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消息二则
@基础型作业
(跨学科·历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拂去历史烟云,76年前渡江战役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仿佛历历在目。76年前,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报道了锐不可当的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jiān① 灭敌军、控制军事之事,彼时国民党反动派好似摧枯拉朽,纷纷kuì tuì③ 。
76年来,中国业已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如一轮冉冉上升的太阳,强势崛起并不断影响世界。渡江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省这段伟大的历史!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
jiān① 灭 要sài② kuì tuì③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锐不可当 B.摧枯拉朽 C.业已 D.反省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常用的表达方式是叙述,有时还兼有描写和议论。
B.消息的六要素是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C.消息的结构有五个部分,其中标题、导语、背景必不可少。
D.毛泽东,字润之,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发展型作业
课内精读
(一)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回答问题。
4.《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电头中,“ ”是发稿单位,“长江前线”点明了发稿 ,“二十二日二时”则表明了发稿 。正文第一句是 ,交代了最主要、最新鲜、最吸引受众的新闻事实。
5.简要概述本则消息的语言特点。
(二)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回答问题。
6.本则消息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
A.记叙 说明 B.记叙 议论
C.议论 抒情 D.说明 议论
7.能否将这则消息的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改为“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为什么?
课外阅读
(传统文化)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6分)
①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 北京时间2024年12月4日晚,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作为中国人最隆重、最热闹且象征着团圆和希望的节日,春节在中国人心中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它基于中国人在漫长的农业生产生活中对自然、社会的认识,承载着中华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的习俗礼仪、技艺与知识,表达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一遗产项目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体道德修养,促进家庭和睦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和文化创造力提供了持续不竭的动力。
③2022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就开始着手推动春节申遗工作;2023年3月31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提交了申报材料;同年12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2024年12月春节申遗成功,整个过程历经两年多的时间。从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到申遗成功,足以证明春节文化在全球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它是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的重要渠道。据不完全统计,近20个国家和地区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春节民俗活动已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文化盛事。
④随着海外传播范围的日趋扩大,春节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该遗产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不论是对于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还是对于树立文化自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
(选自“央视新闻”,有删改)
8.[新闻电头]下列不属于本则消息电头包含的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新闻的发电单位 B.新闻的发电意义
C.新闻的发电时间 D.新闻的发电地点
9.[内容理解与分析]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①段为新闻导语,直接点明了本文的核心新闻事实——“春节申遗成功”。
B.文章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先交代新闻的核心事实,再展开背景和意义。
C.文章引用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体现了新闻语言的表现力。
D.文章以主观抒情为主,通过大量修辞手法强调作者对春节文化的个人感受。
10.[拟写新闻标题]请根据新闻内容,拟写一则新闻标题。(不超过20字)(4分)
11.(链接教材)[新闻的语言特点]结合文章画线句子以及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分析其共同语言特点。(6分)
链接材料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拓展型作业
(革命文化)2025年是渡江战役胜利76周年,贵州某学校八年级(1)班开展了以“纪念渡江战役,向老英雄致敬”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2.下面是第一小组关于渡江英雄的采访,请根据所学知识,在横线上补全访谈内容。
学生:请问东路军当时渡江是否顺利?
渡江英雄:我们渡江比较顺利,但是战斗十分激烈。
学生:您能简单描述一下当时渡江的情形吗?
渡江英雄:①
学生:作为一名战斗英雄,每次回想起当时渡江的情况,您一定有许许多多的话想说。那么,现在您心里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呢?
渡江英雄:②
13.下面是第二小组介绍“渡江战役纪念馆”的文稿片段,其中有两处语言文字运用不当,请找出并改正。
①渡江战役纪念馆塑造的是水与战舰的主题,巨大的馆身犹如两艘雄伟战舰并排行驶在浩瀚的水面,向前直指南方的长江。②纪念馆主馆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③馆内基本陈列《百万雄师过大江》全面展示了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④馆内亮点纷呈,有国内最大的室内艺术群雕《胜利之师》、最新摄制的纪录片《八百将士忆渡江》、一千余件珍贵的革命文物、超写真的4D电影……等,⑤能让每位观众体验到最真实的渡江战役的全过程。
14.第三小组发起了给渡江战役英雄留言的活动,下面的留言中,不得体的一项是( )
A.我们将永远铭记你们的功勋。在此我们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B.你们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我希望你们老当益壮,为祖国再立新功!
