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素养评估 (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素养评估 (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1 20:16:12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素养评估
(★本单元古诗文考查涉及第六单元内容)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朱自清面对满院狼jí① 藉 ,簌簌落泪,父亲的坚韧慈爱给予他温暖和安慰;白杨树jué② 倔 强挺立在西北高原,展现出树中伟丈夫不折不挠、顽强的精神;个体有限的生命虽然最终会随时间消逝,整个宇宙的生命却永不凋谢;汪曾祺将生活中真实而美好的东西通过诗意的语言展现给我们……这些充满美感的作品绝非妙手偶得,而是经过反复chuí liàn③ 锤炼 的语言的精华。
  它们反复告诉我们,自然与生命都是美好的,即使不得不面对苦难,我们也要心存感激,因为,生命总是在挫折中茁壮,思想总是在彷徨中成熟,意志总是在磨难中顽固。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4分)
狼jí① 藉  jué② 倔  chuí liàn③ 锤炼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3分)
A.不折不挠 B.消逝 C.妙手偶得 D.顽固
【解析】“顽固”多含贬义,通常指思想保守、不愿接受新鲜事物,或坚持错误而不肯改变。用在此处属褒贬误用,可改为“坚定”“顽强”等褒义且贴合语境的词语。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①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其五)]
③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④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⑤以天下之所顺, 攻亲戚之所畔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⑥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 朴质 、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茅盾《白杨礼赞》)
⑦杜牧《赤壁》中“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⑧李清照《渔家傲》中的“ 天接云涛连晓雾 ,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以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似梦似幻、浑茫无际的恢弘、雄奇境界。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3分)
A.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诗人。
B.《白杨礼赞》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等。
C.《背影》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散文集《欧游杂记》《你我》等。
D.罗素,法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曾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解析】D.罗素是英国人。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6.下列对名著《红岩》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3分)
A.《红岩》讲述了全国解放前夕,重庆地下党以《挺进报》为阵地,宣传革命思想及狱中斗争的故事。
B.华子良在白公馆装疯十余年,肩负联络与越狱突围的任务,被特务称为“疯老头”。
C.成岗在狱中经受了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写下了《我的“自白书”》。
D.许云峰出身于大地主家庭,却投身革命,狱中领导编写《挺进报》,保护了地下党组织。
【解析】D.刘思扬出身于大地主家庭;许云峰在狱中承担起编写《挺进报》的责任,保护了地下党组织。
7.《红岩》中多次描写到“五星红旗”这一意象,它在小说中有怎样深刻的象征意义?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要阐述。(2分)
 《红岩》中“五星红旗”象征意义重大。它代表革命理想与希望,狱中的共产党人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憧憬寄托于五星红旗,坚信革命必将胜利。如江姐等同志在狱中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虽无法亲眼见证,但凭借想象绣红旗,这一情节不仅凝聚了他们的精神力量,更凸显了共产党人坚定的信念,深化了主题,丰满了人物形象。(意义1分,结合情节阐述1分)  
(二)现代文阅读1
梨花朵朵开
复 达
①这是一株极普通的梨树,瘦小,高七八十厘米,主干比钢笔粗不了多少,市场上随处可见。母亲买来,我随意找了只小花盆种下,盆底只有小饭碗那般大的花盆,成了这棵梨树赖以生存的家。
②树小,看起来却也成熟。春风和煦地拂面时,梨树已感受到了春的脉脉温情,一撮撮嫩绿的叶子从枝条上偷偷地探出头来,渐渐地裂变成一片片的翠绿,融合在春的气息里。更令人欣喜的是,那枝干虽呈丫状,只有两三枝杈,经纬分明似的简单,开出的花却一簇簇,与春一起共鸣。五片洁白的花瓣如晶莹的雪片,轻盈地逗留在枝叶间,素洁淡雅,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隐隐含着不凡的质朴与圣洁,透出几分出尘的气质。一簇花犹如一只小花球,将小小的梨树点染出一种可爱来。望着这般静静而开的梨花,让我感觉到,它似乎不与百花争艳,只绽放自己,给人以清幽之感。
③我正担忧春雨的来临,期盼着给花们几天时间,以酝酿出梨子的胚胎来,却还是下起了雨,淅淅沥沥的,时大时小,且一下两三天。柔弱的梨花哪禁得住雨水的冲刷,花盆里覆盖上片片皱着眉的“雪花”,我感叹雨的无情、花的无奈。还会有果实吗?
