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消息二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 消息二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1.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5 16:5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同步分层作业
一、积累与运用
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成下面小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____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____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cuī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kuì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____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____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下面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摧 xiǔ 溃 dí
B.催 xiu 馈 dí
C.摧 xiǔ 馈 tí
D.催 xiǔ 溃 tí
2.依次填入选段空白处恰当的一项是(  )
A.横渡 经营 占领 冲破
B.渡过 经营 直取 突破
C.渡过 占据 直取 冲破
D.横渡 占据 占领 突破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消息和新闻特写都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都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
C.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D.写作消息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恰当的标题。其次,要合理安排正文的结构。
二、单选题
4.下面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的学生过于强调自我,讲索取多,讲奉献少,不讲责任,教育他们志存高远,懂得感恩,自觉奉献,成为全社会的当务之急。
B.近日,一些网友疯传美国校车PK悍马完胜的新闻图片,甚至有不少人说“北美校车比装甲车还坚固”、“撞毁悍马轻而易举”,其实,这多少有点夸大其辞。
C.他讲课很少带讲稿,即使带了也决不打开,两个学时一百分钟,滔滔不绝如江河直泻, 夸夸其谈如行云流水。
D.因开始,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 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蹿跳。
5.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阻遏(阻止) 歼灭(消灭)
B.绥靖(安抚、平定) 殷切(深厚、丰盛)
C.管辖(管理) 锐不可当(抵挡)
D.瑰宝(奇特、珍贵) 高屋建瓴(建立)
6.下列句子中,表达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B.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D.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政府部门专门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
B.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C.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D.《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极大地激化了广大青年的爱国热情。
8.下列有关新闻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新闻又称为消息,及时、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
B.广义的新闻,泛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C.新闻稿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其中背景和结语是必要部分。
D.新闻的特点是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9.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可以使屈原“忠心爱国、坚韧不懈”的精神传承下去。
B.我的启蒙老师对我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啊!
C.一部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在于能否为读者奉上丰富、新颖、优质的精神食粮。
D.现在医学发达,移植记忆也许不是完全可能的事。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1日,记者从河南省委宣传部获悉,    。截至目前,洪灾已造成郑州市区12人死亡,当地已转移避险约10万人。
7月18日18时至21日0时,郑州全市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累积平均降水量449毫米,73站(占比约38%)累积降水量超过500毫米,郑州、登封、新密、荥阳、巩义五站日降水量超过有气象记录以来极值,20日16~17时郑州本站降水量达201.9毫米,超过我国陆地小时降水量极值。
受强降水影响,郑州市多条河流水位持续上涨并出现险情,多座水库超汛限水位,市区及周边县区受灾严重。7月20日16时30分起,郑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已将防汛Ⅱ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
(摘编自新华网,2021年7月21日)
【材料二】
开着铲车来救你!河南中牟“铲车哥”王冬冬义无反顾救援
2021年7月22日22时26分,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长城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接到一条求救信息:“你好!我和闺女被困到万三路桥南边30米处了,车子泡水里了,车门打不开,能不能派人过来救我们啊?”“你别着急,把具体位置发过来,我让志愿者王冬冬开铲车过去!”
此时,已在郑东新区白沙镇雁鸣社区忙碌了近10个小时的王冬冬,刚找到一家加油站给自己的两台铲车加油。接到任务后,顾不得浑身疲惫,王冬冬立即开着铲车往求救地点赶去。
王冬冬远远看到水里有一辆面包车,他小心翼翼地拿手机照着路,慢慢向面包车靠近。“我来了,你俩不用怕!”经过一番努力,王冬冬把求救的这对母女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我们娘儿俩从郑州回中牟,没想到万三路的水有齐膝深,半路车熄火的地方水更深,到腰了。给家人打电话没人接,困在这儿半个小时了,才想起来可以向长城志愿者求救,多亏了王冬冬用铲车把我们救了出来。”
7月19日晚,中牟县受强降雨影响,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害,面对灾情,长城志愿者服务队立即行动起来,积极投身抗洪救灾中。30岁的王冬冬是青年路街道西关村村民,2019年加入了长城志愿者服务队。
当天晚上,王冬冬聘了个司机和他一起开着家里的两台铲车到贾鲁河中牟县花桥段参与防汛。他开着铲车把备好的石块推移到河边,防止水往村里漫,一直忙到凌晨4点半。
7月21日,他又自费聘请2个司机到受灾较重的郑东新区白沙镇雁鸣社区救援,从11时一直忙到近22时,共安全运送受灾居民1 000多人,运送价值1万多元的生活物资和慰问品。其间,他还和蓝天救援队一起救出一位80多岁的老人。
当记者问及他为何自费将自家的铲车开出来救人时,王冬冬只是憨憨地笑着,说了一句:“没啥比人的命更重要了,换别人也会这么做的。”
(摘编自《郑州晚报》)
10.请为材料一横线处补充一句概括本则新闻内容的话。
11.同为新闻,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12.新闻注重准确性与客观性,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往往隐含在字里行间。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分别说说两则新闻体现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B
3.B
【解析】(1)本题考查对字形和字音的识记。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查字典,尤其要注意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的拼读和书写。
