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8* 昆明的雨 同步分层作业
一、语言表达
1.《昆明的雨》中提到了四首诗歌,分别是杜甫的《春望》、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其一)、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和文末汪曾祺自己创作的一首诗。请抄写《春望》和汪曾祺的诗,默写《夜雨寄北》。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背诵《读<山海经>》(其一)。
读《山海经》(其一 )[晋]陶渊明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二、单选题
2.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窒息/桎梏 缄默/眼睑 昨天/乍暖还寒
B.澄清/瞪眼 踌躇/田畴啜饮/不辍劳作
C.污蔑/竹篾怂恿/悚然 诟病/藏污纳垢
D.饱和/刨冰 晕倒/晕车 鸡枞/纵横跌宕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台痕 炽红 张目接舌
B.缅甸 明贵 尚能存活
C.情味 慕年 味道鲜浓
D.饱涨 顽强 颜色深褐
4. 选出下列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鲜谀(yú) 篱笆(lí) 辟邪(bì)
B.苔痕(tái) 菌子(jūn) 乍看(zhà)
C.格调(diào) 扳尖(bān) 鸡枞(zōng)
D.绿釉(yòu) 炽红(chì) 净(zé)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的艺术格调清丽简约,雅俗之间,充满诗情画意。
B.他讲起话来总是连绵不断的,让人无法插上一句。
C.一声巨响,在场的每个人都一副张目结舌的样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D.你也许有困惑,而今天困惑中的探索正是明天豁然开朗的准备。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智能设备本来应该是现代社会辅助学习的最佳工具,但在实践中却因使用得当与否而造成了学习障碍。
B.设立“中国旅游日”,旨在以强化旅游宣传,培养国民旅游休闲意识,提升国民生活质量为目的。
C.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D.金融办等六部门联合开展打击和防范非法集资、非法传销等系列宣传活动,致力于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辟邪 篱笆 主弦律 不落窠臼
B.八卦 绿釉 土瓷杯 记忆尤新
C.细碎 檐下 座右铭 备受欢迎
D.邪崇 苔痕 花骨朵 奋笔疾书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江南的春天
陈荣力
①持续的阴雨,让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
②其实,人们对每个春天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记得第一次强烈感到春天扑面而来,是四十余年前的那个三月。那时我正在浙东杭州湾畔的一个乡村供销站上班,来回途中要穿过一个村庄和一大片江南的田野。村庄有粉墙瓦舍、修竹桃杏,有短巷石径、小院篱笆;田野有河流蜿蜒、田塍阡陌,有青山远隐、岸柳斜逸。许是囿于上下班的匆忙,往日,对江南乡村的这般景致我多是熟视无睹。而那天早上当我一踏上穿越田野的土路时,一阵近乎沸腾的蛙鸣声如波涛一般向我卷来。咯咯咯,咕咕咕,咯咯咕,咯咕咯咕……正是仲春稻秧鹅黄半绿的时机,那暴雨骤落、万锅齐沸的蛙鸣,几乎来自每一寸水田、每一截沟渠、每一滩泥洼、甚至每一缕目光和呼吸。
③阳光、蛙鸣、白鹭、绿毯……春天第一次在我十八岁的生命里烙下华美的印记,定格成湿漉漉的底片。而那铺天盖地的蛙鸣声,如春天的歌唱和宣言,是如此鲜亮、如此蓬勃、如此溢满生机和活力。声音——春天的声音,也成为我真切认知春天的第一个关键词。
④又一次为春天所感动和震撼的是几年后的一个下午,我骑车到一个海涂农场送货。
⑤那天当我吃力地将车蹬上海塘,歇息时不经意抬起头,刹那间,我被深深地震慑和惊呆了。那是一幅怎样宏伟、浩大、摄人心魄的巨卷啊!但见海塘外几万亩的油菜花如金黄的海洋向天的尽头无穷连绵,没有树木,没有建筑,甚至看不见一只飞鸟,田畴之上、天地之间,有的只是这一片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人窒息的金黄。风从海边吹过来,天际尽头一缕金黄缓缓起伏、慢慢滚动。那金黄的起伏滚动愈来愈大、愈来愈浓,很快凝成道、连成块、涌成云,转眼间那金黄就卷成金色的波涛,掀起金色的骇浪了……面对这惊世骇俗、主宰整个世界的金黄,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心脏剧 跳,甚至都不会呼吸。
⑥都说江南的春天多是小家碧玉的纤丽和精致,倘若你也看到过江南的田野上几万亩油菜花连天接云、大气怒放的春天,那么我相信你肯定会为这种说法感到羞愧的。
⑦如果说,色彩作为我感知江南春天的第二个关键词,让我对江南春天的瑰丽和雄奇,有了身心俱澄的崇仰和膜拜外,它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华丽、完美的春天,从来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作。气象、物候的驱使加上人类耕耘、种植的劳作,两者的和谐、互动、美美与共,才构筑成春天瑰丽雄奇的图画,而且更让这幅图画永葆天人合一的生机和蓬勃。
⑧三年前,映山红开满山岗的季节,我到浙东四明山区的一所小学看望“结对”几年的一位女孩。内向和不善言辞是那里孩子常见的特征。那天当我与女孩的老师交谈后正要与女孩告别时,刚才还站在身边的女孩忽然不见了。老师让同学寻找未果,我只得向老师告别怏怏离开。不料我刚走到校门口,女孩气喘吁吁地从后面追了上来。“叔叔”,她一边叫,一边递上一捧开得正旺的映山红。
⑨此刻,久违的太阳正洒下一地金光,窗外的玉兰和箭竹上,小鸟在快乐地啁啾,紫薇已绽起了浅浅的嫩芽。虽然持续阴雨让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但我相信你已看见江南的春天了。就像每个春天都各不相同一样,说不定你看到的这个江南的春天,还是最美的呢!