④不想这梨树,硬生生地在细丝般的花柄上留下了几只梨的影子。于是,像是经受过考验似的,这些梨堂堂正正、大大方方地挂在枝头。从针头般的胚芽慢慢地长大,直至米粒般大小,露出一副苹果状,草绿色,有点磨砂的外表将“苹果梨”的形态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出来。
⑤此时,梨树的枝干似乎承受不了梨的悬挂,微微弯下了身。我不得不用竹竿支撑起它的腰肢,让它挺直,放心养育自己的梨。
⑥梨虽不大,却未失梨的味道。一年又一年,已六七年过去。这梨树就无声无息地长大,主干已成手指般粗,足足蹓高了一大截。每年总能生出几只梨,仿佛不忘给主人的回报。
⑦回望那纤枝上垂挂梨的动人景象,着实佩服,我想到它种在一只小小的花盆里,多年来一直未换盆,而它却渐渐地在长大。在那只花盆里,它的根须该挤满了小小的空间吧。就那点泥土,是不是已被汲取尽了营养?可它却安心于这逼仄的环境中,不沮丧、不凋零,依旧含辛茹苦、任劳任怨,努力地开花、结果,是多么的不易。
⑧今又见梨花。梨花的盛开,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⑨朵朵梨花一簇簇地镶在枝丫上,给人洁净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只是我感到,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令人陶然的美丽,亦使人感慨岁月易逝。或许正因如此吧,历代诗人钟爱梨花,“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吟咏梨花的诗句,阵阵香气从字里行间跃然而出。这一株普通的梨树,实在是不平凡。
(选自《宝鸡日报》,有改动)
8.下列对梨树的描写与选文相符的一项是( D )(3分)
A.瘦小,枝干虽呈丫状,但横纵不简单。
B.花白,一簇簇地绽放,散发浓郁香味。
C.梨小,外表呈苹果状,失去梨的味道。
D.顽强,长于小花盆中,努力开花结果。
【解析】A.文中说“枝干虽呈丫状,只有两三枝杈,经纬分明似的简单”,并非“横纵不简单”;B.原文是“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不是“浓郁香味”;C.文中提到“梨虽不大,却未失梨的味道”,选项中“失去梨的味道”错误。
9.根据选文内容,下列对“我”对梨树的情感变化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
A.不在意→担忧→欣喜→无奈→佩服
B.不在意→欣喜→担忧→佩服→感慨
C.关心→担忧→欣喜→无奈→佩服
D.关心→欣喜→担忧→佩服→感慨
【解析】B.文章开头“母亲买来,我随意找了只小花盆种下”体现了“我”对梨树的不在意;“更令人欣喜的是……”表明“我”看到梨树开花时的欣喜;“我正担忧春雨的来临……”写出“我”对梨花被雨打落的担忧;“望着这般静静而开的梨花……着实佩服”表达了“我”对梨树的佩服;“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令人陶然的美丽,亦使人感慨岁月易逝”则体现了“我”的感慨。所以情感变化是“不在意→欣喜→担忧→佩服→感慨”。故选B。
10.有同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了修改,你认为原句和改句哪个更好?请阐述理由。(5分)
原句:一撮撮嫩绿的叶子从枝条上偷偷地探出头来,渐渐地裂变成一片片的翠绿,融合在春的气息里。
改句:一撮撮嫩绿的叶子从枝条上长出头然后变成一片片的翠绿,融合在春的气息里。
 示例:原句更好(1分)。原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偷偷地”“探出头”“裂变”等词语,将叶子的生长过程描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让读者感受到叶子生长的动态美和生命力(1分),也体现了作者对梨树的喜爱之情(1分)。而改句只是简单地陈述叶子的生长过程,语言平淡,缺乏感染力(1分)。  
11.作者在结尾说“这一株普通的梨树,实在是不平凡”,既“普通”又“不平凡”,这样表达是否矛盾?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示例:这样表达不矛盾(1分)。“普通”是指这株梨树在市场上随处可见,种在小花盆里,外表瘦小,枝干简单,是一株极普通的梨树(1分)。“不平凡”是因为它在小小的花盆里,在有限的空间和养分下,依然不沮丧、不凋零,努力地开花结果,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的精神是不平凡的(1分)。同时,它还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触动(1分),让作者感慨岁月易逝,引发对生命的思考,所以它又是不平凡的(1分)。  
(三)现代文阅读2
材料一 DeepSeek横空出世,犹如一声惊雷劈开垄断,跻身世界最强大模型行列,开启中国人工智能崭新的春天。DeepSeek是什么?DeepSeek是一种大型语言模型,由国内人工智能公司研发,拥有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不管是生活里的小疑惑,还是工作学习上的难题,比如帮着写代码、整理复杂的资料,甚至是让人头疼的数学题,DeepSeek都能轻松搞定。
DeepSeek聊天界面提供了三种模式——基础模型、深度思考和联网搜索。
