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9) 激素的发现和激素研究的实例(含答案)--高中人教版生物学选必1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9) 激素的发现和激素研究的实例(含答案)--高中人教版生物学选必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06 14:37:46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9) 激素的发现和激素研究的实例
(本套共9小题,共35分。第1~8小题,每小题3分;第9小题11分。)
题组一 激素的发现
1.下列是促胰液素发现过程中的一些实验操作。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静脉血液→“?”;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A.该实验的现象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②中“?”应为“胰腺不分泌胰液”
B.①与②对比说明胰腺分泌胰液是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C.①与③之间的自变量是有无神经,两组对比说明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不受神经调节
D.斯他林和贝利斯设计了“小肠黏膜+稀盐酸→研磨→制成提取液→静脉”的实验方案
2.1902年,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大胆地作出假设,最终发现了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液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小肠黏膜提取液静脉―→促进胰腺分泌②
A.①表示稀盐酸,其作用是促进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
B.注入静脉的提取液中起作用的化学物质是促胰液素
C.②表示胰液,胰液中含有胰岛素
D.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调节
3.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了促胰液素,胰液的分泌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物质A是神经递质,物质B可在消化道发挥作用
B.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可避免神经调节的干扰
C.稀盐酸的作用是促进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
D.上图说明胰液的分泌存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4.胰导管细胞是胰腺中的外分泌细胞,其分泌胰液的同时也分泌和H+。研究发现,狗听到饲养员脚步声时,胰导管细胞分泌胰液等的水平会提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导管细胞分泌H+有利于维持细胞内pH的稳定
B.狗听到饲养员脚步声时胰腺分泌胰液的作用是准备消化过程
C.完全剪断支配小肠的神经,狗听到饲养员脚步声时胰腺仍然会分泌胰液
D.狗听到饲养员脚步声时胰腺分泌胰液是以促胰液素的作用为基础学习建立的
题组二 研究激素的方法
5.胰腺组织上有一些聚集成岛状的细胞堆,称为“胰岛”,以下是人类在探索胰岛素过程的经典实验:①切除胰腺的狗患上与人的糖尿病类似的疾病;②将胰腺提取物注射给由胰腺受损诱发的糖尿病狗或糖尿病患者,但效果甚微;③结扎胰管或因胆结石阻塞胰管都会引起胰腺腺泡萎缩,但机体不会得糖尿病;④结扎狗的胰管,使狗的胰腺腺泡萎缩,再用萎缩的胰腺提取液来治疗糖尿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①说明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胰腺有关
B.实验②③说明糖尿病的产生可能与胰岛有直接关联
C.实验④最好分离出胰岛再进行物质提取
D.根据以上实验即能确定胰岛素可以治疗糖尿病
6.有实验者先将公鸡去势(切除睾丸),发现其雄性特征明显消失。再将其他公鸡的睾丸植入去势公鸡的腹腔(并没有与神经连接),发现公鸡的特征又逐步恢复。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本实验中用到了“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B.本实验对照组的设置最好是做手术,但不切除睾丸
C.摘除睾丸后雄性性征消失,据此可初步确定睾丸的功能
D.本实验证明睾丸向血液释放雄激素,雄激素能维持雄性性征
7.胰腺能分泌胰液,胰液通过导管注入小肠,其中的酶用来消化食物,如图是胰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分泌,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B.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证明了机制2,同时否定了机制1
C.若切断迷走神经后胰液分泌量显著减少,则可证明机制1的存在
D.若切断通往小肠的神经后,肠道内的盐酸仍能引起胰液分泌,则可证明机制2的存在
8.胰腺是人体内重要的消化腺,其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胰蛋白酶等消化酶,胰液通过十二指肠进入小肠,参与食物的消化。如图是胰液分泌的部分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迷走神经属于躯体运动神经,可控制胰腺的分泌活动
B.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消化道参与食物的消化
C.图中促胰液素的作用体现了细胞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流
D.由图可以看出胰腺分泌胰液受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双重作用
