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排查5
1.拜尔实验在黑暗中进行的原因是光照可促进生长素的产生。 ( )
2.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 )
3.在植物幼嫩的叶中色氨酸可以转变成生长素。 ( )
4.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ATP水解提供能量。 ( )
5.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在输导组织中的运输方式与其他有机物的运输相同。 ( )
6.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 ( )
7.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 ( )
8.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可得到无子番茄。 ( )
9.双子叶植物花、叶和果实的脱落过程中生长素与乙烯作用效果相反。 ( )
10.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体内激素的种类和含量是有变化的。
( )
11.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 )
12.有些植物根据昼夜长短“决定”是否开花,这是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与植物激素无关。 ( )
13.光敏色素主要吸收蓝光和红光,植物体内除了光敏色素,还有感受蓝光的受体。 ( )
14.激素通过影响细胞的基因表达,起到调节作用,激素的产生与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 ( )
15.利用温度调控促进花芽发育或抑制花芽发育等措施,可以起到提早或延迟花期的作用。 ( )
1.植物激素是指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浓度的生长素对某种植物茎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对该植物根的生长反而有抑制作用,这种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植株水平放置时,根出现向地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同激素存在着相互作用。高浓度生长素会抑制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植物细胞分裂是由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协同作用完成的。在促进细胞分裂方面,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6.小麦、玉米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种子就容易发芽。请尝试对此现象进行解释(提示:脱落酸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比植物激素效果稳定,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植物进行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枝条比较容易生根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向地生长,可以深扎根,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茎背地生长,可以将枝条伸向天空,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2阶段排查5
1.拜尔实验在黑暗中进行的原因是光照可促进生长素的产生。 (×)
提示:光照不影响生长素的产生。
2.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
提示: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扩散。
3.在植物幼嫩的叶中色氨酸可以转变成生长素。 (√)
4.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ATP水解提供能量。 (√)
5.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在输导组织中的运输方式与其他有机物的运输相同。 (√)
6.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 (×)
提示: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茎。
7.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 (√)
8.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可得到无子番茄。 (√)
9.双子叶植物花、叶和果实的脱落过程中生长素与乙烯作用效果相反。 (√)
10.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体内激素的种类和含量是有变化的。 (√)
11.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
提示: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
12.有些植物根据昼夜长短“决定”是否开花,这是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与植物激素无关。 (×)
提示:植物激素影响开花过程。
13.光敏色素主要吸收蓝光和红光,植物体内除了光敏色素,还有感受蓝光的受体。 (×)
提示: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
14.激素通过影响细胞的基因表达,起到调节作用,激素的产生与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 (√)
15.利用温度调控促进花芽发育或抑制花芽发育等措施,可以起到提早或延迟花期的作用。 (√)
1.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某浓度的生长素对某种植物茎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对该植物根的生长反而有抑制作用,这种现象说明了植物的根、茎(不同的器官)对相同浓度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一样。
3.植株水平放置时,根出现向地性的原因:由于重力作用,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根生长,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生长。
