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3.1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结合材料,说明影响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结合实例,认识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和全球范围内三次产业转移的过程。
结合资料,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结合生活生产实践,认识现实中的产业转移规律。
02
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01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03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甲国
乙国
国内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
(一)产业转移的基本内涵
国内产业转移
郑州
台湾
加利福尼亚
国际产业转移
A区
B区
2.产业转移的类型
(一)产业转移的基本内涵
原产地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生产利润减少
产品销售市场改变,扩大市场面临障碍
根本原因
产业转移
最终目的
降低生产成本
扩大销售市场
获取最大利润
1.产业转移的概念
材料一: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台湾基本工资已超过每月约2500元人民币,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作业员则是每月约500元人民币。加上台湾土地资源紧张,很难满足鸿海扩大生产的需求。1988年,富士康进入大陆,成就了郭台铭的“代工王国”。
材料二:1993年,即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的第二年,吃了定心丸的投资者们涌入深圳。郭台铭看中了龙华的一大片荒草地,他扬一扬手,对同行的当地政府官员说,“看得见的这片地我都要了。”
思考一:结合教材P80及材料一、二,分析是什么力量驱动郭台铭在深圳说“看得见的这片地我都要了”
富士康建厂于深圳是因为区域生产要素具有很大差异,具体表现为推力和拉力的共同作用。①大陆改革开放与地方优惠政策,改善了投资环境;②台湾劳动力要素成本高,深圳劳动力价格丰富且低廉;③台湾土地价格上扬,深圳相对较低。
自主探究
思考三: 日本、韩国、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为什么到我国兴办汽车厂?
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者国内市场满足不了其发展壮大的需要,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企业为了避开跨国销售所面临的各种限制,直接在市场广阔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市场不断变化,因此产业承接地会发生变化。
自主探究
我国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汽车市场主体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和广大乡村逐步转移,尤其是小轿车市场需求十分旺盛。此种状况引起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汽车企业的高度关注,非常重视对我国汽车市场的深度开发。这些国家的汽车企业多采取合资、合作、联营的方式在研发汽车产品时重视注入中国元素,针对我国市场实施专门开发汽车零部件企业也纷纷进驻我国。
思考二: 为什么国际汽车企业在研发产品时会注入中国元素?
针对中国市场研发汽车产品,扩大品牌的影响力,为开拓中国市场准备
自主探究
(二)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市场因素
市场条件变化,会导致产品销售成本的变化
要素约束因素
劳动力、土地、
资本、技术、信息等
政策因素
区域的优惠政策、
人文环境和风俗习惯等
(二)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要
素
约
束
因
素
要素供给
状况恶化
工资上涨
劳动力供给紧张
环保约束加强
生产成本增加
利润减少
市场竞争激烈
经营环境欠佳
税负加重
竞争对手增加
市场需求减少
产
业
转
移
1.要素约束因素
(二)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2.市场因素
企业发展的初期一般都在当地生产
以投资、建厂等形式向外转移产业
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和实力
当地市场满足不了企业再发展的需求
一个国家的产品销往另一个国家常受到多方面限制,如关税、贸易壁垒、绿色壁垒等。
开辟国际市场
(二)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2.市场因素
国际市场
直接投资建厂
企
业
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
国内市场满足不了其发展壮大的需要
开
辟
限
制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国家政策的不同
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
企业拥有较强实力,拥有具备对外扩张能力后,会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追求效益最大化,通过产业转移扩大生产规模,占领新兴市场,谋求更佳效益。这是成熟企业对外扩张的重要战略。
(二)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2.市场因素
到岸价=50万人民币
进口费用
1)关税=50到岸价X25%税率=12.5万
2)增值税=(12.5关税+50到岸价)X17%(税率) =10.625万
3)消费税=50万X12%(3.0L排量税率)=6万
进口总费用=50到岸价+12.5关税+10.625增值税+6消费税=79.125万
(二)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3.政策因素
产业转出地
政府可以通过间接干预的方式调节市场机制,也可以通过项目审批、价格管制、紧缩信贷等方式
落后产业向外转移
产业承接地
政府可以通过优惠的土地、税收、区域补贴政策,以及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吸引企业进驻
政府对产业转移进行引导、控制和监管,借助规划、调控、财税等策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
企业迁移前后的生产成本和综合收益,受到生产要素、地理位置、市场环境、 政府政策、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哎呀小小草素材 PPT