(有删改)
8.请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江南的春天》的理解。
9.本文语言特色鲜明,富有表现力,试举一例加以赏析。
10.下面这段话应该放在文中哪两段之间?请说明理由。
春天是丰富多彩、缤纷烂漫的代名词。这样的丰富多彩和缤纷烂漫,既是自然界万紫千红、美不胜收等具象春天的摄录和写真,也包括人与人之间感动信任、关爱互助等抽象春天的乐享与滋润。
11.本文构思巧妙,脉络清晰,请自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杜甫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汪曾祺《昆明的雨》中的小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夜雨寄北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读<山海经>(其一) 陶渊明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解析】这些是课文中需要掌握的古诗和现代文名篇。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溅、抵、搔、簪、苔、话、辙、酌”等字。
故答案为:杜甫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汪曾祺《昆明的雨》中的小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夜雨寄北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读<山海经>(其一)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给出诗题默写全篇的直接默写,二是结合语境要求写出句子的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抄写《春望》和汪曾祺的诗,默写《夜雨寄北》属于直接默写,比较简单;《读<山海经>》(其一) 抄写时注意不写错字,注意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2.【答案】C
【解析】A .“窒息(zhì)/桎梏(zhì)”读音相同。“缄默(jiān)/眼睑(jiǎn)”读音不同。“昨天(zuó)/乍暖还寒(zhà)”读音不同。
B. “澄清(chéng)/瞪眼(dèng)”读音不同。“踌躇(chóu)/田畴(chóu)”读音相同。“啜饮(chuò)/不辍劳作(chuò)”读音相同。
C .“污蔑(miè)/竹篾(miè)”读音相同。“怂恿(sǒng)/悚然(sǒng)”读音相同。“诟病(gòu)/藏污纳垢(gòu)”读音相同。
D . “饱和(bǎo)/刨冰(bào)”读音不同。“晕倒(yūn)/晕车(yùn)”读音不同。“鸡枞(zōng)/纵横跌宕(zòng)”读音不同。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3.【答案】D
【解析】A .“台痕”应为“苔痕”;“张目接舌”应为“张目结舌”;
B.“明贵”应为“名贵”;
C .“慕年”应为“暮年”;
D.正确。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4.【答案】C
【解析】A鲜谀——丰腴;B菌子( jùn );D择(zhái)净。
故答案为:C
本题既考查字音也考查字形。辨析字形,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词语的意思。而辨析字音则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5.【答案】B
【解析】A. 格调: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
B. 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多用来形容山脉、河流、雨雪等,不能形容人讲话。
C. 张目结舌:形容人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D. 豁然开朗:原来不明白,一下子领悟了。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6.【答案】C
【解析】 A项,两面对一面,将“得当与否”改为“不当”。
B项,句式杂糅,删掉“以”和“为目的”或将“旨在”改为“是”。
C项,正确。
D项,语序不当,应将“打击”与“防范”互换位置。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7.【答案】C
【解析】A. 主弦律 ——主旋律
B. 记忆尤新 ——记忆犹新
C.正确。
D. 邪崇 ——邪祟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答案】8.一语双关,既是指季节上的江南的春天,又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构筑的天人合一的美好图景,同时也象征着人与人之间感动信任、关爱互助的美好情感。
9.(示例一)语言清新明丽,富有诗情画意。如:“村庄有粉墙瓦舍、修竹桃杏,有短巷石径、小院篱笆;田野有河流蜿蜒、田塍阡陌,有青山远隐、岸柳斜逸。”一组整齐的四字句,一句一景,充满画意。(示例二)善于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正是仲春稻秧鹅黄半绿的时机,那暴雨骤落、万锅齐沸的蛙鸣,几乎来自每一寸水田、每一截沟渠、每一滩泥洼、甚至每一缕目光和呼吸”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将蛙鸣的声势浩大表现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每一寸”“每一截”“每一滩”“每一缕”构成排比,增强语势,表现了蛙鸣声无处不在的热闹沸腾的景象。“风从海边吹过来,天际尽头一缕金黄缓缓起伏、慢慢滚动。那金黄的起伏滚动愈来愈大、愈来愈浓,很快凝成道、连成块、涌成云,转眼间那金黄就卷成金色的波涛,掀起金色的骇浪了……”运用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将上万亩油菜花带给人的震撼生动有力地表现了出来。
10.应该放在第⑦和第⑧段之间。结构上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感受到江南春天的自然美景,引出下文关爱“结对”女孩,女孩心怀感恩的故事,感受到江南春天抽象的美。内容上,由景及人,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感动信任使人享受滋润,这是对江南春天更深层次的理解。
