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7.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5 16:4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同步分层作业
一、积累与运用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狼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回顾中国十四年的抗战历史,我们不由得感慨万千。你校准备开展以“历史的记忆”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也来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我国以立法形式确定了以下3个国家级纪念日,请你依照示例,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则宣传标语。
日期 国家级纪念日
9月3日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9月30日 中国烈士纪念日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示例:不为记住仇恨,是要珍惜和平(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宣传标语:   
2.小明同学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后,非常气愤地发了一条微博:“一定要让侵略者血债血偿!”如果请你在小明的微博下留言劝说他,你将怎么说?
3.某班要以“中国烈士纪念日”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需要引用古诗,请你从下面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A.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清·康有为)
B.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
C.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屈原)
D.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清·黄遵宪)
二、单选题
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B.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呓语:因劳累而说梦话。)
C.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的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捍卫世界和平。(捍卫:保卫。)
D.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遁形:隐藏形体。)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
B.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C.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
D.在本月热播的几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中,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电影主创者直面人间惨剧的勇气。
6.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国家公祭日的设立,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____,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①使人类的历史记忆长久保持被唤醒的状态
②是为了中国与世界更好地沟通
③一起维护正义良知及世界和平
④是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⑤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
⑥是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
A.②③①⑥⑤④ B.④⑥①⑤③②
C.②⑥④①⑤③ D.①③②⑤④⑥
7.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回望历史的天空,正是无数先贤英烈,挺立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B.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不仅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也牵动着国民的心。
C.每逢公祭日,凌厉的防空警报都会响彻南京上空,整个城市沉浸在悲痛之中。
D.我们要铭记历史,汲取历史的教训,唤起全民族、全人类对和平的向往、追求和坚守。
8.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日本歪曲事实、篡改历史的行为,每一个中国人都义愤填膺。
B.鲁迅先生写文章揭露反动军阀杀戮爱国青年的暴行。
C.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的,则是茶堂倌振聋发聩的吆喝。
D.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
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篇新闻评论主要述说了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及历史背景。
B.文章针对国家公祭日有感而发,论述的过程中饱含着爱国情感。
C.文章列举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的事例,强调了“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D.文章写南京的变化,突出和平的珍贵,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和平的热爱和追求。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材料一: 中国青年网南京12月13日电 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五台山丛葬地纪念碑、北极阁丛葬地纪念碑等多地,民众自发以多种形式祭奠遇难同胞。自1996年起,每年的12月13日,旧金山当地华人华侨都会举办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南京祭”活动,如今已是第19年。
2014年的“南京祭”活动在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举办,作为活动的一部分,文化中心展出了日本侵占南京并且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照片,播放了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一副“五洲同怀民族情,四海共祭家国魂”的挽联在祭奠活动现场显得格外醒目。可容纳近400人的会场几乎坐满了人。除了众多华人华侨、社团组织的参与,旧金山市议员、州议员,以及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罗林泉都参加了祭奠活动。
材料二: 听听来自和平的声音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活动中南京市77名青少年代表宣读了《和平宣言》。
材料三: 日媒为何在公祭日安静异常?
中新网12月15日电 中国举行了国家公祭仪式。《日本新华侨报》日前刊文称,让人吃惊的是,作为当年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前一天,日本媒体静得出奇。文章摘编如下:
12月12日记者翻遍了当天日本六大主流报纸,关于南京大屠杀和中国国家公祭日,无只字片语。即使在包罗万象的日本互联网上,也只有引自中国媒体的报道,基本看不到本土媒体的评论。
日本左翼媒体对这一事件掌握的资料不多,右翼媒体又故意抹杀,因此就出现了日本媒体对“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中国国家公祭日冷淡处置的奇怪现象。
【微词典】祭奠(jì diàn):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夙愿(sù yuàn):一向怀着的愿望。
10.速读以上三则材料,概括你从中得到的主要信息。
11.仔细阅读材料二,说说你的探究结果。
12.仔细阅读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各地民众自发性地以多种形式祭奠遇难同胞。
B.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历史告诉我们,只有让人们铭记历史,记得战争的惨痛教训,世界和平才有希望来临。
C.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历史事实不会因某些人的巧舌抵赖而消失。我们应该反思历史,面向未来。
D.中国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日本媒体静得出奇,这意味着作为当年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日本当局正在反思自己的错误,让悲剧不再重演。
13.从上述三则材料中,你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4.通过认真阅读这些材料,你想对至今还在保持沉默的日本当局者说些什么呢?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不为牢记杀戮,是要警示未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2.小明同学,我们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再说,如果“一定要让侵略者血债血偿”,不是又要有战争发生了吗?所以,呼吁全社会的人珍爱和平,才是我们此次活动的目的,你说呢?
