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素养评估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悬泉瀑布”“大漠孤烟”“历历晴川”“嘤嘤鸟鸣”……大自然的无限魅力,常令人屏息凝神,而在文学家净化的笔墨、xián shú① 的技法中更显得别有情韵。因为文学家常将自己的个性隐nì② 在自然景物中,所以相同的景象也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同样观山,有宏伟森严的“重岩叠嶂”,有情趣怡然的“负势”“争高”;同样看水,或浩瀚,或湍急,或平静,或清澈;同是林木,时而祛除zào③ 热,时而平添幽深;同为猿鸣,有人听来凄然,有人听来悦耳……在眼花缭乱的山水散文中,读者常会同作者产生“会心之趣”,忘却生活的劳碌,纵情自然的变幻。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4分)
xián shú① 隐nì② zào③ 热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屏息凝神 B.浩瀚 C.眼花缭乱 D.劳碌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①自康乐以来,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②故渔者歌曰:“ ,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③亭亭山上松, 。[刘桢《赠从弟》(其二)]
④ ,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⑤我在那路口久久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
⑥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⑦《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日暮时分山谷间灵动的生命气息的句子是: , 。
⑧王维的《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诗句是: , 。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B.“记”和“书”都属于古代“散文”的范畴,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C.“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王粲、刘桢、曹操、曹植等。
D.《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被称为“山中宰相”。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6.下面名著片段中的“他”是( )(3分)
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这也许一半是由于他不吸烟、也不喝酒的缘故。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上去!”他突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像兔子一般蹿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
A.《骆驼祥子》中的祥子 B.《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
C.《红星照耀中国》中的贺龙 D.《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彭德怀
7.青春有信仰,青春更有力量。请你从《红星照耀中国》中选择一个人物,谈谈他的信仰。(2分)
(二)现代文阅读1
走进龙潭古寨
周小霞
①洪渡河从未停止它的奔流。尽管它名气不大,河面也不宽阔,但对于半山腰上的仡佬族村民而言,它的分量举足轻重。
②清晨,村里人天一亮就下到河里挑水,河水在桶中摇晃,晃醒苍茫群山。吃过饭后,男人拿着铁锹、铁锤等工具,沿着河流进山入洞,去那些陡峭低洼的地方,寻找泛着红光的丹砂石。女人则背着背篓下到河滩里,用筛子淘出那些混杂在丹砂里的泥沙。夜晚来临,他们用洪渡水清洗掉一天的疲惫。不采砂的日子,村里人在鸟鸣声中搬石造墙,砍树建房,生火炼丹……山里的一切似乎都在庇佑着村里人,所以村里人也敬山里的一切。在那些重要的时节,他们用古老的傩戏、纯朴的“三幺台”宴席以及他们虔诚的感恩之心敬山、敬石、敬树、敬鸟……
③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洪渡河水静静聆听着山中的鸟声歌声,默默注视着山腰上的代际传承。村里人仰山祈雨、拜石祭祖的身姿,七月吃新、高台舞狮的欢乐都荡漾在它的心头。直到很多年后,化作一片绚烂的霞光,惊艳了人间。
④这里,是位于黔北务川自治县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龙潭,一个仡佬族聚居的“中国传统村落”。
⑤山影峥嵘,天地静穆。群山之间,唯有洪渡河像一条飘带,随着春风飘荡。草木蕃丽,游云淡抹,半山腰上散落的仡佬族民居若隐若现。在龙潭,无数时光的印迹、千百年来积淀的民俗、文化合而为一,激荡出耀眼的民族之光。