基础模型:不选中深度思考和联网搜索功能,即默认使用基础模型。大多数情况下,选择基础模型就完全够用了。擅长答百科知识,回答速度超级快。深度思考:深度推理模型,擅长逻辑推理、复杂问题解答,回答速度较慢。联网搜索:根据网络搜索结果来回答问题。用户提问后,模型先去网上搜索相关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与原问题进行整合,并运用大语言模型技术生成一段通顺、词意趋近的文本,来回答用户。建议涉及客观事实、新闻时事的,勾选“联网搜索”功能。
如果不确定怎么提问,可以试试下面几个万能公式:
(1)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2)我是谁+背景信息+我的目标。
(3)我要××,要给××用,希望达到××效果,但担心××问题……
(选自《解放日报》2025年2月8日,有删改)
材料二
[选自《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2024)》]
材料三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为青少年成长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过度依赖的风险。如何引导青少年合理运用AI,已成为关乎青少年成长与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某全国人大代表建议,防止青少年过度依赖AI,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以及青少年自身共同努力。
为此,该代表建议,家庭应明确AI使用规范,限制使用时间和场景。要求孩子先独立思考,确有困难再借助AI。同时,鼓励孩子多参加线下活动,增加现实社交。学校要优化AI教育,将AI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减少机械化依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减少对AI辅助工具的过度依赖,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合理利用AI作为创作辅助工具,而非主导创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原创意识和能力。社会要建立青少年AI使用监管机制,政府应出台专门法规,规范青少年AI使用场景。同时加强对娱乐类AI产品的监管,限制诱导性推送和沉迷机制。还要加强对AI生成内容的审核,防止不良信息传播。
(选自《中国少年报》2025年3月4日,有删改)
12.关于下列问题,在使用DeepSeek模式的选择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查询“如何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基础模型
B.求解“一道复杂的高等数学微积分题目”——深度思考
C.了解“2025年最新发布的智能手机型号”——联网搜索
D.“写一篇关于人工智能的说明文”——基础模型
13.根据材料三,“防止青少年过度依赖AI”的措施中,属于学校责任的一项是( C )(3分)
A.限制娱乐类AI产品的诱导性推送
B.要求青少年先独立思考再使用AI
C.将AI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D.出台法规规范AI使用场景
14.请你结合材料二,说说目前青少年的AI使用情况。(2分)
 ①青少年对AI的认知度较高,大部分青少年“听说过”人工智能技术,仅一小部分人完全没有听说过。②青少年对AI的使用呈现多元化特征。用途涵盖功能探索与内容生成、效率工具、社交与娱乐、技术学习等多个方面。(每点1分,共2分)  
15.班级将展开“AI的出现提高(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辩论赛,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内容,为正方(反方)辩手写一段辩论词,150字左右。(5分)
 (示例一)正方:AI的出现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首先,面对AI生成的海量信息,学生必须具备更强的信息甄别能力,这要求其有更强的批判性思维。其次,有效使用AI工具需要掌握精准提问、逻辑表达等技能,这更考验认知水平。再者,在AI辅助创作过程中,如何平衡工具使用与原创思考,已成为当代学生必须面对的课题。可见,AI时代的学习绝非降低标准,而是提出了更高维度的要求。(语句通顺、符合要点即可得5分)  
 (示例二)反方:AI的出现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一方面,AI工具能够快速解决各类知识性问题,使得记忆、计算等基础认知能力的价值被大幅削弱。另一方面,AI在内容生成、语言翻译等方面的强大功能,使得学生不再重视原本必须掌握的写作等核心技能。这些现象表明,当AI能够替代越来越多的人类智能活动时,教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必然呈现下降趋势。(语句通顺、符合要点即可得5分)  
(四)文言文阅读
吴瑛传
吴瑛,字德仁,蕲州蕲春人。年四十六,即上书请致仕。公卿大夫知之者相与出力挽留之,不听,皆叹服以为不可及,相率赋诗饮饯于都门,遂归。
