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散文二篇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兴味(xīng) 牛犊(dú) 调谢(diāo) 冲向云霄(xiāo)
B.葺毛(róng) 洗涤(tiáo) 深渊(yuān) 永不休止(xiū)
C.卑微(bēi) 消逝(shì) 炫耀(xuàn) 不声不响(xiǎng)
D.俯瞰(kàn) 繁值(zhí) 遏制(yè) 深不可测(cè)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B.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漫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C.那是一颗振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D.生命在那些终于要调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生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甚至________绝境,令你不知所措,令你几乎________。要前进就必须把泪擦干,哪怕前方道路________,也要坚持走完,哪怕几次三番从头做起也心甘。在许多关键时刻,需要有人帮你推开一扇心窗,抚慰你灵魂的创伤。这推开心窗之人,可以是亲朋好友,也可以是陌生路人;可以是________的哲人名流,也可以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A.面临 阻塞 险峻 鹤立鸡群
B.面临 窒息 险峻 德高望重
C.濒临 窒息 崎岖 德高望重
D.濒临 阻塞 崎岖 鹤立鸡群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只有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关系,才能铲除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
B.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不受俗务的干扰和盛名的拖累。
C.央视《经典咏流传》最大的创新点是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结合,有了这种传承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在青少年中开花、生根、结果。
D.我国第二艘航母能否早日加入海军编队,取决于科研人员和广大官兵的共同努力。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 ; 。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永久的生命》一文告诉我们: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因此我们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B.《永久的生命》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赞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C.《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作者被两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即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
D.《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表现了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博大胸襟和高洁情怀。
7.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
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开放如同破茧成蝶,虽会经历一时阵痛,但将换来新生。“一带一路”建设要以开放为导向,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设成文明之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推动各国相互理解、想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8.《永久的生命》以睿智的语言,讲述人生哲理,意蕴深 刻,文采斐然,化抽象为形象,给人深刻的印象。请结 合下面的语句进行赏析。
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 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9.罗素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个永恒的命题做了怎样的回答?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为什么而活着
①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遇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1)
②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于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2)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③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希望了解人的心灵。(3)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④爱情和知识,尽可能地把我引上云霄,但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4)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可厌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⑤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10.罗素为什么渴望爱情?
11.分析句子的表达技巧及内涵。
(1)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2)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12.罗素说:“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这里的“天堂”与“尘世”分别指什么?这句话又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13.下面是本文另一版本译文的最后一段,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简要陈述理由。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发现人是值得活的。如果有谁再给我一次生活的机会,我将欣然接受这难得的赐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类似“脑残”“矮矬穷”这样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网传播,已经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的普及,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快。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得多。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汉绣的绣花徒,上来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摘自《文汇报》)
【材料三】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这个国际性纪念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在各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网络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设立的这个节日,显得前瞻而又意义非凡。
(摘自《文汇报》)
14、根据材料说说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的原因。
15、“点赞”一词现在使用频率极高。根据材料,指出这种表达的缺陷。
16、在个人言论都有机会发表的今天,请你就如何维护 汉语的纯洁性,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各题。
《忘》季羡林
①人一老,就容易忘事糊涂。
②我认识一位著名的画家,年过八旬以后,慢慢地忘事糊涂起来。我们将近半个世纪以前就认识了,颇能谈得来,而且平常也还是有些接触的。然而,最近几年来,每次见面,他把我的尊姓大名完全忘了。从眼镜后面流出来的淳朴宽厚的目光,落到我的脸上,其中饱含着疑惑的神气。我连忙说:“我是季羡林,是北京大学的。”他点头称是。但是,过了没有五分钟,他又问我:“你是谁呀!”我敬谨回答如上。在每一次会面中,尽管时间不长,这样尴尬的局面总会出现几次。我心里想:老友确是老了!
