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5 16:4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同步分层作业
一、积累与运用
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标志着我国航海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航天事业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学校某班级开展“星河灿烂,北斗闪耀”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在板块一【科技动态】环节,某小组发布了一则科技新闻,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6月23日9时43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升空。至此,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55颗卫星全部发射入网,以北斗命名的中国自主研发导航系统,正在以硬核科技的实力把“光芒”洒向中国大地、馈赠世界人民。据介绍,我国始终秉持和践行“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发展理念,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积极推进北斗系统国际合作,目前世界上已有半数以上国家用上了北斗系统。
标题:   
2.在板块二【科普知识】环节,某小组介绍了北斗导航系统的特点,请你把画线句子改为一个长单句,不得改变原意。
北斗导航系统是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由55颗卫星构成,是目前全球卫星数量最多的导航系统,也是定位精度最高的导航系统,它的定位速度也是最快的。
改写:   
3.在板块三【科技感言】环节,同学们观看了记者采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的视频,某同学撰写了一段感言,其中一处有语病,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仰望星空,北斗璀璨。②我们只看到了每一次卫星升空时的激动、喜悦,却不知这背后有太多的辛酸与挑战。③数十年、几代人,攻克了包括“原子钟”在内的无数艰难险阻,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技术创新。④北斗导航系统关乎每个人:往大了说,关乎一个国家的“信息命脉”,往小了说,关系每个人的美好生活。⑤让我们向那些为中国科技披荆斩棘的人致敬!⑥让我们树立奉献精神,探索未知世界!
语病:第   句,修改意见:   。
标点:第   句,修改意见:   。
二、单选题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夜幕低垂,赣江两岸的灯光如繁星点点,与波光粼粼的江面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氛围。
B.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为全球新能源产业提供了中国智慧,更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力量。
C.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全局数字化转型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D.小李和小张参加了学校羽毛球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他终于夺得冠军,为班级赢得了荣誉。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阻拦索,横向设置在航空母舰飞行甲板降落跑道上的特制钢索,用于吸收着舰飞机的前冲能量,以缩短其滑行距离。
B.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
C.《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和《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都是新闻评论。
D.时评一般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和思想性的特点。
6.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
B.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
C.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
D.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7.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桅(wēi)杆 着(zhuó)舰 凛冽(liè) 一丝不苟(g u)
B.坠(zuì)毁 娴(xián)熟 循(xún)声 殚(dān)精竭虑
C.姿(zī)态 默契(qì) 瞬(shùn)间 惊心动魄(pò)
D.镌(juān)刻 咆哮(xiào) 澎湃(bài) 无怨(yuàn)无悔
8.下列各项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艾芙·居里的传记《美丽的颜色》,既是写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写自己的母亲;文章的字里行间除了蕴含崇拜、敬仰的感情,也能令人感受到一份浓浓的爱意和柔情。
B.如果说消息是“报道新闻事件”,新闻特写是“描绘新闻瞬间”,那通讯的主要任务就是“讲述新闻故事”。《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就是一篇典型的新闻特写。
C.《三峡》一文描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溯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D.夸张可以把人或事物故意往大、多、快、长、强等方面扩大的夸张,使其超出事物本身;也可以缩小的夸张,把人或事物故意往小、少、慢、短、等方面说。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折翼海天,舰载机飞行员张超
用生命为航母事业铺路
①4.4秒,生死一瞬,他毅然选择“推杆”挽救飞机,放弃了第一时间跳伞。2016年4月27日,海军歼-15舰载机飞行员张超因飞机机械故障,在陆基模拟着舰训练中壮烈牺牲。没有留下豪言壮语,只有拼尽全力的执着,他最终倒在离梦想咫尺之遥的地方——只剩下最后7个飞行架次,他就能飞“上”航母辽宁舰。这一天,年仅29岁的他,来不及给年迈的父母、亲爱的妻子、2岁的女儿留下一句话,便匆匆走了。
