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漫步在天鹅湖畔,生活中suǒ ① 碎的烦恼全都 甲 (A. 驱散 B. 消散)了,心中只有宁静和喜悦。天鹅湖特有的气质感染着人们,驱走了恹恹 ② 欲睡的情绪。当阵阵蝉鸣唤出湖水的涟漪时,人们开心地在沙滩上笑啊跳啊,清甜的笑声 乙 (A. 驱散 B. 消散)了夏日的闷热,爽朗的话语抹去了心中的压抑, 。这一刻,全世界只剩下凉爽和惬意。
1、根据文中①处拼音写汉字,为文中②处的加点字注音。
① ②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 乙
3.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使之语意连贯。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第十三届全运会增设了围棋、攀岩、龙舟等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
B. 电影《芳华》勾起了一代人的记忆,是因为他们怀念那个时代的原因。
C. “C919大飞机”试飞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D. 不但我们能够降低空气中PM2.5的浓度,而且能打造“青山绿地、蓝天碧水”的环境。
5.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B.他的那双大头皮鞋真是“空前绝后”——前面露出脚趾头,后面露出脚后跟。
C.据调查,读过《红岩》和《铁道游击队》的学生寥寥无几,红色经典读物大受冷落。
D.网络让人类有限的大脑实现任意链接,但是谁也不知道网络搜索会不会让人变笨?
6.下面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原句:不管你信不信,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谁都承认牛奶是美肤佳品。
改句:不管你信不信,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谁都不能否认牛奶是美肤佳品。
B.原句:赣州是一个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全国卫生文明城市。
改句:难道赣州不是一个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全国卫生文明城市吗?
C.原句:漂泊在外的游子,时时刻刻牵挂着家乡。
改句:漂泊在外的游子,无时无刻牵挂着家乡。
D.原句:居里夫人的品德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改句:欧洲的知识分子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居里夫人的品德和热忱,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古诗文填空
、《庭中有奇树》中描写叶绿花盛的春日佳景的语句是: 。
、《龟虽寿》中作者用比喻的方法,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慨叹生命苦短的诗句是: 。
《赠从弟》中一问一答揭示松柏耐寒不凋、坚贞不变的本性的诗句是: 。
《梁甫行》中描述海边的人民在荒野草丛林木中生活,表现自己对下层人民的同情的句子: 。
名著导读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一九二〇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我被派到上海去帮助组织反对赵恒惕的运动。那年(一九二二年)冬天,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结果没有能出席。我回到湖南,大力推动工会的工作。
(1).下列各项填入空白处正确的一项是( )
选文选自 所著的《 》一书,文中的“我”是 。
A.斯诺 红心照耀中国 斯诺
B.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 毛泽东
C.毛泽东 红星照耀中国 斯诺
D.毛泽东 红心照耀中国 邓小平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我读书。
B.“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和“大力推动工会的工作”这两个短语均是偏正短语。
C.“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一句中“热心”“搜寻”“找到”和“写”都是动词。
D.“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这句话的前后两个分句是假设关系。
9.综合性学习。
