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背影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5 背影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5 17:0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 背影 同步分层作业
一、综合性学习
请你参加“父爱伴我成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读材料,谈体会]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请写出你的两点感受。
材料一:
在生活中,如果父亲很少帮妻子做家务,那么当妻子要求孩子帮自己做家务时,孩子就会理所应当地严词拒绝,因为他们的头脑中已经产生了这样的思想:做家务都是母亲的事情,自己有权不去帮忙。这些思想或者是父亲在无意之间传达给孩子的,或者是孩子从父亲的行为中得出的结论。
材料二:
父亲关爱孩子成长调查
地域内容 城市 农村
父亲能抽出时间陪孩子 63% 34%
父亲能制定行为规则约束孩子 79% 46%
父亲能给予方向指导鼓励孩子 74% 42%
2.[活动二:谈观点,悟真情]小明迷恋手机游戏,导致成绩下滑,小明的父亲没收了手机。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小明非常生气,甚至有些怨恨父亲。作为好朋友,你该怎样劝说小明理解父亲的做法?
二、单选题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再得意的人生也难免会深陷负面情绪,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
B.读着好友寄来的贺卡,他激动得热泪盈眶,不能自已。
C.他走进家门,看着满院杂草,触目伤怀,默默地流着泪。
D.今天过生日的他真可谓祸不单行,刚收到了父母的问候,回公司又突然收到同事的祝福。
4.下列加点词语的感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
A.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B.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C.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D.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5.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A.“不要受凉”这个短语是偏正短语。
B.“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一句中“迂”是名词。
C.“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中谓语是“心里”。
D.“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这个句子是一个反问句。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人难免会深陷负面情绪,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
B.听了她演唱的经典曲目《匆匆那年》,我不由得触目伤怀。
C.他没注意到脚下的台阶,脚下一滑,不能自已地滚落下去了。
D.他刚换了工作,弟弟又让汽车撞伤了,真是祸不单行啊!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年来,随着“双碳”战略的实施,使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发展迅速。
B.“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受到中小学生喜爱的原因,是因为其形式新颖,内涵丰富。
C.八一中学举办与策划的经典诗文朗诵活动,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着积极作用。
D.接近八成的受访市民认为,我市老旧小区微改造改善了社区环境,提升了生活品质。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背影》一文表面上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实则以“背影”为主线贯穿全文。
B.《白杨礼赞》一文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赞扬了我们民族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C.汪曾祺在《昆明的雨》中想念的不仅仅是“雨”,还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的生活,想念那段动乱年代里少有的宁静、恬然。
D.法国作家罗素从三个方面回答了“我为什么而活着”。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背影》选段,回答问题。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①(批注:第一次流泪,是伤心。作者见到那“满院狼藉的东西”,触目伤怀,才不禁潸然泪下)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A 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B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C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D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②(批注:第二次流泪,看到年迈体胖的父亲为自己买橘子时的艰难,内心非常感动,所以流下眼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③(批注:第三次流泪,____)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④(批注:第四次流泪,是怀念。以在晶莹泪光再现的父亲的“背影”结篇,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对年迈的父亲的无限思念,凄切动人)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9.为ABCD四处填写准确动词,并说说这些动词的作用是什么。
A(  ) B(  )
C(  ) D(  )
作用:
10.“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父亲心里轻松与写父亲艰难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是否矛盾 为什么
11.文章对父亲的外貌描写是“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2.文中“我”四次流泪,这四次流泪的含义有所不同,请仿照①②④处的批注,为③处补充恰当批注。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父亲的行为是孩子成长的榜样,对孩子的行为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城市家庭中父亲陪伴、约束、鼓励孩子的情况明显好于农村。
2.示例:小明,你对你爸爸的态度是不合适的。你迷恋手机游戏已经影响了学习,你爸爸是希望你爱护自己,学有所成才这样做的。希望你能换位思考,理解他的良苦用心,努力成为他的骄傲。你说呢?
【解析】⑴本题考查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解答时应在充分把握各个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灵活的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文本材料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表述中应做到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⑵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的劝说。对于劝说类的语言表述,学生应在明确劝说对象的基础上做到表述的“简明、准确、连贯、得体”即可。
1.从材料一看,父亲的很少帮妻子做家务的行为,对孩子的行为产生了影响一不愿 意帮助母亲。由此可得出一个结论:父亲的行为会对孩子的行为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从材料二的图表数据看,城市家庭中父亲,在陪伴、约束和鼓励孩子的情况明显好于农村家庭的父亲,应该引导父亲关注关爱孩子的成长。
故答案为: 父亲的行为是孩子成长的榜样,对孩子的行为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城市家庭中父亲陪伴、约束、鼓励孩子的情况明显好于农村。
2.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小明) ;其次写清劝说的原因或理由(父亲没收手机是出于爱,手机影响了学习等) ;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故答案为: 小明,你对你爸爸的态度是不合适的。你迷恋手机游戏已经影响了学习,你爸爸是希望你爱护自己,学有所成才这样做的。希望你能换位思考,理解他的良苦用心,努力成为他的骄傲。你说呢?