⑥我不止一次来到龙潭。【甲】丹堡院落、大朝门、来庵书院、九天回廊,还有无数古屋旧祠,彼此气息相连,聚集在古寨之中。这些建筑都是就地取材,木或者石,外表朴素。如若可以抓着闻一闻,那一定是柔软缓慢的,带着山野松风的味道。只是它们都太老了,尤其是那些院落里的老屋,木质的屋身近乎黑色,似乎无法再支撑时间的消磨,像一具具风干的标本。墙面干裂的一缕缕木纹,仿佛时间生出的道道皱纹。门窗上的雕花图案精美,但因为岁月漫长,黑魆魆的窗格显得晦暗空洞,像无数窥视的眼睛。小窗格四周残留灰白的碎纸片,被风吹着,有小小的抖动。屋瓦檐下有薄苔,苔色青浅,断续有致,像垂下的窗幔,使得这些老屋又有了几许精致的风韵。
⑦古寨背后山峦堆叠,如青如黛。在朦胧的山水间,我仿佛穿行在一幅沉淀千年的古画中。那隐约的几笔浅灰,是寨中的一面面石墙;厚重的几笔青墨,是沉默不语的静谧古屋;那皱着的浅纹,是寨中水潭荡起的涟漪。【乙】
⑧明景泰年间,朝廷颁下敕命,对一位名叫申佑的四川道监察御史及其父母妻子进行封敕,何其荣光。这位忠义之士正是从龙潭走出的好儿郎。
⑨午后的申佑广场上,游客携带的都市气息和古寨浓郁的乡野气息混合在一起,粘在人的眉尖上。此时申佑是一尊塑像,立在寨中。他的全身铜黄发亮,威风凛凛地站在那里。广场游客来来往往,不时有人来到塑像前面,瞻仰这位义士。也有人想走上去触摸塑像,因着他不怒自威的气场,又小心翼翼缩回手。
⑩游客们的时间永远是不够用的,一旦在广场停了车,四下游览也就开始了。周围都是仡佬族民俗特色的小铺子,屋身的旧颜料若隐若现,柱廊把这些小铺分成一半一半的,阴影压左肩光线在右肩,里侧封闭外侧开放,头顶檐角自带晖光。铺子外面大多有一两张木桌,木桌上都放有一大桶酸汤,店家说这是龙潭村特色。沿着小铺子慢慢转上一圈,俗世日常的气味和声音飘过。
寨子深处仿若一只松开的手掌,寨中那些成荫的绿树就像手指一样一根根伸出去,插入寨中的每一个角落。【丙】寨中巷陌如同一道道毛细血管,细窄幽深,人们从毛细血管里一点一滴地滑出来,带着纤弱的影子。活像一条条小鱼,游弋着进入下一个景点,缓慢迟疑,向南或者向西,看似没有目的,随意地游走。在古寨,处处都是景,处处都是打卡地。
除了古老的历史与建筑,来到此地的游客更多是为了体验古寨那些传承了千百年的仡佬族习俗,清明节朝天祭祖、古历七月“吃新节”、神秘的傩戏……它们藏在历史深处,要到重要的时分,才露出神秘的面容。
【丁】“吃新节”是龙潭人庆祝丰收、祭祀祖先、品尝劳动成果的重大节日。每年秋天,龙潭人将第一担稻谷收割回来,怀着喜悦感激之情,迎请天地与祖宗一起尝新。节日这天,家家户户买肉打酒、杀鸡宰羊,邀请八方宾朋、左邻右舍,用摘来的新鲜食材制作食物,共同吃新尝新,并在寨老的带领下进行祭祖仪式,感谢天地与祖宗保佑,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再次回到古寨的广场,斜阳里是一张张兴高采烈的面孔。过去的龙潭并不为外人所知,因为旅游开发,前人留下来的一切正在一一呈现。尽管隔着时空,但古寨中的建筑,身后的群山,还有静静流淌的洪渡河,早已回答了一切。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3月12日,有删减)
8.洪渡河对仡佬族村民而言分量举足轻重,下列对其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村民提供主要交通要道,促进商贸往来。
B.承担着灌溉功能,确保两岸农田稻谷丰收。
C.见证代际传承,承载生活与文化的记忆。
D.形成天然屏障,保护古寨免受外界的侵扰。
9.结合上下文,将“我像一条游鱼,顺着石垣墙的麦穗纹,慢慢地向前游着,游向历史的深处。”插入文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3分)
A.甲 B.乙 C.丙 D.丁
10.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5分)
只是它们都太老了,尤其是那些院落里的老屋,木质的屋身近乎黑色,似乎无法再支撑时间的消磨,像一具具风干的标本。
11.《贵州文旅》杂志现有两个栏目,请把《走进龙潭古寨》推荐到你认为合适的栏目,并写出推荐理由。(5分)
A.烟水黔行(游记类)——主打山水风光与旅行体验
B.黔风遗韵(民俗类)——聚焦非遗传承与文化底蕴
(三)现代文阅读2
地铁上的“黑科技”
姚丁杨
①地铁,是指以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铁路运输的一种形式。地铁具有节省土地、节约能源、低污染、低噪声、低干扰的优点,并且还有运量大、准时、速度快的特点。今天,咱们就聊聊地铁上那些鲜为人知的“黑科技”。
②自动乘客计数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乘客计数器可以说是每节地铁车厢上的标配产品。乘客计数器主要采用红外系统和热成像技术对进出车门的人数进行统计,它可以自动不间断地实时获取列车车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上下车乘客的数量,并将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软件相结合,自动产生列车车辆运营管理所需要的客流统计、超载警报和车辆及运营线路等各种功能报表。
③在地下隧道中运行是地铁最主要的特点。因此,为了保持车内合适的温度、湿度、空气流动速度和清洁度,地铁空调及其通风系统不可或缺。地铁空调通风系统一般分为开式系统、闭式系统和屏蔽门式系统。
