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基础型作业
【大主题情境样板】中国航天创建六十余年来,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一系列辉煌成就。班级开展以“探究载人航天”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 梳理航天现状
(时事热点)小贵同学搜集了相关资料,梳理了航天现状,请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获xī① 悉 ,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与空间站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这一节点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新的关jiàn② 键 阶段。在轨zhù liú③ 驻留 期间,航天员们将继续围绕“太空格物”主题,开展多项生命科学实验。神舟二十号再探天宇,在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的道路上接力前进,展现了中国人摧枯拉朽的壮举,赢得了世界赞誉。这一荣耀归功于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航天人坚忍不拔、开拓创新的精神。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
xī① 悉 关jiàn② 键 zhù liú③ 驻留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交会 B.节点 C.摧枯拉朽 D.坚忍不拔
【解析】C.“摧枯拉朽”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任务二 科普航天事业
3.小阳同学设计了一块有关“空间站科普”的展板,以下是部分内容,其中有两处语言文字运用不当,请找出并改正。
①科普在线;空间站为什么只“飞”400公里高?
②空间站又称太空站、航天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并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③一般来说,空间站大都在约400公里左右高度的轨道上运行。④比如,我国的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以及目前仍在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⑤空间站为什么只“飞”400公里高?空间站飞往更高的轨道需要消耗运载火箭更多的能量,对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⑥如果要把成吨的设备携带到较高的高度,成本过于高昂。
①句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应将分号改为冒号。③句语义重复,应删去“约”或“左右”。
4.(跨学科·美术)我国航天事业将“嫦娥奔月”的神话变为现实,在探索宇宙奥秘中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在主题班会上,小黔要向同学们展示“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外圈底色为红色,内圈底色为蓝色)。围绕标识,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请你帮助小黔解答,并写在下方的横线上。
小遵:这个标识我在《人民日报》上见过,它正是“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该标识整体设计选用圆形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小黔:① 示例:标识整体造型以圆形来表达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象征着“圆满”。
小义:以红、蓝两种颜色为主色调,又有什么寓意呢?
小黔:② 示例:标识蓝底红边,蓝色象征浩瀚天空以及科学探索,红色代表庄重喜庆的中国红以及炽热的宇宙探索之情,既契合我国对太空的探索,又显示出我国航天事业又攀高峰。
小黔:大家看,组合体下方数字“21”映照着祖国大地,点明了“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主题。整个画面展现出中国航天人的勇气与决心,以及对宇宙无限奥秘的永恒探索精神。
@发展型作业
课外阅读
(时事热点)为进一步探究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阅读小组给大家推荐了以下文章,请共同阅读并探讨下面的问题。(16分)
龙马奔腾踏九霄 纵横天地飞捷报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最美人间四月天。在2025年4月的最后一天,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这座驼铃与火箭共鸣的航天母港,再次用苍天般的怀抱托举起属于整个民族的星河浪漫。
183天的星辰远征,183夜的寰宇求索,3位航天员携着宇宙的荣光重回故土。这一刻,天地共证:这是属于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又一荣耀时刻。
天地列阵盼君归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东风航天城,迎接航天英雄回家的非凡旅程便开始了。
神舟飞船的回家之路,情牵着神州大地。而这一次,尤其特殊。
因东风着陆场大风天气,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推迟一天返回,并将首次降落在东风着陆场东区。
东风着陆场分为东、西两区,总面积达1.3万多平方公里。西区为硬戈壁地形,地势平坦开阔,更利于地面车辆快速通行,是搜救行动的主要通道区域,此前神舟十二号至神舟十八号飞船都选在西区着陆。而东区以软戈壁为主,地形条件相对复杂,会对直升机降落和地面车辆通行构成一定挑战。
面对新情况新考验,载人航天工程全线密切协同、天地联动,迅速制定应对举措,确保任务圆满成功。
作为多次参与载人飞船搜救回收任务的一支重要力量,额济纳旗军地联合搜救队于30日9时30分举行了临战动员誓师大会。誓师大会结束后,包括额济纳旗“护航神舟”民兵分队的应急连、无人机、越野车、摩托车等分队在内的各搜救分队携带专业搜救装备,按照预定方案迅速奔赴任务区域,全面展开着陆场外围警戒安保和返回舱及散落物的搜索工作。
此刻,一场搜救大战已然打响。空中搜救分队、地面搜救分队,纷纷向预设待命点机动。天地列阵,待英雄返航!
