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 苏州园林 同步分层作业
一、积累与运用
为加强琼海市“讲文明、树新风”的城市文化建设,椰城中学举办“漫溯书海深处”的读书活动。请阅读叶圣陶《苏州园林》的语段,按要求完成任务。
苏州园林栽( )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①____(A.俯仰生姿 B.恹恹欲睡)。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案。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xún( )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②____(A.栩栩如生 B.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 )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bàng( )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节选自叶圣陶《苏州园林》)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栽( )种 ②盘曲嶙xún( ) ③砖砌( ) ④无所依bàng( )
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字母序号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3.请在横线上续写句子,使之与前面两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一朵鲜花点缀不了绚丽的春天,一个音符谱写不了动人的乐章, ,只有万众一心,群策群力,才能建设好我们的家园。
二、单选题
4.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____,或者是几座小山____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____,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____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A.悬崖峭壁 契合 阅历 忘怀
B.重峦叠嶂 配合 阅历 忘却
C.重峦叠嶂 契合 经历 忘却
D.悬崖峭壁 配合 经历 忘怀
5.在横线处填入下列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 ▲ , ▲ 。 ▲_ 。 _▲ , ▲ 。
①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最多时有6000多条
②这些地区都是您感受胡同文化的好去处
③据统计,北京现有胡同1000多条,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老北京景观
④现今胡同景观保存相对完好的区域有东城区、西城区和前门地区
⑤最早起源于元代
A.④②⑤①③ B.④②③⑤① C.⑤④①②③ D.⑤①③④②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庸俗 芭蕉 玲珑 重峦迭嶂 B.回啷 闲适 寂寞 珠光宝气
C.明艳 阅历 彩汇 自出心裁 D.鉴赏 攀登 雷同 俯仰生姿
7.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玲珑(lóng) 庸俗(yóng) 丘壑(hè)
B.嶙峋(xún) 镂空(lòu) 依傍(bànɡ)
C.轩榭(xuān) 叠嶂(zhàng) 摄影(niè)
D.斟酌(zhēn) 蔷薇(qiáng) 称心(chèng)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林,虽不及云南石林壮观奇绝,也不及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
B.他的作品虽称不上完美,但也自出心裁,别有一番风味。
C.村干部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D.置身坤宁宫,满眼的珠光宝气,你可以去想象历代后宫繁华奢侈的生活。
9.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石拱桥》——茅以昇——桥梁专家
B.《苏州园林》——叶圣陶——代表作《子夜》
C.《背影》——朱自清——散文家
D.《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历史学家
三、现代文阅读
学校开展“园林与艺术”学习实践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搜集整理的三则材料,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节选自叶圣陶《苏州园林》)
材料二
观赏苏州园林就如同在阅读优美隽永的诗文,美景是诗文的主体,而诗文又是对景色最好的诠释。苏州拙政园的园名,取自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序》中的“灌园鬻(yù)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俟伏腊之费。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意思是“灌园卖菜,用以供给早晚的饭食;放羊卖酪,用以供给伏祭和腊祭的费用。孝顺父母,友善兄弟,这也是不善为政者之为政啊。”从中我们得以窥见园林主人王献臣辞官回乡、隐居田园的思想。拙政园中有一处“与谁同坐轩”,引用的是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隐喻的是王献臣不愿与凡夫俗子为伍的孤傲气质。若只从字面上理解为游园者结伴共赏美景,则未免浅薄。“与谁同坐轩”之西南是“留听阁”,取自李商隐的“留得枯荷听雨声”。园中主厅“远香堂”和它面前的荷花池取自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小沧浪水院原是园主人读书之处,阁外步柱上“清斯濯缨,浊斯濯足;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挂帘取自《楚辞·渔父》和《论语·雍也》,更是园主人心情的流露。追求自然美的园林,因这些诗文而增添了无穷的人文魅力。
(节选自陆纾文《文人园林如何成为江南文化最重要的符号之一》,有改动)
材料三
汉字因形美而成为园林装饰的重要元素,为园林带来了艺术美。其中常见的有福、寿、喜和类似汉字的十字纹、亚字纹、人字纹等。退思园围廊上九孔漏窗镶嵌了李白《襄阳歌》诗句“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所用的新石鼓体极具艺术美感。
汉字也因音韵美而化为美好的意象出现在园林中。一种是谐音取象,如蝠(福)池、十鹿(食禄)图、喜鹊登梅(喜上眉梢)等;另一种是用同音或近音的物象组成意象,如用蝙蝠和铜钱组合成“福(蝠)在眼前(铜钱)”。试想,人们透过镂刻着寓意“福在眼前”图案的窗户看到一片青绿时,那欣赏自然美景的幸福感怎能不油然而生呢?
