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13)
1 2 3 4 5 6 7 8 9
D C B C C C D A C
10.(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3分)(1)自主(1分) 甲状腺 肾上腺 毛细血管舒张 (2)①判断模型是否构建成功 ②适量食用花椒和辣椒 ③研究花椒麻素和辣椒素对雄性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
1.D [肾上腺的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分泌活动受神经的直接支配,故恐惧、严重焦虑和紧张等情况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A正确; 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使人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这过程属于体液调节,B正确;当恐惧因素消除后,心率一般不会马上恢复至安静水平,原因是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相对较长,C正确;在人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D错误。]
2.D [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激素调节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也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A正确。激素调节受神经调节的控制,故内分泌腺可作为反射弧上的效应器;激素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故神经元也可成为某些激素作用的对象,如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正确。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故神经调节信息的传导途径是反射弧,结合分析可知,激素传送的方式主要靠血液循环,C正确。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D错误。]
3.D [人体细胞中CO2是通过有氧呼吸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A正确;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B正确;血液中的CO2(属于体液中的化学物质)浓度升高会刺激呼吸中枢(含有神经中枢),导致呼吸加快,该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正确;题述过程中调节呼吸的反射弧是外周化学感受器→传入神经→呼吸中枢→传出神经→呼吸肌,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呼吸肌,D错误。]
4.A [健康人将左、右手分别放在冷水和温水中一段时间,然后同时将两只手浸入同一盆凉水中,由于温差的不同,左手皮肤中的热觉感受器兴奋,而右手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会兴奋,因而经过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的作用后,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感觉不同,A正确。]
5.A [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冷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A正确;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物质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B错误;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交感神经可支配血管,使其收缩,血流量减少,减少机体散热,C错误;寒冷条件下,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D错误。]
6.A [代谢产热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在安静状态下,人体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运动时,骨骼肌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A正确。炎热环境中,皮肤中热觉感受器兴奋,该兴奋传递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B错误。持续高烧不退的过程中,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错误。在寒冷环境中可通过骨骼肌战栗增加产热,属于非条件反射活动,D错误。]
7.D [a时刻,室内温度升高,皮肤血管舒张,A错误;在ab段,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人体主要通过皮肤散热来维持人的体温稳定,人体内酶的活性与bc段相同,B、C错误;bc段,环境温度由较高温度变为较低温度,此时通过调节使产热增加,即人体内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D正确。]
8.C [无蹼壁虎的体温回归线与等温线相交在29.5 ℃左右,在此温度区域,壁虎体热与环境热能交换趋于平衡,说明无蹼壁虎生理上最适的环境温度可能在29.5 ℃左右,A正确;据图分析可知,当环境温度在35 ℃时,无蹼壁虎体温在34 ℃左右,低于环境温度,B正确;将无蹼壁虎由低温环境置于高温环境后,应让其适应一段时间后再对其进行体温检测,C错误;无蹼壁虎在20 ℃时的体温高于10 ℃时的体温,故将无蹼壁虎由20 ℃置于10 ℃环境温度下,短时间内其散热量大于产热量,D正确。]
9.D [持续高烧39 ℃过程中,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错误;退烧后下丘脑仍具有调节功能,据此推测布洛芬具有抑制下丘脑活性的功效,加快散热的速度,从而起到降温的作用,B错误;发高烧时由自主神经控制皮肤的血管收缩,属于体温的生理性调节,C错误;发烧体温上升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两者可以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故肝代谢产热增加,D正确。]
2 / 2课时分层作业(13)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和体温的调节
(本套共10小题,共40分。第1~9小题,每小题3分;第10小题13分。)
题组一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
1.当你在野外草地上玩耍时,旁边草丛中突然窜出一条蛇,于是你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当你确认安全后,心跳、呼吸会慢慢恢复。关于这一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A.在紧张恐惧时,人体肾上腺素在短时间内分泌增加,这一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B.肾上腺素随体液运输作用于人体,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快等,这一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C.当恐惧消除后,心率一般不会马上恢复至安静水平,原因是体液调节反应时间较长