“第一次落点预报……”“第二次落点预报……”“第三次落点预报……”来自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调度的口令,一次次传到广袤的东风着陆场,牵动着回收现场每个人的心跳。
就在我们在待命点翘首以盼的时候,突然人群中有人欢呼起来:“看见了看见了,已经开大伞了!”在场的媒体记者纷纷端起“长枪短炮”,现场响起了一阵阵快门的“咔嚓”声。
13时08分,飞船返回舱按照预定计划成功着陆在东风着陆场。
“龙马乘组”,欢迎回家!
苍穹筑梦载誉还
13时30分许,记者一行赶到返回舱着陆区域。只见返回舱呈侧卧姿态,两侧是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和额济纳东风着陆场场旗,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鲜艳耀眼。
14时02分,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全部安全顺利出舱,健康状态良好。至此,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之旅圆满结束。蔡旭哲重返“天宫”的圆梦征程完美收官,成为目前在舱外执行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两名“90后”航天员宋令东、王浩泽的首飞之旅圆满完成。
在轨驻留183天,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共进行了3次出舱活动和6次载荷进出舱任务,创造了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9小时时长的世界纪录。在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方面,他们共参与实施了88个项目,覆盖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新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此刻,他们载誉而归,向祖国和人民复命。“欢迎你们回家!”“祝贺英雄凯旋!”现场的人们向3名航天员送出最诚挚的问候。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神舟十九号的凯旋,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2026年前后发射嫦娥七号、2028年前后发射嫦娥八号、2029年左右下一代北斗系统开始发射组网卫星、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2035年前建成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一份争分夺秒的时间表,映照中国航天事业砥砺前行的脚步。
中国航天,永远值得期待!
(选自《内蒙古日报》2025年5月1日,有删改)
5.[内容理解]下列对神舟十九号飞船推迟一天返回,且降落在着陆场东区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大风天气原因 B.东区地势平坦
C.搜救计划安排 D.临时着陆变动
【解析】A.根据文章“因东风着陆场大风天气,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推迟一天返回,并将首次降落在东风着陆场东区”可知,根本原因为“大风天气”。
6.[内容理解]下列不属于神舟十九号乘组在太空期间取得的成果的一项是( D )(3分)
A.完成3次出舱活动和6次载荷进出舱任务,创造单次出舱9小时的世界纪录。
B.参与实施88项空间科学试验,覆盖生命科学、微重力物理、航天医学等领域。
C.两名“90后”航天员完成首飞,蔡旭哲成为舱外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
D.在轨驻留时间达到200天,打破了世界纪录;基于技术开发便携式血管检测仪。
【解析】D.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在轨驻留183天,未达到200天;同时“基于技术开发便携式血管检测仪”于文无据。
7.[新闻标题的作用]请品析本文新闻标题(含主标题和副标题)的作用。(6分)
主标题运用了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龙马奔腾踏九霄”与“纵横天地飞捷报”形成对偶,句式整齐,富有气势(1分);“龙马”比喻中国航天事业如神骏奔腾,“踏九霄”则形象地描绘了执行航天任务的壮丽场景(2分)。副标题点明事件核心,主副标题结合,既增强了文学感染力,又清晰传达了新闻主旨(2分)。
8.[新闻的语言特点]本文在语言表达上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哪些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准确性:如“在轨驻留183天”“3次出舱活动和6次载荷进出舱任务”等数据具体明确(1分)。简洁性:用短句概括核心事实,如“13时08分,飞船返回舱按照预定计划成功着陆”(1分)。生动性:运用比喻和形象化表达,如“驼铃与火箭共鸣的航天母港”“龙马乘组”等增强感染力(1分)。时效性:开篇点明“2025年4月的最后一天”,突出新闻的即时性(1分)。
◆一课一法
新闻标题的作用
【真题在线】(遵义月考)请简要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
【考点解读】①引标题:位于主标题之前,交代新闻的来源、背景和原因,或解释新闻的意义、本质,或渲染新闻的环境。②主标题:是对新闻核心内容的概括。③副标题:位于主标题之后,近一步揭示本质,是对主标题的辅助和补充。④小标题:新闻各部分的主题,是正文中部分内容的统领,对下列将要叙述的事实予以揭示。
【技法点拨】①看位置,明确答题要求:明确题目要求答出那一部分标题的作用。
②品内容,明确标题含义:明确标题中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分析标题的指代义。
③析手法,明确标题作用:从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两方面角度分析标题作用。(新闻标题一般有提示新闻内容、评价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等作用)