11.(示例一)以议论、抒情为主的过渡段将文章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作者由江南的雨引起回忆,以时间为顺序描写了自己对江南春天的独特感受。先写了四十年前自己第一次被春天所震撼的情景,又写了几年后的一个下午自己面对几万亩油菜花的所见所闻所感,最后回忆了三年前“结对”帮扶女孩送“我”映山红的故事,三件事之间各有议论、抒情段落加以过渡。(示例二)由具体到抽象,层层深入,思路清晰。围绕江南的春天,将景、人、事融为一体。先写江南春天自然风光,再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最后写“我”和小女孩结对帮扶、送花答谢的故事。先写自然的春天,通过声音和色彩,“我”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与瑰丽;再由结对帮扶的事情感受到人间的真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情谊的春天。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标题深刻含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首先要分享标题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然后从标题对全文的作用,比如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角度分析和把握。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语言特色的分析和把握能力。主要是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去分析和把握。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段落结构的梳理及作者的行文思路的分析和探究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阅读文本,然后从段落之间的衔接关联的程度去分析和把握。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段落结构和内在的精巧结构的分析和把握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阅读文本,然后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去分析作答。
8.题目是“江南的春天”,点出的是一个地方的特定的节令,说到江南总是充满诗意的,让人憧憬。也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急于了解文章讲了江南的春天时节到底有怎么样的故事发生等等。
故答案为:一语双关,既是指季节上的江南的春天,又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构筑的天人合一的美好图景,同时也象征着人与人之间感动信任、关爱互助的美好情感。
9.题干要求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看。宏观层面整个文本语言诗意,充满清新柔美的画风。微观层面,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运用,如何使句子形象生动的角度作答。重点是结合文本语句分析,然后适当提炼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一)语言清新明丽,富有诗情画意。如:“村庄有粉墙瓦舍、修竹桃杏,有短巷石径、小院篱笆;田野有河流蜿蜒、田塍阡陌,有青山远隐、岸柳斜逸。”一组整齐的四字句,一句一景,充满画意。(示例二)善于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正是仲春稻秧鹅黄半绿的时机,那暴雨骤落、万锅齐沸的蛙鸣,几乎来自每一寸水田、每一截沟渠、每一滩泥洼、甚至每一缕目光和呼吸”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将蛙鸣的声势浩大表现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每一寸”“每一截”“每一滩”“每一缕”构成排比,增强语势,表现了蛙鸣声无处不在的热闹沸腾的景象。“风从海边吹过来,天际尽头一缕金黄缓缓起伏、慢慢滚动。那金黄的起伏滚动愈来愈大、愈来愈浓,很快凝成道、连成块、涌成云,转眼间那金黄就卷成金色的波涛,掀起金色的骇浪了……”运用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将上万亩油菜花带给人的震撼生动有力地表现了出来。
10.题干要求分析判断给出的文字放在哪两个段落之间,要看上下文的逻辑层次。细读文本可知,给出的语段在结构上、逻辑条理方面适合放在第⑦⑧两段之间。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引出了后面女孩心怀感恩的故事,从而揭示了标题和文本的主题。
故答案为:应该放在第⑦和第⑧段之间。结构上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感受到江南春天的自然美景,引出下文关爱“结对”女孩,女孩心怀感恩的故事,感受到江南春天抽象的美。内容上,由景及人,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感动信任使人享受滋润,这是对江南春天更深层次的理解。
11.题干要求从构思和脉络两个方面去赏析文本的特点。可以从行文的逻辑,怎样借助多种表达方式,如何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将自己在江南的春天感受到的人间真情的美好的。也就是分析构思脉络,落脚点在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文本的主题上。
故答案为:(示例一)以议论、抒情为主的过渡段将文章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作者由江南的雨引起回忆,以时间为顺序描写了自己对江南春天的独特感受。先写了四十年前自己第一次被春天所震撼的情景,又写了几年后的一个下午自己面对几万亩油菜花的所见所闻所感,最后回忆了三年前“结对”帮扶女孩送“我”映山红的故事,三件事之间各有议论、抒情段落加以过渡。(示例二)由具体到抽象,层层深入,思路清晰。围绕江南的春天,将景、人、事融为一体。先写江南春天自然风光,再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最后写“我”和小女孩结对帮扶、送花答谢的故事。先写自然的春天,通过声音和色彩,“我”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与瑰丽;再由结对帮扶的事情感受到人间的真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情谊的春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