4.不同激素存在着相互作用。高浓度生长素会抑制生长,原因是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升高,反过来会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的作用。
5.植物细胞分裂是由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协同作用完成的。在促进细胞分裂方面,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核的分裂,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质的分裂。
6.小麦、玉米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种子就容易发芽。请尝试对此现象进行解释(提示:脱落酸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持续一段时间的高温可使种子中的脱落酸降解,而脱落酸能够抑制种子的萌发,雨水又为种子萌发提供了水分,因而小麦、玉米种子容易发芽。
7.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8.在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比植物激素效果稳定,推测其原因可能是植物体内缺乏降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酶。
9.在植物进行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枝条比较容易生根的原因是芽和幼叶在生长时能产生生长素,而生长素可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10.根向地生长,可以深扎根,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茎背地生长,可以将枝条伸向天空,有利于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章末综合测评(五) (第5章)
一、选择题
1.某小组利用同一种植物幼苗进行如下实验,几天后,预测幼苗的茎仍直立生长的是( )
A.Ⅰ B.Ⅰ和Ⅱ
C.Ⅱ和Ⅲ D.Ⅰ、Ⅱ和Ⅲ
A [分析题图可知,装置Ⅰ中幼苗处于暗室中,没有单侧光的刺激,因此幼苗将直立生长;装置Ⅱ的右侧上方有单侧光刺激,此时单侧光使生长素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一侧,背光一侧生长快,从而使幼苗的茎弯向光源生长;装置Ⅲ的右上方和右下方均有单侧光,因此与装置Ⅱ相同,幼苗的茎表现为弯向光源生长,A符合题意。]
2.“先春抽出黄金芽”这个诗句形容的是早春茶树发芽的美景。研究表明,外源多胺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
B.生长素主要在顶芽合成,细胞分裂素主要在侧芽合成
C.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多胺能促进侧芽发育
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
B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A正确;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主要为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B错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到达侧芽部位,引起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进而抑制侧芽的生长,而外源多胺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所以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多胺能促进侧芽发育,C正确;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D正确。]
3.(2024·河北卷)水稻在苗期会表现出顶端优势,其分蘖相当于侧枝。AUX1是参与水稻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载体蛋白之一。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UX1缺失突变体的分蘖可能增多
B.分蘖发生部位生长素浓度越高越有利于分蘖增多
C.在水稻的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进行非极性运输
D.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促进分蘖的生长,却抑制根的生长
B [AUX1缺失突变体导致生长素不能正常运输,顶端优势消失,分蘖可能增多,A正确;分蘖发生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时会对分蘖产生抑制,导致分蘖减少,B错误;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C正确;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于芽,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促进分蘖的生长,却抑制根的生长,D正确。]
4.如图是给植物施加外源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拟南芥根和茎生长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IAA浓度为b时,根不生长
B.IAA浓度大于c时,茎的生长受抑制
C.IAA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GA无此特点
D.相对于根而言,茎对IAA和GA更敏感
C [IAA浓度为b时,根能够生长,只是此时的IAA浓度不能促进根的生长,A错误;IAA浓度大于c且曲线在横轴上方时,仍然能够促进茎的生长,只是促进作用减弱,B错误;据曲线图可知,仅IAA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而GA只表现出促进生长的特点,C正确;相对于茎而言,根对IAA和GA更敏感,D错误。]
5.草莓果实的生长发育包括细胞分裂、细胞伸长、成熟、衰老四个阶段,由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阶段,细胞分裂素含量较高,促进细胞的分裂、果实生长
B.细胞伸长阶段,赤霉素含量较高,既能促进细胞伸长也能促进细胞分裂
C.成熟阶段、衰老阶段,乙烯分别促进果实的成熟和脱落
D.各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草莓的生长、发育,都表现为协同作用
