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 白杨礼赞 同步分层作业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yì)____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sǒng)____立,不折不(náo)____,对抗着西北风。
1.拼音处填写汉字,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翼 耷 挠 B.逸 耸 饶 C.逸 耷 挠 D.逸 耸 挠
2.下面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对“泛”字的解释,你认为文段中“微微泛出淡青色”的“泛”字的义项是 。(填序号)
泛fàn①<书>漂浮:~舟|~萍浮梗|沉渣~起。②动透出;冒出:脸上~红|~出香味儿。③广泛;一般地:~论|~指。④肤浅;不深入:浮~|空~。⑤泛滥:黄~区(黄河泛滥过的地方)。
二、单选题
3.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____,____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和风____,____了一轮一轮的绿波……
A.奔驰 映入 吹拂 涌起
B.奔跑 扑入 吹拂 涌起
C.奔驰 扑入 吹送 翻起
D.奔跑 映入 吹送 翻起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婆娑(suō) 潜滋暗长(qián)
主宰(zhǎi) 倔强挺立(juè)
B.开垦(kěn) 无边无垠(yíng)
倦怠(dài) 虬枝(qiú)
C.锤炼(chuí) 秀颀(qí)
外壳(qiào) 恹恹欲睡(yàn)
D.毯子(tǎn) 旁逸斜出(yì)
泛出(fàn) 坦荡如砥(dǐ)
5.将下面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法。____,____,____,____,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①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
②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
③它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感情
④而且化“抽象”为“具体”
A.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听着,朋友,”他说:“你丑得可爱,连我都禁不住要喜欢你了。”
B.今天下午大扫除,劳动委员安排第一二组同学打扫教室,第三四组同学打扫包干区。
C.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
D.这里的三个人:你、我、他,都必须去。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B.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C.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D.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8.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鄙视(bǐ) 虬枝(qiú) 潜滋暗长(qiǎn)
B.主宰(zǎi) 倦怠(dài) 恹恹欲睡(yān)
C.晕圈(yùn) 倔强(juè) 不折不挠(zhé)
D.纵横(hénɡ) 婆娑(shā) 坦荡如砥(dǐ)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五台山的白杨
在豫中平原,在黄河古道,你常会一眼看到广袤的成片成林的白杨树,像旗帜一样飘扬在大地上,尽情地展示生命的蓬勃与妖娆,成为一道道景观。
但是,最美的白杨树,在五台山上。
近几年我更是频繁上山,对五台山的白杨树我情有独钟。
殊像寺山门外的一大片开阔地上,那一簇高高的白杨树,深深地吸引着我。这十六棵白杨树的根部紧紧地缠绕在一起,到半空后逐渐散开,越向上越疏放,远远望去,就像高高的香炉,更像盛开的莲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圣洁美丽。
春天到五台山,你看到的是闪着油光、润含春雨的叶子,树杈里如筛子般透着光。夏日的白杨树碧翠葳蕤,摇啊摇,毫不懈怠地送给人们清爽。深秋的白杨树,没有秋风的萧瑟,而像是遍山撒满了金子,铺天盖地。汽车从白杨林里穿过,那纯净的金色深深地吸引着你。山道弯弯,十米一景,一弯一色,白杨树像列队的士兵,在你的眼前翘首相送,送你的车倏然飞过去,道上的金子哗哗地随风翻卷,空中的叶子如蝴蝶般飞舞,一路欢歌,护着你的车送你下山。
我为五台山的白杨树深深地陶醉。一座白塔,亿万片金色的叶子,把五台山装点得神圣无比,仿佛你来了就有好运就有吉兆,你离开时就将走向锦绣前程。
仰望白杨树,看它铺展在空中的华美,我的心如清风中绽放的睡莲,芬芳弥漫,随之而来一股豪迈的气息,在胸间激荡升腾!我多么想铺展开一块硕大的画布,把眼前的大美,淋漓地挥洒出来!
