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学习目标
学会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
了解古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有“诗魔”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作者介绍
长庆三年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观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西湖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写作背景
认真阅读课文及课下注释,疏通诗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精读课文时解决。
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自主学习
初读诗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疏通诗歌意思。
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
译文:从孤山寺以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向阳的树
译文:几只早早飞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木,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忙着啄泥衔草筑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纷繁的花
将要,快要
使人眼花缭乱。迷,使……迷乱
刚,仅
遮没
译文:纷繁的春花渐渐快要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觉得游玩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游玩不够
古诗风景欣赏
孤山寺
贾(公)亭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古诗风景欣赏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古诗风景欣赏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古诗风景欣赏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古诗风景欣赏
绿杨阴里白沙堤
古诗风景欣赏
这首诗处处紧扣初春的季节特征,把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请从诗歌颔联中选择一个体现季节特征的词语,并加以说明。
示例1:“早莺”。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一展歌喉,体现了季节特征。
示例2:“新燕”。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巢,体现了季节特征。
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准确地描绘出早莺飞歇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再现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在前六句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阳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
同是春天,初春、仲春、暮春的景物各有不同。《钱塘湖春行》写的是初春景色,诗中哪些词语透露出这一点 品读下列诗句,想一想它们描写的景物分别属于春天的哪个阶段,说说你的理由。
(1)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2)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王维《辋川别业》)
(3)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
(4)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郑谷《柳》)
《钱塘湖春行》一诗围绕初春来写,描绘了西湖明媚的春光。诗中很多词语都能从中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早莺”“新燕”自不必说;“几处”说明早莺尚少;“争暖树”,说明是乍暖还寒时候,早莺争夺向阳的树木;“啄春泥”,说明燕子始回,开始筑巢;“乱花”“渐欲”说明花儿还未盛开,但盛开可期;“浅草”“才能”说明芳草柔嫩,尚未长高。
1.初春,乍暖还寒时候(梅尚带雪,柳叶初发)。
2.仲春(春雨初降,绿意正浓,桃花盛开)。
3.暮春(杨柳成荫,残花落尽,群莺乱飞)。
4.仲春(山中杏花、桃花盛开)。
总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写了从孤山寺北至白沙堤的这段游程的所见、所闻、所感。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令人神往。
作业安排:
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把它改写或扩写为一篇短文,题目自拟。
背诵、默写这首诗。
1
2