④开式系统是应用机械或“活塞效应”的方法使地铁内部与外界交换空气的通风系统,这种系统多用于当地最热月的平均温度低于25℃且运量较少的地铁系统。
⑤当列车的正面与隧道断面面积之比(阻塞比)大于0.4时,由于列车在隧道中高速行驶,如同活塞作用,使列车正面的空气受压,形成正压,列车后面的空气稀薄,形成负压,由此便产生空气流动。利用这种原理通风,则称之为活塞效应通风。机械通风就是利用通风机的运转给空气提供能量,造成通风压力使地面空气不断地进入地下并沿着预定的线路流动,同时再将废热空气排出地下的通风方法。
⑥以上两种通风方式都属于开式系统的一部分,地铁的闭式通风系统又是什么样的呢?顾名思义,闭式系统就是指地铁内部基本上与外界大气隔断,仅供给满足乘客所需的新鲜空气量的通风系统。这种系统多用于当地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高于25℃且运量较大的地铁系统。
⑦屏蔽门式系统是在车站的站台与行车隧道间安装屏蔽门,将两者分隔开。安装屏蔽门的最大作用,就是使车站成为单一的建筑物,令它不受区间隧道行车时活塞风的影响,这就大大降低了车站空调的冷负荷。据计算,采用屏蔽门式系统的车站,空调冷负荷仅为闭式系统的22%~28%,节能效果非常明显。由此可见,小小的一扇门,却能产生巨大效益。
⑧地铁屏蔽门是一项集建筑、机械、材料、电子和信息等学科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前文讲到了屏蔽门在地铁空调系统中的节能功效,其实 。用屏蔽门将车站与行车隧道隔开,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司机瞭望次数,减轻司机的思想负担,同时也减少了列车运行和噪声对车站的干扰,这不仅使车站环境安静、舒适,也使旅客进出站更为安全。
⑨也许你没有想到,我们每天上下班乘坐的地铁背后竟然有如此多的“黑科技”,无论是智能的乘客计数器、完善的空调系统,还是安全的屏蔽门系统,其彰显的正是新时代中国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的那份底气与自信。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2.下面对“地铁上的‘黑科技’”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些地铁车厢上配有乘客计数器,它可以自动不间断地实时获取上下车乘客的数量。
B.只要当地平均温度低于25℃且运量较少的地铁系统就可以使用开式系统通风换气。
C.闭式系统即地铁内部完全与外界大气隔断,仅供给乘客所需的新鲜空气的通风系统。
D.地铁背后的这些“黑科技”无疑彰显了新时代中国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的底气与自信。
1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标题明确了本文的说明对象,“黑科技”一词体现了地铁中所应用的技术的先进性。
B.第③~⑦段为“总—分”结构,先总说地铁空调通风系统,再分说三种通风系统各自的特点。
C.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强调屏蔽门式系统节能效果显著。
D.第⑧段加点词语“大幅度”表示司机减少瞭望次数的程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4.请联系上下文,补写选文第⑧段画线处的内容。(1分)
⑧地铁屏蔽门是一项集建筑、机械、材料、电子和信息等学科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前文讲到了屏蔽门在地铁空调系统中的节能功效,其实 。用屏蔽门将车站与行车隧道隔开,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司机瞭望次数,减轻司机的思想负担,同时也减少了列车运行和噪声对车站的干扰,这不仅使车站环境安静、舒适,也使旅客进出站更为安全。
15.结合选文和下面材料,说地铁的哪些优点给人们的交通往来提供了便利。(6分)
材料:地铁FAS系统(地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即在火灾发生的初期,系统通过设置在现场的感烟、感温和感光火灾探测器等自动接收火灾燃烧所产生的烟雾、温度变化和热辐射等物理量信号,并将其变换成电信号输入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报警控制器对输入的报警信号进行处理、分析,经判断为火灾时,立即以声、光信号等火灾报警装置发出火灾报警,并记录、显示火灾发生的时间和位置,同时联动各种防烟排烟系统、气体灭火系统,以及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烟防火设施,指挥人员疏散,控制火灾蔓延、发展。
(四)文言文阅读
壬戌①秋,八月既望②,予至杭,闻西湖之上,有宝石山甚胜,将以斯夕玩月其上。故人周学谕与予自山之阴③而登,酌元学士黄晋卿读书之轩,俯瞰金湖,一碧万顷,而吴山前据,类屏障然。其余若凤凰、南屏之山,万松、慈云之岭,又皆蜿蜒回拱,欲趋而先。其东则钱塘之江,弥漫浩渺,极目无际。而西陵诸山,出没烟霏翠霭间,诚天下之绝境也。
夕阳既没,明月在轩。山姿水色,倏焉而变。予情愈豁,飞觞痛饮,巡阑忘寐。盖不知夜之几何,恍若置身广寒清虚之府,乐可言耶!