现代社会,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内容。据报载,2013年全国就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中小学生10岁以前触屏、触网的占到了61%,超过八成的中小学生每天上网,上网目的主要是学习、聊天交友和玩网游。
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终端有丰富的应用程序,具有很多功能,不但可以聊QQ、发微信、欣赏影视剧,还可以随时随地查阅信息。要学外语,可以下载相关的学习软件帮你翻译、帮你发音,还能智能的记住你的错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电脑网络对青少年进行积极影响的同时,将一些负面影响带给了青少年。在我国现有网民中,有78%的网民是青少年,很多人患上一种新的疾病——网络成瘾症,患这种病的人在心理上对网络产生一种强烈的依赖性,不能自拔,摧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诱发多种违法犯罪。据报道,我国某地未成年人劳动教养管理所公开一条数据,该所里的未成年劳教人员中,有80%曾沉迷于网络游戏。
为了净化网络环境,使青少年合理利用网络,学校拟开展“让青春在e时代闪光”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帮助完成以下任务。
(1)为学校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为办好此次活动,学校已设计好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再设计出两个。
①举办“网上健康行”知识讲座。 ②举行“绿色上网,健康成长”主题辩论会。
③ ④
(3)请你以校长的身份,给学生提出两点上网的要求。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赠从弟(其二)
刘 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0.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
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阅读《白杨礼赞》选段,回答问题。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12.选词填空:文中“坦荡如砥”写出了高原的____________(空旷、辽阔、平坦)。
13.第二段描写高原的景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14.文中第二段的第一个破折号和第三段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15.“普通”和“不平凡”这两者在文中是怎样统一起来的?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中国老年人年龄结构
【材料二】几种养老方式
居家社区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对老年人的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居家社区养老可以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
机构养老的覆盖面较广,主要服务于失能老人和缺乏家庭照料的弱势老人,可以分为养老院、老年护理院两类。由专业养老机构为老人提供全人、全员、全程服务。机构养老的费用与服务水平呈正比,要想获得较好的养老服务,需支付较高的费用。
个人养老的力量主要来自老年人自身,不管是经济供养、生活照料,还是精神慰藉,都主要依靠自己。在其他养老方式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个人养老是一种值得倡导和关注的养老方式。
【材料三】“年轻存时间,高龄取服务。”近两年,一种新的智能互助养老服务模式——“时间银行”逐渐兴起。在这个特殊的银行里,时间是唯一受认可的“货币”,会员通过为他人提供服务储蓄时间,在自己需要帮助时,再从银行提取时间以获取他人服务。
目前,很多地区的老年人人均可支配收入少,“未富先老”形势严峻,许多家庭无力承担机构养老的费用。而“时间银行”这种创新的互助养老服务模式,通过覆盖社会公益组织的社区服务网络,很好地整合了社会资源,借助智能终端将“我能提供的服务”和“我需要的服务”进行一体化对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养老费用高、地区老人多、服务人员少的问题。同时,“时间银行”为老人们提供了一个发挥余热的平台,带动了邻里守望相助的良好风气,对老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平等与尊重的前提下,老人从发挥自我价值所得到的肯定中获得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远胜于刻意的关照与恭维。用自己挣来的“时间货币”获取他人的帮助,也会让老人觉得更有底气。