3.【答案】D
【解析】A.情郁于中:情感积聚在心里。
B.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
C.触目伤怀: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
D.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D句中,父母的问候和同事的祝福都是好事,不是不幸的事,所以不能用“祸不单行”来形容,属于用词不当。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4.【答案】B
【解析】A.“狼藉” 在这里是形容院子里杂乱的样子,是中性词,在该语境中感彩没有发生变化。
B.“聪明过分” 原本 “聪明” 是褒义词,但在这里作者用来自责当年对父亲的不理解,带有自我嘲讽的意味,感彩由褒义变为贬义。
C.“熟识” 是中性词,用来描述茶房与父亲的关系状态,感彩未变。
D.“肥胖” 只是对父亲外形的客观描述,是中性词,感彩没有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词语的感彩。词语的感彩分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解答时结合语境做出判断即可。
5.【答案】D
【解析】A.有误,“不要受凉”这个短语是动宾短语。
B.有误,“迂”是形容词。
C.有误,这个句子的谓语是“暗笑”。
D.正确。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和对比等,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6.【答案】A
【解析】
A、无误;
B、“触目伤怀”的意思是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用在句中不恰当;无误;
C、“不能自已”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不能用于肢体动作;
D、 “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连发生,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使用的判断能力,平时应注意常用成语的积累,另外,成语使用往往在一定的语境之中,应从成语的词义、色彩、褒贬、范围等方面分析和理解。
7.【答案】D
【解析】
A、缺少主语,改为: 近年来,随着“双碳”战略的实施,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发展确实迅速;
B、句式杂糅,删除“的原因”或者“之所以”;
C、语序不当,将“举办”和“策划”互换位置;
D、无误。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分析判断能力。平时的学习中,应熟练掌握常见语病类型,可以通过记忆病句实例来帮助自己理解记忆。A选项成分残缺,本题是缺少主语。类似的例子有: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没有主语,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经过这次谈话,对我启发很大。(应删去经过,改为:这次谈话,对我启发很大。)。
8.【答案】D
【解析】D:错误,罗素是英国人。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课内知识点注意掌握好。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答案】9.A:穿 B:攀 C:缩 D:倾
作用:体现父亲攀爬月台的艰难,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体现父子深情。
10.不矛盾。因为父亲尽到了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所以感到很轻松。
11.对父亲的外貌描写突出三个“布”字,反映那时生活艰难、惨淡,与文中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为“我”定做昂贵的紫毛大衣进行对比,反衬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与慈爱。
12.因为惜别(或“理解、感激、同情、忧虑、忏悔”等)。父亲的形象最为感人的地方,是他老态蹒跚地为作者买回橘子,那真挚而灼热的感情达到了极点
【解析】
(1)本题考查人物描写。首先提取句子中的动词,然后描述描写的过程即可。人物描写的答题格式:1、这几个字、词、句,生动/准确地写出了人物怎样的状态;2、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应对此类题目,首先就是要熟悉掌握文章的内容,只有掌握了内容,才能进一步地去分析。同样,老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所学文章中重要的句子,从句意和作用两方面向学生阐述,加深记忆和理解,提升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此类题目一般不直接给出赏析的角度,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审题能力,注意提取句子里的关键字词,另外还应掌握赏析的角度:1、写作手法的角度,写作手法的角度又可以分为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三大角度;2、字、词的角度。字词的角度主要是字词的含义,字词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本意)和深层含义(文中的意思、情感、主旨)。3、句子结构的角度。照应题目、开头、承上启下、首位呼应等;4、主旨的角度。点明主旨、深化主旨等等。提取出的关键词符合哪个角度就选取哪个角度赏析。
9.本题考查动词的填写与作用赏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课文内容的熟悉与记忆。这里应填写的词分别为穿、攀、缩、倾;结合动词深入体会,可以看出父亲攀爬月台的艰难,这样更能突出父亲对儿子的爱,体现父子深情。动作描写的作用:体现人物的身份、地位;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推动情节的发展;照应某段落。
故答案为:A:穿 B:攀 C:缩 D:倾;作用:体现父亲攀爬月台的艰难,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体现父子深情。
10. 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判断,解答时首先明确不矛盾.从前
文描写来看,父亲买橘子确实不轻松,但是他的心里“轻松”,因为他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这里的“艰难”与“轻松”是从两个不同角度理解的。
故答案为:不矛盾。因为父亲尽到了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所以感到很轻松。
11.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作用分析,从父亲的外貌描写,可以看出父亲穿戴的俭朴,家中境况的惨淡,这样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同时又与上文我的穿戴——紫毛大衣形成对比,在细节处表现父亲对我的爱之深。
故答案为:对父亲的外貌描写突出三个“布”字,反映那时生活艰难、惨淡,与文中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为“我”定做昂贵的紫毛大衣进行对比,反衬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与慈爱。
12.参照文中前两次流泪的批注,可以看出这题实为作者情感的体会,结合前后内容来看,第三次流泪,是因为惜别,因为理解了父爱后,和父亲分开的不舍。
故答案为:因为惜别(或“理解、感激、同情、忧虑、忏悔”等)。父亲的形象最为感人的地方,是他老态蹒跚地为作者买回橘子,那真挚而灼热的感情达到了极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