D [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细胞质分裂,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核分裂,因此草莓果实在细胞分裂阶段,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含量较高,A正确;赤霉素既能促进细胞伸长也能促进细胞分裂,因此细胞伸长阶段,赤霉素含量较高,B正确;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还可以促进叶、花和果实脱落,因此在草莓果实成熟阶段和衰老阶段,乙烯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C正确;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脱落酸等激素共同控制草莓的生长、发育,其中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表现为协同作用,脱落酸、乙烯抑制植物生长,二者表现为协同作用,但是这四种激素之间不全是协同作用,D错误。]
6.油菜素内酯是一种天然植物激素,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花粉、种子、茎和叶等器官中。如图为某科研小组研究外源油菜素内酯处理海安大麦苗和江海大麦苗所得的结果(处理时间均为15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油菜素内酯的浓度
B.油菜素内酯具有提高α-淀粉酶活性的作用
C.相同油菜素内酯浓度下,海安大麦苗的α-淀粉酶活性小于江海大麦苗的
D.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处理下,江海大麦苗的α-淀粉酶活性可能相同
D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油菜素内酯的浓度和大麦的种类,A错误;由于无空白对照,不能说明油菜素内酯能提高α-淀粉酶活性,B错误;据图可知,油菜素内酯浓度在0.5~1.7mg·L-1及2.8~3.0mg·L-1时,海安大麦苗的α-淀粉酶活性大于江海大麦苗的,但油菜素内酯浓度在1.7~2.8mg·L-1时,江海大麦苗的α-淀粉酶活性大于海安大麦苗的,C错误;分析图中曲线可知,油菜素内酯浓度为2.0mg·L-1左右时,存在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处理下,江海大麦苗的α-淀粉酶活性相同的情况,D正确。]
7.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脱落酸类似物喷洒植物叶片可促进气孔的开放,提高植物的蒸腾速率
B.用赤霉素类调节剂处理拔节期高粱可降低其株高,提高植株的抗倒伏性
C.用乙烯利溶液浸泡刚采摘的香蕉可促进其发育,提高果实的产量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椴树插条可促进其生根,提高扦插的成活率
D [脱落酸可以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降低植物的蒸腾速率,A错误;赤霉素的作用可促进细胞的伸长,故用赤霉素类调节剂处理拔节期高粱可增加其株高,B错误;乙烯利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处理刚采摘的香蕉可促进其成熟,C错误;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上,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防止果实和叶片脱落、促进果实发育、获得无子果实、促进扦插枝条生根,D正确。]
8.(2024·贵州卷)矮壮素可使草莓植株矮化,提高草莓的产量。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对草莓幼苗的矮化和地上部鲜重,以及对果实总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矮壮素是从植物体提取的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
B.种植草莓时,施用矮壮素的最适浓度为400mg/L
C.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增加,矮壮素对草莓幼苗的矮化作用减弱
D.一定浓度范围内,果实总产量与幼苗地上部鲜重变化趋势相近
D [矮壮素是人工合成的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不是从植物体提取的,A错误;由图可知,施用矮壮素的最适浓度不是400mg/L,应该在200mg/L左右,因为矮壮素浓度在200mg/L左右时,地上部鲜重和果实总产量均达到最大,B错误;随矮壮素浓度增高,株高先降低后稳定,曲线并没有回升,因此矮壮素的矮化作用是先增强后稳定,或一直增强只是增强幅度减缓,而非减弱,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果实总产量与幼苗地上部鲜重的变化趋势较为相近,D正确。]
9.已知生长素类似物(NAA)与生长素具有相同的生理效应。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探索生长素类似物(NAA)对大蒜生根的影响”的实验的预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结果,下列对实验结果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自变量为生根数量
B.在此实验基础上进行探究促进根生长的最适NAA浓度时可不设蒸馏水组
C.图示结果可说明生长素对大蒜生根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
D.实验自变量为NAA浓度,不同浓度NAA对大蒜生根的促进作用不同
B [实验目的是探索生长素类似物(NAA)对大蒜生根的影响,自变量是NAA的浓度,与对照组蒸馏水相比,NAA浓度小于10-7mol·L-1时,生根数量较多,起促进作用,NAA浓度大于10-7mol·L-1时,生根数量较少,起抑制作用,位于相同纵坐标所对应的横坐标的NAA浓度可能不同,因此不同浓度NAA对大蒜生根的促进作用可能相同,A、D错误;该实验中已经能确定促进根生长的最适NAA浓度范围为10-12mol·L-1~10-8mol·L-1,只需在该浓度范围内设置更小梯度进行实验即可,不需要设蒸馏水组,B正确;图示结果可说明NAA对大蒜生根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虽然NAA与生长素具有相同的生理效应,但要得到具体结论还需以生长素为自变量进行实验,C错误。]
10.桃叶珊瑚苷(AU)是中草药中的活性物质,分别用不同浓度芸苔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赤霉素处理中草药植物杜仲的叶片,测得叶片合成的AU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与赤霉素相比,杜仲叶片对芸苔素更敏感
B.赤霉素对桃叶珊瑚苷的合成不具有抑制作用
C.设置对照组是为了排除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实验所用芸苔素和赤霉素的浓度范围可通过预实验确定
