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基础型作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福建舰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其成功下水并开展海试,标志着中国航母事业迈入崭新阶段。回望过去,中国航母事业发展伊始,科研团队白手起家,面对技术难题,他们dān① 精竭虑,持续创新,推动航母事业蓬勃发展;建造团队一丝不ɡǒu ② ,他们顽强攻关,凭借娴熟的技艺展现中国建造的新风采。福建舰的每一次海试航行的成功,都juān kè③ 着相关团队锲而不舍、鞠躬尽瘁的付出,其辉煌成就的背后,是多少人震耳欲聋的拼搏……一串串奋斗足迹,铺就中国航母的强军之路,才能让我国一次次在浩瀚海洋上书写新的篇章。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
dān① 精竭虑 一丝不ɡǒu ② juān kè③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白手起家 B.娴熟 C.震耳欲聋 D.浩瀚
@发展型作业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6分)
——嫦娥六号发射任务侧记
范恩达 王凌硕 徐斌如
①古时月,遥望千年;破苍穹,今朝梦圆。
②从敦煌的飞天壁画,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38万公里外的那一轮明月是中华民族千年来魂牵梦绕的所在。
③今天,中国“探月新母港”文昌航天发射场,一架身着遥八“战袍”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背靠海天,托举“嫦娥”奔向月宫,再次开启月球探索之旅。
④这一刻,熊熊烈焰连接起古今梦想——古人千年前浪漫旖旎的想象、中国航天人数十年脚踏实地的奋斗与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探月梦想,连成一线。
⑤自2004年立项至今,中国探月工程已经走过二十载。如今,文昌,月亮湾内,椰风海韵,意境非凡,探月接力棒交至文昌航天发射场。
⑥此次,嫦娥六号探测器将前往更加神秘、古老的月球背面,开展地貌探测等工作,并将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月壤采样带回。
⑦5月3日,嫦娥六号任务发射“零日”凌晨,海湾映着月光,发射场内一片宁静,只有那群蓝色身影仍在为火箭升空做着最后准备。
⑧早晨7时许,液氧被注入沐浴晨光的火箭。4小时后,源源不断的液氢进入火箭芯一级发动机。30分钟后,氢氧模块动力系统指挥员下达了“启动循环泵”的口令,控制间屏幕上信号灯次第亮起……
⑨“各号注意,30分钟准备!”
⑩伴随着本次“01”指挥员廖国瑞洪亮的口令,发射场内各系统各平台工作人员迅速行动。
就在这时,中午还有点阳光的天空,一片厚重的阴云由西向东缓缓飘来。发射前约20分钟,阴云虽厚,但依然能清晰地看见塔架和火箭。10分钟后伴随而来的急风骤雨,让前来观看火箭发射的游客、航天爱好者,以及现场等待拍摄的职业记者和摄影爱好者担心起来。倒计时5分钟准备时,降雨移动到发射塔架一带,灰白的雨幕完全遮住了火箭的身影。大家的心被紧紧地揪在了一起……
“各号注意,1分钟准备!”“01”指挥员的口令再次响起。
此时,观礼台上,白发苍苍的航天专家、手捧鲜花的少先队员、挥舞国旗的各界群众……所有人屏息凝神,热切的目光聚焦在乳白色火箭箭身“中国探月”4个蓝色大字上。
17时27分许,“5、4、3、2、1,点火!”随着“01”指挥员下达口令,只见星火一闪,烈焰喷薄而出,浓烟拖着火星直冲云霄。轰隆隆的引擎轰鸣,犹如万钧巨兽的咆哮,震耳欲聋。循着炽烈的火焰,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托举着嫦娥六号腾空而起,宛如一条灼热的流星在天际拖出绚烂的焰尾,犹如嫦娥绚丽舞动的裙摆……
观礼人群的欢呼声融进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指控大厅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我宣布,嫦娥六号任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喜讯传来,整个指控大厅再次掌声雷动。这一刻,中国航天人为航天事业奋斗的赤诚之心,仿佛也随着火箭直贯苍穹……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3.[新闻标题]学习了课文后,小贵也想给本文取个形象醒目的标题,请你从下面四个标题中选择最合适的一项( )(3分)
A.逐梦航天季,一起看火箭
B.月球上的嫦娥之路
C.“嫦娥”再度赴蟾宫
D.Go“兔”月球
4.[内容理解]根据选文内容,推测火箭被雨幕完全“遮住”应该在( )(3分)
A.7:00后,11:00前
B.11:00后,11:30前
C.17:07后,17:17前
D.17:17后,17:27前
5.[新闻的语言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小阳感觉文中第 段的画线句子很妙,请你从新闻语言的特点的角度进行赏析。(5分)
6.(链接教材)[新闻体裁]下面是小语同学对语文教材新闻单元相关文章的梳理。你认为选文可以归为新闻体裁的哪一类型?请根据选文内容简述理由。(5分)
类别 篇名 体裁特点
新闻 特写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文章选取一个精彩的瞬间加以表现,突出其独特之处。