(节选自都穆《月夜游宝石山记》)
【注释】①壬戌:明孝宗弘治十五年。②既望:农历十六日。③山之阴:山的北面。
16.下列不是作者登山所见之景的一项是( )(3分)
A.崇山蜿蜒回环 B.日出霞光万丈
C.江水弥漫浩渺 D.山岭烟霏翠霭
17.《记承天寺夜游》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庭下月色比作水,突出月色之澄澈透明,表达作者因“闲”而能尽情欣赏月色的欣慰、陶醉的乐观豁达,也有怀才不遇的失落惆怅悲凉。请你说说选文写月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将以斯夕玩月其上 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B.故人周学谕与予自山之阴而登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C.酌元学士黄晋卿读书之轩 山川之美(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D.盖不知夜之几何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五)古代诗歌阅读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①
[宋]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②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注释】①此词是作者与友人在洛阳城东旧地重游时有感而作。②紫陌:紫路。洛阳曾是东周、东汉的都城,据说当时曾用紫色土铺路,故名。此指洛阳的道路。
19.本词上片写作者故地重游之事,根据你对本词内容的理解,推断填入本词上片空白处最符合词意的字是( )(3分)
A.赏 B.遍 C.闹 D.戏
20.从写花的角度分析,去年、今年、明年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近段时间,一批“网红”文旅局长突破传统模式,走到镜头前为地方旅游“吆喝”代言。贵阳市打算拍摄《走进贵阳》系列节目,大力宣传我们美丽的贵阳。
21.八年级(1)班向《走进贵阳》节目组投稿,推荐了青岩古镇,下列介绍青岩古镇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漫步青岩古镇,古色古香的名胜古迹随处可见。交错密布于镇内的明清古建筑,计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等共37处。②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南郊,距市区约29公里。它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迄今已有620多年的历史。③青岩城墙依山势而建,蜿蜒曲折2 000余米,极富南方山寨城堡特色。城墙高4.5米,厚3.5米,城门洞上方镶嵌赵西林题的“定广门”三字匾额。④青岩古镇上现存有始建于清光绪年间贵州第一状元赵以炯的府第和清代著名学者周渔璜的故居及储存他著作的“桐书屋”,既说明了贵阳地区的人才辈出,更增添了青岩古镇的文化氛围。⑤青岩古镇仍用它古老的模样在人们的眼前展现,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保护它,让它继续为人们诉说古老的故事,不被时代遗忘。⑥青岩古镇的魅力还在于小小的镇子里儒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并存,行走在青岩古镇,我们能领略到不同文化的魅力。
A.②③④①⑥⑤ B.②③①④⑤⑥ C.③②④①⑤⑥ D.②③①④⑥⑤
22.节目组向某位女演员发出邀请,请她参加《走进贵阳》节目组的拍摄活动,以下这份邀请函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6分)
邀请函
尊敬的××女士:
①为了更好地宣传推广贵阳城市形象,助推强省会战略发展,②将于6月18日—7月18日举办“爽爽的贵阳,避暑的天堂”旅游文化节活动。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景、观赏节目、体悟美食、感受风情。④我们将为您奉上一场精彩丰富的盛夏之旅。
⑤爽爽的贵阳等您来!
《走进贵阳》节目组
2025年5月30日
23.整合表格内容,写出关于《走进贵阳》节目的介绍,要求信息完整、连贯简明、文从字顺。(6分)
节目类型 免费旅游宣传资源 制作单位 贵阳市旅游局 贵阳市广播电视台
开播时间 2025年6月30日 观看方式 电视、手机、电脑等
节目内容 贵阳市美景、美食、民族风情 预估效果 1.贵阳市民更了解贵阳市文化风情 2.贵阳市民愿意节假日在本地游玩 3.外地游客知道、了解贵阳市的民俗文化 4.外地游客愿意利用节假日到贵阳旅游
五、写作能力(60分)
24.我们和日月星辰对话,和江河湖海畅谈,和每一棵树握手,和每一株草私语,方知自然可爱、可敬、可畏。我们也曾走过大大小小的街巷,领略过各地的民俗风情,与形形色色的人打过交道;也曾打开书本,阅读名著,唤醒经典,读懂某个时代、某个人物、某段历史……哪里有触动心灵的人、事、物,哪里就有别样的风景。请以“你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60分)
写作提示与要求:
(1)明确“风景”是什么,写清楚相关内容。
(2)具体写出“最美”的表现及其原因,且符合逻辑。
(3)表达“我”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
(4)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5)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第三单元素养评估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悬泉瀑布”“大漠孤烟”“历历晴川”“嘤嘤鸟鸣”……大自然的无限魅力,常令人屏息凝神,而在文学家净化的笔墨、xián shú① 娴熟 的技法中更显得别有情韵。因为文学家常将自己的个性隐nì② 匿 在自然景物中,所以相同的景象也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同样观山,有宏伟森严的“重岩叠嶂”,有情趣怡然的“负势”“争高”;同样看水,或浩瀚,或湍急,或平静,或清澈;同是林木,时而祛除zào③ 燥 热,时而平添幽深;同为猿鸣,有人听来凄然,有人听来悦耳……在眼花缭乱的山水散文中,读者常会同作者产生“会心之趣”,忘却生活的劳碌,纵情自然的变幻。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4分)