【答题模式】本则新闻的标题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体现了……。2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基础型作业
【大主题情境样板】中国航天创建六十余年来,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一系列辉煌成就。班级开展以“探究载人航天”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 梳理航天现状
(时事热点)小贵同学搜集了相关资料,梳理了航天现状,请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获xī① ,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与空间站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这一节点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新的关jiàn② 阶段。在轨zhù liú③ 期间,航天员们将继续围绕“太空格物”主题,开展多项生命科学实验。神舟二十号再探天宇,在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的道路上接力前进,展现了中国人摧枯拉朽的壮举,赢得了世界赞誉。这一荣耀归功于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航天人坚忍不拔、开拓创新的精神。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
xī① 关jiàn② zhù liú③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交会 B.节点 C.摧枯拉朽 D.坚忍不拔
任务二 科普航天事业
3.小阳同学设计了一块有关“空间站科普”的展板,以下是部分内容,其中有两处语言文字运用不当,请找出并改正。
①科普在线;空间站为什么只“飞”400公里高?
②空间站又称太空站、航天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并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③一般来说,空间站大都在约400公里左右高度的轨道上运行。④比如,我国的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以及目前仍在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⑤空间站为什么只“飞”400公里高?空间站飞往更高的轨道需要消耗运载火箭更多的能量,对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⑥如果要把成吨的设备携带到较高的高度,成本过于高昂。
4.(跨学科·美术)我国航天事业将“嫦娥奔月”的神话变为现实,在探索宇宙奥秘中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在主题班会上,小黔要向同学们展示“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外圈底色为红色,内圈底色为蓝色)。围绕标识,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请你帮助小黔解答,并写在下方的横线上。
小遵:这个标识我在《人民日报》上见过,它正是“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该标识整体设计选用圆形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小黔:①
小义:以红、蓝两种颜色为主色调,又有什么寓意呢?
小黔:②
小黔:大家看,组合体下方数字“21”映照着祖国大地,点明了“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主题。整个画面展现出中国航天人的勇气与决心,以及对宇宙无限奥秘的永恒探索精神。
@发展型作业
课外阅读
(时事热点)为进一步探究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阅读小组给大家推荐了以下文章,请共同阅读并探讨下面的问题。(16分)
龙马奔腾踏九霄 纵横天地飞捷报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最美人间四月天。在2025年4月的最后一天,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这座驼铃与火箭共鸣的航天母港,再次用苍天般的怀抱托举起属于整个民族的星河浪漫。
183天的星辰远征,183夜的寰宇求索,3位航天员携着宇宙的荣光重回故土。这一刻,天地共证:这是属于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又一荣耀时刻。
天地列阵盼君归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东风航天城,迎接航天英雄回家的非凡旅程便开始了。
神舟飞船的回家之路,情牵着神州大地。而这一次,尤其特殊。
因东风着陆场大风天气,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推迟一天返回,并将首次降落在东风着陆场东区。
东风着陆场分为东、西两区,总面积达1.3万多平方公里。西区为硬戈壁地形,地势平坦开阔,更利于地面车辆快速通行,是搜救行动的主要通道区域,此前神舟十二号至神舟十八号飞船都选在西区着陆。而东区以软戈壁为主,地形条件相对复杂,会对直升机降落和地面车辆通行构成一定挑战。
面对新情况新考验,载人航天工程全线密切协同、天地联动,迅速制定应对举措,确保任务圆满成功。
作为多次参与载人飞船搜救回收任务的一支重要力量,额济纳旗军地联合搜救队于30日9时30分举行了临战动员誓师大会。誓师大会结束后,包括额济纳旗“护航神舟”民兵分队的应急连、无人机、越野车、摩托车等分队在内的各搜救分队携带专业搜救装备,按照预定方案迅速奔赴任务区域,全面展开着陆场外围警戒安保和返回舱及散落物的搜索工作。
此刻,一场搜救大战已然打响。空中搜救分队、地面搜救分队,纷纷向预设待命点机动。天地列阵,待英雄返航!