通讯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文章描写多个场面或瞬间,渲染氛围,铺垫蓄势。
@拓展型作业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成就显著,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默默奉献,班级开展了“向科技工作者致敬”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7.小安同学设计了一块有关“‘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展板,以下是部分内容,其中有两处语言文字运用不当,请找出并改正。
黄旭华:深潜一生的“中国核潜艇之父”
①2025年2月6日,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湖北武汉逝世。②他是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奠基人,隐姓埋名三十载,用毕生心血铸就了共和国的《水下长城》。③面对西方技术封锁,通过他带领团队用算盘计算数据,在艰苦条件下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制,使我国成为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④1988年,62岁的他亲自参与极限深潜试验,成为世界上首位参与深潜的总设计师。⑤三十年间,他连家人都不能告知工作内容,用行动诠释了“对国家的忠就是最大的孝”。⑥他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8.小顺观看完展板后,写了一段感言,但是不小心把顺序打乱了,请你帮他重新排列( )
①黄旭华是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他的事迹对青少年的学习成长有深刻的启发。
②在学习中,我们应培养爱国情怀,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只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中,才能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③还要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要勇于探索未知,敢于突破传统,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④要培养坚韧精神,面对困难和挑战,不轻言放弃,要有“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决心和勇气。
⑤此外,我们要明白,真正的成功不是追求个人的功名利禄,而是为社会、为国家作出贡献。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③⑤
C.②①④③⑤ D.②③④⑤①
9.(跨学科·美术)2025年5月30日是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小黔同学搜集了“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标识。请你以设计者的身份向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一下构思和设计意图。
◆一课一法
新闻的语言特点
【真题在线】(六盘水期中)请结合新闻内容分析画线句的语言特色。
【技法点拨】①客观性:用客观事实说话,使新闻受众把握事实的本位信息。②准确性:新闻用语确凿无误,恰如其分,叙事、状物、写人得当,不滥用褒贬之词;清楚明白,使人一目了然,确信无疑。③简练性:强调简洁直叙,少曲折迂回,用最简洁的语言传递更多的信息。④通俗性:深入浅出,浅显明白,具有社会通用性。⑤时效性:使用最新时间表述,突出“就近发生”。⑥生动形象:通讯和特写在表现人物和刻画场景时允许使用文学手法,以塑造鲜活形象,再现典型场景。
【习题链接】见本课第5题。
◆素养积累
通 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通讯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和消息一样,通讯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5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基础型作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福建舰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其成功下水并开展海试,标志着中国航母事业迈入崭新阶段。回望过去,中国航母事业发展伊始,科研团队白手起家,面对技术难题,他们dān① 殚 精竭虑,持续创新,推动航母事业蓬勃发展;建造团队一丝不ɡǒu ② 苟 ,他们顽强攻关,凭借娴熟的技艺展现中国建造的新风采。福建舰的每一次海试航行的成功,都juān kè③ 镌刻 着相关团队锲而不舍、鞠躬尽瘁的付出,其辉煌成就的背后,是多少人震耳欲聋的拼搏……一串串奋斗足迹,铺就中国航母的强军之路,才能让我国一次次在浩瀚海洋上书写新的篇章。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