xián shú① 娴熟 隐nì② 匿 zào③ 燥 热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3分)
A.屏息凝神 B.浩瀚 C.眼花缭乱 D.劳碌
【解析】C.“眼花缭乱”指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这里用来修饰“山水散文”,用错对象。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①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②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③亭亭山上松, 瑟瑟谷中风 。[刘桢《赠从弟》(其二)]
④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⑤我在那路口久久 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
⑥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⑦《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日暮时分山谷间灵动的生命气息的句子是: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⑧王维的《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诗句是: 萧关逢候骑 , 都护在燕然 。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B.“记”和“书”都属于古代“散文”的范畴,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C.“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王粲、刘桢、曹操、曹植等。
D.《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被称为“山中宰相”。
【解析】C.“曹操、曹植”不在“建安七子”之中,其他几位分别是孔融、阮瑀、陈琳、徐干、应玚。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6.下面名著片段中的“他”是( D )(3分)
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这也许一半是由于他不吸烟、也不喝酒的缘故。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上去!”他突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像兔子一般蹿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
A.《骆驼祥子》中的祥子 B.《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
C.《红星照耀中国》中的贺龙 D.《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彭德怀
7.青春有信仰,青春更有力量。请你从《红星照耀中国》中选择一个人物,谈谈他的信仰。(2分)
示例:《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朱德。朱德信仰的是共产主义,他本来在国民党的军队中拥有很高的军衔和地位,但是他为了共产主义的信仰,选择离开,选择了一种清贫的、艰苦的、漂泊的道路,他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指引了他的人生方向,让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其他人物亦可,2分)
(二)现代文阅读1
走进龙潭古寨
周小霞
①洪渡河从未停止它的奔流。尽管它名气不大,河面也不宽阔,但对于半山腰上的仡佬族村民而言,它的分量举足轻重。
②清晨,村里人天一亮就下到河里挑水,河水在桶中摇晃,晃醒苍茫群山。吃过饭后,男人拿着铁锹、铁锤等工具,沿着河流进山入洞,去那些陡峭低洼的地方,寻找泛着红光的丹砂石。女人则背着背篓下到河滩里,用筛子淘出那些混杂在丹砂里的泥沙。夜晚来临,他们用洪渡水清洗掉一天的疲惫。不采砂的日子,村里人在鸟鸣声中搬石造墙,砍树建房,生火炼丹……山里的一切似乎都在庇佑着村里人,所以村里人也敬山里的一切。在那些重要的时节,他们用古老的傩戏、纯朴的“三幺台”宴席以及他们虔诚的感恩之心敬山、敬石、敬树、敬鸟……
③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洪渡河水静静聆听着山中的鸟声歌声,默默注视着山腰上的代际传承。村里人仰山祈雨、拜石祭祖的身姿,七月吃新、高台舞狮的欢乐都荡漾在它的心头。直到很多年后,化作一片绚烂的霞光,惊艳了人间。
④这里,是位于黔北务川自治县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龙潭,一个仡佬族聚居的“中国传统村落”。
⑤山影峥嵘,天地静穆。群山之间,唯有洪渡河像一条飘带,随着春风飘荡。草木蕃丽,游云淡抹,半山腰上散落的仡佬族民居若隐若现。在龙潭,无数时光的印迹、千百年来积淀的民俗、文化合而为一,激荡出耀眼的民族之光。
⑥我不止一次来到龙潭。【甲】丹堡院落、大朝门、来庵书院、九天回廊,还有无数古屋旧祠,彼此气息相连,聚集在古寨之中。这些建筑都是就地取材,木或者石,外表朴素。如若可以抓着闻一闻,那一定是柔软缓慢的,带着山野松风的味道。只是它们都太老了,尤其是那些院落里的老屋,木质的屋身近乎黑色,似乎无法再支撑时间的消磨,像一具具风干的标本。墙面干裂的一缕缕木纹,仿佛时间生出的道道皱纹。门窗上的雕花图案精美,但因为岁月漫长,黑魆魆的窗格显得晦暗空洞,像无数窥视的眼睛。小窗格四周残留灰白的碎纸片,被风吹着,有小小的抖动。屋瓦檐下有薄苔,苔色青浅,断续有致,像垂下的窗幔,使得这些老屋又有了几许精致的风韵。