蕲有田,仅足自给。临溪筑室,种花酿酒,家事一付子弟。宾客至必饮,饮必醉,或困卧花间,客去亦不问。有臧否人物者,不酬一语,但促奴益行酒,人莫不爱其乐易而敬其高。尝有贵客过之,瑛酒酣而歌,以乐器扣其头为节,客亦不以为忤。视财物如粪土,妹婿辄取家财数十万贷人,不能偿,瑛哀之曰:“是人有母,得无重忧!”召而焚其券。门生为治田事历岁,忽谢去,曰:“闻有言某簿书为欺者,谊①不可留。”瑛命取前后文书示之,盖未尝发封②也。盗入室,觉而不言,且取其被,乃曰:“他物唯所欲,夜正寒,幸舍吾被。”其真率旷达类此。
【注释】①谊:应该。②发封:开启。
16.本文记录了与吴瑛相关的多件事,结合文章内容,判断这些事应发生在( C )(3分)
A.吴瑛求学时 B.吴瑛为官时 C.吴瑛辞官后 D.吴瑛过世后
【解析】根据文章第一段“年四十六,即上书请致仕……相率赋诗饮饯于都门,遂归”可知,“致仕”意为辞官,文章开篇清晰地表明了吴瑛在四十六岁时主动请求辞官,并且不顾众人挽留毅然归乡。这交代了后文所描述的事件的时间背景,说明后续事件发生在他辞官之后。故选C。
17.当时的人广泛称赞吴瑛,认为他率真豁达、不拘小节。请结合选文第二段,概述其符合该评价的三件事。(3分)
 ①客人来了必定一起喝酒直到喝醉,有时醉倒在花丛里,客人离开也不去过问;②听到有人议论别人好坏时,不回应一句话,只让仆人多添酒;③喝酒尽兴时,用乐器敲贵客的头来打拍子;④烧掉妹婿外借的数十万钱财的借条,体谅欠债者有母亲需要赡养;⑤门生因被怀疑账目欺诈而辞职,他拿出从未开封的文书表明自己从未怀疑过对方;⑥发现盗贼进家不声张,盗贼要拿被子时,请求留下被子御寒,其他物品随便拿。(任意答出三点即可得3分)  
1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D )(3分)
A.皆叹服以为不可及 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B.有臧否人物者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十二章》)
C.瑛哀之曰 已而之细柳军(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D.忽谢去 委而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解析】A.动词,赶得上、比得上/介词,等到;B.动词,存在/连词,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C.代词,代“宾客离去”/动词,到;D.两个“去”均为动词,意为“离开”。
【参考译文】吴瑛,字德仁,是蕲州蕲春人。他四十六岁时,就上书请求辞官。公卿大夫中了解他的人纷纷出力挽留他,但他没有听从,众人都感叹佩服他的这种行为,认为无人能及。于是大家相继在京城城门外赋诗饮酒为他饯行,之后他便归乡了。
(他在)蕲春有田产,仅够维持他自己的生活。他在溪边修筑房屋,种花酿酒,把家里的事情全都交给子弟去处理。只要有宾客来访,他必定会摆酒款待,而且一定要让宾客喝醉,有时困了就在花丛间睡去,宾客离去他也不去询问。有人在他面前评论人物的好坏,他一句话也不回应,只是催促仆人继续斟酒,人们没有不喜爱他平易近人又敬重他高尚品德的。曾经有一位地位尊贵的客人来访,吴瑛酒喝得畅快时就放声歌唱,还用手中的乐器敲打客人的头作为节奏,客人也不认为这是冒犯。他把财物看得像粪土一样,他的妹婿多次从他家拿走数十万家财借给别人,(欠债者)却没能偿还,吴瑛可怜他说:“这个人还有母亲在世,怎么能让他再为此事忧愁呢!”于是把借据要来烧掉了。有个门生替他管理田地事务多年,忽然有一天向他辞行,说:“我听说有人议论我管理田产账目有欺瞒行为,按照道义我不能再留下了。”吴瑛命人取来前后所有的文书账目给他看,原来这些文书从来都没有被拆开过。有小偷进入他的家中,他发觉了却不声张,(小偷)将要拿走他的被子,才说:“其他东西你随便拿,只是夜里正冷,希望你能留下我的被子。”他的率真旷达就像这样。
(五)古代诗歌阅读
江楼夕望招客①
[唐]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②,星河③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④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释】①这首诗是诗人长庆三年(823年)的夏天在杭州担任刺史时所作。江楼:杭州城东楼,又叫“望潮楼”或“望海楼”,也叫“东楼”。②四畔:四边。③星河:银河,也叫天河。④平沙:平地。
19.全诗围绕“望”字展开,下列不是诗人所“望”见之景的一项是( D )(3分)
A.山川壮阔 B.万家灯火 C.风吹草木 D.茅舍纳凉
【解析】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颔联是俯瞰所见;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尾联则是“东望”所感。故“茅舍纳凉”不是诗人所“望”见之景。故选D。
20.本诗的颈联一直为后人所称道,请你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赏析。(4分)