是的,大自然,天地人心,多少的大美就在那里,心,打开了,就能够看得见。此刻,我的身心都是张开的,在这里,一切入目的都有了别样的大美。
我一个人,顺着一条峡谷,往远处行走。我看见一条清静的河,河里白色的、灰色的、青色的石头,被水洗刷得细腻圆润,纹理可见。那是一层层的年轮,我的手抚摸着那石头,玉一般的清凉。哦,我是在这里抚摸着时光的沧桑。
我走出了草木葱茏、河水轻盈的山谷,奔向高高的大台。这里没有喧哗,没有言语,人们都在悄无声息地走,一个人、两个人,或是三四个人。而他,三步一卧,犹如婴孩扑向母亲的胸膛,他的肢体匍匐在大地上,目无外物,那肃穆,那谦卑,只向天地……行走的人,被他慑住,痴痴地望着,手中拿着相机,竟忘了把镜头对向他。似乎他身上有一股威严,有一股子不可窥测的神圣……人们,只静默地看着他,生怕惊扰了什么,亵渎了什么。
这个时候,我才知道,人们的朝拜,其实就是反观自己的内心,看清自己!而人们在探寻自己的时刻,就是向静、向善、向美朝拜的时刻。
五台山,就是这样的地方,这里的宁静,这里的氛围,让人慢下来、静下来,让人的心打开。打开,才能够张眼看天地大美;打开,才能够看透世道人心的良善。因而,我才看到了那十六棵白杨,我才能够看到一坡一湾的白杨。它的根脉深深地抓向大地,才有飞扬于云霄间磅礴的大美。是啊,只有心向下,只有那匍匐大地的谦卑,才能够倾听天地人心的沧桑。只有在这里,才有这样的感叹:红尘中,为了名与利、欲与望,忙忙碌碌,挤压的是我们的神经,愧对的是我们的生命。
我每来一回五台山,心就有一次醒悟和提升。所以,我一次次地登临五台山,一次次地仰望这里的白杨树。很难说,我是来看风景,看树木,还是来看什么。我知道,我还会来,来看五台山的白杨树,看白杨树俯瞰着的一切。
(有删改)
9.文章第①段写豫中平原、黄河古道的白杨有何作用
10.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我”“每来一回五台山,心就有一次醒悟和提升”的原因。
11.本文与茅盾的《白杨礼赞》都赞美了普通的白杨树身上不平凡的品质,请结合《白杨礼赞》一文谈谈你对“普通和不平凡”的理解。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②
【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要求考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注意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准确辨析,注意平时的积累。
(2)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注意结合语境,联系词语的意项进行理解和判断。
1.本题考查拼音写汉字。
旁逸斜出:páng yì xié chū,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参天耸立:cān tīan sǒng lì。高高地直立,形容山或者建筑物很高,直入云霄。
不折不挠:bù zhé bù náo,意思是面对压力和困难不屈服、顽强。
故选D
2.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泛出:指透出,冒出。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对“泛”字的解释,选②。
3.【答案】C
【解析】奔驰:(车、马等)很快地跑。奔跑:很快地跑;奔走。根据“汽车”的提示,第一空选“奔驰”恰当。排除BD。“扑入眼帘”是比较突元的迅速的,含有主动性,突然间看见。“映入眼帘”就比较缓慢的,自然的。根据“汽车”的提示,第二空选“扑入”恰当,排除A。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4.【答案】D
【解析】A.中的“倔”应读“jué"。
B.中的“垠”应读“yín”。
C.中的“恹”应读“yān”。
D.正确。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5.【答案】D
【解析】本题的主语是“象征”,所以③放在第一句,“它”代指上句的“象征”,接着②是第二句,承接第一句的“不便于直接说出”,接着④是第三句,而且表示承接,接着上句,①放在最后一句。
A、①③颠倒,有误;
B、①③颠倒,有误;
C、④②颠倒,有误;
D、无误。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侧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对此类题目,可以采取以下办法:第一,审清楚题干,提取关键词,分析题目中隐藏的逻辑关系。 第二,分析选项,提取线索词语, 如,句首和句末的连词。
6.【答案】C
【解析】A 项,冒号应改为逗号; B 项,"一二""三四"中间都要加上顿号; D 项,"三个人"只是指"你、我、他",因此冒号应改为破折号。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正确运用。标点符号运用要先分析句子结构,结合标点符号的功用。常考符号有:问号、句号、叹号、逗号、分号、顿号、冒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
7.【答案】A