⑦古寨背后山峦堆叠,如青如黛。在朦胧的山水间,我仿佛穿行在一幅沉淀千年的古画中。那隐约的几笔浅灰,是寨中的一面面石墙;厚重的几笔青墨,是沉默不语的静谧古屋;那皱着的浅纹,是寨中水潭荡起的涟漪。【乙】
⑧明景泰年间,朝廷颁下敕命,对一位名叫申佑的四川道监察御史及其父母妻子进行封敕,何其荣光。这位忠义之士正是从龙潭走出的好儿郎。
⑨午后的申佑广场上,游客携带的都市气息和古寨浓郁的乡野气息混合在一起,粘在人的眉尖上。此时申佑是一尊塑像,立在寨中。他的全身铜黄发亮,威风凛凛地站在那里。广场游客来来往往,不时有人来到塑像前面,瞻仰这位义士。也有人想走上去触摸塑像,因着他不怒自威的气场,又小心翼翼缩回手。
⑩游客们的时间永远是不够用的,一旦在广场停了车,四下游览也就开始了。周围都是仡佬族民俗特色的小铺子,屋身的旧颜料若隐若现,柱廊把这些小铺分成一半一半的,阴影压左肩光线在右肩,里侧封闭外侧开放,头顶檐角自带晖光。铺子外面大多有一两张木桌,木桌上都放有一大桶酸汤,店家说这是龙潭村特色。沿着小铺子慢慢转上一圈,俗世日常的气味和声音飘过。
寨子深处仿若一只松开的手掌,寨中那些成荫的绿树就像手指一样一根根伸出去,插入寨中的每一个角落。【丙】寨中巷陌如同一道道毛细血管,细窄幽深,人们从毛细血管里一点一滴地滑出来,带着纤弱的影子。活像一条条小鱼,游弋着进入下一个景点,缓慢迟疑,向南或者向西,看似没有目的,随意地游走。在古寨,处处都是景,处处都是打卡地。
除了古老的历史与建筑,来到此地的游客更多是为了体验古寨那些传承了千百年的仡佬族习俗,清明节朝天祭祖、古历七月“吃新节”、神秘的傩戏……它们藏在历史深处,要到重要的时分,才露出神秘的面容。
【丁】“吃新节”是龙潭人庆祝丰收、祭祀祖先、品尝劳动成果的重大节日。每年秋天,龙潭人将第一担稻谷收割回来,怀着喜悦感激之情,迎请天地与祖宗一起尝新。节日这天,家家户户买肉打酒、杀鸡宰羊,邀请八方宾朋、左邻右舍,用摘来的新鲜食材制作食物,共同吃新尝新,并在寨老的带领下进行祭祖仪式,感谢天地与祖宗保佑,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再次回到古寨的广场,斜阳里是一张张兴高采烈的面孔。过去的龙潭并不为外人所知,因为旅游开发,前人留下来的一切正在一一呈现。尽管隔着时空,但古寨中的建筑,身后的群山,还有静静流淌的洪渡河,早已回答了一切。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3月12日,有删减)
8.洪渡河对仡佬族村民而言分量举足轻重,下列对其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C )(3分)
A.为村民提供主要交通要道,促进商贸往来。
B.承担着灌溉功能,确保两岸农田稻谷丰收。
C.见证代际传承,承载生活与文化的记忆。
D.形成天然屏障,保护古寨免受外界的侵扰。
【解析】结合第②段可知,洪渡河为仡佬族村民提供了生活用水,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结合第③段可知,洪渡河见证了仡佬族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承载着他们的民俗文化和欢乐记忆。文章中没有提及洪渡河为村民提供主要交通要道、承担灌溉功能以及形成天然屏障保护古寨等内容。
9.结合上下文,将“我像一条游鱼,顺着石垣墙的麦穗纹,慢慢地向前游着,游向历史的深处。”插入文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B )(3分)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第⑦段以“古画”为喻,将石墙、古屋等比作画中笔触,营造出穿越历史之感。而“我像一条游鱼,顺着石垣墙的麦穗纹,慢慢地向前游着,游向历史的深处”同样以“游向历史深处”呼应前文“沉淀千年的古画”,且“石垣墙”承接“寨中的一面面石墙”的描述,“游鱼”的意象也与山水古画的意境相契合。由此可知,此句放在乙处最恰当。
10.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5分)
只是它们都太老了,尤其是那些院落里的老屋,木质的屋身近乎黑色,似乎无法再支撑时间的消磨,像一具具风干的标本。
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古寨古建筑的沧桑破旧、历史悠久,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古建筑的欣赏和担忧之情(3分)。
11.《贵州文旅》杂志现有两个栏目,请把《走进龙潭古寨》推荐到你认为合适的栏目,并写出推荐理由。(5分)
A.烟水黔行(游记类)——主打山水风光与旅行体验
B.黔风遗韵(民俗类)——聚焦非遗传承与文化底蕴
(示例一)推荐栏目:烟水黔行(游记类)。推荐理由:山水意象贯穿全篇,由洪渡河奔流的动态开篇,再到全景勾勒,形成完整的山水审美链条。游踪线索清晰可循,空间转换合理,构成环形游览动线,符合游记类栏目的特点。
(示例二)推荐栏目:黔风遗韵(民俗类)。推荐理由:文章以龙潭古寨为载体,深度挖掘仡佬族文化基因,构建起仡佬族的历史纵深与精神图谱。细致描写“吃新节”等习俗,凸显非遗保护与现代性碰撞的深层命题,符合栏目“文化底蕴”定位。(推荐栏目1分,理由4分)
(三)现代文阅读2
地铁上的“黑科技”
姚丁杨
①地铁,是指以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铁路运输的一种形式。地铁具有节省土地、节约能源、低污染、低噪声、低干扰的优点,并且还有运量大、准时、速度快的特点。今天,咱们就聊聊地铁上那些鲜为人知的“黑科技”。
②自动乘客计数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乘客计数器可以说是每节地铁车厢上的标配产品。乘客计数器主要采用红外系统和热成像技术对进出车门的人数进行统计,它可以自动不间断地实时获取列车车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上下车乘客的数量,并将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软件相结合,自动产生列车车辆运营管理所需要的客流统计、超载警报和车辆及运营线路等各种功能报表。
③在地下隧道中运行是地铁最主要的特点。因此,为了保持车内合适的温度、湿度、空气流动速度和清洁度,地铁空调及其通风系统不可或缺。地铁空调通风系统一般分为开式系统、闭式系统和屏蔽门式系统。