②“他是我选来的,也是我送走的,他是个天生的优秀飞行员。”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部队长戴明盟动情地说。张超,海军少校,一级飞行员,飞过8个机型。他驾驶歼-8巡逻西沙,驾驶歼-11B在南海战备值班。从陆基转为舰基,他的飞行技能有口皆碑。着舰指挥官王亮说:“他最后一个飞行架次表现依旧出色,面对特情,他的处置冷静而准确。”
③国之利器,以命铸之。舰载机上舰飞行,被喻为“刀尖上的舞蹈”,是航母形成战斗力的关键。为国担当,他到舰载航空兵部队报到时与妻子张亚约定:“未来一年别来探亲,等我驾战机从航母上凯旋,再与你相聚!”凭着拼命三郎的劲头,张超和战友克服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在一年之内完成歼教-9、歼-15两型战机改装。“他用自身的实践,为海军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快速成长探索出一条路。”参谋长张叶说。
④“无论何时,他的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这是张超留给战友最深刻的记忆。篮球场上,满场飞奔、笑声爽朗的是他;饭桌上,讲笑话逗大家乐的是他;训练中,面对风险笑容依旧的是他。最后一次飞行,他还是微笑着登上战机。张超走了,战友们才意识到:这微笑的背后,是如山的坚强。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政委赵云峰说:“他用自己的牺牲换来战友们的飞行安全,用年轻的生命为航母事业铺路。”
⑤暴雨如注,英雄回家。他的老师不愿相信“那个品质淳朴、学习认真的阳光男孩”就这样走了;他的同学不愿相信“那个英俊帅气、有情有义的哥们”就这样走了。妻子张亚喃喃道:“超,醒一醒,你给我买的新裙子,我还没穿给你看呢。”女儿的哭声,让送行的人们泪流满面,却没能唤醒“睡着了的爸爸”。看完飞行事故视频,老父亲抹干眼泪:“崽,你尽力了,跟爸回家吧。”
(有删改)
9.下列对通讯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则通讯通过不同人物对张超的评价,全方位地展现了人物特点,语言生动。
B.“老父亲抹干眼泪:‘崽,你尽力了,跟爸回家吧。’”表明父亲对儿子的牺牲感到既难过又自豪。
C.张超和妻子约定未来一年别来探亲的情节与下文妻子在他牺牲后的喃喃自语形成了呼应。
D.“舰载机上舰飞行,被喻为‘刀尖上的舞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舰载机上舰飞行是航母形成战斗力的关键,解释了战士们反复训练的必要性。
10.请概括本则通讯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新闻故事。
11.第①段画横线句子中加粗的三组数据强调了什么?有什么作用?其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感情?
12.“他是个天生的优秀飞行员”,张超的优秀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回答。
13.本文是一则通讯,下面的链接材料是一则消息,请结合新闻相关知识,分析选文与材料的不同之处。
链接材料: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记者王玉山、吴登峰、梅常伟) 29岁的海军航母舰载战斗机一级飞行员张超,4月27日在驾驶歼-15飞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训练时,突遇飞机故障,不幸殉职。
当天,在连续完成两架次海上30米超低空飞行后,张超驾驶战机执行陆基模拟着舰训练。着陆后,已经接地滑跑的飞机突报“电传故障”,机头急速大幅上仰,瞬间离地。在飞机超过80度仰角情况下,张超被迫跳伞,坠地后受重伤,经抢救无效英勇牺牲。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北斗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成功发射升空
2.北斗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由55颗卫星构成、目前全球卫星数量最多、定位精度最高、定位速度也最快的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
3.⑥;把“树立”改为“发扬”;④;把“‘信息命脉’”后的(或“往小了说”前的)逗号改为分号
【解析】(1) 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新闻标题拟写的要求:1、标题所提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一致。2、标题中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依据。
(2) 本题考查语句的含义。 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1.拟写新闻标题需紧扣核心事件,即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原文核心信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成功发射升空”,提炼后保留 “北斗最后一颗组网卫星”“西昌”“成功发射升空” 等关键信息,形成简洁准确的标题,符合新闻标题 “要素齐全、简洁明了” 的要求。
故答案为: 北斗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成功发射升空
2.改写长单句需整合原句信息,以 “北斗导航系统” 为主语,将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由 55 颗卫星构成”“目前全球卫星数量最多”“定位精度最高”“定位速度最快” 等定语有序排列,修饰主语,确保逻辑连贯且不改变原意。
故答案为: 北斗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由55颗卫星构成、目前全球卫星数量最多、定位精度最高、定位速度也最快的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
3.语病分析(第⑥句):“树立奉献精神” 搭配不当,“树立” 多与 “观念”“目标” 等搭配,“精神” 应与 “发扬” 搭配(“发扬奉献精神”),修改后符合词语搭配习惯。标点分析(第④句):“往大了说…… 往小了说……” 为并列分句,分句内部已用逗号,分句间需用分号分隔,以区分层次,故将 “‘信息命脉’” 后的逗号改为分号,使标点使用规范。
故答案为:⑥;把“树立”改为“发扬”;④;把“‘信息命脉’”后的(或“往小了说”前的)逗号改为分号
4.【答案】A
【解析】A.正确;
B.有误,逻辑不当,应该把“全球新能源产业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力量”位置互换;
C.有误,成分残缺,删去“使”;
D.有误,指代不明,把他改成“小李”。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5.【答案】C
