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5.1.3 植物生长素
学习目标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植物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分布
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作用特点(低促高抑)
合成
运输
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地方
芽、幼叶、发育中的种子等
分布
生理作用
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分布
极性运输
非极性运输
横向运输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课本P93
1.作用方式:
给细胞 信息,起着 细胞生命活动的作用。
传达
调节
(不催化细胞代谢,也不为细胞提供能量)
生长素
生长素受体
特异性结合
细胞内一系列信号转导
诱导
特定基因表达
产生
效应
2.作用机制: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课本P93
3.生理作用:
生长素
受体
基因表达
细胞水平:起着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
器官水平: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如促进侧根和不定根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发育等。
细胞
伸长分化
器官
生长发育
思考:生长素对生长只有“促进”作用吗?
促进生长
抑制生长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 4.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因素:
课本P94
曲线中“促进”和“抑制”的理解
抑制生长≠不生长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 4.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因素:
课本P94
(1)生长素的浓度:
不用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引起的生理效应一般不同。
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增强;
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
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①AB段表示:
④B点表示的生长素浓度是:
②BC段表示:
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⑤C点表示的生长素浓度对根的生长作用是:
③CD段表示:
随生长素浓度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E
F
A
抑制生长≠不生长
E
F
A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 4.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因素:
课本P94
一般情况下,生长素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生长素浓度不同,促进效果相同。
⑥E、F表示:
(最适浓度点左右两侧)
⑦曲线说明生长素作用的特点:
“两重性”
(1)生长素的浓度:
不用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引起的生理效应一般不同。
(低促高抑)
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 4.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因素:
课本P94
①根、芽、茎的最适浓度分别是多少?
②敏感度大小如何排序
③B’点所对应的浓度对根、芽、茎的生长效应分别是?
依次为10-10, 10-8, 10-4 mol/L
敏感程度:根>芽>茎
抑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促进
(2)器官种类: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度不同。
B
A
C
B'
A'
C'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 4.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因素:
课本P94
敏感程度: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4)植物的成熟情况:
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敏感,衰老细胞则比较迟钝。
敏感程度:幼嫩细胞>衰老细胞
(3)植物种类: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同一浓度的生长素敏感度不同。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 4.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因素:
课本P94
总结
(1)生长素的浓度:
(2)器官种类:
敏感性:根>芽>茎
(4)植物的成熟情况:
敏感性:幼嫩细胞>衰老细胞
(3)植物种类:
敏感性: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
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
生长素作用特点:两重性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 5.植物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
课本P94
(1)顶端优势:
①概念:
植物的______优先生长,而______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
顶芽
侧芽
②原因: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
因此侧芽的发育受到抑制,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
③解除方法:
摘除顶芽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 5.植物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
课本P94
(1)顶端优势:
在顶端优势现象中,顶芽A和侧芽B、C、D、E与下图中点①②③④⑤生长素浓度的对应关系为:
A
B
C
D
E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 5.植物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
课本P94
(1)顶端优势:
④应用:
维持顶端优势:可以充分利用阳光,达到增产
竹子去侧枝
材用树木
解除顶端优势:可以达到增产,调节植株形态
棉花打顶
果树整枝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 5.植物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
问:植物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谁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特点?
大本P84-85
②根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A
B
C
D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 5.植物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
(2)根的向地性生长:
根向地生长
茎背地生长
根部:
生长素浓度:A B
生长速度: A B
茎部:
生长素浓度:C D
生长速度: C D
>
>
>
>
两重性
均促进
①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大本P84-85
低促高抑的
B
C
D
A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 5.植物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
(3)除草剂
敏感程度: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除草剂2,4-D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
除去单子叶植物中的双子叶杂草,同时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
大本P84-85
现 象 是否体现两重性 生长素的作用
顶端优势 顶芽,低:_________
侧芽,高:_________
根的向地性 远地端,低:________
近地端,高:________
茎的背地性 远地端,低:________
近地端,高:________
植物的向光性 向光侧,低:________
背光侧,高:________
是
是
否
否
促进弱
促进
抑制
抑制
促进
两重性→低促高抑
促进强
促进弱
促进强
[例5] 右图为某双子叶植物顶端优势示意图。下列针对植物顶端优势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将植物放入太空舱中,其不再具有顶端优势现象
B.植物的侧芽如b也能产生生长素
C.双子叶植物的根也具有顶端优势现象
D.打顶后,首先解除顶端优势,发育成侧枝的是a
A
[例6] 图1表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图2表示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顶部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α表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当琼脂块中含有的生长素浓度为b时,α最小
B.生长素浓度大于c时,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C.当生长素浓度大于b小于c时,随生长素浓度增加α变大
D.生长素浓度小于b时促进生长,大于b时抑制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
D
4.如图所示,植物会出现顶端优势、向性生长等现象。下列关于这些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①处侧芽的生长素浓度比②处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速度慢
B.若图乙中C点与D点生长素浓度相同,说明根对生长素浓度较敏感
C.图丙中胚芽鞘弯曲的原因与图乙中A、C点弯曲的原因是不相同的
D.图乙中生长素极性运输方向是从A点到C点,图丙中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方向是由上到下
D
9.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面,则其水平方向的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为(图中虚线表示对茎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 )
D
11.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M、N、P和Q点分别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 )
A.a、b、c、d B.a、c、d、b
C.b、c、a、d D.b、d、c、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