其他因素
2019湘教版
产业跨区域转移,受制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企业迁移前后的生产成本和综合收益,受到生产要素、地理位置、市场环境、政府政策、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企业转出地以“推力”为主,企业转人地以“拉力”为主。
企业
转出地
企业
转入地
“推力”
“拉力”
1.以“中国白色家电产业转移”为例,分别说出转出地推力、转入地拉力主要有哪些。
转出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推力主要有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加工贸易优惠政策支持度减弱等:
转入地(中西部地区)拉力主要有基础设施与投资软环境逐步完善、资源丰富、土地和劳动力成本较低等。
案例:中国白色家电产业转移
(二)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①产业转出地的推力
②产业转入地的拉力
根据区域差异、产业自身特点分析引起产业转移的主导因素:
劳动力成本提高、地价上涨、环境压力大、原料紧张且价格上涨、市场变小、
政策(优势减弱、环保、税负)、竞争对手增加……
劳动力成本低;广阔的市场;原料丰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政策优惠……
活 动2
2019湘教版
2019湘教版
阅读下列材料,简述深圳出口加工区的优势条件。
深圳出口加工区位于深圳市东北部,面积3平方千米,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由海关实行封闭监管,具备保税、加工、物流、仓储、展示等功能。现已引进来自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和内地其他省份的大量项目,主要经营电子、家电、钟表、五金、家具、物流等产业。该加工区区位优越,距离盐田港、广深铁路编组站均约25千米,距离文锦渡、罗湖、皇岗等陆路口岸约40千米,距离宝安国际机场60千米。加工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日臻完善,并实行一系列招商引资、国际贸易的优惠政策。
问题:阅读下列材料,简述深圳出口加工区的优势条件。
答案:
深圳出口加工区的优势条件有:集聚多种功能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
地理位置优越, 是多种交通运输线路的枢纽,海陆空交通运输便捷;
加工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逐步完善;
提供优惠的招商与贸易政策。
2019湘教版
活 动3
2019湘教版
2019湘教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我国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汽车市场主体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和广大乡村逐步转移,尤其是小轿车市场需求十分旺盛。此种状况引起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汽车企业的高度关注,非常重视对我国汽车市场的深度开发。这些国家的汽车企业多采取合资、合作、联营的方式,在研发汽车产品时重视注入中国元素,针对我国市场实施专门开发,汽车零部件企业也纷纷进驻我国。
【思考题】
( 1 )为什么国际汽车企业在研发产品时会注入中国元素
(2)为什么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进驻我国
问题:( 1 )为什么国际汽车企业在研发产品时会注入中国元素
答案:
针对中国市场研发汽车产品,扩大品牌影响力,为开拓中国市场做准备。
2019湘教版
问题:(2)为什么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进驻我国
答案: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城市化进程较快,小轿车市场需求量不断加大,
再加上土地成本、运营成本较低,国际汽车企业为尽快占领中国市场
将汽车产业链较低附加值的零部件生产企业转移到中国来。
2019湘教版
02
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01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03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哎呀小小草素材 PPT
世界三次产业转移
2019湘教版
第二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范围内已经完成了三次大的产业转移。
世界三次产业转移路线示意
(一)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欧洲
日本
美国
20世纪50一60年代。美国在确立全球经济和科技领先地位后,重点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欧洲、日本转移。
自主探究
产业转移 时间 转出国家或地区 转入国家或地区 转移的产业类型 原因
第一次 产业转移
第二次 产业转移
第三次 产业转移
结合教材P83,填写三次国际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况
20世纪
50~60年代
美国
欧洲、日本
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
美国产业
升级的需要
(一)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欧洲
日本
美国
20世纪60一80年代。科技革命推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加速产业升级,重点发展化工、汽车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电子、航空航天、技术密集型产业,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亚、拉丁美洲等地转移。
自主探究
产业转移 时间 转出国家或地区 转入国家或地区 转移的产业类型 原因
第一次 产业转移
第二次 产业转移
第三次 产业转移
结合教材P83,填写三次国际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况
20世纪
50~60年代
美国
欧洲、日本
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
美国产业
升级的需要
20世纪
60~80年代
科技革命
推动产业升级
劳动密集型产业
东亚、拉丁美洲
美国、德国、日本
(一)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欧洲
日本
美国
