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2.1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课件(3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2.1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课件(35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5 20: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2.1 大都市的辐射带动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课标:
以某大都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
城市和区域
城市:是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通常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为周围地区提供工业产品和各种服务。
区域:通过提供农产品、劳动力、商品市场、土地资源等而成为城市的依托。
大都市:人口规模
行政等级
城市功能
大都市定义
是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备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是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通常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为周围地区提供工业产品和各种服务。
城市功能定义: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有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功能。
特点:
①功能单一
②多种功能
青海省格尔木市集散功能突出,是青藏地区交通枢纽之一。
格尔木
Golmud
武夷山市是福建省唯一以山命名的旅游城市,依托武夷山这一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资源,构建旅游产业体系,为游客提供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服务。
武夷山
Wuyi Mount
功能单一的城市举例
Examples of cities with single function
矿业城市—大庆
Mining city Daqing
政治中心—巴西利亚
Political center Brasilia
工业城市—鞍山
Industrial city Anshan
多种功能的城市举例
Examples of multifunctional cities
成都
Chengdu
武汉
Wuhan
南京
Nanjing
是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备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是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通常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为周围地区提供工业产品和各种服务。
城市辐射功能定义: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
城市辐射功能的强弱与城市的规模、等级有关,其辐射能力的大小可用城市腹地范围来表述。
大都市定义
腹地:与城市有紧密联系的毗邻地区。
(1)城市的发展往往受腹地经济特征的影响。
(2)城市的辐射功能因腹地条件而异。
以居住为主要职能的卫星城
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首先起主导作用的是集聚,然后才是辐射带动作用。
先把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随之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带动,加快这些地区的发展;进而,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互影响
相互依存
良性互动
上海大都市
嘉兴市
一、大都市的集聚和辐射作用
多种部门和资源的集聚,必然会导致地区经济核心的形成和发展。
集聚作用是有限度的;当超过一定规模后,大都市的集聚作用产生衰退,促进集聚的有利条件逐渐消失,而阻碍集聚的不利因素会日渐凸显,如交通阻塞、环境污染、地价上升、生活质量下降等。
集聚作用
大都市
信息流
物质流
资本流
人流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之间产生的要素流动及观念等的传播。大都市将工业转移到周边地区,以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从而形成梯度分工合理、各展所长、紧密合作的区域经济格局。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通过交通网、信息网、关系网来完成,距离越近,关系越密切,辐射带动作用就越充分。
辐射作用
大都市
信息流
物质流
资本流
人流
区域空间发展理论
A
B
A
B
C
D
E
F
G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区域点轴发展的区域示意
二、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发展目标: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上海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点和长江入海口处,可谓全国的门户;上海背靠富庶的苏南地区和杭嘉湖平原,可谓长江三角洲的龙头;上海北依长江,东滨东海,有黄浦江穿越其境,可谓得天独厚的水陆枢纽。上海优越的经济地理区位,是其成长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必备条件;同时,也为其辐射带动功能的发挥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二、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1.上海的优势区位条件
课堂探究P.37分析上海能够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优势条件
上海交通网络分布
自然区位
社会经济区位
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自然资源
交通、城市、商品农业基地、工矿企业、政治、科技、旅游
城市区位
上海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点和长江入海口,地理位置优越;
亚热带季气候,气候适宜生活和生产;
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便于城市建设;
水陆空交通运输发达,是我国重要交通枢纽;
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
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
人才多,科教发达;
上海市的经济腹地,第一层次是长江三角洲,第二层次是包括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在内的华东区,第三层次扩大到全国其它一些地区。