(2)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这样的题,与其说是考查词语运用的,其实最根本的是考查词语的辨析能力,辨析近义词在感彩、语体色彩、适用范围、词语搭配等方面的差别,因此答题时首先要从这几个方面辨析词语意思和用法,然后再根据语境做出选择。
(3)本题考查对课文有关文学常识的识记。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
1.摧枯拉朽:比喻轻易的摧毁腐朽势力。
朽xiǔ:腐烂,衰老。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荻港:地名,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
故答案为:A
2.横渡:从江河的这一边渡到那一边。渡过:由水面过到对岸,通过。联系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长江”的内容和语境可知,应选择“渡过”突出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和锐不可当。经营:指筹划和组织。占据:用强力取得并保持地域、场所等。联系“国民党反动派……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的内容和语境可知,应选择“经营”,突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费尽心思、费尽心机,烘托出解放军的英勇和锐不可当。占领:用武装力量取得并占有。直取:指对准目的或目标前进。联系“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对崖”的内容和语境可知,应选择“直取”,突出解放军的势如破竹,一往无前的气势。冲破:冲击突破,冲破难关。突破::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攻,打开缺口。联系“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内容和语境可知,应选择“突破”,突出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故答案为:B
3.ACD正确。B.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明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最新事实。只有新闻特写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
故答案为:B
4.【答案】B
【解析】A.当务之急: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这里“教育他们”与“成为全社会的当务之急”搭配不当,因为“教育他们”并非“要事”,而是需要进行的行动或任务。故A项错误;
B.夸大其辞:把事情说得超过或夸张某些方面。这里用来形容网友对校车性能的过度描述,使用恰当。故B项正确;
C.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多为贬义,但在此句中,与“滔滔不绝如江河直泻”并列,意在形容讲课流畅、内容丰富,而非浮夸,因此使用不当。故C项错误;
D.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但在此句中,斑羚们只是发现自己处于绝境,并未表现出进退两难的情境,因此使用不当。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5.【答案】D
【解析】ABC.正确;
D.“高屋建领”为“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建”为倾倒之意。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6.【答案】C
【解析】ABD.表达方式都是记叙;
C.表达方式是议论。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常见的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解答时结合具体的内容做出分析即可。
7.【答案】A
【解析】A.正确;
B.有误,语义重复,应删去“约”;
C.有误,语序不当,应将“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换位置;
D.有误,搭配不当,应将“激化”改为“激发”。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8.【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新闻稿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其中标题、导语和主体是必要部分。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9.【答案】B
【解析】A.缺少主语,去掉“通过”;
B.正确;
C.前后表述不一致,去掉“能否”;
D.否定词误用,改为“移植记忆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答案】10.近日郑州出现罕见持续强降水天气过程,全市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并引发洪灾。
11.材料一简要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材料二重视事件过程和细节,运用多种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
12.材料一体现了作者对郑州洪灾的持续关注。例:“截至目前,洪灾已造成郑州市区12人死亡,当地已转移避险约10万人“7月18日18时至21日0时……”“20日16~17时……”“7月20日16时30分起……”体现了作者对事件的持续关注。材料二体现了作者对王冬冬的敬佩、赞美之情。例:“接到任务后,顾不得浑身疲惫,王冬冬立即开着铲车往求救地点赶去”中,“顾不得”“立即”等词体现了作者对王冬冬舍己为人、无私奉献、关爱他人生命的崇高品德的赞美。
【解析】⑴本题考查新闻内容的概括。答题思路:先找出材料的主体对象,然后按照“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的思路整理得出基本答案,最后再根据字数等具体要求对修饰性成分进行添加、删减或对语意进行精练化概括。
⑵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写作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四个方面。然后根据文章的特点抓住一点或几点完成做答即可。
⑶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根据内容概括情节,或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根据理解概括人物情感或是从中提取词语作答
10.补写的话是这则新闻的导语,应能简要概括本则新闻的内容。根据横线处后面的内容可知,这则新闻写的是郑州出现罕见持续强降水天气过程,全市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并引发洪灾的事。据此拟写导语,突出核心要旨即可。
故答案为: 近日郑州出现罕见持续强降水天气过程,全市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并引发洪灾。
11.阅读材料一可知,其注重客观事实,语言平实,报道新闻事实更简要迅速;阅读材料二可知,其重视事件的过程和细节,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文学手法,使报道的新闻事实更生动形象。
故答案为: 材料一简要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材料二重视事件过程和细节,运用多种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
12.从“截至目前,洪灾已造成郑州市区12人死亡,当地已转移避险约10万人”能看出作者心系灾情,“已造成”仅仅三个字,就流露出作者对12人生命的疼惜和同情,而“已转移避险”几个字中又隐含着作者的欣慰和祝福。从“开着铲车来救你!河南中牟‘铲车哥’ 王冬冬义无反顾救援”“他开着铲车把备好的石块推移到河边,防止水往村里漫,一直忙到凌晨4点半”“从11时一直忙到近22时, 共安全运送受灾居民1000多人,运送价值1万多元的生活物资和慰问品。其间,他还和蓝天救援队一起救出一位80多岁的老人”等语句能看出作者对王东东的敬佩、感激、赞美之情。语句中的“顾不得”“立即”赞美了王东东的舍己为人、无私奉献、关爱他人生命的崇高品德。
故答案为:材料一体现了作者对郑州洪灾的持续关注。例:“截至目前,洪灾已造成郑州市区12人死亡,当地已转移避险约10万人“7月18日18时至21日0时……”“20日16~17时……”“7月20日16时30分起……”体现了作者对事件的持续关注。材料二体现了作者对王冬冬的敬佩、赞美之情。例:“接到任务后,顾不得浑身疲惫,王冬冬立即开着铲车往求救地点赶去”中,“顾不得”“立即”等词体现了作者对王冬冬舍己为人、无私奉献、关爱他人生命的崇高品德的赞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