福(蝠)在眼前(铜钱)
(节选自曹林娣《汉字“三美”与园林美》,有改动)
10.下列对三则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加点的短语“这个目的”,指代的内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B.材料二中指出若只从字面上理解“与谁同坐轩”意义未免浅薄,意在说明只有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才适合游览苏州园林。
C.材料三第一段举退思园围廊上九孔漏窗用新石鼓体镶嵌诗句的例子,说明汉字因形美作为装饰元素能为园林带来艺术美。
D.材料三第二段介绍了汉字因音韵美化为园林美好意象的两种方式——“用谐音取象”和“用同音或近音的物象组成意象”。
11.下面哪一幅是苏州园林的鸟瞰图?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作出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12.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苏州园林融合了① 、② 和汉字三种艺术,实现了③ 美与人文美的和谐统一。(每空限2个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zāi;峋;qì;傍
2.A;B
3.一块碎石组成不了雄壮的山川/一滴水珠汇聚不了辽阔的海洋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字形的识记,平时应注意反复记忆,针对习惯性读错的字词,比如:是锲而不舍(qiè),不是qì锲而不舍,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多音字,如:殷红(yān),这些易错字词应及时总结到错题集上,平时反复复习,从而准确掌握。
(2)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使用的判断能力,平时应注意常用成语的积累,另外,成语使用往往在一定的语境之中,应从成语的词义、色彩、褒贬、范围等方面分析和理解。
(3)本题考查补写句子。具体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此类题目应首先观察上下文,概括上下文的内容,文中的上句一般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下句一般是总结补充的作用。第三,围绕主题或者关键词,符合思维逻辑。
1.①栽zāi:1.种植。2.供移植的小苗秧子。
② 嶙峋:lín xún1.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 2.形容人瘦削。 3.形容人刚强正直。
③砖砌 :qì1.台阶。2.把砖、石层层垒起,用泥浆、石灰、水泥等物黏合。
④无所依傍:意思是什么都没有可以依靠的。
故答案为: zāi;峋;qì;傍
2.①A.俯仰生姿 :指高矮错落有致,无论从高处俯视还是从低处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
B.恹恹欲睡:形容精神萎靡、昏昏欲睡的样子 。此处是说高树与低树错落有致,选择A.