1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机构养老指养老院养老,养老院主要服务于失能老人和缺乏家庭照料的弱势老人。
B. 目前,我国老年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少,许多家庭无力承担机构养老的费用。
C. 由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的养老方式属于机构养老。
D. 对于经济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强且精神独立的老人,可以选择个人养老的方式。
17. 阅读材料一,简要概括中国老年人年龄结构变化的趋势。
18.阅读材料三,简要概括“时间银行”这种互助养老服务模式的好处。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比钻石更强的“嫦娥”外衣
①嫦娥五号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战,如果把整个任务比作一场接力跑,那么嫦娥五号返回地球就是最后的一棒。
②据介绍,此次嫦娥五号返回器回到地球,是以第二宇宙速度——11.2公里/秒进入大气层,飞行产生的高速摩擦将在探测器表面产生3000℃以上的高温。如果高温被传导到返回器内部,将对携带的月球“土特产”产生影响。为此,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系列措施保证嫦娥五号返回器平安回家。
③航天器的防热材料需要在耐高温的同时发挥其结构承载性能,既是航天器的“外衣”,又是航天器的“骨骼”。
④航天器不同的部位对防热材料的需求不同,需要选择不同耐热温度的材料。比如,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可耐受120℃左右的温度,使用范围比较广泛,可以应用于火箭整流罩、卫星结构件等;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可以耐受200℃以上的温度,主要应用于火箭防热底板、仪器舱舱段等;而聚酰亚胺基复合材料则可耐受500℃左右的高温,可应用于火箭及航天器的耐高温部件。
⑤对于高速穿越大气层的航天器来说,轻装上阵能飞得更远。例如火箭末级每减轻1千克重量,就能增加1千克的有效载荷,或是增加15千米左右的射程。为减轻航天器载重负担,科研人员要确保嫦娥五号返回器防热材料每1克重量都用在刀刃上,根据各部位受热情况的不同,在航天器的7大部位分别应用了7种不同成分的防热材料。
⑥比如,气动加热最严重的大底结构,采用的是新型轻质低密度烧蚀防热材料,其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0.5克,每平方米可承受6MW(兆瓦)的热流环境;拐角采用连续纤维增强中低密度结构材料;侧壁结构采用的是超轻质的蜂窝增强防热材料,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0.36克,每平方米可承受1.5MW的热流环境。这7种材料相互配合、和谐相处,防热减重两不误。
⑦防热外衣还要扛得住极短时间内巨大的温差变化。此次嫦娥五号返回器采用的是半弹道跳跃式再入模式,形象地说就是打水漂式返回。在进入返回轨道时,返回器一开始是以第二宇宙速度,即每秒11.2公里的速度进入大气层,此时,材料温度将达到3000℃以上。进入大气层后没多久,为了减速,返回器会向上跳跃回到太空,这时外部温度是-120℃。接着又以每秒7.8公里的第一宇宙速度进入大气层,这时材料表面温度约为1800℃。
⑧如果把返回器比喻成一口锅,那么上述过程相当于锅先经大火爆炒,然后被放进冰块里,再从冰块里被拿出来,经历小火慢炖。因此,这次的防热材料不但要防热减重,更要同时经受“大火爆炒”和“小火慢炖”的双重考验,对最外层的防热材料提出了极高要求。
⑨“我国对空间探测防热材料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但这么复杂的情况在我国的空间探测活动中属于首次。”国家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专项主任工程师梁馨说,为此,团队开展了集中攻关,最终创新性地研制了以碳为主的材料体系,并顺利解决了烧蚀后退等问题。
⑩据了解,之前国际上最好的防热材料是改进后的阿波罗飞船所用的防热材料,也是此前唯一经历载人登月返回特殊严酷热环境的防热材料,这种材料密度为每立方厘米0.56克左右。但是其制造工艺复杂、周期非常长,以猎户座飞船大底为例,其防热材料需要整整6个月才能完成制造。嫦娥五号探测器的防热材料密度为每立方厘米0.5克,成型周期是猎户座飞船大底的1/25。
(选自《科技日报》2020年12月18日,有删改)