D.在人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体液调节起主导作用
2.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在整体上起主导作用,激素调节也会显著的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B.内分泌腺可作为反射弧上的效应器,神经元也可成为某些激素作用的对象
C.神经调节信息的传导途径是反射弧,激素传送的方式主要靠血液循环
D.每个反射弧都有特定的效应器,每种激素都只作用于一种特定的靶细胞
3.人在安静状态下,血液中一定浓度的CO2对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是必要的。剧烈运动后,血液中CO2浓度升高,经如图所示的调节过程使CO2加速排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中CO2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
B.此调节过程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
C.CO2浓度升高时导致呼吸加快,其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D.CO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调节呼吸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呼吸肌
题组二 体温的调节
4.冬天时,健康人将左、右手分别放在冷水和温水中一段时间,然后同时将两只手浸入同一盆凉水中,结果感觉到左手热、右手凉,形成不同感觉的原因是( )
A.皮肤感受器不同
B.传出神经不同
C.体温调节中枢不同
D.效应器不同
5.(2024·浙江1月卷)某快递小哥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勇救落水者时,体内会发生系列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冷觉感受器兴奋,大脑皮层产生冷觉
B.物质代谢减慢,产热量减少
C.皮肤血管舒张,散热量减少
D.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减慢
6.冬天,同学们从温暖的教室里出来到操场上跑操,由于教室内外温差很大,机体需经过一系列调节活动才能维持体温平衡。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安静状态下,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和脑,运动时主要靠骨骼肌产热
B.炎热环境中,皮肤中冷觉感受器兴奋,该兴奋传递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C.某人因感冒持续高烧不退的过程中,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在寒冷环境中可通过骨骼肌战栗增加产热,此为条件反射
7.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量,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 ℃突升至40 ℃;在b时刻,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后,皮肤血管收缩
B.在ab段,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
C.在ab段,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高
D.在bc段,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
8.无蹼壁虎是我国华北地区最常见的一种壁虎科动物,科研人员欲在实验温度条件下探究无蹼壁虎的体温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研究得出无蹼壁虎的体温回归线与等温线相交在29.5 ℃左右(A点),在此温度区域,壁虎体热与环境热能交换趋于平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无蹼壁虎生理上最适的环境温度可能在29.5 ℃左右
B.若将无蹼壁虎置于35 ℃环境下,其体温将低于环境温度
C.将无蹼壁虎由低温环境置于高温环境后,应立即对其进行体温检测
D.将无蹼壁虎由20 ℃置于10 ℃环境温度下,短时间内其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9.药物布洛芬通过作用于下丘脑,加快机体散热速度,起到降温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持续高烧39 ℃过程中,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人明显感觉寒冷
B.布洛芬使下丘脑失去体温调节功能,体温恢复正常
C.发高烧时由躯体运动神经控制皮肤的血管收缩,属于体温的生理性调节
D.发烧体温上升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肝代谢产热增加
10.(13分)近年以来,我国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持续升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一些吃辣地区的肥胖、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患病率明显低于少吃辣地区。回答下列问题:
(1)人在吃辣时,会出现面部发红、出汗增多、身体发热等现象。其调节过程如下:相应感受器产生兴奋,该兴奋传递至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通过________神经系统的调节促进________和________等腺体的分泌,最终使______________,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
(2)花椒麻素是花椒的主要成分,辣椒素是辣椒的主要成分。为研究花椒麻素和辣椒素对血脂的调节作用,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把40只雌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5组,每组均以基础饲料喂养28天,并作不同灌胃处理,实验结果如下,据此回答问题。
组别 灌胃处理 血脂浓度(mmol/L)
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Ⅰ 2 mL生理盐水/天 1.29 0.35
Ⅱ 2 mL脂肪乳剂/天 1.56 0.46
Ⅲ 2 mL脂肪乳剂、花椒麻素/天 1.38 0.40
Ⅳ 2 mL脂肪乳剂、花椒麻素、辣椒素/天 1.22 0.37
Ⅴ 2 mL脂肪乳剂、辣椒素/天 1.33 0.38
注:脂肪乳剂是临床的常见用药,2 mL/天(连续28天)会导致高血脂。
①与Ⅰ组相比,设置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基于本研究的结果,可建议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以缓解脂代谢紊乱,保护心血管健康。
③有人认为该实验不能充分说明花椒麻素和辣椒素对该种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根据所给的信息,拟定进一步探究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