【解析】C:错误。《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新闻评论。《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是通讯,不是新闻评论。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6.【答案】B
【解析】A.运用比喻的修辞,从“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可以判断出运用了比喻;
B.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没有比喻词,也没有相应的喻体,所以没有运用比喻;
C.运用比喻的修辞,句从“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可以判断出运用了比喻;
D.运用比喻的修辞,从“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可以判断出运用了比喻。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和对比等,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7.【答案】C
【解析】A.“桅(wēi)杆” 注音错误,正确读音应为 “桅(wéi)杆”;其他加点字注音均正确。
B.“坠(zuì)毁” 注音错误,正确读音应为 “坠(zhuì)毁”;其他加点字注音均正确。
C.所有加点字的注音均正确:“姿(zī)态”“默契(qì)”“瞬(shùn)间”“惊心动魄(pò)”。
D.“澎湃(bài)” 注音错误,正确读音应为 “澎湃(pài)”;其他加点字注音均正确 。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多音字的识记与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不仅要掌握多音字的读音,还要具备在不同的词语或语境中辨析不同读音的能力。
8.【答案】B
【解析】B:错误。《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是通讯,不是新闻。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课文内容理解。①注意文学文化常识一般考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②教材上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理解课文主旨中心、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作家及相关常识等。
【答案】9.D
10.2016年4月27日,飞行员张超为挽救飞机,错过最佳跳伞时间,最终壮烈牺牲。
11.“7个”强调张超距离飞“上”辽宁舰很近,“29岁”强调张超年纪尚轻,“2岁”强调张超的女儿年幼,但是他却永远地离开了。“7”“29”“2”均为数字,列出数据,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言语间流露出作者对张超牺牲的惋惜之情和对张超的家人的同情。
12.不怕牺牲,热爱祖国;技能精湛,临危不乱;为国担当,直面挑战;幽默爽朗,乐观坚强;品质淳朴,学习认真;有情有义,挚爱亲人。
13.消息侧重陈述事实,人物通讯则要全方面地展示人物特点;消息的语言真实准确,人物通讯则可以有点评,有较生动的描写。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
(2)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9.ABC.正确;
D.有误,舰载机上舰飞行,被喻为“刀尖上的舞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舰载机上舰飞行的危险性。
故答案为:D
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句意可知,“4.4秒,生死一瞬,他毅然选择'推挡'挽救飞机,放弃了第一时间跳伞。2016年4月27日,海军歼-15舰载飞行员张超因飞机机械故障,在陆基模拟着舰训练中壮烈牺牲”,可概括为:飞行员张超为救飞机,错过最佳跳伞时间,最终壮烈牺牲。
故答案为: 2016年4月27日,飞行员张超为挽救飞机,错过最佳跳伞时间,最终壮烈牺牲。
11.本题考查词语的作用。7个“29岁”“2岁"均为数字,列出数字,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只剩下最后7个飞行架次,他就能飞'上'航母辽宁舰”,强调距离他实现梦想很近,“年仅29岁的他”,强调他年纪尚轻,“2岁的女儿”,强调孩子尚小,但是他却永远地离开了,言语间流露出对年轻的张超牺牲的惋惜之情。
故答案为: “7个”强调张超距离飞“上”辽宁舰很近,“29岁”强调张超年纪尚轻,“2岁”强调张超的女儿年幼,但是他却永远地离开了。“7”“29”“2”均为数字,列出数据,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言语间流露出作者对张超牺牲的惋惜之情和对张超的家人的同情。
1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评析。根据张超为救飞机,错过最佳跳伞时间,最终壮烈牺牲的事迹可知,他不怕牺牲,热爱祖国:根据“他最后一个飞行架次表现依日出色,面对特情,他的处置冷静而准确”可知,他技能精湛,临危不乱:根据“凭着拼命三郎的劲头,张超和战友克服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在一年之内完成歼教9、歼-15两型战机改装"可知,他为国担当,直面挑战:根据“无论何时,他的脸上都挂着灿烂的微笑”可知,他幽默爽朗,乐观坚强;根据“他的老师不愿相信'那个品质淳朴、学习认真的阳光男孩 就这样走了”可知,他品质淳朴、学习认真:根据“妻子张亚喃喃道:'超,醒一醒,你给我买的新裙子,我还没穿给你看呢。’女儿的哭声,让进行的人们泪流满面却没能叫醒'睡着了的爸爸”可知,他有情有义,挚爱亲人。
故答案为: 不怕牺牲,热爱祖国;技能精湛,临危不乱;为国担当,直面挑战;幽默爽朗,乐观坚强;品质淳朴,学习认真;有情有义,挚爱亲人。
13.本题考查文体知识。通讯的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描写的形象性;新闻的特点:内容真实,事实准确,内容新鲜,有价值,简明扼要,篇幅短小。在写作技巧上,新闻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材料二在表现张超人物形象时用到了侧面描写的方式;在内容上,新闻简略单纯,链接材料简明反映了张超因为机械事故训练中英勇牺牲的时间;通讯详细丰富,选文不仅反映了这一事件,也采访大量的人物,丰满了张超的人物形象:在风格上,新闻语言朴实,通讯富有文采。
故答案为: 消息侧重陈述事实,人物通讯则要全方面地展示人物特点;消息的语言真实准确,人物通讯则可以有点评,有较生动的描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