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
课型
概念课
二、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为文言文单元,在语言的形式上契合“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中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在表达的内容上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四学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发现、感受和表现语言文字的魅力”,并“欣赏优秀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同时,“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第四学段(7-9 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根据语境,借助工具书,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正确理解汉字的意思”,“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并“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
本课的重点是在情景交融、意象意境、诗言志的基础上,欣赏律诗这颗明珠的独特魅力。还要通过这五首唐朝格律诗的学习,透见大唐诗歌的华彩,通过五位诗人,透见一个时代的斑斓,增强文化自信。
2.教材解读
《野望》,王绩入朝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黄鹤楼》,这首诗是作者还乡途中逗留武昌时所作。作者登临黄鹤楼,遥望汴州感到家乡越来越近,思乡之情也因之更切,所以提笔写成了这首满怀乡愁的诗作。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凉州,这实际是作者被排挤出朝廷。此诗即作于赴边途中,记述了诗人出塞的所见所感。
《使至塞上》,以简练的笔触叙述了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描绘了旅程中所见的雄浑壮阔的塞外风光,含蓄地透露出诗人因受排挤而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使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作的。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这首《钱塘湖春行》当作于长庆三、四年(823、824年)间的春天。
三、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经过初中第一学年的训练积累,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了解基础的古诗阅读技巧,但更依赖老师讲解,独立联系上下文解读诗歌的能力较弱,学生由于翻译和理解的困难普遍不喜欢古诗阅读,对诗歌赏析尤其是没有讲解过的课外诗歌大多需要借助教辅、网络等工具辅助理解。
2.行为习惯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半年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基本的古诗学习方法,具备了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等方法来阅读古诗的意识,而且八年级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较强,对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敢于踊跃发言,表达想法,对于小组合作的形式也很乐意接受。参与活动的热情高涨,在活动过程中思想活跃,有较为充实的活动时间,教师指导的小组活动方式也有效提升了学生活动能力。
3.关键能力
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发展的高峰期,表现在知识的抽象水平、思维能力、语言、自我反思能力及各种观念、原则的快速形成。他们能在教师引导下,有意性地开展课本的活动探究。。
四、学习目标
基础性目标 1.我能熟练地诵读并默写诗歌,读准诗歌节奏,读出韵律。 2.我能了解作家作品,积累古诗知识;把握诗歌大意。
拓展性目标 1.我能品味诗歌语言的魅力,感受唐诗的语言风格。 2.我能把握景物特征,掌握不同的写景手法,理解作者的情感。
挑战性目标 1.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提升精神境界。
五、实现路径
基础性目标 实现路径 1.学生自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大意,课前预习搜集作者相关知识。
拓展性目标实现路径 1.勾画文中写景的句子,分析景物特点及语言特点。 2.通过圈画、研读关键词句,归纳五首诗歌的的写景手法。
挑战性目标实现路径 结合助读资料和诗歌内容,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
六、课堂流程
流程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创设 导入新课 2分钟 ① “万里江山”是学校精心打造的传统文化公众号,该公众号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为主题,将诗词古文与祖国的大河河山融为一体,让学生在体验传统的同时,接受视觉的洗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现面向全校学生公开征集山水诗词。同学们决定推荐《唐诗五首》,请同学们完成活动任务。。 ②明确三级学习目标。 ①进入情景,感受活动任务。 ②齐读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任务一:读江山之韵 25分钟 ①检查预习,补充律诗的相关知识。 ②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诗歌,读出唐诗韵律与节奏。 ③播放音频,学生听读,纠正朗读出现的问题,学生再读。 ①根据出示的资料,查缺补漏,做好笔记。 ②听读音频,,标注易错读音,划出断句。 ③大声朗读,读出读出节奏和韵律。
任务二:品江山之境 30分钟 ①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大意。 ②要求学生圈画出写景诗句并分析,找出句中的景物特点及写景方法。 ③让学生根据提示赏析相关诗句。 ①翻译诗歌大意,筛选信息,圈画相关写景诗句。 ②通过提示,找出诗句中的写景技巧,分析其表达效果。 ③先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分享,再选小组代表在全班分享。
任务三:感江山之志 30分钟 ①出示助读资料(作者介绍及相关写作背景)。 ②要求学生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①阅读助读资料,知人论世。 ②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情感。
课堂小结 3分钟 读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性情。唐诗作为我们的国粹,更具有其独特的魅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五幅画面,五种人生,通过律诗这样一种极富美感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音律美、画面美、情趣美,我们共赴了一场美的盛宴。 回忆本节课内容, 进行总结。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五首古诗。 2.选择其中的两首进行比较阅读,从不同角度分析异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