1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说明对象是嫦娥五号的外部防热材料,突出我国研发的新型材料的优异性能,从而表达了对我国科技进步的自豪感。
B. “刀刃”的本义是“刀锋”,联想到“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一俗语,结合语境中的含义,第⑤段的“刀刃”指的是返回器的关键位置。
C. 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将嫦娥五号返回器进入大气层的方式比作打水漂,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半弹道跳跃式再入模式”的特点,通俗易懂。
D. 第④段介绍了航天器不同部位需要选择不同耐热温度材料的情况。聚酰亚胺基复合材料可耐受500℃的高温,可应用于火箭及航天器的耐高温部件。
20. 科学家们为了保证嫦娥五号返回器平安回家,设计了一款什么样的“外衣”?请简要概括。
文章第⑩段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父亲在我面前变得小心翼翼
闫 晗
①晚饭时,我顺口说起在微博上看到有朋友晒吃皮皮虾的照片,随口说了一句——皮皮虾现在很肥了吧?第二天早上醒来,就觉得家里弥漫着一股蒸煮海鲜的鲜腥之气。果然,我妈不到六点就起床去了海鲜市场,只是嫌皮皮虾太贵,最终买的是海蟹和蛤蜊。
②前段时间的一个晚上,我用面包机的预约功能烤面包,放好了配料,6个小时之后它将自动开始工作。然而吃早饭时,我爸端着烤好的面包说,怎么感觉不太熟呀?我凑上去一看,果然是浅浅的面色。一问才知道,我爸早上起来就把电源拔了,认为“一宿了,早该好了”,其实还差半个小时才能熟。得知原因后,我爸也没说什么,只是放回去重烤。
③中午听见爸妈在卧室里讨论面包机的使用方法,我妈小声地斥责着我爸,又心有戚戚焉怕自己犯类似的错误,仿佛两个学生在谈论一次考试的失误之处。
④我顿时百感交集。我爸从前似乎不是这样柔和的,在我更小一点的青春期里,每当指出他做得不够好,或是试着提一点建议时,他通常会恼怒:“我活了这么多年还会不知道?怎么会咸,我只放了一点盐。”
⑤现在他常笑呵呵地说:“这样啊,好。”他会小心翼翼地问:“今天的面条怎么样?”在得到肯定之后,就会表现出开心的样子。他身上散发出一种寄人篱下的谦恭感,这样的表现是这两年来他过来跟我们一起生活的调试结果。彼此客气,遵守界线。有了孩子之后,我们这五口之家要被迫学会更多的理解、包容和妥协。而随着他的衰老,我们经济自主权的提升,他的妥协要更多些,有时甚至让我心酸和自省。
⑥我爸会装作不经意地提一句:“怎么电脑上的保皇游戏没有了?”跟他说前一阵重装系统后没再安装那个软件,他只是“哦”一声,并不会主动要求给他下载一个。闲暇时间他通常喜欢在网上玩牌,多年来已经成为一个顽固的乐趣,虽然庸俗却合理。
⑦任何人打发时光的方式都是值得被尊重的,尤其对于退休之后拥有了大把时间的人来说,下象棋、跳广场舞,都比无所事事要好。但若我不主动去尊重迎合他的这份需要,他竟也压抑和隐藏起来。我必须小心捕捉他看似无意提起的每一点需要,记在“待办事项”里,抽时间落实,帮他下载游戏、教他使用智能手机。
⑧婆婆曾经给我讲了一件事,说村里有老两口,到城里的儿子儿媳家住了一星期,回来直喊饿,因为儿子家的饭做得太少了。我问,那他们不能自己出去买点吃的?婆婆说,他们的儿媳妇说别买太多,吃不了就浪费了。但庄稼人饭量大,却又不好意思说。我不以为然:跟自己的儿子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明明是沟通不畅的问题,偏搞成不可调和的矛盾。
⑨我回想起从前,姥姥去给小姨伺候月子,回来后跟我妈抱怨说,饭桌上那么多鸡蛋,小姨从来不问她吃不吃。那是个鸡蛋还算金贵的年代,姥姥不好意思主动拿。尽管如此,我也觉得姥姥太过玻璃心,跟自己的亲生女儿何必这么生分却又满腹委屈。如今看来,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
⑩走着走着,原本最亲的人却变得生分,不过是因为他们曾经掌控一切,而今变得衰弱。而曾经年幼柔弱的我们,却变得强大。慢慢强大起来的人常常不自知,而由强转弱的人却更为敏感,他们表现得小心翼翼也好,满腹牢骚也好,都不过是为了掩饰内心深深的自卑感和无力感。当我们向前走,只留下一个背影时,他们其实多么希望我们能偶尔回一下头,说一句:我很好,你们呢?
(选自《意林》2020年第5期,有删改)
2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的父亲在孩子面前变得内敛、含蓄,小心翼翼,这也反映了当下的一种社会现象。
B. 文章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从前的父亲和现在的父亲作比较,以此来突出文章的主旨。
C. 文中第⑤段中的“他的妥协要更多些,有时甚至让我心酸和自省”是作者对当下这种亲子关系的反省。
D. 文中第⑥段中的“他只是‘哦’一声”表明了父亲内心的失落和对“我”卸载游戏软件的不满与无力抗争。
23. 选文叙述的哪些事情体现了父母在“我”面前变得“小心翼翼”?