B [芸苔素的浓度远低于赤霉素的浓度,而促进效果非常明显,说明杜仲叶片对芸苔素更敏感,A正确;与对照组相比,图中3个浓度的赤霉素均具有促进作用,但不能说明其他浓度的赤霉素也都是促进作用,B错误;设置对照组是为了排除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将实验组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产生的影响是外源物质的作用,C正确;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本实验中生长调节剂的浓度范围可以通过预实验确定,D正确。]
11.科学家为研究影响莴苣种子萌发的因素(每组实验中莴苣种子数量均为100粒),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组 处理方法 一周内萌发种子数(粒)
一 黑暗处理 20
二 暗室中,以适宜强度红光处理 98
三 暗室中,以10-5mol/L的赤霉素处理 97
A.莴苣种子通过叶绿素等色素感受红光刺激
B.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需要红光提供能量
C.红光处理可能促进种子细胞内赤霉素的合成
D.赤霉素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营养
C [莴苣种子细胞中没有叶绿素,因而红光促进种子萌发的过程不是通过叶绿素起作用的,A错误;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不需要红光提供能量,其消耗的能量来自种子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B错误;二、三组实验对比,种子萌发率基本相同,据此可推测,在莴苣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红光可能促进了种子细胞内赤霉素的合成,C正确;赤霉素能够促进种子的萌发,但是不能为萌发提供营养,D错误。]
12.研究表明:根横放时,根冠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会沉降到细胞下侧,诱发内质网释放Ca2+到细胞质内,与钙调素结合,激活细胞下侧的钙泵和生长素泵,于是细胞下侧积累过多Ca2+和生长素,影响该侧细胞生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根部和茎部的生长素分布都可能受平衡石细胞的影响
B.当内质网中初始Ca2+水平较低时,根横放时其向地性程度会减小
C.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最终将重力信号转换成合成生长素的信号
D.太空微重力下,植物根部生长素仍能极性运输,但根生长失去向地性
C [题意显示,根横放时,根冠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会沉降到细胞下侧,诱发内质网释放Ca2+到细胞质内,与钙调素结合,激活细胞下侧的钙泵和生长素泵,最终影响该侧细胞生长,表现为根向地生长,而茎会表现向光生长,据此可推测,植物根部和茎部的生长素分布都可能受平衡石细胞的影响,A正确;题意显示,根横放时,根冠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会沉降到细胞下侧,诱发内质网释放Ca2+到细胞质内,与钙调素结合,激活细胞下侧的钙泵和生长素泵,于是细胞下侧积累过多Ca2+和生长素,影响该侧细胞生长,据此可推测,当内质网中初始Ca2+水平较低时,根横放时其向地性程度会减小,B正确;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最终将重力信号转换成影响生长素分布的信号,进而引起植物的向性运动,C错误;太空微重力环境下,植物根部生长素仍能极性运输,但根部的生长素不能横向运输,因而根失去向地生长特性,D正确。]
13.(2024·安徽卷)植物生命活动受植物激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的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菊花是自然条件下秋季开花的植物,遮光处理可使其延迟开花
B.玉米倒伏后,茎背地生长与重力引起近地侧生长素含量较低有关
C.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浓度比值高时能诱导根的分化
D.土壤干旱时,豌豆根部合成的脱落酸向地上运输可引起气孔关闭
D [菊花是自然条件下秋季开花的植物,是短日照植物,遮光处理可使其提前开花,A错误;玉米倒伏后,茎背地生长与重力引起近地侧生长素含量较高有关,B错误;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浓度比值高时能诱导芽的分化,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浓度比值低时能诱导根的分化,C错误;土壤干旱时,豌豆根部合成的脱落酸向地上运输可引起气孔关闭,以减少水分蒸腾,D正确。]
14.某小组研究干旱对玉米叶片内生长素和脱落酸浓度的影响,数据见图,据图分析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A.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玉米叶片内的生长素浓度减少量越来越多
B.干旱环境下,脱落酸浓度越大,生长素浓度越小,二者始终呈负相关
C.干旱对玉米叶片内生长素的影响远远大于对脱落酸的影响
D.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玉米叶片内脱落酸的浓度逐渐趋于稳定
D [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玉米叶片内的生长素浓度在第6天左右没有减少,反而增加,A错误。由图可知,干旱环境下,在1~3天时,脱落酸浓度越来越大,而生长素浓度保持相对稳定;4~5天时,脱落酸浓度降低,生长素浓度也降低,可见,脱落酸浓度和生长素浓度之间不是简单的负相关关系,B错误。脱落酸对照组和干旱组相差很大,而生长素对照组和实验组差别不大,说明干旱对玉米叶片内脱落酸的影响远远大于对生长素的影响,C错误。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玉米叶片内脱落酸的浓度趋于稳定,D正确。]
15.我国研究人员研究发现,植物逆境激素脱落酸(ABA)与促生长类激素油菜素甾醇(BRs)之间除了“相杀”,还可协同调控植物生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生理过程中,ABA和BRs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效果可能不同
B.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C.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起作用的方式和动物体内的激素相似,可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D.调控植物生长的过程中,ABA和BRs两种激素的受体不同