“第一次落点预报……”“第二次落点预报……”“第三次落点预报……”来自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调度的口令,一次次传到广袤的东风着陆场,牵动着回收现场每个人的心跳。
就在我们在待命点翘首以盼的时候,突然人群中有人欢呼起来:“看见了看见了,已经开大伞了!”在场的媒体记者纷纷端起“长枪短炮”,现场响起了一阵阵快门的“咔嚓”声。
13时08分,飞船返回舱按照预定计划成功着陆在东风着陆场。
“龙马乘组”,欢迎回家!
苍穹筑梦载誉还
13时30分许,记者一行赶到返回舱着陆区域。只见返回舱呈侧卧姿态,两侧是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和额济纳东风着陆场场旗,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鲜艳耀眼。
14时02分,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全部安全顺利出舱,健康状态良好。至此,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之旅圆满结束。蔡旭哲重返“天宫”的圆梦征程完美收官,成为目前在舱外执行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两名“90后”航天员宋令东、王浩泽的首飞之旅圆满完成。
在轨驻留183天,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共进行了3次出舱活动和6次载荷进出舱任务,创造了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9小时时长的世界纪录。在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方面,他们共参与实施了88个项目,覆盖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新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此刻,他们载誉而归,向祖国和人民复命。“欢迎你们回家!”“祝贺英雄凯旋!”现场的人们向3名航天员送出最诚挚的问候。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神舟十九号的凯旋,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2026年前后发射嫦娥七号、2028年前后发射嫦娥八号、2029年左右下一代北斗系统开始发射组网卫星、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2035年前建成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一份争分夺秒的时间表,映照中国航天事业砥砺前行的脚步。
中国航天,永远值得期待!
(选自《内蒙古日报》2025年5月1日,有删改)
5.[内容理解]下列对神舟十九号飞船推迟一天返回,且降落在着陆场东区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风天气原因 B.东区地势平坦
C.搜救计划安排 D.临时着陆变动
6.[内容理解]下列不属于神舟十九号乘组在太空期间取得的成果的一项是( )(3分)
A.完成3次出舱活动和6次载荷进出舱任务,创造单次出舱9小时的世界纪录。
B.参与实施88项空间科学试验,覆盖生命科学、微重力物理、航天医学等领域。
C.两名“90后”航天员完成首飞,蔡旭哲成为舱外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
D.在轨驻留时间达到200天,打破了世界纪录;基于技术开发便携式血管检测仪。
7.[新闻标题的作用]请品析本文新闻标题(含主标题和副标题)的作用。(6分)
8.[新闻的语言特点]本文在语言表达上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哪些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一课一法
新闻标题的作用
【真题在线】(遵义月考)请简要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
【考点解读】①引标题:位于主标题之前,交代新闻的来源、背景和原因,或解释新闻的意义、本质,或渲染新闻的环境。②主标题:是对新闻核心内容的概括。③副标题:位于主标题之后,近一步揭示本质,是对主标题的辅助和补充。④小标题:新闻各部分的主题,是正文中部分内容的统领,对下列将要叙述的事实予以揭示。
【技法点拨】①看位置,明确答题要求:明确题目要求答出那一部分标题的作用。
②品内容,明确标题含义:明确标题中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分析标题的指代义。
③析手法,明确标题作用:从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两方面角度分析标题作用。(新闻标题一般有提示新闻内容、评价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等作用)
【答题模式】本则新闻的标题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体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