二、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2.上海发展历程
1949-1978年:卫星城
问题:想一想,上海在城区周围建设卫星城,对城市发展有哪些积极作用
疏散中心城区的产业和人口,分担中心城区职能,减轻中心城区环境压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二、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2.上海发展历程
1979-2000年:浦东新区、建成区与卫星城连片
进一步增加中心城区人口、交通、环境压力,人地矛盾加剧。
问题:但卫星城与中心城区融合后,又可能会造成哪些新的问题
二、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2.上海发展历程
2000年-至今:上海与长三角的联动
问题:从21世纪开始,上海的城市空间发展从黄浦江拓展到长江,这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更好地借助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及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可以以上海为桥梁,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参与国际竞争。
3.上海的辐射功能
A
B
C
D
E
Industry driving function
产业带动
功能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 & D innovation function
科技研发
创新功能
Urban core function
都市核心
功能
Transportation hub function
交通运输
枢纽功能
Financial service function
金融服务
功能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之间产生的产业、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流动以及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
交通网、信息网、关系网
随距离增加而衰减
产业带动功能
上海的产业转型:
原有低端产业逐步退出
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显著加强
金融、证券、国际商贸等
周边
各具特色的产业
产业要防止雷同
横向错位发展
纵向分工协作
上海的产业带动功能:
对苏南、浙北地区:沪宁产业带、沪杭产业带
对长江经济带
活动1
从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特点,分析上海对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的辐射带动作用。
【思考题】
问题:从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特点,分析上海对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的辐射带动作用。
现代制造业产品技术的开发或应用能够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产业链延伸较长。上海拥有庞大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其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在我国占据重要地位。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拥有良好的加工工业基础及相对较为低廉的生产成本,利用与上海毗邻的区位优势,抓住上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会,积极承接上海现代制造业的辐射转移,充分利用当地的生产基础,降低生产成本,促使生产要素的流动,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促进长三角地区内部的区域分工与合作,加深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都市核心功能
上海已经成为我国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不仅强力拉动了长江三角洲的发展,而且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山东半岛和福建沿海都有着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
图2-12 上海大都市“两个扇面”对外影响示意
交通枢纽功能
上海作为长江流域门户,拥有高效率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中心城区已建成立体交通网络
上海拥有虹桥、 浦东两大国际机场
上海港是我国主要的外贸港之一, 拥有外高桥、吴淞、洋山等深水港区
航空港建设的区位分析
自然区位:
①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
②少云雾、风速小;
③地势较高,地质条件好。
社会经济区位:
①靠近发达地区;
②便利的陆上交通联系;
③远离市中心。
阅读-上海洋山深水港区位条件?
位于我国海岸线中点,长江黄金水道入海口,交通便捷(地理位置);
经济发达,腹地广阔;
洋山海域潮流强劲,泥沙不易淤积,海域海床近百年来基本稳定(水深);
大小洋山岛链形成天然屏障,泊稳条件良好(浪小)。
上海拥有大量的金融机构
上海是我国三大股票交易中心之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金融服务功能
科技研发创新功能
上海拥有众多大学和科研所,科研实力雄厚,是我国重要的高科技研发中心。
4.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形成了“ ”的网络化空间格局。
(1)“一核”:上海。
(2)“五圈”: 城市圈、杭州城市圈、合肥城市圈、 城市圈、宁波城市圈。
(3)“四带”: 发展带、 发展带、沪宁合杭甬发展带、沪杭金发展带。
对内主要影响长江下游地区以及周边地域,形成产业带,如沪宁产业带、沪杭产业带、 产业带,支撑上海的龙头地位。
对外则与 和 的大城市保持商贸文化联系,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现已成为世界级超大城市群。
一核五圈四带
南京
苏锡常
沿海
沿江
长江下游
亚太
欧洲
返回
城市圈
发展带
上海
杭州
合肥
南京
上海市
沿












沿




沿





























西




徐州
宿迁
淮北
宿州
毫州
阜阳
蚌埠
淮南
淮安
连云港
盐城
滁州
六安
安庆
池州
铜陵
宣城
扬州
镇江
泰州
常州
无锡
苏州
湖州
嘉兴
舟山
宁波
台州
丽水
温州
金华
衢州
绍兴
芜湖
马鞍山
南通
合肥城市圈
南京城市圈
杭州城市圈
宁波城市圈
苏锡常城市圈














上海
宁波城市圈
杭州城市圈
合肥城市圈
苏锡常城市圈
沿江发展带
沪宁合杭甬发展带
沪杭金发展带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
通过
南京城市圈
拉动
沿海发展带
强化
“一核五圈四带”网络化空间格局
形成
形成
对内
主要影响长江下游地区以及周边地域
对外
与亚太和欧洲的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