C.你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D.你们的浴血奋战赢得了全国的解放,我们感谢你们!
◆一课一法
拟写新闻标题
【真题在线】(贵阳月考)请为本则新闻拟写一个副标题。(不超过20字)
【技法点拨】第一步,细读新闻材料,找出关键句。主要是看导语,兼顾新闻主题和新闻背景材料。
第二步,提炼主干,规范表述。找出关键句后,需要提取其中的主要信息,找出新闻事件的主体,然后依据要点,规范表述。新闻标题的常见表述方式为“人物+事件”或“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格式概括。
第三步,仔细审读题目,明确答题要求。如此类题一般都有字数限制,需要保留主要信息,压缩次要信息,根据字数要求对内容进行取舍。
第四步,关注特殊词语,确保概括准确。有时,新闻在叙述清楚事件的基础上,会用一些表时间、范围、程度等的副词,如“刚刚”“都”“可能”等。因此,在拟写新闻标题时,要将其加上。
【习题链接】见本课第10题。
◆素养积累
新 闻
概念 经由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情况的信息
基本 特征 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分类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评论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六要素 who(何人)、whɑ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故)、how(如何)1 消息二则
@基础型作业
(跨学科·历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拂去历史烟云,76年前渡江战役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仿佛历历在目。76年前,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报道了锐不可当的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jiān① 歼 灭敌军、控制军事之事,彼时国民党反动派好似摧枯拉朽,纷纷kuì tuì③ 溃退 。
76年来,中国业已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如一轮冉冉上升的太阳,强势崛起并不断影响世界。渡江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省这段伟大的历史!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
jiān① 歼 灭 要sài② 塞 kuì tuì③ 溃退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锐不可当 B.摧枯拉朽 C.业已 D.反省
【解析】D.“反省”指回想自己的思想行为,检查其中的错误。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消息常用的表达方式是叙述,有时还兼有描写和议论。
B.消息的六要素是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C.消息的结构有五个部分,其中标题、导语、背景必不可少。
D.毛泽东,字润之,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解析】C.消息的结构有五个部分,其中标题、导语和主体必不可少。
@发展型作业
课内精读
(一)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回答问题。
4.《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电头中,“ 新华社 ”是发稿单位,“长江前线”点明了发稿 地点 ,“二十二日二时”则表明了发稿 时间 。正文第一句是 导语 ,交代了最主要、最新鲜、最吸引受众的新闻事实。
5.简要概述本则消息的语言特点。
①准确、简洁而具有气势;②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二)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回答问题。
6.本则消息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B )
A.记叙 说明 B.记叙 议论
C.议论 抒情 D.说明 议论
7.能否将这则消息的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改为“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为什么?
不能。原因:“横”字引申为宽阔、广远,在这里指人民解放军为渡过长江付出了无比艰辛的努力,与前面的“百万大军”相呼应,体现了渡江场面的磅礴气势。“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这一标题只体现了结果,不能体现人民解放军渡江之艰险和气势之雄壮。
课外阅读
(传统文化)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6分)
①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 北京时间2024年12月4日晚,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作为中国人最隆重、最热闹且象征着团圆和希望的节日,春节在中国人心中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它基于中国人在漫长的农业生产生活中对自然、社会的认识,承载着中华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的习俗礼仪、技艺与知识,表达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一遗产项目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体道德修养,促进家庭和睦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和文化创造力提供了持续不竭的动力。
③2022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就开始着手推动春节申遗工作;2023年3月31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提交了申报材料;同年12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2024年12月春节申遗成功,整个过程历经两年多的时间。从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到申遗成功,足以证明春节文化在全球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它是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的重要渠道。据不完全统计,近20个国家和地区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春节民俗活动已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文化盛事。
