬”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战斗英雄的叙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5分)
(2)校团委打算邀请王老师来给大家作讲座,小明同学拟写了下面的邀请函。(6分)
邀请函 亲爱的王老师: 2025年是渡江战役胜利76周年,我们希望能从这场伟大战役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用历史的火炬点亮前进的道路,以现实的担当传承历史的财富,学校团委特邀请您为我们开设“纪念渡江战役,向老英雄致敬”主题。期待您的到来! 校团委 2025年9月21日
①邀请函中用词不当的一处是“ ”,应改为“ ”。(2分)
②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2分)
③邀请函中有一处格式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3)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2分)
继往 追壮志 裕后 开来 慰英灵 光前
上联:
下联: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中国工程勘察大师——卓宝熙(22分)
他被誉为中国工程勘察大师,也是我国地质工程遥感技术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他曾负责主持了成昆、青藏、朔黄等30多条铁路线路的工程地质遥感工作,他曾经说过“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祖国的命运决定我的一生”。他就是卓宝熙。
“我从小就是个‘野孩子’,在勘测队到处可以跑”
1954年,卓宝熙从同济大学铁道建筑专业毕业,被分配到铁道部东北设计分局勘探队。他本来可以选择留在机关做研究,但他更喜欢在野外搞工程地质。卓宝熙:“我从小就是个‘野孩子’,在勘测队可以到处跑,我也比较喜欢野外这种生活。过去没有人专门搞工程地质,我们就向老同志学习。”
1954年10月,卓宝熙与同事们一起奔赴东北小兴安岭,在那里有一条名叫“汤林线”的铁路需要加固与延长,卓宝熙他们就负责这条线路的定测工作。
卓宝熙出生于福建,东北的严寒成了他面临的最大挑战。被分在水文组后,卓宝熙每天都要戴着皮帽、穿着厚皮衣,沿着分水线测量。尽管勘测环境十分恶劣,卓宝熙却从未后悔选择勘探。当卓宝熙把数据交给铁路建设部门后,直到1966年,这条铁路才全线完工。如今,这条铁路依然在为地方运输提供着服务。
勇闯修路禁区“每走一步路都很艰难”
1956年2月,国家批准了铁道部“派苏联专家携带设备援华的申请”,卓宝熙被重新分配到铁道部航空勘察事务所目测组,跟随苏联航空地质专家高鲁宾柯学习航空地质。从勘测到航空地质,面对专业知识的跨越,卓宝熙只能加速学习。1957年初,卓宝熙和高鲁宾柯等人接到了一个任务,对成昆铁路进行现场调查,研究金沙江方案是否可行。
在修成昆线之前,很多人称这里为修路禁区。从三堆子到拉鲊是成昆铁路工程地质最复杂的地段之一,这一段紧沿金沙江,两岸山高谷深,而且岩石属于变质岩,风化严重。其间有一段路尤为险峻,山坡很不稳定且极陡,在上面走一步都很艰难。因此,这里也被人称为“一步苦”。
经过艰苦的调查,卓宝熙他们认为金沙江地质虽然复杂,但方案还是可行的。它的优点是线路工程量小,造价低。
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建成通车。如今,成昆铁路扩能工程不仅成为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项目,也是“一带一路”建设中连接南亚、东南亚国际贸易口岸的重要通道。
修建青藏铁路遇棘手难题,他提出的方案起到关键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为了加强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国家提出要建设一条进藏铁路。为此,卓宝熙曾五次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全线进行航空摄影,开展航测制图和遥感地质调查。1975年5月,包括卓宝熙在内的上千人踏上了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地形复杂,气候恶劣,海拔高达四千三百米。卓宝熙光是陷车就遇上50多次,最严重的一次,他们的车陷在离队部二十多公里远的沼泽。22个人在大雪和沼泽中走了整整一夜,等快走到队部时,已经分不清自己是否还活着。
卓宝熙走了一晚上,还下着大雪,浑身都湿透了。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当场就晕倒了。后来经过人工抢救,总算救回来了。
卓宝熙和他的团队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攻克了四个月,取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地质资料。
一年后,卓宝熙二次进藏。这一次,他的任务是要解决青藏高原冻土的问题,而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西藏是中国最大的冻土分布区之一。冻土,指的是土体温度低于0摄氏度且含有冰的特殊岩土体。在青藏高原上修建铁路,如果处理不好冻土问题,火车经过时路基就会塌陷造成翻车。
经过近半年的实地勘测,卓宝熙等人提出冻土分区方案,将冻土区分为三个大区和十个小区,让铁路修建避开冻土严重区域。冻土分区的方案在之后青藏铁路的建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1958年,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开工建设,2006年7月1日全线建成通车。
因为年事已高,没能亲自坐火车去一趟拉萨是卓老最大的遗憾,但是能让中国铁路穿梭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也是他这辈子最大的骄傲。
卓宝熙开始从事遥感地质工作的时候,全国很少人做这份工作。而近年来,我国遥感技术实现了质的跨越,我们不仅可以直接接收、处理卫星的遥感信息,而且具有了航空航天遥感信息采集的能力。
随着遥感地质队伍不断扩大,卓宝熙也不遗余力地培养着新的工程师。如果说这个事业是一棵大树,卓宝熙就是这棵树的树根,如今这棵大树已经郁郁葱葱,枝繁叶茂。
(选自央视新闻)
4.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了卓宝熙的人生经历,请加以概括,完成下列表格。(6分)
时间 事件
1954年 (1)
1954年10月 (2)
1956年2月 卓宝熙被重新分配到铁道部航空勘察事务所目测组,跟随苏联航空地质专家高鲁宾柯学习航空地质。
1975年5月 卓宝熙踏上了青藏高原,攻克难题,取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地质资料。
1976年 (3)
