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与朱元思书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3 与朱元思书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0 07:3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13课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 第三单元
02
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突出的特征。(重点)
01
结合课文注释,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03
学习作者描绘景物的手法,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审美情趣。(难点)
学习目标
浙江的富春江久负盛名,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慕名来到这里,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壮丽的诗作,后人把它称为“唐诗之路”,而这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不无关系。
导 入
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其诗清新,音韵和谐,被称为“吴均体”。
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乱。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通过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吴均因在梁武帝时私撰《齐春秋》而被免职,故避世隐居,寄情山水。
释 题
与朱元思书
“与”,给予;
“朱元思”,吴钧的好友,点名人物;
“书”,书信,点明体裁。
标题点明本文是吴钧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一封信
齐 读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尽是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风 烟 俱 净, 天 山 共 色。
从 流 飘荡,任 意 东 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全,都
同样的颜色
跟、随
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
表约数,相当于“左右”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大浪就像飞奔的马。
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一望到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水皆 缥碧, 千丈 见 底。
游 鱼 细 石,直视无碍。
急湍 甚 箭, 猛 浪 若 奔。
浅青色
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甚于箭,比箭还快

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互相之间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争着往高处生长,直插云天,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夹岸高山, 皆 生 寒 树。
负 势竞 上, 互相轩 邈;
争 高 直 指, 千百 成 峰。
树密而绿,让人看了心生寒意
凭借
争着
形容词作动词,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虚指,成千上百,形容很多
名词作动词,向上
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
叫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猿也不停地长啸着。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也会使名利之心得以平息;
泉水激 石, 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
嘤嘤 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 望 峰 息心;
形容水声清越
美丽
互相和鸣
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使……平息
至、到达
停止,消失
经纶 世 务 者, 窥 谷 忘反。
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那些忙于筹划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虽在白天,也如同黄昏时那样昏暗。
横柯 上 蔽, 在 昼 犹 昏。
疏 条 交 映, 有时 见 日。
筹划,治理

同“返”;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
好像,如同
互相掩映
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1.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  “_____”同“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
(2)窥谷忘反    “______”同“______”,意思: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鸟鸣,这里指蝉鸣


返回
表示约数
飞奔的马
止,息
至、到达
3.词类活用
(1)风烟俱净. ( )
(2)任意东. 西. ( )
(3)猛浪若奔. ( )
(4)互相轩. 邈. ( )
(5)横柯上. 蔽( )
(6)负势竞上. ( )
(7)皆生寒. 树( )
使动用法,使人心生寒意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
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东或向西
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
独一无二的,绝妙的
停止、间断
直接,径直
笔直地
极(高)
文中哪一句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特征?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这是古人对于富春江景色的感悟,那么是不是真的如此呢?还需同学们用心品味细读,它到底“奇”在何处?“异”在何端?请参考如下句式,结合具体词句段用自己的话,加以品析。(先个人思考,后小组讨论)
山之“奇”绝, 奇在__________,你看_________________。
水之“异”美, 异在__________,你看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用了什么方法?
1.清澈
2.湍急
侧面描写
夸 张、比 喻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夸 张
正面描写
静(详)
动(略)
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水色——
水深——
水中——
山之奇——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山“奇”在哪里?。
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视觉、仰视)
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视觉、拟人、仰视)
总概括: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奇。
声:泉水激石;好鸟相鸣;蝉鸣千转;猿则百叫无绝;
(听觉、对偶、俯视) 以声衬静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山之色这里实际是写光影的变化,显示富春江景物之多变。
山之“奇”绝, 奇在高峻,你看“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运用拟人,化静为动,“竞”字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和动感,描绘了一幅崇山峻岭、高耸入云的雄奇美景 。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善抓关建)
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感想?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感想的?
美丽的自然风景,往往有安抚情绪、净化心灵的作用,所以,面对这“奇山异水”,作者感慨:“鸢飞庆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由景而生的慨叹,是人们见到美景时的自然反应,反衬出景物之悦目、怡人这种感想或许有自述心志的味道,表现出作者归隐林泉、享受自然的愿望;也有可能是作者在劝说朱元思,不妨平息追名逐利之心,放下繁杂劳累的公务,一同来欣赏这大好的山川美景。
全文思路
总 说:
分 说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奇山
异水
寄情山水
何处相思明月楼?
在一方山水物象中,
于文人,寄托一份幽寂的诗魂;
于我们,要体悟他们的旷达与慰藉,传承他们与山水对话的精神--
向外发现自然,向内发现自我,
从而走向生命的更深的境界……
课堂总结
本文从作者行船游江的实感起笔,着力描绘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山水图,抒发了作者厌倦仕途、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联读,比较美之异同
美景 情感 写法
三 峡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与朱元思书
山之高峻美、水之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
美在山水相映、色彩配合、晨昏变化、动静相衬
月色空明澄澈,境界清幽宁静
水清山高、万物欣荣、光影变化。
喜爱与赞美
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之意
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自我排遣的达观
热爱山水、鄙弃名利、避世退隐
语言简练生动,抓住特征,条理清晰。
句式整齐,用词精美,描写生动。
多种表达方式,巧用比喻,描写生动
句式整齐,多用修辞,描写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