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2)
1 2 3 4 5 6 7 8
C D B D D C D C
9.(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1分)(1)② 淋巴 蛋白质 (2)④ 组织液 (3)神经—体液—免疫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4)肝糖原 < (5)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分)
1.C [本实验使用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A错误;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盐酸的滴数和时间,B错误;在实验开始时都应预先测量pH,获得实验前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pH作比较,C正确;本实验还应补充设计加入NaOH的实验,以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用哺乳动物的血浆与缓冲液作对照,以证明血浆中存在类似于缓冲液中的缓冲物质,D错误。]
2.D [血浆蛋白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引起肺水肿,A错误;病理性溶血使红细胞破裂后,导致血红蛋白进入血浆中,血浆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会偏高,B错误;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血浆中物质的含量存在差异,C错误;若化验结果显示血浆中各成分含量正常,则该人也可能会患病,如可能会患有遗传病等,D正确。]
3.B [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其pH在7.35~7.45 之间,不是恒定不变的,A错误;碱中毒可能会引起机体组织、器官功能紊乱,B正确;碱中毒患者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组成成分都可能改变,C错误;因肺部疾病而出现呼吸不畅的患者,体内多余的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可能出现酸中毒,D错误。]
4.D [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大多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A正确;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内环境失衡可能会引起相应的疾病,如体温过高会影响酶的催化功能,造成消化不良和代谢紊乱等,B正确;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因此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正确;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不是内环境,D错误。]
5.D [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热射病的发生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稳态,机体的调节能力有限,A、C正确;人体内酶的活性的最适温度为37 ℃左右,热射病患者细胞内酶的活性改变,细胞代谢紊乱,B正确;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劳力性热射病患者的恢复需要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活动,D错误。]
6.C [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因此乳酸积累不会使血浆pH显著下降,A错误;“已知肌细胞生成的乳酸可被肝转化为葡萄糖再度利用”,因此乳酸转化为葡萄糖主要发生在肝细胞内,B错误;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血浆中水分进入组织液增加,导致组织水肿,因此踝关节处的组织水肿与血浆蛋白渗入组织液有关,C正确;体温升高,说明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并非机体对内环境稳态失去了调节作用,D错误。]
7.D [观察图示,动脉血氧分压从60 mmHg降至20 mmHg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迅速增加,吸入的氧气增多,以增加组织供氧,A正确;高原上缺乏氧气,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动脉血氧分压会降低,肺泡通气量会快速增加,过度通气排出CO2,使血液中CO2含量降低,B正确;在缺氧条件下,人体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并释放能量,C正确;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pH的稳定,D错误。]
8.C [患病初期,患者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可能导致内环境中无机盐含量上升,A正确;疾病中后期,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含量下降,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增大,血浆中的水分进入组织液增加,组织水肿程度加重,B正确;患者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会影响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因此组织细胞内液渗透压会出现波动,其实在正常情况下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也不是保持不变,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C错误;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链球菌的感染程度超过患者调节能力会导致患者内环境稳态失调,D正确。]
1 / 2课时分层作业(2) 内环境的稳态
(本套共9小题,共35分。第1~8小题,每小题3分;第9小题11分。)
题组一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为探究哺乳动物血浆中是否存在缓冲物质,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取3个烧杯,分别加入10 mL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并标号为甲、乙、丙,取3支pH计放入甲、乙、丙3个烧杯中实时监测pH的变化。每隔10 s向3个烧杯中滴加一滴盐酸,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设计遵循了对照原则,甲、乙、丙三组相互对照
B.实验需严格控制自变量,即盐酸的浓度和滴数
C.在实验开始时都应预先测量pH,以便与实验后溶液pH作比较
D.实验充分证明血浆内有缓冲物质,能维持pH稳定
2.抽取血液进行化验是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红蛋白渗出导致血浆渗透压上升引起肺水肿
B.若患者出现病理性溶血,血浆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会偏低
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不会导致血浆中物质的含量存在差异
D.若化验结果显示血浆中各成分含量正常,则该人也可能会患病
3.当酸性物质清除过多或碱性物质积聚过多而使H+浓度降低时,人体会发生碱中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条件下机体的pH保持7.35不变
B.碱中毒可能会引起机体组织、器官功能紊乱
C.碱中毒患者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改变而组成成分不变
D.因肺部疾病而出现呼吸不畅的患者可能出现碱中毒
题组二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及其意义
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B.内环境失衡可能会影响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C.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D.内环境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其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5.热射病是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迅速升高而引起的重症中暑。在高温、高湿或强烈的太阳照射环境下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可导致劳力性热射病;年老、体弱、有慢性疾病患者持续数日处于高温和通风不良环境中,可导致非劳力性热射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热射病的发生说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B.热射病患者体内多数酶的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紊乱
C.热射病的发生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稳态
D.劳力性热射病患者的恢复不需要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活动
6.某同学参加足球友谊赛,在比赛的最后阶段不慎扭伤踝关节,赛后出现了全身酸痛、踝关节红肿、体温升高等症状。已知肌细胞生成的乳酸可被肝转化为葡萄糖再度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乳酸积累会使血浆pH显著下降导致全身酸痛
B.乳酸转化为葡萄糖主要发生在血浆和组织液中
C.踝关节处的组织水肿与血浆蛋白渗入组织液有关
D.体温升高说明机体对内环境稳态失去了调节作用
7.缺氧是指组织氧供应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通气量(基本通气量为1)之间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动脉血氧分压从60 mmHg降至20 mmHg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以增加组织供氧
B.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过度通气可使血液中CO2含量降低
C.缺氧时,人体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
D.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pH的稳定
8.某人因感染链球菌而患急性肾小球肾炎。患病初期由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液离子浓度降低,出现尿量减少等症状,患病中后期,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含量下降,出现肾炎性全身水肿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患病初期,患者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可能导致内环境中无机盐含量上升
B.组织水肿程度加重的原因可能是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
C.患者调节内环境稳态过程中,其组织细胞内液渗透压保持不变
D.链球菌的感染程度超过患者的调节能力会导致患者内环境稳态失调
9.(11分)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的液体是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③中悬浮着大量的________细胞。①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________的含量有关。
(2)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甲中[ ]________增多。
(3)人体内环境稳态指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这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但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也可能导致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甲中②为肝细胞:则正常人体中,饭后1小时左右,②中大量合成的物质是________,饭后6小时,①处的葡萄糖浓度________(填“>”“<”或“=”)⑤处。
(5)图乙表明内环境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