④开式系统是应用机械或“活塞效应”的方法使地铁内部与外界交换空气的通风系统,这种系统多用于当地最热月的平均温度低于25℃且运量较少的地铁系统。
⑤当列车的正面与隧道断面面积之比(阻塞比)大于0.4时,由于列车在隧道中高速行驶,如同活塞作用,使列车正面的空气受压,形成正压,列车后面的空气稀薄,形成负压,由此便产生空气流动。利用这种原理通风,则称之为活塞效应通风。机械通风就是利用通风机的运转给空气提供能量,造成通风压力使地面空气不断地进入地下并沿着预定的线路流动,同时再将废热空气排出地下的通风方法。
⑥以上两种通风方式都属于开式系统的一部分,地铁的闭式通风系统又是什么样的呢?顾名思义,闭式系统就是指地铁内部基本上与外界大气隔断,仅供给满足乘客所需的新鲜空气量的通风系统。这种系统多用于当地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高于25℃且运量较大的地铁系统。
⑦屏蔽门式系统是在车站的站台与行车隧道间安装屏蔽门,将两者分隔开。安装屏蔽门的最大作用,就是使车站成为单一的建筑物,令它不受区间隧道行车时活塞风的影响,这就大大降低了车站空调的冷负荷。据计算,采用屏蔽门式系统的车站,空调冷负荷仅为闭式系统的22%~28%,节能效果非常明显。由此可见,小小的一扇门,却能产生巨大效益。
⑧地铁屏蔽门是一项集建筑、机械、材料、电子和信息等学科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前文讲到了屏蔽门在地铁空调系统中的节能功效,其实 它的用途远不止于此 。用屏蔽门将车站与行车隧道隔开,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司机瞭望次数,减轻司机的思想负担,同时也减少了列车运行和噪声对车站的干扰,这不仅使车站环境安静、舒适,也使旅客进出站更为安全。
⑨也许你没有想到,我们每天上下班乘坐的地铁背后竟然有如此多的“黑科技”,无论是智能的乘客计数器、完善的空调系统,还是安全的屏蔽门系统,其彰显的正是新时代中国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的那份底气与自信。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2.下面对“地铁上的‘黑科技’”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有些地铁车厢上配有乘客计数器,它可以自动不间断地实时获取上下车乘客的数量。
B.只要当地平均温度低于25℃且运量较少的地铁系统就可以使用开式系统通风换气。
C.闭式系统即地铁内部完全与外界大气隔断,仅供给乘客所需的新鲜空气的通风系统。
D.地铁背后的这些“黑科技”无疑彰显了新时代中国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的底气与自信。
【解析】A.根据第②段“乘客计数器可以说是每节地铁车厢上的标配产品”可知,“有些地铁车厢上配有乘客计数器”和原文不符;B.根据第④段“这种系统多用于当地最热月的平均温度低于25℃且运量较少的地铁系统”可知,“只要当地平均温度低于25℃且运量较少的地铁系统就可以使用开式系统通风换气”这一说法和原文不符;C.根据第⑥段“闭式系统就是指地铁内部基本上与外界大气隔断”可知,“闭式系统即地铁内部完全与外界大气隔断”说法和原文不符。故选D。
1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文章标题明确了本文的说明对象,“黑科技”一词体现了地铁中所应用的技术的先进性。
B.第③~⑦段为“总—分”结构,先总说地铁空调通风系统,再分说三种通风系统各自的特点。
C.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强调屏蔽门式系统节能效果显著。
D.第⑧段加点词语“大幅度”表示司机减少瞭望次数的程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C.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14.请联系上下文,补写选文第⑧段画线处的内容。(1分)
⑧地铁屏蔽门是一项集建筑、机械、材料、电子和信息等学科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前文讲到了屏蔽门在地铁空调系统中的节能功效,其实 它的用途远不止于此 。用屏蔽门将车站与行车隧道隔开,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司机瞭望次数,减轻司机的思想负担,同时也减少了列车运行和噪声对车站的干扰,这不仅使车站环境安静、舒适,也使旅客进出站更为安全。
15.结合选文和下面材料,说地铁的哪些优点给人们的交通往来提供了便利。(6分)
材料:地铁FAS系统(地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即在火灾发生的初期,系统通过设置在现场的感烟、感温和感光火灾探测器等自动接收火灾燃烧所产生的烟雾、温度变化和热辐射等物理量信号,并将其变换成电信号输入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报警控制器对输入的报警信号进行处理、分析,经判断为火灾时,立即以声、光信号等火灾报警装置发出火灾报警,并记录、显示火灾发生的时间和位置,同时联动各种防烟排烟系统、气体灭火系统,以及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烟防火设施,指挥人员疏散,控制火灾蔓延、发展。
自动计算乘客数量,利于合理安排运营计划;完善的空调系统保持车内合适的温度、湿度、空气流动速度和清洁度;地铁屏蔽门使车站环境安静、舒适,也使旅客进出站更为安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记录、显示火灾发生的时间和位置并联动各系统进行处置。(答出任意3点即可,共6分)
(四)文言文阅读
壬戌①秋,八月既望②,予至杭,闻西湖之上,有宝石山甚胜,将以斯夕玩月其上。故人周学谕与予自山之阴③而登,酌元学士黄晋卿读书之轩,俯瞰金湖,一碧万顷,而吴山前据,类屏障然。其余若凤凰、南屏之山,万松、慈云之岭,又皆蜿蜒回拱,欲趋而先。其东则钱塘之江,弥漫浩渺,极目无际。而西陵诸山,出没烟霏翠霭间,诚天下之绝境也。
夕阳既没,明月在轩。山姿水色,倏焉而变。予情愈豁,飞觞痛饮,巡阑忘寐。盖不知夜之几何,恍若置身广寒清虚之府,乐可言耶!