dān① 殚 精竭虑 一丝不ɡǒu ② 苟 juān kè③ 镌刻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白手起家 B.娴熟 C.震耳欲聋 D.浩瀚
【解析】C.“震耳欲聋”指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发展型作业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6分)
——嫦娥六号发射任务侧记
范恩达 王凌硕 徐斌如
①古时月,遥望千年;破苍穹,今朝梦圆。
②从敦煌的飞天壁画,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38万公里外的那一轮明月是中华民族千年来魂牵梦绕的所在。
③今天,中国“探月新母港”文昌航天发射场,一架身着遥八“战袍”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背靠海天,托举“嫦娥”奔向月宫,再次开启月球探索之旅。
④这一刻,熊熊烈焰连接起古今梦想——古人千年前浪漫旖旎的想象、中国航天人数十年脚踏实地的奋斗与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探月梦想,连成一线。
⑤自2004年立项至今,中国探月工程已经走过二十载。如今,文昌,月亮湾内,椰风海韵,意境非凡,探月接力棒交至文昌航天发射场。
⑥此次,嫦娥六号探测器将前往更加神秘、古老的月球背面,开展地貌探测等工作,并将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月壤采样带回。
⑦5月3日,嫦娥六号任务发射“零日”凌晨,海湾映着月光,发射场内一片宁静,只有那群蓝色身影仍在为火箭升空做着最后准备。
⑧早晨7时许,液氧被注入沐浴晨光的火箭。4小时后,源源不断的液氢进入火箭芯一级发动机。30分钟后,氢氧模块动力系统指挥员下达了“启动循环泵”的口令,控制间屏幕上信号灯次第亮起……
⑨“各号注意,30分钟准备!”
⑩伴随着本次“01”指挥员廖国瑞洪亮的口令,发射场内各系统各平台工作人员迅速行动。
就在这时,中午还有点阳光的天空,一片厚重的阴云由西向东缓缓飘来。发射前约20分钟,阴云虽厚,但依然能清晰地看见塔架和火箭。10分钟后伴随而来的急风骤雨,让前来观看火箭发射的游客、航天爱好者,以及现场等待拍摄的职业记者和摄影爱好者担心起来。倒计时5分钟准备时,降雨移动到发射塔架一带,灰白的雨幕完全遮住了火箭的身影。大家的心被紧紧地揪在了一起……
“各号注意,1分钟准备!”“01”指挥员的口令再次响起。
此时,观礼台上,白发苍苍的航天专家、手捧鲜花的少先队员、挥舞国旗的各界群众……所有人屏息凝神,热切的目光聚焦在乳白色火箭箭身“中国探月”4个蓝色大字上。
17时27分许,“5、4、3、2、1,点火!”随着“01”指挥员下达口令,只见星火一闪,烈焰喷薄而出,浓烟拖着火星直冲云霄。轰隆隆的引擎轰鸣,犹如万钧巨兽的咆哮,震耳欲聋。循着炽烈的火焰,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托举着嫦娥六号腾空而起,宛如一条灼热的流星在天际拖出绚烂的焰尾,犹如嫦娥绚丽舞动的裙摆……
观礼人群的欢呼声融进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指控大厅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我宣布,嫦娥六号任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喜讯传来,整个指控大厅再次掌声雷动。这一刻,中国航天人为航天事业奋斗的赤诚之心,仿佛也随着火箭直贯苍穹……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3.[新闻标题]学习了课文后,小贵也想给本文取个形象醒目的标题,请你从下面四个标题中选择最合适的一项( C )(3分)
A.逐梦航天季,一起看火箭
B.月球上的嫦娥之路
C.“嫦娥”再度赴蟾宫
D.Go“兔”月球
【解析】 C.“‘嫦娥’再度赴蟾宫”这个标题中“嫦娥”直接对应了文章中的嫦娥六号探测器,“再度赴蟾宫”则形象地描绘了探测器前往月球的情境,且“蟾宫”在中国文化中常用来指代月球,符合文章主旨。
4.[内容理解]根据选文内容,推测火箭被雨幕完全“遮住”应该在( D )(3分)
A.7:00后,11:00前
B.11:00后,11:30前
C.17:07后,17:17前
D.17:17后,17:27前
【解析】根据文章第 段内容可知,“倒计时5分钟准备时,降雨移动到发射塔架一带,灰白的雨幕完全遮住了火箭的身影”可知,时间在17:22分,即“17:17后,17:27前”。
5.[新闻的语言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小阳感觉文中第 段的画线句子很妙,请你从新闻语言的特点的角度进行赏析。(5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嫦娥六号腾空而起”的情形比作流星拖出的焰尾和嫦娥的裙摆,写出了火箭升空时的绚丽(2分),使新闻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自豪之情(2分)。
6.(链接教材)[新闻体裁]下面是小语同学对语文教材新闻单元相关文章的梳理。你认为选文可以归为新闻体裁的哪一类型?请根据选文内容简述理由。(5分)
类别 篇名 体裁特点
