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和平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6 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和平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9 17:1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6 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和平
写作背景<一>
写作背景<一>
激情导入
1.积累重点词语;了解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分析其写法特点。
2.理解文章的观点,把握其思路,感受文章体现出来的严正立场和充沛气势。
3.思考作者是怎样选择新闻事实来支撑观点的,体会其开阔的视野和运用事实的技巧。
学习目标
“钟声”是《人民日报》以此为笔名的国际评论,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把“中”改成“钟”,取“警世钟声”的寓意。
自2008年开设以来,“钟声”凭借专业的评论与权威的声音,在国际舆论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国际社会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钟声”发表的评论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
钟声
人民日报国际评论栏目
《人民日报》发表此文
灭绝人性的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纪念日,也是第四个公祭日,《人民日报》发表此文。
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 族躯体上无法消弥的伤疤。
2014年2月27日,相关部门将12月13日设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请同学们回顾已经学习的几种新闻类别,完成以下表格
消息
新闻特写
新闻评论
时效性
主要内容
表达方式

较强
一般
报道新闻事件整体
突出新闻事件的片段
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重要问题等发表评论
以记叙、说明为主
以记叙、描写为主
以记叙、议论为主
“钟声”是谁?
“钟声”是《人民日报》以此为笔名的国际评论,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把“中”字改成“钟”,蕴含“警示钟声”的寓意。
词语解释
国殇: 为国牺牲的人。这里泛指死难的军民
缅怀 : 怀念 ; 追想( 以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 )
初衷:最初的心愿
杀戮 : 杀害(多指大量地 )
悼念 :怀念死者,表示哀痛
篡改 : 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 经典、理论、政策等 )
抵赖 :用谎言和狡辩否认所犯的过失或罪行
呓语 : 梦话。
妄图 : 狂妄地谋划
辱没 : 玷污;使不光彩
文章第1段写了什么内容?
(1)引用宝鼎铭文,点明了标题的来历
(2)插叙南京大屠杀的历史
(3)明确了本评论的新闻事件
(3)提出了本评论的观点
国行公祭的初衷是悼念死难同胞,让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核心观点)
2017年12月13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国举行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公祭仪式。
南京大屠杀发生80周年,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列举众多事例,证明全世界的正义之士都尊重历史、缅怀历史。
写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有什么作用?
写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事实,有什么作用?
4.试分析本文最后一句话的作用。
列举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无耻行径,与第2段形成鲜明对比,言辞犀利地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顽固态度。
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尽显大国风范,强调了我国捍卫世界和平的信心和决心。起到了画龙点睛升华主旨的作用。
因为这一部分用两个事实具体说明了正义的力量对日本右翼势力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的行为的反击,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使文章论证更有说服力。
第四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
第五段讲述了南京如何成为和平之城的事情。
说明了和平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的重要性,激发人们追求和平的愿望和决心。
第五段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内容:介绍了南京命运的变迁,以及中国具有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和磅礴力量。
第六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作用:突出国家公祭的意义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深化中心和主题,也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
本文作为一篇新闻评论,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分析。
(1)举例论证。如“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于2017年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迭戈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
(2)道理论证。如“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3)对比论证。把全世界的正义之士的行为与日本右翼分子的行为作对比,把“恐怖之城”南京与“和平之城”南京作对比,表现中华民族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愿望。
文章围绕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展开,阐明了国家公祭的意义和必要性,既有全世界正义之士的纪念,又有日本右翼势力的痴心妄想,摆事实,讲道理,站在维护世界和平的高度阐明观点,认识有高度,思想针对性强。
思想深刻,说理性强。
写作特色
这篇新闻评论中作者大量运用事实来印证观点,有正面的新闻事实,也有反面的事实,所写的事实涉及多个层面,覆盖面广,并且引用原材料,大大增强了评论的真实性和说服力,使文章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事实清楚,覆盖面广。
写作特色
文章选用与日本关系良好的美国、加拿大,甚至是日本本国民众等相关事实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更加暗示公义自在人心;引述国际组织、权威认识的正义言论,使得文章的立场、观点更充分,代表性更强。
事实典型,代表性强。
写作特色
文章以概述新闻事件、引述各方观点为内容主体,在此基础上融入精当的议论,体现了新闻作品“以事实为本,用事实说话”的基本特征,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且运用鲜明的对比使得文章“正”而不“平”,通过对比,使问题更容易展开、说透。
叙议结合,对比鲜明。
写作特色
这则新闻评论通过写在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后全世界正义之士和日本右翼分子的不同态度,一方面提醒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国行公祭的必要性以及中国捍卫世界和平的决心。
文章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