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12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随堂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语文12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随堂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4 21:3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上语文12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随堂练习
一、默写
1.《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视听结合、由静入动的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答谢中书书》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答谢中书书》中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字词通假字: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辉______
2.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时______
3.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歇______
4.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颓______
5.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竞______
6.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______
7.高峰入云。 入:______        
三、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游斜川并序①(节选)
陶渊明
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②,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③,鲂④[批注二]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⑤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旁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⑥,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⑦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注释】①这是诗人陶渊明所写的诗《游斜川》的序文,写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年),诗人当时年已五十岁。斜川:地名,位置不详。②邻曲:邻居。③曾城:山名,在庐山北。曾同“层”。④鲂(fáng):鱼名。⑤南阜:南山,指庐山。⑥灵山:指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又叫层城。⑦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A 四时俱备 词语推断法:德才兼备
B 夕日欲颓 查阅词典法:①欲望,愿望。②想要,希望。③贪欲。④将要。 (摘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填序号)
C 临长流 成语推断法:居高临下
2.下列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自康乐以来 以记其时日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不复乃为嗟叹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悲日月之遂往
D.山川之美 悼吾年之不留
3.翻译下列句子。
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
4.甲、乙两文所写之景让人流连忘返。参照[批注一]完成乙文中的[批注二]
[批注一]:甲文中“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青葱树木,翠绿的竹子,一年四季都有,“青”的树木,“翠”的竹子,颜色都是绿色,但却深绿浅绿富有层次,让人感受到清爽和勃勃生机。
[批注二]:
5.同样写山水风景,【甲】【乙】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两文内容分别分析。
答案:
一、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5、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二、辉映 耸入 四季 消散 坠落 竞相、争相 欣赏领悟
三、1. 具有 ④ 面对
2.B
3.岁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伤;美好的年华离我而去不再停留,使我内心哀痛。
4.示例:乙文中“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夕阳下,鲂鱼,鲤鱼欢快地跃出水面,鳞光闪闪;水鸥乘着和风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跃”“翻”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灵动和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5.同:都表达了对山川美景的赞美、热爱之情。甲文把山川景色写得极其秀美,并用“实是欲界之仙都”表达高度赞美,最后还写要像谢灵运一样做山水的知音,沉醉和热爱充分表达出来了。乙文作者笔下之景闲美、灵动、生机勃勃,并用“有爱嘉名”表达自己的热爱赞美之情。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自得之情。自己能够欣赏这里的山川之美,自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这里的美景,自己是一个,是能与谢灵运相比肩的,自豪和得意就表现出来了。乙文表达了作者的悲伤和哀痛之情。面对闲静优美的斜川美景,想到自己年已五十,岁月流逝不返,美好的年华离自己而去,不禁伤感涌上心头。(甲文还可以:示例一:甲文表达了作者对前辈林泉高士的钦佩和追慕之情。例如“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告诉我们,谢灵运是山水知音,自己也想做山水知音,这就是钦佩和追慕之情。示例二:甲文表达了作者对世人面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的惋惜之情。例如“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告诉我们,除谢灵运之外,没有人能够欣赏和领悟这里的山水之美。惋惜之情溢于言表。)【乙】翻译:辛酉年正月初五日,天气晴朗和暖,风光景物宁静优美。我与两三位邻居,一同游览斜川。面对悠然远逝的流水,眺望曾城山。夕阳中,鲂鱼、鲤鱼欢快地跃出水面,鳞光闪闪;水鸥乘着和风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那南面的庐山久负盛名,我已很熟,不想再为它吟诗作赋。至于曾城山,高耸挺拔,无所依傍,秀丽地独立于平泽之中;遥想那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就更加喜爱眼前这座山的美名。如此欣然面对曾城赏景,尚不足以尽兴,于是即兴赋诗,抒发情怀。岁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伤;美好的年华离我而去不再停留,使我内心哀痛。各位游伴分别写下年龄,籍贯,并记下这难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