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免疫学的应用 课件(共26张PPT1个视频)-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人教版)选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4.4免疫学的应用 课件(共26张PPT1个视频)-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人教版)选必修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10 09:3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四章 免疫调节
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
——英国历史学家麦考利
“天花始终盘恒,将墓地填满尸体(死亡率达30%)。用无尽的恐惧折磨幸免之人,又无情的给劫后余生的人留下累累疮痕(疤痕)。”
人类同病原体的斗争一直处于被动局面,直到出现了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接种疫苗,疫苗是免疫学应用的重要成果,它的发明起源于人类与天花病毒的斗争。
天花病毒
资料
疫苗的发现
资料1:1700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著名医生马丁 李斯特收到一封英国商人从中国寄去的信, 信中描述了商人在中国看到的人痘接种过程:“打开天花患者的小脓包,用棉花吸沾一点脓液,并使之干燥……然后放入可能患天花人的鼻子里。” 被接种者会轻度感染天花,然后痊愈,死亡率为2%。
为什么被接种者会轻度感染天花并痊愈?
接种物中带有减毒的天花病毒,因此,被接种者会轻度感染天花。但由于接种的天花病毒毒性已经减弱,被接种者完全可以通过免疫系统实现自愈。
资料2:牛痘症状通常是在母牛的乳房部位出现局部溃疡。牛奶厂挤奶女工感染过牛痘后,就不再患天花。牛痘症状在她们身上仅表现为手上出现一些脓疱,间或伴随一些轻微的不适。据此英国的外科医生爱德华 琴纳发明牛痘疫苗。
资料
疫苗的发现
请采用对比分析法分析人痘接种和牛痘接种的异同,填写以下表格。
接种物 接种后反应 免疫效果
人痘 接种
牛痘 接种
人减毒天花病毒
牛减毒天花病毒
轻度感染、2%的致死率
脓疱,间或伴随一些轻微的不适。
不再感染天花
不再感染天花
问题探讨
某同学在流感开始大规模流行前接种了流感疫苗,可是没过一两个月,她患流感了;而她听说接种过一次麻疹疫苗,终生就不会得麻疹了她对此很困惑: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为什么注射的流感疫苗没起到预防作用呢?
流感病毒极易发生变异,该同学注射的流感疫苗所预防的流感与她所患的流感可能不是同一个类型的、所以没有起到预防作用。
1.概念:
2.机理: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及相应生物记忆细胞,从而对特定传染病
具有抵抗力。

疫苗
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1)天花疫苗:
(2)卡介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
麻疹疫苗
(3)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
(4)我国研制的预防某个亚型的禽流感疫苗:
百白破三联疫苗
根除了天花
预防结核病
预防麻疹
即: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预防由HPV引起的几种子宫颈癌
世界上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美国)
是我国首个人和动物的DNA疫苗
3.实例
4.种类:
疫苗
减毒活疫苗
灭活疫苗
经过处理的丧失了致病能力,毒性减弱或基本无毒的活菌或病毒
新型疫苗
RNA疫苗:是将编码抗原决定簇的mRNA导入细胞,翻译产生相应的蛋白质,进而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DNA疫苗:以现代基因工程的方法,利用病毒DNA的一段无毒序列与载体连接制成。导入细胞后DNA先转录产生相应mRNA,再翻译产生相应的蛋白质,进而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例如:新型乙肝疫苗、禽流感疫苗等。
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将病原微生物加热或用化学试剂灭活后制作而成
5. 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的区别
灭活疫苗 减毒疫苗
定义 又称死疫苗,将病原体经过人工大量培养后,用理化方法灭活制成。 又称活疫苗。用减毒或无毒力的活病原微生物制成的疫苗。
优点
缺点
例子
易保存、运输;
毒力无法恢复,安全性高
需要多次接种;只产生体液免疫,不产生细胞免疫
接种一次,且接种量少免疫时间长,效果好。既可产生体液免疫,也可产生细胞免疫。
毒力有可能恢复,安全性低;不易保存、运输
狂犬病疫苗等
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牛痘疫苗等
6.
疫苗引发免疫发应的特点:
(2)具有_______,免疫力能维持_____的时间。
(1)具有_______,接种一种疫苗一般只能预防由一种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
特异性
记忆性
较长
(1)到目前为止,疫苗仍是人类发明的对抗传染病的一件有效的武器,而且对某些疾病来讲,注射疫苗可能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
(2)随着免疫学、生物化学的发展以及生物技术的不断改进,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已扩展到许多非传染病领域,而且已经出现了治疗性制剂。
7.接种疫苗的意义:
1.某同学接种了流感疫苗,大夫提醒他说:“这一两天要留意,可能会有轻微发烧或其他症状。”为什么接种疫苗可能会有轻微的反应
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的疫苗作为外来抗原可激发机体发生免疫反应,有些疫苗尤其是减毒疫苗引发的免疫反应相对强烈。
思考.讨论
2.有人认为,接种多种疫苗很麻烦,应该设计一种用来预防多种疾病的疫苗。这种想法可行吗 请谈谈你的理由。
这种想法是可行的。因为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不同疫苗可以引发不同的免疫过程,产生不同的记忆细胞。
理论上,制备联合疫苗时要保证其中含有不同的有效抗原成分,且不能相互干扰。临床应用中已有不少联合疫苗,例如:百白破三联疫苗可以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还有麻疹、风疹二联疫苗等。
3.为什么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才会起作用 ?