C [根据题意信息可知,ABA与BRs之间除了“相杀”,还可协同调控植物生长,由此可知,不同生理过程中,ABA和BRs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效果可能不同,A正确;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B正确;植物激素起作用的方式和动物体内的激素相似,都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C错误;受体具有特异性,不同植物激素的受体不同,D正确。]
16.低温是诱导某些植物开花所必需的条件。在这些植物生长初期,若给予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则可大大加快其开花进程,并可使其在当年正常结实,得到成熟的种子。下图表示低温诱导植物M开花的作用机制。根据上述信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NA甲基化引起的生物体表型变化可以遗传给后代
B.据图可知,DNA甲基化水平降低可以促进植物M开花
C.低温处理可能在转录水平上影响植物M开花基因的表达
D.图示可体现基因、激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调控植物开花
D [DNA发生甲基化后不会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但引起表型的改变,且改变的表型可以遗传给后代,说明DNA甲基化后不影响其复制而影响其转录,A、C正确;据图可知,DNA甲基化后抑制开花基因表达,DNA甲基化水平降低后对开花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减弱,因此,DNA甲基化水平降低可以促进植物M开花,B正确;图示中没有体现激素参与调控植物开花,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7.(10分)将培养在琼脂培养基上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四个暗箱中一段时间(如下图),其中乙和丁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能射入,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__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茎的生长与光的关系。
(2)选择__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茎和根的生长与重力的关系。
(3)装置丁中的蚕豆幼苗的茎尖生长情况是______________。如将丁的幼苗放在匀速旋转器上,茎尖生长情况是__________。
(4)如图所示的白杨树的主干上端,A、B、C、D分别为生长正常的侧芽。
①这些侧芽发育成枝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
②生长素主要由____________处产生,以____________的方式到达侧芽并积累在侧芽处,在缺氧条件下,其运输的速度____________(填“减慢”或“加快”)。
③如果剪去顶芽,则____________芽将首先发育成枝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实验目的是了解蚕豆茎的生长与光的关系,因此自变量是光的有无,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因此选择丙、丁两个装置进行实验。(2)实验目的是了解蚕豆茎和根的生长与重力的关系,自变量是重力的方向,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因此选择甲、丙两个装置进行实验。(3)装置丁中的蚕豆幼苗的茎尖受到右侧单侧光的刺激,在单侧光的作用下,生长素由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导致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背光侧生长速度快于向光侧,因此幼苗茎尖生长情况是向右弯曲生长。如将丁的幼苗放在匀速旋转器上,相当于植物受光照均匀,生长素均匀分布,植物将直立生长。(4)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会积累在靠近顶芽的侧芽处,越靠近顶芽,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因此这些侧芽发育成枝的顺序依次为D、C、B、A。②生长素主要由顶芽处产生,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到达侧芽并积累在侧芽处,该过程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因此在缺氧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较少,生长素运输的速度减慢。③A芽受到抑制是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大量积累在A芽处,抑制其发育成枝条,如果剪去顶芽,A处生长素浓度降低,顶端优势被解除,A芽将首先发育成枝条。
[答案] (每空1分,共10分)(1)丙、丁 (2)甲、丙 (3)向右弯曲生长 直立生长 (4)①D、C、B、A ②顶芽 主动运输 减慢 ③A A处生长素浓度降低,顶端优势被解除
18.(10分)下图1为某课外活动小组为研究赤霉素(GA)和生长素(IAA)对玉米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图2为横置根部生长素分布和生长素作用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IAA和GA都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______的分子,能够调节细胞的代谢。
(2)图1中“?”的处理方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设置该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每组至少重复三次,并将结果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3)图1中信息显示,GA和IAA对玉米胚芽鞘的生长都表现出________作用,B组中起这种作用最为显著的处理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GA单独处理的两组中,A组的效果更为明显,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玉米胚芽鞘中自身的IAA含量较________(填“高”或“低”)。
(4)图2显示根部B侧生长素作用为________,对应浓度为________(用图2中字母表示)。
