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0 07:5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2014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6.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1.了解历史史实,把握本文观点。
2.掌握新闻评论这一文学体裁的基础知识,理解其价值。
3.坚定信念和立场,爱好和平与正义。
学习目标
积累“国殇”“篡改”“惨绝人寰”等重点词语;掌握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理解文章的观点,把握其思路,感受文章体现出来的严正立场和充沛气势。(重点)
思考作者是怎样选择新闻事实来支撑观点的,体会其开阔的视野和运用事实的技巧。(难点)
学习目标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文体知识
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新闻评论很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以及广泛的公众性。
文体知识
初衷 杀戮 篡改 抵赖
妄图 辱没 呓语 遁形
铭记 彰显
惨绝人寰 振聋发聩
读读写写
chū zhōng shā lù cuàn gaǐ dǐ laì
wàng tú rǔ mò yì yǔ dùn xíng
míng jì zhāng xiǎn
cǎn júe rén huán zhèn lóng fā kuì
初衷:
杀戮:
抵赖:
妄图:
辱没:
呓语:
字词解释
梦话。
最初的愿望或心愿。
杀害(多指大量地)。
用谎言或狡辩否认所犯过失或罪行。
狂妄的谋划。
玷污,使不光彩。
铭记:
彰显:
深深地记在心里。
显赫,明显。
关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你知道多少?请互相讨论交流。
一、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在战争中直接以平民和居民街道为目标实施空袭,突破了战争伦理的底线。
杀人比赛
1.日军罪行可谓罄竹难书,面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我国举行公祭,其目的是什么呢?请结合第1段的内容进行阐述。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2、3自然段,看看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第4段内容,说说人们对于日本顽固的右翼分子持怎样的态度,对日本有怎样的要求。
二、再读课文,探究内容
1.日军罪行可谓罄竹难书,面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我国举行公祭,其目的是什么呢?请结合第1段的内容进行阐述。
文章开篇简要揭示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明确公祭的初衷是悼念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2、3自然段,看看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第二段主要列举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表明全世界正义之士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尊重和对正义的坚持。
第三段主要列举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一系列做法。揭露日本右翼分子扭曲历史,颠倒黑白的丑态,与上文正义之士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对日本右翼分子的批判。
3.结合第4段内容,说说人们对于日本顽固的右翼分子持怎样的态度,对日本有怎样的要求。
日本右翼分子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的高度警惕,人们不仅对日本右翼分子持强烈的批判态度,还要求日本“正视历史”,用实际行动维护和平与正义。
4.南京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迁?这种变迁的意义是什么?
变迁的意义:(1)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
(2)证明和平的珍贵,彰显中国保卫人民和平生活、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
(3)有利于国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中汲取力量,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变迁:
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
5、本文的体裁也属于新闻,与本单元已学的几篇新闻相比,本文具有什么鲜明的特点?
知识链接: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
“钟声”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2008年11月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
总结
这篇新闻评论针对“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 这一事件发表评论,表明中国对日本右翼分子强烈的批判态度,同时也表明“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