5.卓宝熙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勘测工作,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请你根据对文本的理解,为下面的对联补写下联。(2分)
上联:埋头几十年,建设铁路枢纽
下联:
6.请你抓住关键词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4分)
7.卓宝熙曾说“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祖国的命运决定我的一生”,请结合文本和个人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8.卓宝熙用行动发扬了中华民族精神,请你结合以下资料,说说《红星照耀中国》中人物身上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至少选取2个人物)(6分)
资料: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它的核心内容(基本思想)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此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敬老尊贤的伦理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和合精神等等,都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思想材料。
(二)(17分)
材料一:
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梦天实验舱、问天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天舟飞船)五个模块组成。天和核心舱,主要任务包括为航天员提供居住环境,支持航天员的长期在轨驻留,支持飞船和扩展模块对接停靠并开展少量的空间应用实验,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甲]核心舱有五个对接口,可以对接一艘货运飞船、两艘载人飞船和两个实验舱,另有一个是供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出舱口。
空间站系统空间应用系统副总师、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研究员刘国宁介绍,[乙]通过梦天实验舱先期携带的8个科学实验柜,能够在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等方向开展相关的科学和应用研究,预期能够做出具有国际水平的科学成果。[丙]目前,已在相关研究方向规划安排了约40项在轨科学实验项目。[丁]
(节选自百度百科:中国空间站和《人民日报》)
材料二:
距地球400公里高度的太空轨道,每一个半小时绕地球一圈的中国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已呈“T”字构型。天和核心舱是“T”字的一竖,在核心舱两侧对称分布的问天实验舱与梦天实验舱形成“T”字的一横。“一横”的两端,则是两对“大风车”一般的大型太阳翼。这样,无论空间站以何种姿势飞行,都能照上太阳从而获得高效的发电功效。而且在这个构型中,天和核心舱仍然保持着前向、后向、径向三向对接的能力,可对接货运飞船和载人飞船。
为什么是“T”字构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总指挥王翔说:“是为了使航天器易于运动控制,构型要保证主结构和质量分布尽量对称、紧凑,以获得好的质量特性。”王翔还说,稳定的构型有利于组合体的飞行,而且由于其受到的地心引力、大气扰动等影响较为均衡,空间站姿态控制消耗的推进剂和其他资源较少。
(节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昨天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并取得圆满成功。今晨5时42分,神舟十五号飞船历时约6.5小时“到站”,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7时33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6位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完成首次太空会师并拍摄了一张太空合影。后续,两个乘组将进行首次乘组在轨轮换,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约5天。
(节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9.把下面的语句放入材料一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问天实验舱主要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梦天实验舱则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
A.[甲] B.[乙] C.[丙] D.[丁]
10.阅读材料二,找出中国空间站建造成“T”字构型的原因。(6分)
11.阅读材料三,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写在材料前的横线上。(4分)
12.综合三则材料,你认为中国空间站示意图中C处应是① ,② (A/B)处应是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位置。(4分)
(三)(16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晖。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节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晓雾将歇. 歇: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3)复与疏钟相间. 间:
(4)倘能从.我游乎 从:
1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2分)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16.[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4分)
三、写作(55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运用所学的有关新闻的知识,写一则新闻,报道学校或班级里的某人、某事或某项活动,或发生在你身边的新鲜事。
要求:(1)拟出恰当的标题;(2)注意导语的概括性和准确性;(3)简洁明了,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