(5)若图2曲线为胚芽鞘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E,则背光侧对应生长素浓度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IAA和GA都是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能够调节细胞的代谢。(2)分析题图可知,图1中“?”的处理方式应是加等量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实验时,为减少实验的误差,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每组至少重复三次,并将结果取平均值。(3)分析图1可知,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A和IAA对玉米胚芽鞘的生长都表现出促进作用,B组中IAA+GA促进作用最为显著。A组将胚芽鞘培养至第1天,B组将胚芽鞘培养至第8天,GA单独处理的两组中,A组的效果更为明显,且与IAA+GA共同作用的那一组相差不大,推测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玉米胚芽鞘中自身的IAA含量较高。(4)图2显示由于受重力影响,根部B侧生长素浓度高于A侧,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B侧生长素作用为抑制,对应浓度为D。(5)若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E,则背光侧对应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E、小于B。
[答案] (每空1分,共10分)(1)信息 (2)加等量蒸馏水 作为空白对照 实验的误差 (3)促进 IAA+GA 高 (4)抑制 D (5)大于E、小于B
19.(11分)(2024·江西卷)当某品种菠萝蜜成熟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呼吸速率迅速上升,再迅速下降的现象。研究人员以新采摘的该菠萝蜜为实验材料,测定了常温有氧储藏条件下果实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变化趋势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菠萝蜜在储藏期间,细胞呼吸的耗氧场所是线粒体的__________,其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________,另一部分以________的形式散失。
(2)据图可知,菠萝蜜在储藏初期会释放少量乙烯,随后有大量乙烯生成,这体现了乙烯产生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
(3)据图推测,菠萝蜜在储藏5天内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为证实上述推测,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假设菠萝蜜中的可溶性糖均为葡萄糖,现有充足的新采摘菠萝蜜、仪器设备(如比色仪,可用于定量分析溶液中物质的浓度)、玻璃器皿和试剂(如DNS试剂,该试剂能够和葡萄糖在沸水浴中加热产生棕红色的可溶性物质)等。简要描述实验过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别制作匀浆,取等量匀浆液;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分别在沸水浴中加热;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发现,新采摘的菠萝蜜在储藏过程中释放的乙烯能调控果实的呼吸速率上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菠萝蜜在储藏期间,细胞呼吸的耗氧场所是线粒体的内膜,即消耗氧气的阶段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其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其中转移到ATP中的能量可以用于耗能的生命活动。(2)据图可知,菠萝蜜在储藏初期会释放少量乙烯,随后有大量乙烯生成,进而加速了果实的成熟,这体现了乙烯产生的调节方式为正反馈调节。(3)图中显示,菠萝蜜在储藏5天内呼吸速率迅速上升而后下降,同时乙烯的产生量也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据此推测,该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趋势是先上升后下降。为证实上述推测,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假设菠萝蜜中的可溶性糖均为葡萄糖,现有充足的新采摘菠萝蜜、仪器设备(如比色仪,可用于定量分析溶液中物质的浓度)、玻璃器皿和试剂(如DNS试剂,该试剂能够和葡萄糖在沸水浴中加热产生棕红色的可溶性物质)等,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测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利用的原理是颜色反应,颜色的深浅代表葡萄糖含量的多少,据此简要描述实验过程:①分组编号,将采摘后分别放置0、1、2、3、4、5天的菠萝蜜分成6组,编号为①②③④⑤⑥,实验中保证采摘后用于实验的菠萝蜜生长状态一致;②分别取等量的6组菠萝蜜制作匀浆,取等量(1毫升)匀浆液分别置于6支干净的试管中;③在6支试管中分别添加等量的DNS试剂,混匀;④分别在沸水浴中加热;⑤在加热的过程中,使用比色仪分别测定各组试管中棕红色可溶性物质的浓度,记录并分析。(4)图中呼吸速率与乙烯释放速率变化趋势相同,且呼吸速率正好比乙烯释放速率的变化滞后一天,其原因是乙烯增加了可溶性糖的含量从而导致呼吸速率上升。
[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1分)(1)内膜 ATP 热能 (2)正反馈调节 (3)先上升后下降 ①将采摘后分别放置0、1、2、3、4、5天的菠萝蜜分成6组,编号为①②③④⑤⑥ ③在6支试管中分别添加等量的DNS试剂,混匀 ⑤在加热的过程中,使用比色仪分别测定各组试管中棕红色可溶性物质的浓度,记录并分析(2分) (4)乙烯增加了可溶性糖的含量从而导致呼吸速率上升(2分)
20.(10分)福建青冈属于福建省三级濒危保护植物,扦插是繁殖福建青冈的有效方法。科研人员用不同浓度的α-萘乙酸(NAA)浸泡福建青冈插条1小时后进行扦插,40天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NAA是一种生长素类调节剂,生长素在植物细胞内由________转化而来。科研人员选取了若干生长健壮的当年生福建青冈枝条,且保证每个枝条均保留相同数目的芽,选择上述实验材料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2)扦插前用NAA浸泡福建青冈插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调节剂处理插条的方法有很多,比较简便的是浸泡法和________,浸泡法处理时最好选择环境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
