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6)
1 2 3 4 5 6 7
C C C D B D D
8.(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4分)(1)压力感受器→传入神经→延髓心血管中枢→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心脏和血管 (2)神经冲动(或电信号) 突触 (3)减弱 (4)支配心脏A的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随灌流液在一定时间后到达心脏B,使心脏B跳动变慢(3分) (3分)
1.C [突触小泡包裹着神经递质运动到突触前膜,突触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该方式为胞吐,A正确;图中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引起Na+通道打开,Na+内流使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兴奋,B正确,C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从而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随后,神经递质会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D正确。]
2.C [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是以突触小泡为单位释放到突触间隙,有利于短时间内大量释放,进而引发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C正确,A、B、D错误。]
3.C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图甲中乙酰胆碱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特异性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膜外电位由正变负,A错误;图乙中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的受体与氯离子通道蛋白作用不同,受体与甘氨酸结合,使氯离子通道打开,Cl-内流,B错误;正常生理条件下,乙酰胆碱作为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清除,C正确;图乙所示过程引起Cl-内流,效应是使突触后膜产生抑制,D错误。]
4.D [可卡因是通过防止多巴胺回流使多巴胺持续作用,结合题图可知,可卡因作用于突触前膜的转运蛋白,使多巴胺停留在突触间隙,多巴胺是兴奋性递质,持续与受体结合,从而使人感到持续兴奋,A正确;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与受体蛋白结合,使突触后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使得后一个神经元兴奋, B正确;多巴胺通过胞吐运输,可以短时间内集中释放,从而加快多巴胺与受体蛋白结合的速率,缩小信号传输时间,使神经调节快速进行,C正确;毒品可卡因可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从而使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导致多巴胺持续的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然后机体能通过减少受体蛋白数量来缓解毒品刺激,导致突触后膜对神经递质的敏感性降低,从而使人对毒品上瘾,D错误。]
5.B [DAT是一个双向载体,它的重要作用是将突触间隙的多巴胺重新摄入突触前膜的细胞质,冰毒与DAT结合能够抑制突触间隙内多巴胺的重新摄入,A正确;神经递质通过扩散的方式在突触间隙中移动,该过程不消耗ATP,B错误;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引起突触后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C正确;该生理效应会造成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减弱,造成毒品成瘾依赖,D正确。]
6.D [触觉神经元兴奋时,会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抑制性神经元,抑制性神经元兴奋,在抑制性神经元上可记录到动作电位,A正确。离子通道进行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故正常和患带状疱疹时,Cl-经Cl-通道的运输方式均为协助扩散,B正确。GABA作用于痛觉神经元引起Cl-通道开放,Cl-内流,此时GABA作用的效果是抑制性的;患带状疱疹后,Cl-经Cl-通道外流,相当于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此时GABA作用的效果是兴奋性的,C正确。据题图可知,Cl-转运蛋白会将Cl-运出痛觉神经元,患带状疱疹后痛觉神经元上Cl-转运蛋白(单向转运Cl-)表达量改变,引起Cl-的转运量改变,细胞内Cl-浓度升高,说明运出细胞的Cl-减少,据此推测应是转运蛋白减少所致,D错误。]
7.D [自主神经系统中,副交感神经可使心脏跳动减慢,A正确;利用题干信息进行推测,刺激与心脏相连的迷走神经,供液心脏跳动减慢,随后将任氏液取出转移到受液心脏内,受液心脏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说明神经可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B正确;由题意可知,刺激交感神经或迷走神经后,心跳分别加快、减慢,由此可知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传递的信息不同,C正确;本实验中所用的任氏液的成分和浓度设计是为了模拟两栖动物的内环境,并不与青蛙细胞内液的物质及浓度完全相同,D错误。]
2 / 2课时分层作业(6)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本套共8小题,共35分。第1~7小题,每小题3分;第8小题14分。)