④随着海外传播范围的日趋扩大,春节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该遗产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不论是对于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还是对于树立文化自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
(选自“央视新闻”,有删改)
8.[新闻电头]下列不属于本则消息电头包含的内容的一项是( B )(3分)
A.新闻的发电单位 B.新闻的发电意义
C.新闻的发电时间 D.新闻的发电地点
【解析】本则消息的电头“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包含发电单位、发电地点、发电时间。不包含新闻的发电意义。故选B。
9.[内容理解与分析]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文章第①段为新闻导语,直接点明了本文的核心新闻事实——“春节申遗成功”。
B.文章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先交代新闻的核心事实,再展开背景和意义。
C.文章引用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体现了新闻语言的表现力。
D.文章以主观抒情为主,通过大量修辞手法强调作者对春节文化的个人感受。
【解析】D.本文虽提及春节的文化意义,但整体仍以客观报道为主(如申遗流程、数据统计),并未过度主观抒情,更非“强调作者对春节文化的个人感受”。
10.[拟写新闻标题]请根据新闻内容,拟写一则新闻标题。(不超过20字)(4分)
示例:春节申遗成功,人类非遗再添中国文化瑰宝
11.(链接教材)[新闻的语言特点]结合文章画线句子以及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分析其共同语言特点。(6分)
链接材料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共同特点:都体现了新闻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2分)。本文中“2022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开始推动申遗;2023年3月31日提交申报材料;同年12月,春节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2024年12月申遗成功”精确到具体日期,体现了新闻语言的严谨、真实(2分);链接材料中“不含”一词标明具体位置的归属,体现了新闻语言的严谨、真实性(2分)。
@拓展型作业
(革命文化)2025年是渡江战役胜利76周年,贵州某学校八年级(1)班开展了以“纪念渡江战役,向老英雄致敬”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2.下面是第一小组关于渡江英雄的采访,请根据所学知识,在横线上补全访谈内容。
学生:请问东路军当时渡江是否顺利?
渡江英雄:我们渡江比较顺利,但是战斗十分激烈。
学生:您能简单描述一下当时渡江的情形吗?
渡江英雄:① 渡江作战当天,全体人员乘着船,面对敌人猛烈的炮火,奋勇前进,最终成功地渡过长江。
学生:作为一名战斗英雄,每次回想起当时渡江的情况,您一定有许许多多的话想说。那么,现在您心里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呢?
渡江英雄:② 在这里,我要向在渡江战役中英勇战斗、献出生命的战友们致以深切的悼念和崇高的敬意!
13.下面是第二小组介绍“渡江战役纪念馆”的文稿片段,其中有两处语言文字运用不当,请找出并改正。
①渡江战役纪念馆塑造的是水与战舰的主题,巨大的馆身犹如两艘雄伟战舰并排行驶在浩瀚的水面,向前直指南方的长江。②纪念馆主馆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③馆内基本陈列《百万雄师过大江》全面展示了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④馆内亮点纷呈,有国内最大的室内艺术群雕《胜利之师》、最新摄制的纪录片《八百将士忆渡江》、一千余件珍贵的革命文物、超写真的4D电影……等,⑤能让每位观众体验到最真实的渡江战役的全过程。
①句搭配不当,应将“塑造”改为“表现”。④句省略号不能与“等”连用,应删去省略号。
14.第三小组发起了给渡江战役英雄留言的活动,下面的留言中,不得体的一项是( B )
A.我们将永远铭记你们的功勋。在此我们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B.你们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我希望你们老当益壮,为祖国再立新功!
C.你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D.你们的浴血奋战赢得了全国的解放,我们感谢你们!
◆一课一法
拟写新闻标题
【真题在线】(贵阳月考)请为本则新闻拟写一个副标题。(不超过20字)
【技法点拨】第一步,细读新闻材料,找出关键句。主要是看导语,兼顾新闻主题和新闻背景材料。
第二步,提炼主干,规范表述。找出关键句后,需要提取其中的主要信息,找出新闻事件的主体,然后依据要点,规范表述。新闻标题的常见表述方式为“人物+事件”或“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格式概括。
第三步,仔细审读题目,明确答题要求。如此类题一般都有字数限制,需要保留主要信息,压缩次要信息,根据字数要求对内容进行取舍。
第四步,关注特殊词语,确保概括准确。有时,新闻在叙述清楚事件的基础上,会用一些表时间、范围、程度等的副词,如“刚刚”“都”“可能”等。因此,在拟写新闻标题时,要将其加上。
【习题链接】见本课第10题。
◆素养积累
新 闻
概念 经由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情况的信息
基本 特征 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分类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评论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六要素 who(何人)、whɑ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故)、how(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