(3)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图示结果为预实验结果,则后续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NAA浓度的升高,福建青冈插条的平均根长呈现__________的变化趋势。
[解析] (1)生长素在植物细胞内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选取若干生长健壮的当年生福建青冈枝条且保证每个插条均保留相同数目的芽,意义是①生长健壮的当年生枝条容易生根,②保留相同数目的芽可以排除内源激素含量的不同带来的影响,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生长素类调节剂可以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扦插前用NAA浸泡福建青冈插条的目的是促进插条生根,提高扦插的成活率。用调节剂处理插条的方法有很多,比较简便的是浸泡法和沾蘸法。浸泡法处理时最好选择环境条件为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因为遮阴可以减少插条的水分蒸发,空气湿度高有利于保持插条的水分,为插条生根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3)在正式实验前要先做一个预实验,一方面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比如确定大致的浓度范围等;另一方面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避免在正式实验中因设计不合理而浪费时间和资源。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NAA浓度的升高,福建青冈插条的平均根长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若要进一步探究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可在50~150mg/L范围内缩小浓度梯度,重复实验过程。
[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1)色氨酸 生长健壮的当年生枝条容易生根,保留相同数目的芽可排除内源激素的影响(2分) (2)促进插条生根,提高扦插的成活率 沾蘸法 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 (3)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2分) 在50~150mg/L范围内缩小浓度梯度重复实验过程 先增大后减小
21.(11分)苜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当今世界上分布最广、栽培面积最大的牧草。苜蓿的秋眠性(寒冷条件下,某些品种会通过休眠来降低代谢强度,减缓生长速率,以度过逆境)是决定其合理引种和选择栽培地的重要指标。科研人员以苜蓿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1)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种,从中分别选择相同数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苜蓿植株移植于花盆中。实验设8h/d、12h/d和16h/d光照处理,每个处理重复6组,共________组,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处理35d后测定相关指标。
(2)测定各组植株的株高,结果如表所示。
平均株高/cm 光照时间/(h/d)
8 12 16
甲 4 52 89
乙 28 53 91
丙 50 53 91
从表中数据可知,________h/d日照条件适宜苜蓿生长;野外生长时,短日照往往伴随寒冷等不利条件,其中________品种最可能存活下来。
(3)测定各组植株光敏色素含量和不同激素的比值,结果如图1、图2所示。
①植物体中IAA和GA(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细胞伸长,ABA(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细胞分裂。在一定范围内,图2中IAA/ABA、GA/ABA的值较大时会________植物生长。
②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推测,某些品种的苜蓿可以在短日照寒冷条件下生存的原因是光照作为信号被光敏色素捕捉,使光敏色素含量________,并影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使代谢强度________。
(4)上述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苜蓿的合理引种与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解析] (1)由于本实验的自变量只有两个:不同品种的苜蓿和每天光照处理时间,所以苜蓿植株是无关变量,为了不影响实验结果,应选择状态良好、长势等相同的苜蓿植株,实验共6×3×3=54组。(2)从表中数据可知,光照时间为16h/d时苜蓿平均株高最高,最适宜其生长;根据题干信息“寒冷条件下,某些品种会通过休眠来降低代谢强度,减缓生长速率,以度过逆境”可知,短日照下平均株高越低,植株越容易度过不利环境,所以甲品种最可能存活下来。(3)①植物体中IAA和GA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ABA(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根据表中的数据,日照时间为16h/d时苜蓿平均株高最高,再结合图2中IAA/ABA、GA/ABA的值较大时对应的日照时间也为16h/d,由此说明IAA/ABA、GA/ABA的值较大时会促进植株生长。②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推测,某些品种的苜蓿可以在短日照寒冷条件下生存的原因是光照作为信号被光敏色素捕捉,使光敏色素含量增加,并影响了IAA/ABA、GA/ABA的值,进而使代谢强度降低。(4)上述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光照时间对三个不同品种苜蓿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为苜蓿的合理引种与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答案] (每空1分,共11分)(1)状态良好、长势等相同 54 (2)16 甲 (3)①促进 抑制 促进 ②增加 IAA/ABA、GA/ABA的值 降低 (4)光照时间对三个不同品种苜蓿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
19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