(节选自都穆《月夜游宝石山记》)
【注释】①壬戌:明孝宗弘治十五年。②既望:农历十六日。③山之阴:山的北面。
16.下列不是作者登山所见之景的一项是( B )(3分)
A.崇山蜿蜒回环 B.日出霞光万丈
C.江水弥漫浩渺 D.山岭烟霏翠霭
【解析】B.由“将以斯夕玩月其上”可知,作者赏月的时间是晚上,不能见到日出。
17.《记承天寺夜游》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庭下月色比作水,突出月色之澄澈透明,表达作者因“闲”而能尽情欣赏月色的欣慰、陶醉的乐观豁达,也有怀才不遇的失落惆怅悲凉。请你说说选文写月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选文“夕阳既没,明月在轩,山姿水色,倏焉而变。……恍若置身广寒清虚之府,乐可言耶”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1分)。正面直接描写月色“倏焉而变”之美妙,侧面写自己的陶醉之情,突出月色之美妙(1分)。抒发了作者赏月时愉悦陶醉之情(1分)。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C )(3分)
A.将以斯夕玩月其上 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B.故人周学谕与予自山之阴而登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C.酌元学士黄晋卿读书之轩 山川之美(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D.盖不知夜之几何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解析】A.介词,在/动词,认为;B.连词,和/动词,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C.均为结构助词,的;D.语气助词,无实义/副词,表推测,大概是。故选C。
(五)古代诗歌阅读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①
[宋]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②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注释】①此词是作者与友人在洛阳城东旧地重游时有感而作。②紫陌:紫路。洛阳曾是东周、东汉的都城,据说当时曾用紫色土铺路,故名。此指洛阳的道路。
19.本词上片写作者故地重游之事,根据你对本词内容的理解,推断填入本词上片空白处最符合词意的字是( B )(3分)
A.赏 B.遍 C.闹 D.戏
20.从写花的角度分析,去年、今年、明年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去年、今年的花是实写,明年的花是想象,是虚写(1分)。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构思新颖,富有诗意(1分)。而别情之重,则说明作者同友人的情谊之深(2分)。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近段时间,一批“网红”文旅局长突破传统模式,走到镜头前为地方旅游“吆喝”代言。贵阳市打算拍摄《走进贵阳》系列节目,大力宣传我们美丽的贵阳。
21.八年级(1)班向《走进贵阳》节目组投稿,推荐了青岩古镇,下列介绍青岩古镇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D )(3分)
①漫步青岩古镇,古色古香的名胜古迹随处可见。交错密布于镇内的明清古建筑,计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等共37处。②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南郊,距市区约29公里。它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迄今已有620多年的历史。③青岩城墙依山势而建,蜿蜒曲折2 000余米,极富南方山寨城堡特色。城墙高4.5米,厚3.5米,城门洞上方镶嵌赵西林题的“定广门”三字匾额。④青岩古镇上现存有始建于清光绪年间贵州第一状元赵以炯的府第和清代著名学者周渔璜的故居及储存他著作的“桐书屋”,既说明了贵阳地区的人才辈出,更增添了青岩古镇的文化氛围。⑤青岩古镇仍用它古老的模样在人们的眼前展现,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保护它,让它继续为人们诉说古老的故事,不被时代遗忘。⑥青岩古镇的魅力还在于小小的镇子里儒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并存,行走在青岩古镇,我们能领略到不同文化的魅力。
A.②③④①⑥⑤ B.②③①④⑤⑥ C.③②④①⑤⑥ D.②③①④⑥⑤
22.节目组向某位女演员发出邀请,请她参加《走进贵阳》节目组的拍摄活动,以下这份邀请函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6分)
邀请函
尊敬的××女士:
①为了更好地宣传推广贵阳城市形象,助推强省会战略发展,②将于6月18日—7月18日举办“爽爽的贵阳,避暑的天堂”旅游文化节活动。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景、观赏节目、体悟美食、感受风情。④我们将为您奉上一场精彩丰富的盛夏之旅。
⑤爽爽的贵阳等您来!
《走进贵阳》节目组
2025年5月30日
第②句,缺主语,可在“将于”前加“贵阳市人民政府”(3分)。第③句,“体悟”与“美食”搭配不当,应改为“品味美食”(3分)。
23.整合表格内容,写出关于《走进贵阳》节目的介绍,要求信息完整、连贯简明、文从字顺。(6分)
节目类型 免费旅游宣传资源 制作单位 贵阳市旅游局 贵阳市广播电视台
开播时间 2025年6月30日 观看方式 电视、手机、电脑等
节目内容 贵阳市美景、美食、民族风情 预估效果 1.贵阳市民更了解贵阳市文化风情 2.贵阳市民愿意节假日在本地游玩 3.外地游客知道、了解贵阳市的民俗文化 4.外地游客愿意利用节假日到贵阳旅游
示例:《走进贵阳》节目是由贵阳市旅游局、贵阳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免费旅游宣传资源,主要介绍了贵阳市美景、美食、民族风情,将于2025年6月30日开播,市民可以通过电视、手机、电脑等方式进行观看,节目组希望通过节目播出让更多的贵阳市民了解贵阳市文化风情、愿意节假日在本地游玩;让外地游客知道、了解贵阳市的民俗文化,愿意利用节假日到贵阳旅游。(符合题意即可,6分)
五、写作能力(60分)
24.我们和日月星辰对话,和江河湖海畅谈,和每一棵树握手,和每一株草私语,方知自然可爱、可敬、可畏。我们也曾走过大大小小的街巷,领略过各地的民俗风情,与形形色色的人打过交道;也曾打开书本,阅读名著,唤醒经典,读懂某个时代、某个人物、某段历史……哪里有触动心灵的人、事、物,哪里就有别样的风景。请以“你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60分)
写作提示与要求:
(1)明确“风景”是什么,写清楚相关内容。
(2)具体写出“最美”的表现及其原因,且符合逻辑。
(3)表达“我”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
(4)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5)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