新闻 特写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文章选取一个精彩的瞬间加以表现,突出其独特之处。
通讯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文章描写多个场面或瞬间,渲染氛围,铺垫蓄势。
选文可归为通讯(1分)。理由:选文具体描写了嫦娥六号发射前液氧加注、液氢加注、遇到暴雨等多个场面和环节(1分),渲染了紧张的氛围,为最终的成功发射铺垫蓄势(1分),符合通讯描写多个场面或瞬间,渲染氛围,铺垫蓄势的体裁特点(2分)。
@拓展型作业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成就显著,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默默奉献,班级开展了“向科技工作者致敬”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7.小安同学设计了一块有关“‘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展板,以下是部分内容,其中有两处语言文字运用不当,请找出并改正。
黄旭华:深潜一生的“中国核潜艇之父”
①2025年2月6日,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湖北武汉逝世。②他是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奠基人,隐姓埋名三十载,用毕生心血铸就了共和国的《水下长城》。③面对西方技术封锁,通过他带领团队用算盘计算数据,在艰苦条件下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制,使我国成为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④1988年,62岁的他亲自参与极限深潜试验,成为世界上首位参与深潜的总设计师。⑤三十年间,他连家人都不能告知工作内容,用行动诠释了“对国家的忠就是最大的孝”。⑥他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②句书名号使用不当,应改为双引号。③句成分残缺,应删去“通过”。
8.小顺观看完展板后,写了一段感言,但是不小心把顺序打乱了,请你帮他重新排列( B )
①黄旭华是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他的事迹对青少年的学习成长有深刻的启发。
②在学习中,我们应培养爱国情怀,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只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中,才能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③还要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要勇于探索未知,敢于突破传统,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④要培养坚韧精神,面对困难和挑战,不轻言放弃,要有“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决心和勇气。
⑤此外,我们要明白,真正的成功不是追求个人的功名利禄,而是为社会、为国家作出贡献。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③⑤
C.②①④③⑤ D.②③④⑤①
9.(跨学科·美术)2025年5月30日是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小黔同学搜集了“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标识。请你以设计者的身份向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一下构思和设计意图。
示例:各位老师,同学们好!我设计的标识上方是一双手,左手五个手指代表“5”,右手3个手指代表“3”,拇指和食指围在一起代表“0”,合起来就是“5.30”,下方是数字“5.30”和汉字“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左、右手指指尖靠在一起组成一个“心”的形状,寓意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同心同德、专心致志投身科技创新事业。
◆一课一法
新闻的语言特点
【真题在线】(六盘水期中)请结合新闻内容分析画线句的语言特色。
【技法点拨】①客观性:用客观事实说话,使新闻受众把握事实的本位信息。②准确性:新闻用语确凿无误,恰如其分,叙事、状物、写人得当,不滥用褒贬之词;清楚明白,使人一目了然,确信无疑。③简练性:强调简洁直叙,少曲折迂回,用最简洁的语言传递更多的信息。④通俗性:深入浅出,浅显明白,具有社会通用性。⑤时效性:使用最新时间表述,突出“就近发生”。⑥生动形象:通讯和特写在表现人物和刻画场景时允许使用文学手法,以塑造鲜活形象,再现典型场景。
【习题链接】见本课第5题。
◆素养积累
通 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通讯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和消息一样,通讯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