20世纪80一90年代。科技革命推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加速产业升级,重点发展化工、汽车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电子、航空航天、技术密集型产业,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亚、拉丁美洲等地转移。
自主探究
产业转移 时间 转出国家或地区 转入国家或地区 转移的产业类型 原因
第一次 产业转移
第二次 产业转移
第三次 产业转移
结合教材P83,填写三次国际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况
20世纪
50~60年代
美国
欧洲、日本
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
美国产业
升级的需要
20世纪
80~90年代
发达国家和地区
东盟及我国
东部沿海
劳动密集型及一部分低端制造业
为了推动
产业提升
20世纪
60~80年代
科技革命
推动产业升级
劳动密集型产业
东亚、拉丁美洲
美国、德国、日本
发达国家或地区
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大幅度萎缩,尤其是劳动力价格高
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国际市场格局变化,国家间贸易壁垒限制,原料、产品运输成本增加,国家环保政策限制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经济发展需求迫切,国家优惠政策支持
产品需求量大增,劳动力技术水平提高,原料丰富,工业化发展需要,国家优惠政策支持
劳动密集型产业
资本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
归纳总结: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活 动2
2019湘教版
2019湘教版
世界三次产业转移路线示意
在过去的三次产业转移中,美国把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转移出去,国内留下的是飞机制造、医疗器械、生物工程、航空航天等产业;德国和日本把纺织、服装等产业转移出去,国内留下了汽车制造、精密仪器、电子等产业。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思考题】
问题: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答案:
在三次产业转移过程中,美国、德国和日本转出的产业主要是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型产业,在国内重点发展的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这是因为当时这些国家在产业展过程中出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或劳动力成本上涨等问题,国内资金积累与技术创新条件满足产业升级要求,因此将资源密集型与劳动力密集型等传统产业转移到资源与劳动力成本交低的地区,获取更大的利润。
2019湘教版
世界三次产业转移路线示意
活 动3
2019湘教版
2019湘教版
当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对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产生深刻影响。在此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吸引高端要素集聚,推动产业转移升级
【思考题】
问题:在此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吸引高端要素集聚,推动产业转移升级
答案:
在新的产业变革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具备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与巨大消费市场,需要将成本优势转为以品牌、资本、技术、服务、人才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重视科技创新和现代金融产业,实现人才资本优先发展战略,从而推动产业升级。
2019湘教版
02
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01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03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思考二:“代工王”富士康逐步改变“逐水草而居”的现象,对于区域产业发展有何启示
污染产业移出,环境质量改善,区域景观变化
改变污染物的空间分布
改变区域
地理环境
接受污染产业,环境污染加重区域景观变化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对转出地的影响
对转入地的影响
腾出发展空间,促进产业升级;加速高科技和新型产业的开发;减少资源消耗,缓解环境压力,改善民生质量。
减少传统的劳动就业人口;
可能导致产业“空心化”
推动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
改善及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财政税收;
扩大就业机会,增强发展活力;
有效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增加资源和能源消耗;
加剧环境污染;
占用农业用地。
1.对转出地和转入地的影响
归纳总结
2.对区域发展的整体影响
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转移有利于新兴产业的扩散, 促使朝阳产业逐步取代夕阳产业。
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有利于转出地与转入地发展各有侧重,扬长补短,形成高效益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③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伴随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由转出地向承接地转移。
④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归纳总结
区域发展影响
经济:
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
社会:
改变劳动力空间分布
生态: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产业转移
转出地
转入地
差异
与
联系
生产要素成本的变化
产品的市场条件变化
软环境变化等
(优势弱化)
(优势凸显)
措施
可持续发展
影响 因素
空间差异
时间演变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