题组一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下面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④错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神经递质大多数为小分子化合物,但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其意义是( )
A.有利于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
B.避免被神经递质降解酶降解
C.短时间内可大量释放
D.减少能量的消耗
3.如图是两种突触的结构模式图。若神经递质是乙酰胆碱,则突触后膜上钠离子通道打开,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由原来的-70 mV变成+30 mV,如图甲所示;如果神经递质是甘氨酸,则突触后膜上氯离子通道打开,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由原来的-70 mV变成-85 mV,如图乙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的膜外电位由负变正
B.图乙中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的受体与氯离子通道蛋白的作用相同
C.正常生理条件下,乙酰胆碱在作用之后会被清除
D.图甲所示过程和图乙所示过程的效应都是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的
题组二 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4.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有人称它为“快乐分子”。可卡因(一种毒品)就是通过防止多巴胺回流使多巴胺持续作用,使人感到兴奋的。如图是可卡因的作用机制,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可卡因作用于突触前膜的转运蛋白,使多巴胺停留在突触间隙,持续与受体结合
B.多巴胺与受体蛋白结合,使突触后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C.多巴胺通过胞吐运输,好处是可以加快多巴胺与受体蛋白结合的速率,缩小信号传输时间
D.可卡因可以持续打开多巴胺载体蛋白,从而使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使突触后神经元过度兴奋产生毒品上瘾症状
5.冰毒是一种毒品,它属于中枢神经兴奋剂。冰毒通过作用于多巴胺,使神经元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体(DAT)起作用。DAT是一个双向载体,它的重要作用是将突触间隙的多巴胺重新摄入突触前膜的细胞质中,从而终止多巴胺的生理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冰毒和DAT结合能抑制突触间隙内多巴胺的重新摄入
B.多巴胺的合成、分泌以及多巴胺向突触后膜转移都需要消耗ATP
C.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发生改变
D.该生理效应会造成突触后膜上受体减少
6.(2024·广东卷)轻微触碰时,兴奋经触觉神经元传向脊髓抑制性神经元,使其释放神经递质GABA。正常情况下,GABA作用于痛觉神经元引起Cl-通道开放,Cl-内流,不产生痛觉;患带状疱疹后,痛觉神经元上Cl-转运蛋白(单向转运Cl-)表达量改变,引起Cl-的转运量改变,细胞内Cl-浓度升高,此时轻触引起GABA作用于痛觉神经元后,Cl-经Cl-通道外流,产生强烈痛觉。针对该过程(如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触觉神经元兴奋时,在抑制性神经元上可记录到动作电位
B.正常和患带状疱疹时,Cl-经Cl-通道的运输方式均为协助扩散
C.GABA作用的效果可以是抑制性的,也可以是兴奋性的
D.患带状疱疹后Cl-转运蛋白增多,导致轻触产生痛觉
7.某生理学家利用离体蛙心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当与心脏相连的迷走神经受刺激时,供液心脏跳动减慢,随后将其中任氏液取出转移到受液心脏内,后者心跳也减慢。而刺激供液心脏的交感神经时,供液心脏跳动加快,同样将其中任氏液取出转移到受液心脏内,后者心跳也加快。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刺激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可使心脏跳动减慢
B.该实验能说明神经可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
C.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兴奋时传递的信息不同
D.实验中所用的任氏液与青蛙细胞内液的物质及浓度相同
8.(14分)(2024·甘肃卷)机体心血管活动和血压的相对稳定受神经、体液等因素的调节。血压是血管内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人在运动、激动或受到惊吓时血压突然升高,机体会发生减压反射(如下图)以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减压反射的反射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反射活动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通过________传递。
(3)血压升高引起的减压反射会使支配心脏和血管的交感神经活动__________。
(4)为了探究神经和效应器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电信号还是化学信号,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①制备A、B两个离体蛙心,保留支配心脏A的副交感神经,剪断支配心脏B的全部神经;②用适当的溶液对蛙的离体心脏进行灌流使心脏保持正常收缩活动,心脏A输出的液体直接进入心脏B。
刺激支配心脏A的副交感神经,心脏A的收缩变慢变弱(收缩曲线见下图)。预测心脏B收缩的变化,补全心脏B的收缩曲线,并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