9.(11分)如图表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稀盐酸刺激________,从而使小肠黏膜分泌________,再经________运输至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表明机体通过________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2)图示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机体还可通过____________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3)研究者又进一步研究刺激迷走神经、注射不同剂量促胰液素对胰液分泌量的效应,结果如表。
刺激迷 走神经 注射促 胰液素 刺激迷走神经同时注射促胰液素
时间/剂量 3 min 1 mg 3 min和1 mg
胰液分泌量 (滴/15 min) 8 11 43
时间/剂量 3 min 2 mg 3 min和2 mg
胰液分泌量 (滴/15 min) 8 37 88
时间/剂量 3 min 3 mg 3 min和3 mg
胰液分泌量 (滴/15 min) 8 62 120
由表中数据可知,单独刺激迷走神经或单独注射促胰液素与二者同时作用相比,______________对胰腺分泌胰液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4 / 4课时分层作业(9)
1 2 3 4 5 6 7 8
D C A D D D B A
9.(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1分)(1)小肠(或小肠黏膜)(1分) 促胰液素(1分) 血液(1分) 激素调节 (2)传出神经(或迷走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胰腺 神经调节 (3)二者同时作用
1.D [该实验现象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胰液属于消化液,故不能通过抽取血样的方法检测胰液是否分泌,A错误;结合题干分析可知,①与②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其结果说明稀盐酸是通过小肠肠腔起作用的,不能直接起作用,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不是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B错误;①与③之间的自变量是有无神经,结果均能分泌胰液,说明胰液分泌可以不在神经调节下进行,但不能说明胰液分泌过程不受神经调节,C错误;斯他林和贝利斯在验证其假设时,设计了“小肠黏膜+稀盐酸→研磨→制成提取液→静脉”的方案,D正确。]
2.C [①表示稀盐酸,其作用是促进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A正确;注入静脉的提取液中起作用的物质是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促胰液素,B正确;②表示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酶,不含胰岛素,C错误;该实验可以说明胰液的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促胰液素)调节,D正确。]
3.A [迷走神经释放的物质A为神经递质,小肠黏膜分泌的物质B是促胰液素,促胰液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胰腺细胞,因此物质B作用的场所不是消化道,A错误;斯他林和贝利斯将稀盐酸加入黏膜磨碎,并制成提取液,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此过程完全排除了神经调节的影响,B正确;稀盐酸的作用是促进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促胰液素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C正确;图示迷走神经参与的是神经调节,物质B是促胰液素,参与的是激素调节,因此题图说明胰液的分泌存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D正确。]
4.D [胰导管细胞分泌H+有利于维持细胞内pH的稳定,避免细胞内pH过低,A正确;狗听到饲养员脚步声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为条件反射,其作用是为消化做准备,B正确;完全剪断支配小肠的神经,狗听到饲养员脚步声时胰腺仍然会分泌胰液,C正确;狗听到饲养员脚步声时胰腺分泌胰液是以食物刺激起作用为基础学习建立的,D错误。]
5.D [①切除胰腺的狗患上与人的糖尿病类似的疾病,说明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胰腺有关,A正确。②将胰腺提取物注射给由胰腺受损诱发的糖尿病狗或糖尿病患者,但效果甚微,说明相关物质可能被分解;③结扎胰管或因胆结石阻塞胰管都会引起胰腺腺泡萎缩,但胰岛保持良好,机体不会得糖尿病,因此糖尿病的产生可能与胰岛有直接关联,B正确。治疗糖尿病的物质是胰岛产生的,因此④最好分离出胰岛再进行物质提取,C正确。根据题述实验只能确定胰岛产生的物质可以治疗糖尿病,但不能确定一定是胰岛素治疗糖尿病,D错误。]
6.D [本实验仅能说明睾丸可能向血液释放某种化学物质,该物质能维持雄性性征,但不能证明该物质是雄激素,D错误。]
7.B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A正确;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证明了机制2的存在,但并没有否定机制1的存在,B错误;若切断迷走神经后胰液分泌量显著减少,证明机制1在促进胰液分泌中起作用,可证明机制1的存在,C正确;若切断通往小肠的神经后,肠道内的盐酸仍能引起胰液分泌,则可证明存在化学物质的调节,即机制2的存在,D正确。]
8.A [迷走神经属于内脏运动神经,可控制胰腺的分泌活动,A错误。]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