 ①比喻,颈联用秋霜比喻皎洁清朗的月光,突出夏夜的清凉气息。②动静结合,颈联写风吹树木沙沙作响,月光洒满平地一片静谧,写出夏夜的凉爽宜人。③颈联通过写夏夜的清凉,为下文邀请朋友消暑作铺垫。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AI)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我们如何有效地利用人工智能,辅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语文呢?班级开展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21.同学们认为可以向人工智能提学习问题,某同学向AI软件提问,软件回答的是:将句子“AI提升效率”改写为“AI提升了学习效率”,其提出的问题可能是( A )(3分)
A.请给句子“AI提升效率”增加定语
B.请给句子“AI提升效率”增加状语
C.请给句子“AI提升效率”增加补语
D.请给句子“AI提升效率”增加宾语
22.有了人工智能,我们还需要在语文上下这么大的工夫吗?针对同学们的疑惑,语文课代表准备给大家作出解答,下面是发言稿的草稿片段。其中有一处标点错误,一处语序不当,请找出来并修改。(6分)
①如今,人工智能在语言处理、文本生成等方面已经展现出强大的实力。②不过,它依然无法实现我们在语文学习中所追求的深度。③比如人工智能创作的文章,初读时或许能带给人惊艳之感,④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其中不乏《八股文》的痕迹。⑤这些文章往往缺乏深刻的思想,有时还会出现内容上的“张冠李戴”。⑥而语文作为我们的文化根基,它不仅仅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更是语言文字的学习途径。⑦我相信,这是人工智能永远无法替代的。
 ④句书名号使用不当,应改为引号(3分)。⑥句语序不当,应改为:而语文作为我们的文化根基,它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途径,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3分)。  
23.现在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普遍运用认知不一,请仿照示例为观点二补充一点理由。(6分)
观点一:人工智能的好处
理由:人工智能可以减少人为的错误,提高生产效率。例如,洗碗机和扫地机器人等设备的运用可以提高生活的便利性。
观点二:人工智能的坏处
理由: 人工智能可能侵犯个人隐私。例如,一些智能设备和应用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收集个人信息,甚至进行非法贩卖。(言之有理即可,6分)  
五、写作能力(60分)
24.对待教学认真负责的藤野先生,让鲁迅动容,评价先生是“在我所认为我的老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深沉的父爱,让朱自清动容,自述“《背影》里引了父亲来信中的一句话,那封信曾使我流泪不止”;不平凡的白杨树,让茅盾动容,直抒对“白杨树”(广大抗日军民)坚贞不屈的精神、意志的崇敬和赞美之情……请以“他(她,它)让我动容”为题目,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60分)
写作提示与要求:
(1)明确“他(她或它)”是什么,写清楚活动过程。
(2)具体写出“动容”的表现及其原因,且符合逻辑。
(3)表达“我”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
(4)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5)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第四单元素养评估
(★本单元古诗文考查涉及第六单元内容)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朱自清面对满院狼jí① ,簌簌落泪,父亲的坚韧慈爱给予他温暖和安慰;白杨树jué② 强挺立在西北高原,展现出树中伟丈夫不折不挠、顽强的精神;个体有限的生命虽然最终会随时间消逝,整个宇宙的生命却永不凋谢;汪曾祺将生活中真实而美好的东西通过诗意的语言展现给我们……这些充满美感的作品绝非妙手偶得,而是经过反复chuí liàn③ 的语言的精华。
  它们反复告诉我们,自然与生命都是美好的,即使不得不面对苦难,我们也要心存感激,因为,生命总是在挫折中茁壮,思想总是在彷徨中成熟,意志总是在磨难中顽固。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4分)
狼jí① jué② chuí liàn③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不折不挠 B.消逝 C.妙手偶得 D.顽固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①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饮酒》(其五)]
③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
④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⑤以天下之所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⑥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 、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茅盾《白杨礼赞》)