3.C
【解析】(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宣传标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言简意赅,表达清晰,一般读起来朗朗上口,比较有韵律。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这是一道标准的劝说类题目。作答时,需先明确指明对方的错误,然后表述其错误的原因,最后提出希望即可。语意要清晰,语序要合理,语气要委婉,便于对方接受。
(3)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运用。应透彻了解诗文名句的内容、其中蕴含的情感、哲理,注意使用的对象场景等。
1.仿照示例,从题干给出的三个国家纪念日中选择一个,写一则宣传标语。言简意赅,表达清晰,主题突出。示例:缅怀烈士功绩,传承英雄精神(中国烈士纪念日)
故答案为:不为牢记杀戮,是要警示未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2.此题中小明微博中表达的观点错误,要明确指出,然后讲清理由。具体作答时,可先共情,理解其愤怒情绪,拉近心理距离;接着点明国家公祭日的正向意义(铭记历史、守护和平),纠正“血债血偿”可能带来的负面导向(延续仇恨);最后倡导共同传递和平理念,以理性、积极的方式引导其转换认知,符合劝说的逻辑与目的,既尊重历史情感,又传递正确价值观。示例:小明,你的气愤我完全理解,南京大屠杀的暴行确实令人痛心疾首。但我们铭记历史,设立国家公祭日,目的不是要去报复,而是要以史为鉴,珍惜和平,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如果一味追求“血债血偿”,可能会让仇恨延续,偏离了铭记历史、守护和平的本意呀,让我们一起传递对和平的坚守,你觉得呢?
故答案为:小明同学,我们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再说,如果“一定要让侵略者血债血偿”,不是又要有战争发生了吗?所以,呼吁全社会的人珍爱和平,才是我们此次活动的目的,你说呢?
3.结合对诗句的理解和“中国烈士纪念日”的语境作答。
A.“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主要体现的是一种豪迈的侠客或志士欲远离尘世、仗剑而行的情怀,重点在个人的意气与洒脱,与“中国烈士纪念日”缅怀烈士、致敬英烈精神的主题关联不大;
B.“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表达的是男儿渴望投笔从戎、建功立业,侧重于抒发个人的报国壮志与进取决心,并非对烈士的缅怀与赞颂,不契合主题;
C.“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是对为国捐躯、英勇战死的将士的赞美,强调烈士虽身死但精神不朽,魂魄为鬼中英雄,精准契合“中国烈士纪念日”纪念烈士、崇尚英烈精神的主题;
D.“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主要表达的是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矢志不渝、坚韧不拔的奋斗决心,更多是从活着的人的担当角度出发,并非直接针对烈士的纪念,与主题契合度不高;
故答案为:C。
4.【答案】B
【解析】A.正确;
B.不正确;“呓语”本义是指说梦话,句中比喻日本右翼分子对南京大屠杀的错误言论或歪曲事实的说法;而不是因为劳累而说梦话;
C.正确;
D.正确;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意思可以先看词语的字面义,拆解字词进行初步解读。还可结合语境,分析词语在具体句子或段落中所表达的特定含义。此外,联系近义词、反义词来辅助理解,也能通过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获取准确释义。
5.【答案】D
【解析】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不正确;由于“在……中”“让”同时使用,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应删掉“在”“中”或“让”。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
6.【答案】C
【解析】首先,分析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前三个空需承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的意义,②句“是为了中国与世界更好地沟通”总起设立的目的,作为开头更恰当;⑥句“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与④句“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是对“与世界沟通”的具体阐释,且两句句式一致(“是在向全世界……”),应紧密相连,故前三个空为②⑥④。
后两个空需体现设立公祭日的直接作用,①句“使人类的历史记忆长久保持被唤醒的状态”与⑤句“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构成正反补充,说明对历史记忆的影响,衔接自然。
最后一空需与“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呼应,③句“一起维护正义良知及世界和平”是对未来行动的具体阐述,符合逻辑。
综上,排序为②⑥④①⑤③。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和排序。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自然,保持语言连贯。这方面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同时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
7.【答案】B
【解析】ACD没有语病,B项语序颠倒,应改为: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不仅牵动着国民的心,也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8.【答案】C
【解析】 A.义愤填膺:意思是由正义而激发的愤怒充满心胸,也作"义愤填胸”, 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B.杀戮:杀害,杀,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C.振聋发聩:指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也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选项中用来形容茶堂倌的吆喝使用错误,可将振聋发聩"改为“震耳欲聋"。