③前几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在富丽堂皇的北京图书馆的大报告厅里举行年会。我这位画家老友是敦煌学界的元老之一,获得了普遍的尊敬。按照中国现行的礼节,必须请他上主席台并且讲话。但是,这却带来了困难。像许多老年人一样,他脑袋里煞车的部件似乎老化失灵。一说话,往往像开汽车一样,煞不住车,说个不停,没完没了。会议是有时间限制的,听众的忍耐也决非无限。在这危难之际,我同他的夫人商议,由她写一个简短的发言稿,往他口袋里一塞,叮嘱他念完就算完事,不悖礼仪常规。然而他一开口讲话,稿子之事早已忘入九霄云外。看样子是打算从盘古开天辟地讲。照这样下去,讲上几千年,也讲不到今天的会。到了听众都变成了化石的时候,他也许才讲到春秋战国!我心里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忽然想到:按既定方针办。我请他的夫人上台,从他的口袋掏出了讲稿,耳语了几句。他恍然大悟,点头称是,把讲稿念完,回到原来的座位。于是一场惊险才化险为夷,皆大欢喜。
④我比这位老友小六七岁。有人赞我耳聪目明,实际上是耳欠聪,目欠明。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中滋味 ,实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是,我脑袋里的煞车部件,虽然老化,尚可使用。再加上我有点自知之明,我的新座右铭是:老年之人,煞车失灵,戒之在说。一向奉行不违,还没有碰到下不了台的窘境。在潜意识中颇有点沾沾自喜了。
⑤然而忘事糊涂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
⑥我认为,有的,而且很大。自己年纪越来越老,对于“忘”的评价却越来越高,高到了宗教信仰和哲学思辨的水平。苏东坡的词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他是把悲和欢、离和合并提。然而古人说: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深有体会之言。悲总是多于欢,离总是多于合,几乎每个人都是这样。如果造物主不赋予人类以“忘”的本领,那么,我们人类在这么多的悲和离的重压下,能够活下去吗?人生下来,既能得到一点乐趣,又必须忍受大量的痛苦,后者所占的比重要多得多。如果不能“忘”,或者没有“忘”这个本能,那么痛苦就会时时刻刻都新鲜生动,时时刻刻像初产生时那样剧烈残酷地折磨着你。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忍受下去的。然而,人能“忘”,渐渐地从剧烈到淡漠,再淡漠,再淡漠,终于只剩下一点残痕;有人,特别是诗人,甚至爱抚这一点残痕,写出了动人心魄的诗篇,这样的例子,文学史上还少吗?
⑦因此,我必须给赋予我们人类“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儿大唱赞歌。试问,世界上哪一个圣人、贤人、哲人、诗人、阔人、猛人,这人,那人,能有这样的本领呢?
⑧我还必须给“忘”大唱赞歌。试问:如果人人一点都不“忘”,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选自《怀旧集》,有删改)
17.概括“老友确是老了”的两件事。
18.找出表明文章写作思路发生明显变化的句子,并抄写在横线上。
19.品析语言。
到了听众都变成了化石的时候,他也许才讲到春秋战国!(从修辞角度)
20.简要概括第④段的内容,并说说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1.作者为什么要给“忘”大唱赞歌”?
22.结合全文探究“忘”的两层含义。
答案
C 2.A 3.C 4.A 5.B 6.C 7.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生命在“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看似矛盾, 实则充满哲理。“生命自身”是神奇和不朽的,它 能给世界以色彩和芬芳。作者将生命具体化,用浅 显的语言诠释了生命的伟大,乐观、豁达的观点给 人以无限的启迪。9.“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10.爱情给作者带来狂喜,给作者解除孤寂,令作者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11.(1)运用比喻,表明了这三种激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追寻.奋斗的原动力,在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
(2)用“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比喻“孤寂”的可怕,从反面衬托出爱情的美好,个性化的表述流露出作者对爱情的热切追求。
12.天堂指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或理想中的世界。
尘世指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爱情和知识把罗索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本文的译文,比较简洁,口语色彩较浓,这使得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感情表现得更加干脆利落.发自肺腑。或:另版译文,书面色彩较浓,句子较长,语气较为舒缓,这使得作者的思想感情仿佛是深思熟虑所得,表现得更为沉稳厚重
传统媒体对新词(或“不雅之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意思对即可)
“点赞”一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破坏了汉语的多样性。(意思对即可)
16、不设统一答案。示例:社会:①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用语的监管;②新媒体对新词要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③学校要倡导阅读经典作品。(建议合理即可)个人:①加强母语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②交流时慎用新词,不用生造的晦涩的词语。
③网络语言要传播正能量。(建议合理即可)
17.①每次见面,都反复询问“我”的姓名;②年会讲话,忘了讲稿说个不停。
18.然而,忘事糊涂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
19.运用夸张的修辞,将老友讲话没完没了无限夸大,生动形象地将老友忘事糊涂的形象呈现出来。(或: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听众比作化石,将老友的讲话比作中国历史,生动幽默地将老友讲话没完没了、忘事糊涂的形象呈现出来。)
20.“我”因忘事糊涂程 度不深而沾沾自喜。与老友的忘对比,突出了“我”的自律和欣慰;为下文“然而”的自我否定蓄势,既体现了思维的变化及波澜的设置,又实现由叙转议的巧妙衔接。
21.“忘”可以使人在悲和离的重压下活下去,使痛苦的感受减轻。“忘”剩下的残痕能让诗人写出动人心魄的诗篇。
22.①日常生活中琐碎小事的遗忘糊涂。②面对生活的苦痛,人在精神上主动忘却、主动舍弃的一种生活智慧和处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