⑦杜牧《赤壁》中“ , ”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⑧李清照《渔家傲》中的“ , ”以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似梦似幻、浑茫无际的恢弘、雄奇境界。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诗人。
B.《白杨礼赞》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等。
C.《背影》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散文集《欧游杂记》《你我》等。
D.罗素,法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曾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6.下列对名著《红岩》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红岩》讲述了全国解放前夕,重庆地下党以《挺进报》为阵地,宣传革命思想及狱中斗争的故事。
B.华子良在白公馆装疯十余年,肩负联络与越狱突围的任务,被特务称为“疯老头”。
C.成岗在狱中经受了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写下了《我的“自白书”》。
D.许云峰出身于大地主家庭,却投身革命,狱中领导编写《挺进报》,保护了地下党组织。
7.《红岩》中多次描写到“五星红旗”这一意象,它在小说中有怎样深刻的象征意义?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要阐述。(2分)
(二)现代文阅读1
梨花朵朵开
复 达
①这是一株极普通的梨树,瘦小,高七八十厘米,主干比钢笔粗不了多少,市场上随处可见。母亲买来,我随意找了只小花盆种下,盆底只有小饭碗那般大的花盆,成了这棵梨树赖以生存的家。
②树小,看起来却也成熟。春风和煦地拂面时,梨树已感受到了春的脉脉温情,一撮撮嫩绿的叶子从枝条上偷偷地探出头来,渐渐地裂变成一片片的翠绿,融合在春的气息里。更令人欣喜的是,那枝干虽呈丫状,只有两三枝杈,经纬分明似的简单,开出的花却一簇簇,与春一起共鸣。五片洁白的花瓣如晶莹的雪片,轻盈地逗留在枝叶间,素洁淡雅,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隐隐含着不凡的质朴与圣洁,透出几分出尘的气质。一簇花犹如一只小花球,将小小的梨树点染出一种可爱来。望着这般静静而开的梨花,让我感觉到,它似乎不与百花争艳,只绽放自己,给人以清幽之感。
③我正担忧春雨的来临,期盼着给花们几天时间,以酝酿出梨子的胚胎来,却还是下起了雨,淅淅沥沥的,时大时小,且一下两三天。柔弱的梨花哪禁得住雨水的冲刷,花盆里覆盖上片片皱着眉的“雪花”,我感叹雨的无情、花的无奈。还会有果实吗?
④不想这梨树,硬生生地在细丝般的花柄上留下了几只梨的影子。于是,像是经受过考验似的,这些梨堂堂正正、大大方方地挂在枝头。从针头般的胚芽慢慢地长大,直至米粒般大小,露出一副苹果状,草绿色,有点磨砂的外表将“苹果梨”的形态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出来。
⑤此时,梨树的枝干似乎承受不了梨的悬挂,微微弯下了身。我不得不用竹竿支撑起它的腰肢,让它挺直,放心养育自己的梨。
⑥梨虽不大,却未失梨的味道。一年又一年,已六七年过去。这梨树就无声无息地长大,主干已成手指般粗,足足蹓高了一大截。每年总能生出几只梨,仿佛不忘给主人的回报。
⑦回望那纤枝上垂挂梨的动人景象,着实佩服,我想到它种在一只小小的花盆里,多年来一直未换盆,而它却渐渐地在长大。在那只花盆里,它的根须该挤满了小小的空间吧。就那点泥土,是不是已被汲取尽了营养?可它却安心于这逼仄的环境中,不沮丧、不凋零,依旧含辛茹苦、任劳任怨,努力地开花、结果,是多么的不易。
⑧今又见梨花。梨花的盛开,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⑨朵朵梨花一簇簇地镶在枝丫上,给人洁净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只是我感到,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令人陶然的美丽,亦使人感慨岁月易逝。或许正因如此吧,历代诗人钟爱梨花,“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吟咏梨花的诗句,阵阵香气从字里行间跃然而出。这一株普通的梨树,实在是不平凡。
(选自《宝鸡日报》,有改动)
8.下列对梨树的描写与选文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瘦小,枝干虽呈丫状,但横纵不简单。
B.花白,一簇簇地绽放,散发浓郁香味。
C.梨小,外表呈苹果状,失去梨的味道。
D.顽强,长于小花盆中,努力开花结果。
9.根据选文内容,下列对“我”对梨树的情感变化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不在意→担忧→欣喜→无奈→佩服
B.不在意→欣喜→担忧→佩服→感慨
C.关心→担忧→欣喜→无奈→佩服
D.关心→欣喜→担忧→佩服→感慨