D.抵赖:指用谎言狡辩否认所犯的过失或罪行,拒绝承认或认可。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9.【答案】A
【解析】 A.有误,这则新闻评论阐明了国家公祭的必要性和意义,同时也表达了捍卫世界和平,中国有能力、有力量的坚定信念。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新闻阅读。《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一篇新闻评论,阐明了国家公祭的必要性和意义,同时也表达了捍卫世界和平,中国有能力、有力量的坚定信念。
【答案】10.①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各地民众举行祭奠活动。②我国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旨在不忘历史,呼吁和平。③日本对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冷处理态度引发人们的质疑。
11.中国对待南京大屠杀的态度:没有仇恨,但要以史为鉴,维护和平,努力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12.D
13.三则材料,表达了作者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爱国情感,也表达了对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颠倒黑白的丑恶行径的批判和憎恨之情。
14.如果有谁还要歪曲历史,颠倒黑白,30多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也不会答应。只有坦诚面对,勇于认错,才能得到人们的谅解,才能让和平之花在全球盛开!
【解析】(1)本题考查对阅读材料的信息提取和概括能力。对于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最主要的信息。
(2)本题考查对材料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力。作答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新闻作者的情感。分析新闻中作者的情感,首先要关注新闻的用词和语气,例如积极的词汇可能表达乐观、支持的情感,而消极的词汇可能暗示批评或担忧。其次,观察作者对事件的描述角度和重点,若强调积极方面则可能有正面情感,若聚焦问题则可能有负面情感。最后,结合新闻背景和作者立场,理解其情感倾向,因为新闻写作往往受到社会环境和价值观的影响。
(5)本题考查口语交际。口语交际类的题目,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说话人的身份,受众的身份等,另外还要注意说话的针对性和艺术性,尽量使用礼貌的话语委婉达到说话的目的。
10.首先要阅读三则材料,提取关键词“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五台山丛葬地纪念碑、北极阁丛葬地纪念碑等多地,民众自发以各种形式祭奠遇难同胞。”可知国家公祭日活动,目的在于不忘历史,呼吁和平。“日本媒体静得出奇”,可知对日本的处理态度,表示不满。
故答案为:①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各地民众举行祭奠活动。②我国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旨在不忘历史,呼吁和平。③日本对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冷处理态度引发人们的质疑。
11.材料二中,一是国家首脑的重要讲话,指出了和平对人类来说很重要,并且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二是代表了民族未来的南京青少年们的宣言,告诉我们日本大屠杀的暴行中国人永不会忘记,但这并不是记忆仇恨,而是以史为鉴。
故答案为:中国对待南京大屠杀的态度:没有仇恨,但要以史为鉴,维护和平,努力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12.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实际上是对材料三的一种曲解。从材料中的隐含信息来看,日本当局对从前的错误既没有真诚的忏悔,也没有凝重的反思,解读错误。
故答案为:D。
13.三则材料中蕴含以下感情: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爱国情感:材料一呈现各地民众及海外华人华侨自发祭奠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传承纪念活动;材料二国家隆重举行公祭仪式,习近平强调和平的价值与意义,青少年宣读《和平宣言》。这些内容都体现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铭记,以及对和平的珍视与追求,饱含爱国情感。
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批判和憎恨:材料三指出日本媒体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安静异常”,因日本左翼资料少、右翼故意抹杀,这种冷淡处置背后是日本右翼歪曲历史的行径,作者通过揭露此现象,表达对其丑恶行为的批判与憎恨。
故答案为:三则材料,表达了作者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爱国情感,也表达了对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颠倒黑白的丑恶行径的批判和憎恨之情。
14.根据材料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和对日本当局态度的论述,能够晓之以理,并义正辞严地进行警示,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如果有谁还要歪曲历史,颠倒黑白,30多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也不会答应。只有坦诚面对,勇于认错,才能得到人们的谅解,才能让和平之花在全球盛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