疫苗作为抗原进入人体后,要经过抗原呈递细胞的识别、处理、呈递以及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后才能产生抗体。因此,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人体才具有免疫力。
4.患免疫缺陷的儿童能否接种疫苗,尤其是减毒活疫苗? 为什么?
一般情况下,不建议接种疫苗,特别是减毒疫苗。因为此类儿童的免疫力低,疫苗相当于抗原,有可能引起患病。
5.疫苗必须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吗?为什么?
不必。一般情况下,引起免疫反应的并不是整个病原体,而是病原体所含有的抗原。因此,可以利用病原体的某些成分(如蛋白质、多糖夹膜类)及其产物制备疫苗。随着免疫学、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DNA疫苗也已经在临床中使用。
疫苗多次注射的时间间隔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原因是?
前一次产生的抗体水平较高,与后一次接种的疫苗发生免疫反应,降低疫苗的作用效果。
①时间间隔太短:
②时间间隔太长:
前一次产生的记忆细胞较少,使得后一次接种的疫苗产生的免疫加强效果下降。
医学上把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作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已成为治疗多种重要疾病的有效手段。
主要依赖于器官保存技术和外科手术方法等的不断改进,以及高效免疫抑制剂的陆续问世。
但器官移植依旧面临很多问题,其解决涉及免疫学的应用。
概念:
1
意义:
2
二、器官移植
【思考.讨论】接种疫苗时遇到的问题《教材》P83—84
阅读课本资料1~4,思考并概括:
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
免疫排斥
供体器官短缺

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的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组织相容性抗原,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HLA
②组织相容性抗原是标明细胞身份的标签物质,每个人的白细胞都认识这些物质,
因此正常情况下不会攻击自身的细胞。
如果将别人的器官或组织移植过来,白细胞就能识别出HLA不同而发起攻击。
器官移植常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是属于哪种免疫反应?
细胞免疫
③器官移植成败的关键:
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似。
④器官移植条件:
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面临问题1——免疫排斥
3
减小免疫排斥的措施:
①在进行器官移植时,先进行配型,检测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移植条件: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
②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③自体干细胞培养相应的组织、器官的移植。
器官移植面临问题2——供体器官短缺
4
解决问题的希望主要包括以下两条途径:
①利用干细胞培养相应的组织、器官;
②更多的人自愿捐献器官。
思考.讨论
1.最初进行的器官移植,为什么总是不成功呢?
可能主要是没有考虑免疫排斥问题。
2.在进行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时,为什么都要先进配型,即检查供体和受体之间的组织相容性呢?
在进行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时,都要先进行配型,这是因为,受体和供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越一致,在进行移植时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就越低,移植的器官就越容易存活。如果配型不合适,发生排斥的可能性就大,就不适合移植。
3.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移植,有何优点?
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移植,移植器官和受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是相同的,移植后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很小。
4.在进行器官移植时,运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成活率。但这些药物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因而患者容易患感染性疾病。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
需要在用免疫抑制剂药物与预防感染之间寻求平衡,并尽量使运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避免接触病原体,或通过适当的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1、免疫预防:
灭活疫苗:
减毒疫苗:
如伤寒菌苗、卡介苗
如乙脑疫苗、牛痘苗
如白喉、破伤风类毒素
如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
类 毒 素:
新型疫苗:
人工主动免疫
抗原
免疫球蛋白:
抗毒素:
如白喉抗毒素
人工被动免疫
抗体
如丙种球蛋白
(2)种类
(1)概念:是指在患病前将各种人工制备的免疫制剂(菌苗、疫苗或血清等)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体产生抗体及记忆细胞,增强人的免疫力,以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三、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3.免疫治疗
(1)概念:患病后的措施。即通过对人体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等某些药物或生物制剂等,调整病人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免疫诊断
由于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免疫学技术和制剂在临床诊断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检测病原体和肿瘤标志物。
(2)种类:主要包括免疫增强疗法,如注射抗体或淋巴因子和免疫抑制疗法,例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用免疫抑制剂。
检测病原体
检测肿瘤标志物
归纳: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的区别
项目 免疫预防 免疫治疗
时间
注射的物质
目的
病原体感染前的预防
病原体感染后的治疗
疫苗(经处理的抗原)
抗体、细胞因子、血清等
激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
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直接注射免疫活性物质,
增强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
练习与应用
被称为“糖丸爷爷”的顾方舟“一生只做一件事情”,即研制“糖丸”——脊髓灰质炎活疫苗,为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 作出了重要贡献,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该“糖丸”是用灭活的病毒制成的。( )
(2)该疫苗可以识别组织相容性抗原。( )
(3)当接种该疫苗后,机体会产生一定的免疫反应。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