简要分析文章第⑨段的作用。
25. 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果然,我妈不到六点就起床去了海鲜市场,只是嫌皮皮虾太贵,最终买的是海蟹和蛤蜊。(赏析加点词语)
我妈小声地斥责着我爸,又心有戚戚焉怕自己犯类似的错误,仿佛两个学生在谈论一次考试的失误之处。(赏析句子)
26. 第⑩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它的言外之意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三.写作。
27、“无可奈何花落去”是诗人读懂人生的感慨,“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是歌手读懂真情的呼唤,“先忧后乐”是文人读懂时代的担当,万有引力是科学家读懂苹果落地的思考……一诗一文,一人一事,都需要用慧眼去阅读,用心灵去感悟。
请以“读懂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1、琐 yān 2.B A 3. 示例:轻快的歌舞赶走了身体的疲惫 4.C 5.C 6.C 7.(1)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2)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3)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吗 (4)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8.(1)B (2)A
9.(1)示例:①健康绿色上网,共建和谐空间。
②网络无边,青春有限,珍惜时间,健康上网。
(2)示例:①举办以“净化网络 合理上网”为主题的黑板报或墙报。
②召开“轻舞飞扬e时代的我们”的主题班会。
③开展以“让青春在e时代闪光”为题的演讲比赛。
(3)示例:①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帮助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②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上网要有利于身心健康,不沉溺于虚拟时空。
③要把网络当成一种工具,而不是精神的寄托。
④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培养高雅情趣,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10.“一何盛”突出了风之大,“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
11、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12.平坦 13.(1)交代白杨树生长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2)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14.第二段的破折号表示解释,第三段的破折号表示话题的转换。
15.伟大和平凡常常是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伟大寓于平凡之中。以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来说,它当然极平常,“极普通”;但以它的外形美,尤其是它的内在美来说,它又是不平凡的。两者就是这样统一的。
16.D
17.2015—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80岁以上人口数量逐年上涨,2035(2040)—2050年60~79岁人口数量基本持平。
18.①整合了社会资源,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②带动了良好的社会风气,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19.D
20、根据航天器各部分受热情况不同,这件外衣是一件由7种不同成分的防热减重材料组成的拼接款,它能经受“大火爆炒”和“小火慢炖”的双重考验。
21.文章第⑩段写到之前国际上的先进防热材料,介绍了这种材料的各方面性能,然后与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材料作比较,意在突出我国研发的新型材料的性能更加优异。
22.D
23.①“我”随口一说,第二天一早妈妈就给“我”煮了海鲜;②面包没烤熟,爸爸什么也没说,放回去重烤;③爸爸妈妈在卧室里小心翼翼地谈论面包机的使用方法;④爸爸小心翼翼地问“我”面条做得怎么样;⑤爸爸不主动要求“我”给他重新下载游戏。
24.运用插叙写法,写姥姥在小姨家不敢主动提要求的事,反映了父母在子女面前变得小心翼翼是普遍现象,丰富了文章内容,突出了中心,为下文的议论抒情作铺垫。
25.(1)“果然”指事实与预料的相同,文中指“我”已经预料到妈妈在听到“我”顺口说的话后会去海鲜市场的行为,体现了妈妈对“我”一如既往的关爱。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母之间关于使用面包机的讨论比作两个学生在讨论考试的失误之处,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母对用错面包机的懊悔以及对如何使用面包机的慎重态度,表现了父母对我小心翼翼的爱。
26.①随着年龄的增长,曾经年幼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强大,而原来强大的父母会变得衰弱;②父母既期盼子女过得好,也渴望子女能够关心他们;③含蓄地表达了父母对子女的理解、包容和妥协,提醒人们要珍视这份深情。
2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