【解析】A正确,B 项,成分残缺,可将"由于建成了"改为"建成的"; C 项,搭配不当,删掉"和质量"; D 项,语序不当,将"解决"与"观察"互换位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 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8.【答案】B
【解析】
A、 潜滋暗长(qiǎn) ——qián;
B、无误;
C、倔强(juè)——jué;
D、婆娑(shā)——suō。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识记,平时应注意反复记忆,针对习惯性读错的字词,比如:是锲而不舍(qiè),不是qì锲而不舍,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多音字,如:殷红(yān),这些易错字词应及时总结到错题集上,平时反复复习,从而准确掌握。
【答案】9.①突出豫中平原、黄河古道的白杨树“尽情地展示生命的蓬勃与妖娆”的特点。②衬托出五台山的白杨具有令我“情有独钟”的大美,并引出下文对五台山白杨树的叙写。
10.①欣赏到白杨树的圣洁美丽;②在静谧的氛围中沉下心来重新认识自己;③张眼看天地大美,感受世道人心的良善;④学会俯下身来做一个谦卑的人。
11.示例:普通与不平凡往往相辅相成。有时候,看似平凡普通的东西,却有着极不平凡的一面。就像茅盾先生笔下的白杨树,尽管在西北极普通,不被人重视,但它绝不是平凡的树,因为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因为它力求上进、坚强不屈;因为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
【解析】(1)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解答时既要注意文段的内容,也要结合景物描写的语段在文章中的位置
(2)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特定的口吻表述出来。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9.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在豫中平原,在黄河古道,你常会一眼看到广袤的成片成林的白杨树,旗帜一样飘扬在大地上,尽情地展示生命的蓬勃与妖娆,成为一道道景观”,突出豫中平原、黄河古道的白杨树“尽情地展示生命的蓬勃与妖娆”的特点。同时衬托出五台山的白杨具有“必须用心深谙其神韵”的大美。
故答案为:①突出豫中平原、黄河古道的白杨树“尽情地展示生命的蓬勃与妖娆”的特点。②衬托出五台山的白杨具有令我“情有独钟”的大美,并引出下文对五台山白杨树的叙写。
10.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归纳概括。根据文中对白杨树外在之美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感动的第一原因,是白杨树强大的生命力,它所表现出的如莲花般的圣洁与美丽;接着作者“我把美的视角投向深层,打捞起自身的灵性,我有新的发现”,由浅入深,由外在深入到白杨树、自然的内在精神,发现了自然的无私,总将美展示于人;最后又写了那“一个人,一袭明黄的长袍。他三步一卧,犹如婴孩扑向母亲的胸膛,肢体匍匐在大地,目无外物,那肃穆,那谦卑,只向天地”“这行走在路上的人,摒却尘器,让自己的心沉淀,寻找到自己”,让作者感悟到做一个谦卑的人的重要。
故答案为:①欣赏到白杨树的圣洁美丽;②在静谧的氛围中沉下心来重新认识自己;③张眼看天地大美,感受世道人心的良善;④学会俯下身来做一个谦卑的人。
11.本题考查学习探究。“普通和不平凡” 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从 “普通” 的角度来看:在《五台山的白杨》和《白杨礼赞》中,白杨树在很多地方都是普通的存在。在西北,白杨树随处可见,在五台山,白杨树也是自然景观中的一部分,并不特别引人注目。它们就如同大地上众多普通的树木一样,生长在自然环境中,没有特别华丽的外表或特殊的待遇。从 “不平凡” 的角度分析:在《白杨礼赞》中,白杨树虽然普通,但它具有伟岸、正直、朴质、严肃等品质。它象征着北方的农民,象征着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在艰苦的环境中,白杨树力求上进,有着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同样,在《五台山的白杨》中,五台山的白杨树也展现出不平凡的一面。它们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美景,春天闪着油光、润含春雨,夏日碧翠葳蕤送清爽,深秋如遍山撒满金子。它们像旗帜一样飘扬在五台山,与白塔一起把五台山装点得神圣无比,给人带来好运和吉兆。这些白杨树还象征着一种豪迈的气息、一种向静向善向美的精神。它们的根脉深深地抓向大地,体现出一种磅礴的大美,代表着一种谦卑的姿态,让人感悟到只有心向下、谦卑地匍匐大地,才能倾听天地人心的沧桑。
故答案为:示例:普通与不平凡往往相辅相成。有时候,看似平凡普通的东西,却有着极不平凡的一面。就像茅盾先生笔下的白杨树,尽管在西北极普通,不被人重视,但它绝不是平凡的树,因为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因为它力求上进、坚强不屈;因为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