10.有同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了修改,你认为原句和改句哪个更好?请阐述理由。(5分)
原句:一撮撮嫩绿的叶子从枝条上偷偷地探出头来,渐渐地裂变成一片片的翠绿,融合在春的气息里。
改句:一撮撮嫩绿的叶子从枝条上长出头然后变成一片片的翠绿,融合在春的气息里。
11.作者在结尾说“这一株普通的梨树,实在是不平凡”,既“普通”又“不平凡”,这样表达是否矛盾?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三)现代文阅读2
材料一 DeepSeek横空出世,犹如一声惊雷劈开垄断,跻身世界最强大模型行列,开启中国人工智能崭新的春天。DeepSeek是什么?DeepSeek是一种大型语言模型,由国内人工智能公司研发,拥有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不管是生活里的小疑惑,还是工作学习上的难题,比如帮着写代码、整理复杂的资料,甚至是让人头疼的数学题,DeepSeek都能轻松搞定。
DeepSeek聊天界面提供了三种模式——基础模型、深度思考和联网搜索。
基础模型:不选中深度思考和联网搜索功能,即默认使用基础模型。大多数情况下,选择基础模型就完全够用了。擅长答百科知识,回答速度超级快。深度思考:深度推理模型,擅长逻辑推理、复杂问题解答,回答速度较慢。联网搜索:根据网络搜索结果来回答问题。用户提问后,模型先去网上搜索相关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与原问题进行整合,并运用大语言模型技术生成一段通顺、词意趋近的文本,来回答用户。建议涉及客观事实、新闻时事的,勾选“联网搜索”功能。
如果不确定怎么提问,可以试试下面几个万能公式:
(1)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2)我是谁+背景信息+我的目标。
(3)我要××,要给××用,希望达到××效果,但担心××问题……
(选自《解放日报》2025年2月8日,有删改)
材料二
[选自《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2024)》]
材料三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为青少年成长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过度依赖的风险。如何引导青少年合理运用AI,已成为关乎青少年成长与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某全国人大代表建议,防止青少年过度依赖AI,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以及青少年自身共同努力。
为此,该代表建议,家庭应明确AI使用规范,限制使用时间和场景。要求孩子先独立思考,确有困难再借助AI。同时,鼓励孩子多参加线下活动,增加现实社交。学校要优化AI教育,将AI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减少机械化依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减少对AI辅助工具的过度依赖,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合理利用AI作为创作辅助工具,而非主导创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原创意识和能力。社会要建立青少年AI使用监管机制,政府应出台专门法规,规范青少年AI使用场景。同时加强对娱乐类AI产品的监管,限制诱导性推送和沉迷机制。还要加强对AI生成内容的审核,防止不良信息传播。
(选自《中国少年报》2025年3月4日,有删改)
12.关于下列问题,在使用DeepSeek模式的选择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查询“如何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基础模型
B.求解“一道复杂的高等数学微积分题目”——深度思考
C.了解“2025年最新发布的智能手机型号”——联网搜索
D.“写一篇关于人工智能的说明文”——基础模型
13.根据材料三,“防止青少年过度依赖AI”的措施中,属于学校责任的一项是(   )(3分)
A.限制娱乐类AI产品的诱导性推送
B.要求青少年先独立思考再使用AI
C.将AI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D.出台法规规范AI使用场景
14.请你结合材料二,说说目前青少年的AI使用情况。(2分)
15.班级将展开“AI的出现提高(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辩论赛,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内容,为正方(反方)辩手写一段辩论词,150字左右。(5分)
(四)文言文阅读
吴瑛传
吴瑛,字德仁,蕲州蕲春人。年四十六,即上书请致仕。公卿大夫知之者相与出力挽留之,不听,皆叹服以为不可及,相率赋诗饮饯于都门,遂归。
