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1.语言运用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2.思维能力
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领略不同的写景手法。
3.审美鉴赏
赏析佳句,体会课文的意境美和写法美。
4.文化自信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学习目标
同学们,我们曾随着郦道元一起畅游三峡,领略了它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不胜枚举的如画风光无不让人心动神摇,陶醉其中。今天我们来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他还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三篇,俱以写景见长,文笔清丽、韵味隽永。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吴均集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通史学,曾私撰《齐春秋》,为梁武帝所恶,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bì]萝”,表明自己辞官引退后,将要去隐居。
1.自由朗读,读通读顺,读准字音。
缥碧 急湍 夹岸高山 轩邈
泠泠作响 嘤嘤成韵 鸢飞 戾天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 有时见日
piǎo
tuān
jiā
xuān miǎo
línɡ
yīnɡ
yuān
lì
kuī
kē
jiàn
初读课文
2.读出停顿,初步领悟文体特征。
注意朗读方法:这篇骈文基本上由四字句组成,读时要注意它的节奏, 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有时我们可通过它的音节读出有些句子对偶的特点,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等。
3.教师范读
与朱元思书
吴 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lú)/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xuān)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吴均
轻快
舒缓
感叹、平缓、轻慢
惊叹
4.读出韵味。
文言翻译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
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
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四季。
消散。
夕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指水中潜游的鱼。
人间仙境。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共同,一起。
耸入
(进入)。
参考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第二部分
(1)总写自富阳至桐庐间的山水之美,点出其特征——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3)具体描绘了“异水”——江水清澈、江流湍急;“奇山”——山势峻拔、情趣盎然。
第一部分
划分层次
品读文章第1段,思考作者写了什么。
①首句写景,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的整体气象: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②次句描绘了舟行水上的自由情态: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夸张 正面
侧面 静态
清澈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比喻 夸张
动态
湍急
异
第二段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作者笔下的水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写景?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色
绿意盎然
形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声
泉水激石;好鸟相鸣;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山的走势,崇山峻岭,高耸入云
以声衬静 听觉
音调和谐多变
空间变换
远近结合
拟人 视觉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第二段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 作者笔下的水有怎样的特点 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写景
视觉
结尾处写景有什么作用?
结尾处补写了树木遮空,昼夜不分的景象,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异色彩,写山上树木枝繁叶茂,长势葱郁,给人以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感觉。以景结情,使人回味无穷。
“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抒怀的句子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怀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思想情感: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了,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时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18岁时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谢灵运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大批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他的诗歌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山水诗歌的形成。他因此赢得了“中国山水诗派开山鼻祖”的称号。
康乐
【资料链接】
本文从泛舟江上的实感出发,生动地描绘了从富阳到桐庐一带富春江秀美的山水景色,抒发了作者厌弃世俗、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主题归纳
归纳探究
分述:
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与朱元思书
忘情山水
奇山
异水
板书设计
1.结构清晰,脉络分明。
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篇,后两段分别从“异水”和“奇山”两方面进行描绘,第三段借景抒情,表达感悟。
写作特色
2.动静结合,多角度描写景物。
作者写水,动静结合;写山,则别具匠心描绘其动态。同时,作者不断变化视角描绘景物,如俯视江底、仰视高山。
本文和《三峡》同是写山水的精美文章,试将本文与《三峡》作比较阅读,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
对比阅读
相同之处:
内容:
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写山都突出了山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
表达方式:
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描写了山水的景色。
表达情感:
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
不同之处:
内容:
《三峡》在写景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
体裁:
《三峡》是散文,而《与朱元思书》是骈文。
写作目的:
《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了作者的内心感触。
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中心句)
分写——异水、奇山——寄情山水、厌弃尘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