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二课时 课件(共27张PPT1个视频)-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人教版)选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二课时 课件(共27张PPT1个视频)-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人教版)选必修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05 08:3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稳态与调节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稳态与调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命活动的调节
内环境与稳态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免疫调节
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
最可爱的人
无论春夏秋冬,风云变幻,它却总是轻波微澜。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它让每一个细胞分享,又靠所有细胞共建。
第二课时
红细胞放在清水中或浓度很低的溶液中,细胞会吸水过多而破裂;将红细胞放在浓度较高的溶液中,红细胞会由于过多失水而死亡;
此外,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过低等条件下,细胞也不能正常生活。
为什么细胞在细胞外液中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内环境有相对稳定的理化性质
10%的NaCl溶液
0.9%的NaCl溶液
清水
将人的红细胞在清水、0.9%的NaCl溶液和10%的NaCl溶液中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
合作探究一:细胞的形态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与什么物质相关呢?在细胞外液中细胞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吗?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①渗透压的概念:
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②渗透压的大小:
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K+
蛋白质
无机盐
Cl-
Na+
影响血浆渗透压大小的因素: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
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的因素:主要与 、 的含量有关;
影响细胞内液渗透压大小的因素: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容质微
粒越多
溶液浓度高
对水的吸引力越大
渗透压越高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当于7个大气压。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溶液浓度高,渗透压高
溶液浓度低,渗透压低
半透膜
一段
时间
葡萄糖和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
合作探究二: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医生给病人输液时为什么使用生理盐水?还有其他替代品吗?
影响细胞的形态和正常生活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2.还有没有其他等渗溶液?
3.甘露醇是临床抢救特别是脑部疾患抢救常用的一种药,甘露醇进入体内后能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脱水,可降低颅内压和眼内压,从此描述来看,甘露醇属于____(低渗/高渗)溶液;
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溶液渗透压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大致相等,是血浆的等渗溶液,注射等渗溶液不会引起血浆等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减少对细胞的影响
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高渗
1.渗透压
影响细胞的形态和正常生活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影响细胞的形态和正常生活
2.酸碱度(pH)
①正常数值范围
②影响因素
③调节机理
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__,pH为____________;
中性
7.35-7.45
剧烈运动、饮食等
血浆中含有一些酸碱缓冲物质(即______________)
HCO3-/H2CO3
3.温度
正常数值范围: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左右;
37℃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
细胞与内环境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与外界环境
四、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种交换
细胞对口服阿司匹林利用过程
合作探究五:
任务1:Na+、葡萄糖、氨基酸和O2等分别是经过什么途径进入内环境的
任务2: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二氧化碳),是通过哪些器官排到体外的?
任务3:用简单的示意图表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的关系?
四、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种交换
内环境
消化系统
食物
循环系统
组织液
淋巴液
血浆
空气
呼吸系统
外界环境
组织细胞
四、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
任务1:Na+、葡萄糖、氨基酸和O2等分别是经过什么途径进入内环境的
循环系统
组织细胞
血浆
外界环境
呼吸系统
组织液
皮肤
泌尿系统
内环境
外界环境
任务2: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二氧化碳),是通过哪些器官排到体外的?
四、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
呼吸系统
食物
(营养成分)
氧气
CO2和H2O
体外
体外
体内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皮肤
尿液
(含氮废物、水)
汗液
(含氮废物、水)
呼吸系统
内环境
营养物质
代谢废物
细胞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任务3:用简单的示意图表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的关系?
四、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种交换
营养物质
代谢废物
内环境
体外
细胞
各个系统
组成
细胞和内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它让每一个细胞共享,又靠所有细胞共建。
营养物质
代谢废物
四、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 ⑥_______ ⑦_______ ⑧_______ ⑨_______
现学现用
血浆
组织液
淋巴液
内环境(细胞外液)
循环
消化
呼吸
泌尿
皮肤
小结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共同构成了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直接环境,也就是内环境。
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的支持下,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和内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1.组织水肿的定义:
组织液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的症状称为组织水肿,又称浮肿。
2.组织水肿原因:
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3.影响组织水肿因素:
当血浆渗透压低于正常值会导致水分滞留于 。
组织液
组织液 渗透压 高于 正常值,会导致水分滞留于 组织液 。
补充内容:渗透压异常病实例-组织水肿
当血浆渗透压低于正常值会导致水分滞留于 。
组织液
①严重营养不良(摄入蛋白质不足)
②肾小球肾炎(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
③肝功能受损(合成血浆蛋白减少)
组织液 渗透压 高于 正常值,会导致水分滞留于 组织液 。
①代谢产物增加
a.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
b.花粉等引起的过敏,组织细胞释放组织胺,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
c.毛细血管壁局部损伤,毛细血管壁破裂或通透性增大
②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大量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
③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不能进入毛细淋巴管
d.毛细淋巴管阻塞
组织水肿
血浆渗透压下降
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血浆蛋白减少
①严重营养不良
②肝功能受损
③肾小球肾炎
代谢产物增加
组织液蛋白质增多
淋巴液形成受阻
④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
⑤过敏反应
⑥局部损伤
⑦毛细淋巴管阻塞
一、概念检测1. 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 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岀水疱。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 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请判断以下有关说法是否正确。(1) 水疱的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 )(2) 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 )(3) 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 )(4) 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 ( )
×



2.人体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 A.膀胱内的尿液 B.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 C.肺泡腔内的气体 D.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B
3.下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 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 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A、B、C分别是:
(2) B内的营养物质通过①过程进入内环 境,则①表示:
(3 )②表示: 0
肺、小肠等、肾
营养物质的吸收
肾小管的重吸收。
皮肤
二、拓展应用 剧烈运动会使肌肉产生大量乳酸等酸性物 质,这会影响血浆的pH吗?在这种情况下,机体是如何维持细胞外液的酸碱度的?请查阅相关 资料,寻找答案。
提示剧烈运动后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等酸性物质,不会使血浆的酸碱度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是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以及机体的调节作用。具体调节机制如下。当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 可以分解成CO2和水。血液中的CO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当乳酸钠进人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排出。
关于气体的两个趣味思考题:
1.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的CO2和O2的浓度比较
2.O2从外界进入线粒体被利用,总共跨几层膜?
O2的浓度: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O2的浓度: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11层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