② A.栩栩如生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多指文学、艺术形象塑造得生动传神。
B.珠光宝气:用来形容妇女服饰华贵富丽,闪耀着珍宝的光色。此处是说开花的盛景,应该使用珠光宝气。
故答案为: A;B
3.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结构相同、相似或相关,且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排列,以达到加强语势和深化文意的效果。符合语境,前后连贯即可。
故答案为: 一块碎石组成不了雄壮的山川/一滴水珠汇聚不了辽阔的海洋 。
4.【答案】B
【解析】“重峦叠嶂” 体现山岭层叠,符合假山堆叠艺术感;“悬崖峭壁” 侧重险峻,不符。“配合” 表示事物间协作,适合形容小山与花木关系;“契合” 偏符合、合得来,语境不符。“阅历” 包含知识经验,更能体现设计者匠师的见识;“经历” 仅指经过之事,不够全面。“忘却” 强调忘记动作,符合游览者忘记身处城市的语境;“忘怀” 多用于抒情语境。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5.【答案】D
【解析】通读文段以及所给的五个句子,发现谈论的中心话题是“胡同及其发展”。⑤句紧承前面对“胡同”的定义,交代其最早起源,可做首句;①句紧承⑤句谈“胡同”的发展;③句紧承①句谈北京胡同的景观;④句紧承③句谈胡同景观保存完好的城区;②句“这些地区”紧承④句内容。综合以上分析,正确排序应为⑤①③④②。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6.【答案】D
【解析】A、“重峦迭嶂”的“迭”应写为“叠”,该项词语有错别字;
B、“回廊”的“啷”应写为“廊”,该项词语有错别字;
C、“彩绘”的“汇”应写为“绘”,该项词语有错别字;
D、该项词语没有错别字;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同音字和形近字的字形辨析。“迭”和“叠”是同音字,迭,表示更换、交替、赶上,常组词为更迭、迭代、忙不迭等;叠,表示累积、重复、折叠,常组词为重叠、堆叠、层峦叠嶂等。“啷”和“廊”是形近字,啷,拟声词,表示摇铃的声音或器物撞击的声音,常组词为哐啷、丁零当啷等;廊,表示廓屋、过道,常组词为走廊、廊道、长廊、回廊、游廊等。“汇”和“绘”是同音字,汇,表示河流汇合、汇款、聚集,常组词为汇聚、汇报、外汇、汇合、词汇等;绘,表示画、描写,常组词为绘画、描绘、彩绘、绘制、绘声绘色等。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和辨析。A:庸:读作yōng C:摄:读作shè D:称:读作chèn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8.【答案】A
【解析】A. 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有人为的意思,原句语境写的是天然石林,并非人工的结果。
B.自出心裁:指想法独具一格,与众不同。
C.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D.珠光宝气: 形容妇女穿戴打扮富贵而华丽。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搭配。选项B中的《子夜》是矛盾的作品。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答案】10.B
11.(示例)【乙】是苏州园林的鸟瞰图。【乙】图中的建筑布局不讲究对称,和材料一所说明的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相符。
12.①绘画;②诗文;③自然
【解析】(1)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选项说法中的常见错误有:以偏概全、曲解事实、无中生有、望文生义等。“以偏概全”是用片面的问题来看待全部问题。“曲解事实”是模糊语义,曲解事实的程度,比如:将“尚未实现”曲解为“已经实现”。“无中生有”是选项内容出现了材料没有提及的部分。望文生义是指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在答题时,根据以上四点分析辨别即可。
(2)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材料分析,一般是根据题干要求,定位相关材料,结合材料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出答案即可。本题需要定位材料一,结合材料一第2段的主要内容来分析,概括出答案即可。
(3)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材料分析,一般是根据题干要求,定位相关材料,结合材料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出答案即可。根据题干的提示信息定位三则材料,对三则材料所表述的苏州园林的艺术进行分析,总结概括,得出答案,填在横线上即可。
10.A、根据选项信息定位材料一,由“ 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可知,选项表述正确;
B、根据选项信息定位材料二,由“隐喻的是王献臣不愿与凡夫俗子为伍的孤傲气质。若只从字面上理解为游园者结伴共赏美景,则未免浅薄”可知,“与谁同坐轩”隐喻的是王献臣不愿与凡夫俗子为伍的孤傲气质,“意在说明只有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才适合游览苏州园林”表述有误;
C、根据选项信息定位材料三,由第1段可知,选项表述正确;
D、根据选项信息定位材料三,由第2段可知,选项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B。
11.根据材料一“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可知,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而是追求自然之趣。所以应该选择[乙]图。
故答案为:(示例)【乙】是苏州园林的鸟瞰图。【乙】图中的建筑布局不讲究对称,和材料一所说明的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相符。
12.根据材料一“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可知,苏州园林体现了绘画的艺术;
根据材料二“观赏苏州园林就如同在阅读优美隽永的诗文,美景是诗文的主体,而诗文又是对最色最好的诠释”可知,苏州园林体现了诗文的艺术;
根据材料二“追求自然美的园林,因这些诗文而增添了无穷的人文魅力”和材料三“那欣赏自然美最的幸福感怎能不油然而生呢”可知,苏州园林实现了自然美与人文美的统一。
故答案为: ①绘画; ②诗文; ③自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