蕲有田,仅足自给。临溪筑室,种花酿酒,家事一付子弟。宾客至必饮,饮必醉,或困卧花间,客去亦不问。有臧否人物者,不酬一语,但促奴益行酒,人莫不爱其乐易而敬其高。尝有贵客过之,瑛酒酣而歌,以乐器扣其头为节,客亦不以为忤。视财物如粪土,妹婿辄取家财数十万贷人,不能偿,瑛哀之曰:“是人有母,得无重忧!”召而焚其券。门生为治田事历岁,忽谢去,曰:“闻有言某簿书为欺者,谊①不可留。”瑛命取前后文书示之,盖未尝发封②也。盗入室,觉而不言,且取其被,乃曰:“他物唯所欲,夜正寒,幸舍吾被。”其真率旷达类此。
【注释】①谊:应该。②发封:开启。
16.本文记录了与吴瑛相关的多件事,结合文章内容,判断这些事应发生在(   )(3分)
A.吴瑛求学时 B.吴瑛为官时 C.吴瑛辞官后 D.吴瑛过世后
17.当时的人广泛称赞吴瑛,认为他率真豁达、不拘小节。请结合选文第二段,概述其符合该评价的三件事。(3分)
1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皆叹服以为不可及 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B.有臧否人物者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十二章》)
C.瑛哀之曰 已而之细柳军(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D.忽谢去 委而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五)古代诗歌阅读
江楼夕望招客①
[唐]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②,星河③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④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释】①这首诗是诗人长庆三年(823年)的夏天在杭州担任刺史时所作。江楼:杭州城东楼,又叫“望潮楼”或“望海楼”,也叫“东楼”。②四畔:四边。③星河:银河,也叫天河。④平沙:平地。
19.全诗围绕“望”字展开,下列不是诗人所“望”见之景的一项是(   )(3分)
A.山川壮阔 B.万家灯火 C.风吹草木 D.茅舍纳凉
20.本诗的颈联一直为后人所称道,请你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赏析。(4分)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AI)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我们如何有效地利用人工智能,辅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语文呢?班级开展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21.同学们认为可以向人工智能提学习问题,某同学向AI软件提问,软件回答的是:将句子“AI提升效率”改写为“AI提升了学习效率”,其提出的问题可能是(   )(3分)
A.请给句子“AI提升效率”增加定语
B.请给句子“AI提升效率”增加状语
C.请给句子“AI提升效率”增加补语
D.请给句子“AI提升效率”增加宾语
22.有了人工智能,我们还需要在语文上下这么大的工夫吗?针对同学们的疑惑,语文课代表准备给大家作出解答,下面是发言稿的草稿片段。其中有一处标点错误,一处语序不当,请找出来并修改。(6分)
①如今,人工智能在语言处理、文本生成等方面已经展现出强大的实力。②不过,它依然无法实现我们在语文学习中所追求的深度。③比如人工智能创作的文章,初读时或许能带给人惊艳之感,④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其中不乏《八股文》的痕迹。⑤这些文章往往缺乏深刻的思想,有时还会出现内容上的“张冠李戴”。⑥而语文作为我们的文化根基,它不仅仅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更是语言文字的学习途径。⑦我相信,这是人工智能永远无法替代的。
23.现在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普遍运用认知不一,请仿照示例为观点二补充一点理由。(6分)
观点一:人工智能的好处
理由:人工智能可以减少人为的错误,提高生产效率。例如,洗碗机和扫地机器人等设备的运用可以提高生活的便利性。
观点二:人工智能的坏处
理由:
五、写作能力(60分)
24.对待教学认真负责的藤野先生,让鲁迅动容,评价先生是“在我所认为我的老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深沉的父爱,让朱自清动容,自述“《背影》里引了父亲来信中的一句话,那封信曾使我流泪不止”;不平凡的白杨树,让茅盾动容,直抒对“白杨树”(广大抗日军民)坚贞不屈的精神、意志的崇敬和赞美之情……请以“他(她,它)让我动容”为题目,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60分)
写作提示与要求:
(1)明确“他(她或它)”是什么,写清楚活动过程。
(2)具体写出“动容”的表现及其原因,且符合逻辑。
(3)表达“我”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
(4)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5)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